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戰役

第四次戰役

1951年1月25日~4月21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為制止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南韓(韓國)軍發動的攻勢,爭取時間掩護後續兵團到達,進行反擊準備,在"三八線"南北地區進行的防禦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經過二十一天的漢江南岸堅 守防禦與橫城地區的反擊作戰,和六十二天機動防禦作戰,殲敵“聯合國軍”多國部隊七萬 八千餘人,掩護了中國新入朝部隊的開進,集結和展開,為下一次戰役的準備贏得了時間, 並初步取得了在優勢裝備之敵進攻面前實施防禦作戰的經驗。

戰前準備

美軍

"聯合國軍"在中朝人民軍隊第一、第二、第三次戰役的打擊下,丟失漢城,退至北緯37°線附近地區。由此,美國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加劇,對朝鮮戰爭的戰略問題,是撤是守,又一次展開爭論,最後仍堅持不退出朝鮮的方針。為爭取時間,恢復攻勢,挽回其失敗影響,美國操縱聯合國大會第一委員會通過所謂"立即安排停火"的"五步方案",同時在國內大力擴軍備戰,在戰場上加緊作戰準備,從美國本土和其他地區迅速抽調大批老兵補充在朝部隊。1月15日,"聯合國軍"在水原至利川間採用"磁性戰術"(始終與對方保持接觸,以消耗戰制約對方的一種戰術)進行試探性進攻。當察覺中朝人民軍隊第一線兵力不足、物資供應困難時,決心發起大規模進攻,企圖奪回漢城,將中朝人民軍隊壓回到"三八線"以北。1月25日,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M.B.李奇微指揮美軍第1、第9、第10軍和南韓軍第1、第3軍團共16個師又3個旅、1個空降團,計23萬餘人,由西至東逐步在全線發起大規模進攻。這次進攻改變過去分兵冒進作法,採取互相靠攏、齊頭並進、穩紮穩打戰法,將主力置於西線(南漢江以西),向漢城方向實施主要突擊,以一部兵力在東線(南漢江以東)實施輔助突擊。

志願軍

志願軍接連取得三次戰役的勝利,士氣高漲。但由於連續作戰,部隊十分疲勞,兵員未得補充,物資供應不足。因此,中朝人民軍隊從1951年1月8日起轉入休整,計畫於3月發動春季攻勢。當"聯合國軍"發起大規模攻勢後,中朝人民軍隊於1月27日停止休整,轉入防禦作戰。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根據當時部隊困難和戰爭將是長期的情況,經與朝鮮人民軍商定,採取力爭停止敵人前進,穩步打開戰局,並從各方面加緊準備,仍作長期艱苦打算的方針。在打法上,以一部兵力在西線組織防禦,牽制"聯合國軍"主要進攻集團;在東線有計畫地後退,待"聯合國軍"一部態勢突出、翼側暴露時,集中主力實施反擊,從翼側威脅西線敵人主要進攻集團,以動搖其布勢,制止其進攻。此時,志願軍第一線部隊有6個軍21萬餘人,朝鮮人民軍有3個軍團7萬餘人。具體部署是:由志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指揮第38、第50軍和人民軍第1軍團(簡稱韓集團),在金浦仁川及野牧里至驪州以北68公里地段上組織防禦,抗擊"聯合國軍"向漢城方向的進攻;由志願軍副司令員鄧華指揮第39、第40、第42、第66軍(簡稱鄧集團),在人民軍前線指揮部司令官金雄指揮的第2、第3、第5軍團(簡稱金集團)配合下,在東線橫城地區尋機實施反擊。

雙方企圖及兵力部署

“聯合國軍”

