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桃山

紅桃山,古稱紅山,當地叫照碑山,是右玉縣轄境最高山峰,自西而東,橫貫南境。

紅桃山,古稱紅山,當地叫照碑山,是右玉縣轄境最高山峰,自西而東,橫貫南境。根據《邑府新志·地理志》中記載:“紅山……冬夏積雪不消,聳出萬山之上,儼若銀屏,俗稱紅山積雪為八景之一也”。攀登絕頂,宛如身在天宮,頭頂青雲縹渺,腳下冰層晶瑩。紅桃山絕頂氣候多變。
紅桃山紅桃山

紅桃山以關帝廟為中心的建築群,始建於明永樂八年(1410年),是朔州現存保護較好的明建築。如今山上的景點均為解放以後新建。雖然傳說中的孔雀樓早已蕩然無存,但詠嘆鳳凰山的那首《鳳台留雲》卻至今仍然廣為傳誦:“鳳台何日鳳來游,鳳自高飛雲自留。羌笛一聲吹不落,纖纖新月掛山頭。”詩中鳳、雲、羌笛,月幾種藝術形象交織融合在黃土高原的上空:鳳飛走了,雲卻留著,淒涼的笛子,出未能吹落那一彎新月,清秀婉約中頗見風骨。
紅桃山常成為人們登臨遊覽的好去處。舊時每逢五月十三、六月六、更是遊人如織,熱鬧非凡。當登臨絕頂,縱目遠眺,群山翠嵐,三川煙雲。鳳凰亭雄偉壯觀,亭閣回欄。繞欄回望,朔州的全景則盡收眼底。亭內保存著許多書法家的墨寶,其中有一聯為“鳳凰重來,看古城翻新,萬家煙景,悉收眼底;湟水東去,感滄桑變幻,千秋偉業,盡覽全程。”尤其是亭上有一橫額“河湟引鳳”,更為遊人讚許。和鳳凰亭對稱的便是朔州電視台發射塔,是一圓形建築。一亭一塔,遙相呼應,顯示了朔州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與發展。

京劇紅桃山

《紅桃山》是一出以武旦為主的中型武戲,這齣戲又叫《男三戰》,演梁山泊好漢殲滅占據

劇照劇照
紅桃山與梁山為敵的女寇的故事,在水滸傳小說里根本沒有這段情節,只是借用水滸傳三個人,代表三種不同的角色與張月娥打鬥。三個不同類型的男生打一個身懷絕技的女生:林沖—武老生飾演、關勝—武花臉飾演、花榮—武生飾演,先是分別打,後來合起來打。倒不是倚多勝少,而是打鬥變化的一種安排,主要表現女將的武藝高強。但其內容不見小說《水滸傳》,據清道光年《慶昇平班戲目》里,就有此劇演出。這齣戲說紅桃山與相鄰的梁山作對,寨主雷春英搶劫了梁山泊的糧草,後被趕來的林衝殺死。雷妻張月娥(有的版本叫鄭玉娥)領兵復仇,接連打敗林沖、關勝、花榮三員大將。後來梁山將三馬連環車輪大戰才將她擒獲。
戲裡的張月娥由武旦擔綱,前半出扎大靠,有繁重的“起霸”“開打”, 後半出改穿打衣打褲,有“高台翻下”的特技表演。梁山將出陣的是扎靠的關勝、穿箭
衣的林沖、抱衣抱褲的花榮。服飾有長有短色彩多樣,行當中有淨有生,扮相有勾臉的有素臉的,素臉的又有戴不戴髯口之分。這種組合方式也非常新穎,其它戲中還不多見。三人分別與張月娥交鋒開打,使用的兵器不同,有刀有槍,因而開打盪子套路各異,舞台上的畫面煞是好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