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衣抱褲

抱衣抱褲

抱衣抱褲是京劇服飾中短衣裳的一種。因為它是緊身的,像裹在身上抱在身上一樣。這種衣裳又叫英雄衣。顧名思義,就是俠客、義士、綠林英雄這類人物穿的。

簡介

京劇服飾中短衣裳的一種。因為它是緊身的,像裹在身上抱在身上一樣。這種衣裳又叫英雄衣。

抱衣抱褲抱衣抱褲

顧名思義,就是俠客、義士、綠林英雄這類人物穿的。例如《三岔口》里的任堂惠, 《惡虎村》里的黃天霸,《武文華》里的萬君兆,《艷陽樓》里的花逢春及青面虎等都穿這樣的衣裳。抱衣的樣式是大領、大襟、緊袖,特點是在褂子的底襟周圍縫著三層寬綢邊,一層摞著一層,像裙子似的,上面有繡花的寬綢邊。因為是三層,看著有些像水波浪似的,所以有個專用名詞,叫作走水。褲子也有繡花,和褂子上的繡花是一樣的,叫作花彩褲。
抱衣抱褲的花樣和色彩是多種多樣的。穿抱衣抱褲一般都繫著鸞帶。女式的英雄衣,也有個專用名詞,叫作打衣打褲。褂子式樣是小領、對襟、緊袖,並有繡花。沒有走水,可是它在腰下繫著兩片下甲,即貼靠在大腿兩旁邊,同時包住臀部的甲片,而這甲片就代替了裙子,所以又名戰裙。因為穿著女式英雄衣的人物,總是要進行戰鬥的,總是要開打的,穿著裙子就不方便了。而只穿褲子,又單調了些,所以在下身繫著戰裙。像《武松打店》的孫二娘;《打焦贊》的楊排風等,就穿女式的英雄衣。
還有一種叫侉衣侉褲。我想這可能是因為南方人讀快字作夸的音,這種口音傳到北方來原封未動,就念成侉衣侉褲了。這恐怕是音訛,導致了文字上的錯誤。我想還是應該把它寫為快衣快褲,表示穿上這身衣服,動作非常敏捷。若寫為侉衣侉褲,就不易講通了。快衣快褲與抱衣抱褲的性質相似,也是緊身的,是便於武打用的一種服裝,只是更樸素一些。其樣式是小領、對襟、緊袖,一般沒有什麼繡花。顏色為純黑色的。其特點是在袖子的底側,胸部的正中,密排著白色的扣絆兒,扣絆俗稱疙疸絆兒。下身是純黑色的褲子。這樣的打扮,可能是根據武俠小說里所描寫的夜行衣那種式樣設計的。穿快衣快褲,一般系鸞帶。武丑大部分都穿快衣快褲。武生只有一部分穿,像武松、石秀,以及《巴駱和》中的余千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