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多國部隊在遭中國人民志願軍連續三次戰役的打擊,特別是漢城 被中國人民志願軍解放後,失敗情緒劇增,內部矛盾加深,美國的威信大降。但敵“聯合國軍”退至三七線後,兵力相對集中,又摸到了志願軍後勤供應困難的情況,即企圖乘志願軍疲勞和尚未補充之際發起反攻,破壞志願軍休整和新的進攻計畫,將中國人民志願軍打回到 三八線以北,以挽救其失敗的影響。因此,敵“聯合國軍”集中了五個軍計十六個師,三個旅,一個空降團,及在朝鮮的全部炮兵,坦克航空兵,在二百公里正面上發動全面進攻, 以美軍打頭陣,並集中於主要方向上,第一步以奪取漢城為主要目標,第二步向三八線推進。 其部署是:
以美第1軍,第9軍共六個師(美25師,美3師,美騎1師,美24師,韓偽1師,韓偽8師),三個 旅(土耳其旅,英軍29旅,英27旅),在野牧里至驪州六十八公里的正面上,向漢城方向實施 主要突擊;
以美軍第10軍,韓偽第3軍,韓偽第1軍,法軍加強營,美空降187團,在驪州以東一百三十 七公里正面上實施輔助突擊;
以美軍陸戰第1師,韓偽第11師為戰略預備隊,位於義城,大邱地域,韓偽第2師在忠州,丹 陽,永春,豐基地域擔任警戒。

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

第三次戰役結束後,中國人民志願軍原以第50軍,第38軍第112師,第42軍第115師和朝鮮 人民軍第1,第2,第5軍團各一部,在水原,金良場裡,利川,驪州,橫城及平昌以北地區 組織防禦,掩護主力在高陽,東豆川里,加平,金化,金城等地域集結休整,儲備糧彈, 準備新的進攻。 但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從一月十五日開始,即向中朝軍隊漢江南岸陣地進犯,到一月 二十五日,占領了水原,金良場裡,利川,驪州等地區,同時敵“聯合國軍”在仁川港外連 日炮擊海岸陣地,並以小股部隊作試探性的登入進攻。 根據這一情況變化,為粉碎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的進攻,爭取時間,掩護從中國國內 調來的戰略預備隊的開進,志願軍將領決心停止休整,組成東,西,中三個集團,組織監守 防禦和強有力的反擊作戰。
在西線,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軍,第38軍和朝鮮人民軍第1軍團組成西集團,由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指揮,在漢江南北地區進行堅守防禦,堅決抗擊向漢城方向實施主要突擊之敵 的進攻。
在東線,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第66軍組織成中集團,由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鄧華指揮;以朝鮮人民軍第2軍團,第3軍團,第5軍團組成東集團,由朝鮮人民軍 前線司令官金雄指揮。中,東集團首先採取機動防禦,誘敵突出以中集團於橫城地區實施反 突擊,殲敵一部後,向敵縱深發展,從側翼威脅西線敵人主要進攻集團,粉碎其進攻;東集 團掩護中集團開進與集結後,以朝鮮人民軍第5,第3軍團協同中集團實施反突擊。

