越南吊鐘花

越南吊鐘花

越南吊鐘花 (Enkianthus ruber Dop),生於海拔1 060-2 180米的乾燥山坡灌叢中。

基本信息

概述

種中文名:越南吊鐘花
海 拔:1060-2180
命名來源:(雲南植物研究)【Lecte.Fl.Gen.Indo—Chine 3: 724. 1930】
中國植物志:57(3):016
形態特徵: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最低海拔:1000
最高海拔:2200
生 境:山地林下,比緣或灌叢中
模式采自:越南北部
是否栽培:野生
湖北分布:巴東

植物特徵

灌木,高1-4米;枝粗壯,褐色,無毛;芽長卵圓形,長6-7(-12)毫米,寬3.5-4.5毫米,芽鱗紫紅色,橢圓形,先端具尖頭,邊緣具睫毛。葉常密集枝頂,橢圓狀披針形或橢圓狀卵形,革質,長2-3.5(-5)厘米,寬1-2(-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老時微反卷,表面紅棕色,背面紅色,兩面無毛,中脈及側脈在表面微下凹,在背面明顯,微隆起,網脈在表面不顯,在背面明顯;葉柄長5-10(-15)毫米,無毛。花序傘房狀或傘形,較葉短;花梗紅色,長2(-3)厘米;花萼5裂,裂片披針形,長2毫米;花冠鐘形,長7-8毫米,裂片5,鈍圓,長約3毫米,不反卷;雄蕊10枚,長為花冠的三分之一,花絲基部膨大,具纖毛,花葯2裂,長約2毫米;子房卵圓形,無毛,花柱短,無毛。蒴果球形,直徑約5毫米,幼時紅色,成熟後褐色、5棱,每室有種子數枚;果梗明顯彎曲。種子細小、黃褐色,具翅。花期5月,果期6月。

杜鵑花科·綟木亞科植物

綟木亞科,杜鵑花科的一個亞科。通常為常綠灌木,植株大多無毛,稀有鱗片或腺毛;花通常5數;花萼與子房分離,花受精後花萼大小几無變化;花冠壇狀或鍾狀,花後脫落;花葯頂孔裂或縫裂,背部有芒或鈍形無芒;蒴果室背開裂,果瓣中部有隔膜;種子有翅或無翅。 約含16屬,主產美洲,大多數產暖溫帶,少數種類產歐洲和北西伯利亞,亞洲分布於東喜馬拉雅,南至東南亞巽他群島,1屬產非洲,限於馬達加斯加。中國有7屬:岩須屬、吊鐘花屬、木藜蘆屬、馬醉木屬、珍珠花屬、金葉子屬及地桂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