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系統遺傳代謝病

神經系統遺傳代謝病占全身性遺傳代謝病的一大部分,是以侵犯中樞或周圍神經系統為主的類型。它們的臨床表現可以多種多樣,如程度不同的腦發育障礙、精神發育遲滯、無明顯原因的癲癇發作、全身肌張力失調(如各種白質營養不良症)、對稱性的肢體癱瘓、感覺運動型多神經病等,還可以表現為精神錯亂或行為異常(如自傷行為就是Lesch-Nyhan綜合徵的典型症狀)等類型。

神經系統遺傳代謝病

內容

神經系統遺傳代謝病占全身性遺傳代謝病的一大部分,是以侵犯中樞或周圍神經系統為主的類型。它們的臨床表現可以多種多樣,如程度不同的腦發育障礙、精神發育遲滯、無明顯原因的癲癇發作、全身肌張力失調(如各種白質營養不良症)、對稱性的肢體癱瘓、感覺運動型多神經病等,還可以表現為精神錯亂或行為異常(如自傷行為就是Lesch-Nyhan綜合徵的典型症狀)等類型。在客觀檢查中,除密切注意神經系統的症狀和體徵以外,從患者的外表體徵方面有時也能提供某些有用的線索,並且可以引起醫務人員的警惕而去進一步追查。以下是在神經系統遺傳代謝病時,較常見到的體徵:

1.頭顱:頭圍增大常見於某些鞘脂累積病(如黑蒙性痴呆),頭圍縮小見於多種腦發育障礙和精神發育遲滯(代謝性、非代謝性),頭顱變尖見於Apert綜合徵。

2.毛髮:毛髮色淡(枯草黃)多見於苯酮尿症,毛髮捲曲見於Menkes病(銅代謝病),毛髮易脆斷見於精氨醯琥珀酸尿症(尿素循環代謝病)。

3.面部:面形怪異見於多種粘多或粘脂累積病,口鼻突出見於Cockayne綜合徵。

4.眼部角膜混濁可見於粘多糖或粘脂累積病,白內障見於半乳糖血症,眼底黃斑櫻紅點見於黑蒙性痴呆、Niemann-Pick病,黃斑變性見於Refsum病(植烷酸增多症)、蠟樣脂-脂褐素增多症(Batten病),視神經萎縮見於Leber病、Cockayne病等。

5.耳部耳屏畸形見於Down病、Turner綜合徵。

6.舌部:舌體肥大外伸見於Down病、克汀病

7.頸部:蹼狀頸見於Turner綜合徵,甲狀腺腫見於碘代謝病。

8.肝腫大:見於半乳糖血症、Gaucher病、Niemann-Pick病、糖原累積病(Ⅰ、Ⅲ、Ⅳ、Ⅵ、Ⅷ型)、粘多糖累積病等。

9.皮膚:多濕疹見於苯酮尿症,糙皮病樣皮疹見於Hartnup病(色氨酸代謝病),魚鱗癬見於植烷酸累積病,毛細血管擴張見於Louis-Bar綜合徵,下腹部血管角質瘤見於Fabry病,皮膚對光過敏及無汗見於Cockayne綜合徵,黃疸見於核黃疸、肝豆狀核變性等。

10.手足指:肢端粗大見於甲狀腺病,肢體細長見於同型胱氨酸尿症(類Marfan綜合徵),多指畸形見於Laurence-Moon-Biedl綜合徵等。

11.脊柱:脊柱畸形見於各型粘多糖累積病(I型最常見)。

神經系統遺傳代謝病的診斷和一般神經系疾病不同。首先是不要求精確的定位診斷,而且僅僅從臨床症狀和體徵很難獲得明確的病因診斷,而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實驗室的輔助檢查。最簡便的方法是常規性的尿、血篩查,其中尿篩查的方法有三氯化鐵試驗、二硝基苯肼(DNPH)試驗、茚三酮試驗(用於胺基酸代謝病)、硝普鈉試驗(用於含硫胺基酸代謝病)、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胺(CTAB)或酸性白蛋白試驗(用於粘多糖累積病)、還原糖試驗(用於半乳糖血症等)。血的篩查有空腹血糖、血氨、pH、pCO2、丙酮酸乳酸含量等。如果初步篩查結果是陽性或是可疑,應當根據所懷疑的代謝障礙,在有關的中心實驗室進一步檢測血、尿或其他體液的胺基酸、脂肪酸或有關的酶活性或用軀體細胞(白細胞、皮膚成纖維細胞、頭髮、唾液細胞)培養和酶分析。必要時還需進行腦組織或周圍神經活檢,從組織化學或電鏡檢查以協助診斷。近年來才發展的磁共振光譜儀(MRS)技術,對於某些疑難的稀見病也可能有提供重要信息的作用。

在臨床醫生中,神經科精神科內科兒科專科醫生們都有機會接觸到神經系遺傳代謝病的患者。凡是以智慧型低下、行為異常、全身性抽搐、肌張力過高或過低、對稱的肢體癱或者以多發性神經病為主要症狀的患者(尤其是兒童),無論是否詢問出陽性的家族史,都應該考慮到有遺傳代謝病的可能性。此時必需的實驗室篩查十分重要,藉此可以證實或排除某些遺傳代謝病。否則就可能貽誤了患者的治療。例如有1例3歲女孩,反覆性劇烈嘔吐,在兒科多次住院未能確診。後來經過實驗室篩查,發現在嘔吐發作時血氨明顯升高而被確診為高血氨綜合徵。此後經限制每日蛋白入量(<2 g/kg體重)的處理,嘔吐即完全停止,而且在以後的隨訪中發育良好、智力超群,現已考進大學。另1例3歲男孩,是醫院職工家屬,因智慧型低下和抽搐曾在本市各大醫院就診。每次都被診斷為“缺鈣”而延誤了治療,直到2~3年以後才確診為苯酮尿症。但是此時限制膳食中苯丙氨酸已經太晚,最後以全身衰竭而死亡。上述兩例兒童都患遺傳代謝病,但是由於醫生髮現的早晚而後果大不相同。為此,筆者強烈呼籲必須加強對遺傳代謝病的認識,普及有關的基本知識,以免再發生上述的悲劇。

有關神經系統遺傳代謝病的治療,近年來也有較大的進展。當然,套用限制有關代謝障礙環節的前質(如限制某種胺基酸、脂肪酸或蛋白)仍然是較可靠的基本措施。使用維生素B1、B6、B12、生物素等有輔酶作用的物質,對於某些特定的酶缺陷病有時具有一定療效。對於鞘脂累積病的某些類型(如Gaucher、Niemann-Pick病等)套用人工合成的酶製劑靜脈滴注的替代療法,可致血中累積物質明顯減少,但對於已經出現的臨床症狀卻無法逆轉,而且代價太昂貴,不能推廣使用。骨髓移植或肝移植針對某些代謝缺陷都已經取得較多的經驗,但是也由於技術要求複雜,代價高昂,多適應於危重病例的搶救。套用重組DNA植入或經過某些病毒載體(AV、RV、AAV等)植入活體中的基因療法已經在某些代謝疾病的模型動物中取得明顯的成果,但是尚未見有在人體上成功套用的報導。

配圖

所屬分類

神經系統疾病
現代醫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