戰役經過

第一階段

中朝人民軍隊進行漢江南岸堅守防禦和橫城反擊作戰(一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六日)
1月25~28日,西線美軍第1、第9軍先後在野牧里至驪州地段發起進攻,每日均在大量坦克飛機、火炮的支援下分多路輪番攻擊。位於該線防禦的韓集團,依託臨時構築的野戰工事,頑強堅守每一要點,戰鬥異常激烈。至2月7日,將"聯合國軍"阻於漢江以南的內飛山、文衡山、武甲山、楊子山一帶,使其14晝夜只前進18公里,並付出很大傷亡代價(見漢江南岸阻擊戰)。這時,漢江開始解凍,漢江以南作戰地區狹小,韓集團為避免背水作戰,於7日晚將在漢江西段的第50軍主力撤至漢江北岸組織防禦,留一部兵力堅守南岸橋頭陣地;將在漢江東段的第38軍仍留於漢江以南堅守原陣地,繼續牽制"聯合國軍"主要進攻集團,以保障東線反擊作戰得以順利進行。人民軍第1軍團主力也撤到漢江北岸進行防禦。"聯合國軍"自2月8日起,向漢江逼近,10日占領仁川
東線,"聯合國軍"集中8個師,從1月31日起從原州、武陵地區向砥平里、橫城方向發起進攻。志願軍鄧集團和人民軍金集團各以一部兵力節節阻擊,誘敵深入。與此同時,鄧集團主力則分從高陽、東豆川里、金化地區向陽德院裡及洪川以南地域迅速開進,準備進行反擊。至2月9日,南韓軍和美軍一部已進到砥平里、橫城、下珍富里、江陵一線,其中,南韓軍第8、第5、第3師前進至橫城以北約10公里,態勢突出,翼側暴露。中朝人民軍隊決心乘此有利時機,採取兩翼突擊和正面攻擊相結合的戰法,實施橫城反擊作戰。
2月11日17時,鄧集團多路向橫城以北之南韓軍發起反擊:第42軍第124師攻占上物安里和531高地後,繼向鷹峰、石子洞、廣田攻擊前進;配屬該軍的第39軍第117師經倉村、昆矣洞向橫城西北方向進攻,一夜前進30餘公里,前出至鶴谷里、夏日地區,將橫城西北南韓軍第8師的退路切斷,造成殲滅該敵的有利態勢;第125師主力經居瑟峙、下物安里、石花村進至橫城西南之回岩峰,截殲了來自橫城方向的逃敵一部。第40軍由正面下高垈、新垈里發起突擊,第118師割斷南韓軍第8師的防線,迅速前出至廣田、碧鶴山、下草院裡地區;第120師攻占聖智峰、梨木亭等地,牽制當面之敵,支援第118師向縱深發展。第66軍第198師由五音山突破後,向草塘突擊,殲敵一部;第196、第197師突破後,向橫城東南方向突擊,在紅桃山、國士峰受阻。12日,鄧集團已將南韓軍第8師大部包圍於下加雲北山、鶴谷里和廣田地區,經一天激戰,將其3個團全部殲滅。由於向橫城東南方向突擊的部隊,到達指定的曲橋里、德高山地區較晚,未能切斷敵軍退路;同時,已進至回岩峰的部隊未能及時渡過蟾江,因而使橫城地區的南韓軍第8師師部、第3師大部和美軍第2師一部得以逃脫。人民軍第3、第5軍團在橫城東北向釜洞裡、花田裡、銅山地區之敵發起攻擊,於13日進至橫城東南之鶴谷里、下安興里地區,殲滅南韓軍第3、第5師各一部,有力地配合了鄧集團的反擊作戰。中朝軍隊在橫城地區共殲南韓軍和美軍1.2萬餘人。
此時,東線"聯合國軍"除在砥平里的部隊駐守未動外,其餘部隊被迫撤至原州、寧越、平昌、旌善等地。鄧集團決心殲滅砥平里之敵,而以一部兵力前出原州予以配合。人民軍部隊向平昌、旌善方向擴張戰果。砥平里有美軍第2師第23團和1個法國營、1個炮兵營、1個坦克連,共6000餘人,構築了較堅固的防禦工事。13日晚,鄧集團以6個團的兵力進行攻擊。由於對其兵力和工事估計不足,倉促投入戰鬥,加之參加攻擊的部隊建制多,通信聯絡不暢,協同動作差,火炮又少,彈藥也不足,以致當夜未能解決戰鬥。14日,鄧集團調整部署,以6個團再次進行攻擊,雖然將"聯合國軍"壓縮在不足2平方公里的狹小地區,仍未能殲滅。15日,"聯合國軍"的增援部隊到達,原州地區之敵也已集中。鄧集團鑒於殲敵時機已失,遂於當晚停止進攻,逐步向北轉移。人民軍在橫城反擊作戰後,即向東南方向發展進攻,收復平昌,逼近旌善,有力地配合了正面作戰。砥平里戰鬥後,人民軍也逐步向北轉移。
在東線進行反擊作戰時,西線志願軍第38軍和第50軍1個團始終堅守在漢江以南,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抗擊"聯合國軍"連續進攻,有力地配合了東線反擊作戰。砥平里戰鬥後,該兩軍部隊先後向漢江北岸轉移。

第二階段

中朝人民軍隊以運動防禦將"聯合國軍"阻止在"三八線"附近(二月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
2月17日,中朝人民軍隊決定全線轉入運動防禦,準備用兩個月時間,集結兵力,補充兵員,改善交通運輸,囤積作戰物資,待"聯合國軍"深入後再行反擊。防禦部署是:第一梯隊由西向東依次為人民軍第1軍團主力,志願軍第50、第38、第42、第66軍和人民軍第5、第3、第2軍團,共8個軍(軍團),在西起漢江口,沿漢江北岸經楊平、中元山、橫城烽火山、酒峰至下珍富里一線展開,並要求在縱深25~30公里的防禦地幅內抗擊1個月。第二梯隊為人民軍第1軍團1個師和志願軍第26、第40、第39軍共3個軍1個師,在西起汶山里,經議政府、鑄錦山、青雨山、座防山、洪川江北岸至洪川、豐岩里一線展開。
2月19日,"聯合國軍"首先在東線發動進攻,在中朝人民軍隊的節節抗擊下,進展緩慢,至3月6日推進到楊平、橫城、下松濱迄東海岸之江陵一線,將東西戰線拉平。7日,"聯合國軍"在西線以5個軍共14個師又3個旅、2個團的兵力,發動大規模進攻。中朝人民軍隊根據漢江南岸防禦作戰的經驗,採取兵力配置前輕後重,火力配系前重後輕的戰術原則,實施寬正面、大縱深的運動防禦。從10日起,按預定計畫將第一梯隊各軍逐步向北轉移,由第二梯隊繼續進行運動防禦,14日晨主動撤離漢城。"聯合國軍"15日進占漢城,16日以後繼續採取"主力靠攏"、"等齊發展"的戰法和"磁性戰術"向北推進,至23日,進占高陽、議政府、加平、春川、瓦野里、注文津一線。中朝人民軍隊採取重點設防、梯次配備、扼守要點、以點制面的部署,以阻擊結合反擊、伏擊、襲擊等各種手段,依託每一陣地節節抗擊,予敵以大量殺傷。志願軍第26軍在議政府鐵原地區防禦戰鬥中抗擊美軍第1軍主力進攻,作戰38天,斃傷俘敵1.58萬餘人。其間,美軍空降第187團用飛機100餘架次,於汶山里地區傘降了約4000人和少量坦克、火炮,企圖切斷正在向北轉移的人民軍一部的退路。由於該部人民軍此時已撤至臨津江以北,致美軍企圖落空。28日,美軍進攻旺方山時,第一次使用直升機1架載步兵30餘人,實施機降,攻占了2個班的陣地。
三月十五日,敵占領漢城洪川之線,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第一梯隊各軍先後轉移至三八 線以北地區休整,第二梯隊各軍即在預設陣地上與敵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戰鬥。 美第1軍沿 漢城至漣川公路的進攻,遭到志願軍第26軍的頑強抵抗,進展緩慢,至二十三日始進占議 政府,春川一線地區。敵“聯合國軍”多國匪徒部隊為加快進攻速度和截擊朝鮮人民軍第 1軍團,於二十三日六時至二十四時,以美軍空降第187團四千餘人在汶山附近分批空降。
二十四日,正面進攻之敵與空降之敵會合,在航空兵支援下,向志願軍第26軍翼側進攻, 被志願軍擊退。中國軍隊在對敵軍的阻擊中,對一些要點進行了反覆的爭奪,大量殺傷了敵人。
戰至3月底4月初,中朝人民軍隊全線轉移至"三八線"以北附近地區,"聯合國軍"再次越過"三八線"。4月15日,志願軍第3、第19兵團已經入朝,分別在伊川、鐵原、平康地區和南川店、市邊里、兔山地區完成集結,原在元山地區休整的第9兵團也在平康、洗浦、淮陽地區完成集結。"聯合國軍"發覺志願軍後續兵團到達,加上連續作戰部隊損傷嚴重,因此除在鐵原、金化地區繼續發動進攻外,在其他地區基本上停止了進攻。4月21日,"聯合國軍"被阻止在開城、長湍、高浪浦里、文惠里、華川楊口、元通里、桿城一線,第四次戰役遂告結束。

戰役結果

此役,中朝人民軍隊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進行堅守防禦、戰役反擊和運動防禦等多種作戰形式,歷時87天,斃傷俘敵7.8萬餘人(其中志願軍殲敵5.3萬餘人),使“聯合國軍”平均每天付出近千人傷亡的代價才前進1.3公里。志願軍傷亡4.2萬餘人。中朝人民軍隊完成防禦任務,贏得時間,掩護了志願軍後續兵團集結,為進行第五次戰役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役也為劣勢裝備軍隊依靠一般野戰工事進行防禦作戰提供了經驗。
中朝人民軍隊在第四次戰役中,贏得了時間,掩護了志願軍第19、第3、第9兵團集結,從而使志願軍第一線作戰部隊增至3個兵團共11個軍33個師另4個炮兵師,加上人民軍3個軍團,總共60萬餘人,地面兵力居優勢。但志願軍新入朝兵團,對敵情、地形不熟,準備倉促;後勤保障尚無重大改善,只能保持最低限度的供應。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關於“戰爭準備長期,儘量爭取短期”、志願軍後續兵團到齊後“再進行有力的新的戰役”的指示,經與人民軍商定,在“聯合國軍”實施登入之前發起第五次戰役。戰役的主要目的是,消滅敵人幾個師,挫敗其登入計畫,奪回戰場主動權。在戰役指導上,實行戰役分割與戰術分割相結合、戰役包圍迂迴與戰術包圍迂迴相結合。在部署上,集中志願軍3個兵團共11個軍及人民軍1個軍團於西線,在汶山里至春川間實施主要突擊;以其中一部兵力從金化至加平劈開戰役缺口,將“聯合國軍”東西割裂,使其不能互相增援。以人民軍2個軍團在東線牽制美軍第2、第7師,使其不得西援。以志願軍3個軍位於肅川、元山平壤地區,人民軍2個軍團位於淮陽、沙里院地區,分別擔任反登入和反空降任務。

重要戰鬥

漢江南岸阻擊戰

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第38軍在朝鮮人民軍第1軍團配合下,為保障中朝軍隊主力在東線橫城地區實施戰役反擊,於1951年1月25日--2月16日,在漢江以南依託野戰工事,對美軍進行的帶有堅守性質的防禦作戰。
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南韓(韓國)軍經中朝人民軍隊打擊退至北緯37°線附近地區後,為挽回敗局,從1月25日起,在全線逐次發起新的進攻。美軍第1、第9軍(第一梯隊共4個師3個旅)在野牧里至驪州68公里地段上,向漢城方向實施多路進攻。在該地區進行防禦的志願軍第50軍和第38軍第112師,克服天寒地凍、工程器材缺乏等困難,構築了兩道防禦陣地。為減少傷亡,每一陣地只以少數兵力防守,主要兵力疏散配置在縱深機動位置上。防禦中,依託野戰工事,頑強堅守陣地,以突然、猛烈的火力配合陣前反衝擊,對防守的每一要點,同美軍展開反覆爭奪,予以大量殺傷。30日,美軍集中3000餘人,在80輛坦克、20餘架飛機支援下,猛攻第50軍第149師第447團東遠里陣地。該團指戰員沉著應戰,輪番進入陣地,打垮美軍4次進攻。戰至2月3日,美軍突破第一道防禦陣地,志願軍轉至第二道防禦陣地繼續防禦,並為了增強縱深防禦力量,縮小了第50軍防禦正面,將南泰嶺、果川、軍浦場及其以西14公里的防禦陣地交人民軍第1軍團防守。同時以第38軍主力進至江南加強第112師的防禦。戰至7日,美軍占領了第50軍第二道防禦陣地。此時,漢江開始解凍,為避免背水作戰,第50軍和人民軍第1軍團除留一部控制漢江南岸橋頭陣地,主力撤至江北組織防禦,第38軍仍在漢江南岸堅守原陣地。8日,美軍第9軍向第38軍防守的陣地發起猛攻。第38軍各部隊經過十多天戰鬥,食物、彈藥十分缺乏,指戰員以"人在陣地在"的決心,"一把炒麵一把雪",頑強作戰,同美軍反覆爭奪每一陣地。有的陣地失而復得多達五六次,始終守住了漢江以南的武甲山、南治峴一線陣地。第50軍第150師第450團也一直堅守在漢江以南的廣州地區。直至橫城反擊作戰結束,志願軍防守部隊奉命於2月16、18日向漢江北岸轉移。
此戰,第50、第38軍將美軍第1、第9軍牽制於西線,共斃傷俘敵2萬餘人,有力地保障了志願軍主力在東線的反擊作戰。

橫城反擊作戰

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於1951年2月11--13日,在橫城地區對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南韓(韓國)軍進行的反擊戰
"聯合國軍"在中朝人民軍隊第三次戰役打擊下,退至北緯37°線附近地區。為挽回敗局,於1951年1月25日開始,由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M.B.李奇微統一指揮,在全線發起以漢城為主要突擊方向的大規模進攻。中朝人民軍隊決心"西頂東反":以一部兵力在西線組織防禦,牽制"聯合國軍"主要進攻集團;集中主力於東線實施反擊,從翼側威脅西線敵人,制止其進攻。志願軍副司令員鄧華指揮第39、第40、第42、第66軍(簡稱鄧集團),在東線準備向橫城原州方向實施反擊。人民軍第2、第3、第5軍團負責掩護鄧集團集結,並準備以第3、第5軍團在鄧集團左翼向橫城東南方向實施反擊。
1月31日,東線"聯合國軍"向橫城、砥平里方向發起進攻,鄧集團當即以第42軍和第66軍第198師進行阻擊。2月5--6日,第39軍從高陽、第40軍從東豆川、第66軍主力從金化分別向陽德院裡及洪川以南開進,準備進行反擊。9日,南韓軍第8、第5師和美軍第2師一部進至橫城以北,翼側暴露,態勢突出。鄧集團決定抓住戰機,集中兵力在沓谷峴、上高岱至三巨里33公里地段上,向橫城西北方向實施反擊。採取兩翼突擊與正面攻擊相結合的戰法,首先殲滅南韓軍第8師和美軍第2師一部,然後向原州、牧溪洞方向發展進攻。以第39軍(欠第117師)作預備隊,保障主力右翼安全。
11日,鄧集團主力先後進至進攻出發地域,是日17時經短促火力急襲後突然發起進攻。第42軍(欠第126師,附第117師)突破後,第124師右翼團迅速攻占上物安里、倉村、石子洞地區;左翼團攻占726.6和531高地。12日6時,全師前出至鷹峰、鴨谷里和石子洞地區,繼向福祚洞、廣田攻擊前進。第117師在第124師占領倉村後,即與該師並肩向上加雲、下加雲進攻。6時,在琴岱里堵擊南韓軍千餘人,經激戰,斃傷俘其800餘人。6時30分,全師進抵鶴谷里、夏日地區,截斷南韓軍第8師退路。第125師(欠1個團)於12日拂曉加入戰鬥,10時進到橫城西南之介田裡、回岩峰地區,截殲了來自橫城的南韓軍一部。至此,第42軍切斷南韓軍第8師主力與在橫城的師指揮所的聯繫,並占領梨木亭至陵谷公路以西以南地區。第40軍從正面由下高岱、新岱里發起突擊。左翼第118師突破後,迅速楔入南韓軍縱深,打亂了第8師戰鬥隊形。第352團最先插到廣田,隨後奪占536.7高地,並在467.4、400高地以北地區,協同第353團截擊由蒼峰里南逃的南韓軍一部,斃傷俘敵800餘人。右翼第120師突破後,12日4時第358、第360團攻占聖智峰、梨木亭、784高地,牽制當面南韓軍,有力地支援第118師向縱深發展。至此,第40軍完全占領橫城--龍頭裡公路及廣田以北地區,將該地區的南韓軍第8師第10、第21團基本殲滅。第66軍因準備不足,至19--24時才發起進攻。右翼第198師由五音山突破後,於12日6時占領蒼峰里,隨即向草塘突擊,途中殲南韓軍1個炮兵連,並俘美軍200餘人;左翼第196、第197師突破後,於12日6時占領陽地村、新村,一度占領紅桃山
鄧集團經一夜作戰,在淺近縱深對南韓軍第8師完成分割包圍,並殲其一部。
12日8時,南韓軍第8師餘部和美軍第2師第9團一部在航空兵掩護下,向橫城方向撤逃。10時30分,從橫城出動的南韓軍2個營北援接應。志願軍第117師在第118師配合下,打退北援之敵,將企圖突圍之敵阻於鶴谷里、夏日之間,並於當日將其全殲,斃傷俘敵2300餘人。至此,鄧集團將南韓軍第8師3個團全部殲滅。由於第66軍進到紅桃山、國士峰後受阻,未能及時插到德高山、曲橋里地區;第42軍第125師進到回岩峰後,也未能及時過蟾江控制要點,致使美軍第2師一部、南韓軍第8師師部及第3師大部逃脫。人民軍第3、第5軍團由橫城東北發起反擊,13日進至橫城東南之鶴谷里、烏原里、下安興里地區,殲滅南韓軍第3、第5師各一部,有力地配合了鄧集團的反擊作戰。2月13日晨,橫城地區反擊作戰結束。
此戰,志願軍鄧集團和人民軍第3、第5軍團經過35個小時激戰,殲南韓軍第8師3個團及第3、第5師、美軍第2師各一部,共1.2萬餘人,其中俘敵7800餘人,給"聯合國軍"以沉重打擊,迫其後退26公里,對中朝人民軍隊完成戰役防禦任務起到重要作用。

役議政府鐵原地區防禦戰鬥

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運動防禦階段,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6軍奉命在"三八線"南北議政府、鐵原間,抗擊美軍第1軍主力進攻。該軍在軍長張仁初、政治委員李耀文指揮下,在正面40公里、縱深55公里的防禦地帶內構成4個防禦地區,每個防禦地區設有基本陣地、預備陣地,有的還設有警戒陣地。全軍編為2個梯隊:第77、第78師及第76師第226團為第一梯隊,部署在"三八線"以南的第一、第二防禦地區,準備防守至3月底後轉至"三八線"以北的第4防禦地區;第76師(欠第226團)為第二梯隊,部署在"三八線"以北的第3防禦地區。防守部隊貫徹兵力配置前輕後重、火力配系前重後輕的原則,重點扼守制高點,以點制面。為使各防禦地區形成一定的火力密度,將軍、師炮兵集中使用,配置在主要方向,逐地區支援步兵作戰。
1951年3月16日,美軍第1軍軍長F.W.米爾本指揮第3、第25師、空降第187團等部,先後進抵第26軍戰鬥警戒陣地。從22日起,每日以4--5個團的兵力,在炮兵、航空兵火力支援下,向第1防禦地區猛烈進攻。第26軍第一梯隊以頑強的防守和堅決的反衝擊,打退美軍多次進攻,於25日夜轉至第2防禦地區。從28日起,美軍每日以2--3個團的兵力,在大量坦克、火炮支援下,向第2防禦地區進行輪番攻擊,並在當日首次使用1架直升機載30餘名步兵在志願軍陣地側後降落,攻占旺方山。第26軍第一梯隊節節抗擊,與美軍逐山爭奪。第78師第234團防守七峰山、海龍山的分隊,一天中與美軍反覆爭奪11次,斃傷其1000餘人;還積極打、炸坦克,創造了1個班以反坦克手榴彈炸毀敵坦克9輛的戰績。31日晚,該軍第一梯隊撤出第2防禦地區。第二梯隊從4月1日起在第3防禦地區作戰,戰至14日晚撤出。15--22日,該軍第一梯隊在第4防禦地區繼續抗擊美軍進攻。22日晚,志願軍發起第五次戰役,防禦戰鬥遂告結束。 此戰,第26軍利用山地有利地形構成縱深防禦陣地,以3個師交替作戰,歷時38天,斃傷俘敵1.58萬餘人,毀傷敵坦克76輛,與友鄰部隊共同掩護了志願軍後續兵團的集結,為發起第五次戰役贏得了時間。作戰中,第26軍傷亡4100餘人。

戰役經驗總結

1、堅守陣地與反擊行動相結合 堅守陣地,並以積極的反擊行動相結合,粉碎敵之進攻,是這次防禦戰役的基本指導思想。
2、實行大縱深的設防和前輕後重的部署。
3、抓住戰役發展的關節,實施靈活機動的指揮 實施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良傳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