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神經系統疾病

發生於植物神經系統的疾病。植物神經系統是神經系統的組成部分之一,主要支配內臟、血管和腺體。

植物神經系統疾病

內容

vegetative nervous system,disorders of

臨床常見的植物神經疾病和綜合徵有下列幾種:

血管迷走性暈厥。為反射性暈厥的一種。多發生於體弱的年輕女性,原因為精神或疼痛刺激。發病前常有頭昏、眼花、面色蒼白、出汗、噁心、腹部不適等先兆。數秒至數十秒鐘後出現眼黑、意識喪失而倒地。此時血壓下降、脈微弱、瞳孔散大、光反應減弱、肌張力減低,偶而遺尿。1~2天后恢復,可反覆發作。發作時宜取平臥位,下肢抬高,一般均可甦醒。

雷諾氏病。常見於青年女性。典型發作可分3期1:缺血期,肢端遇冷後皮膚發白、發涼並感麻木、疼痛,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缺氧期,肢端呈青紫色,壓之消退,伴疼痛,持續數小時至數日;充血期,皮溫上升,色澤潮紅,以後恢復正常。治療可用血管擴張藥。

紅斑性肢痛症。常見於男性青壯年。

發作時肢端尤其是雙足劇烈灼痛,皮膚發紅伴腫脹,皮溫上升。長期站立、行走或將雙足置於被內,可使症狀加重,如浸入冷水中則症狀緩解。治療可用血管收縮藥。有報導用苯噻啶有效。

神經原性直立性低血壓。又稱姿位性低血壓。從臥位改變為直立位時血壓迅速下降,引起頭暈、視力模糊、無力、暈厥等腦缺血症狀。多見於夏伊德雷格爾二氏綜合徵。可試用消炎痛、心得安等藥物。

先天性巨結腸症。主要見於男嬰,生後不久即表現頑固性便秘,並反覆嘔吐,可自行緩解。腹部逐漸脹大,患兒極度消瘦。唯一治療方法為切除狹窄的腸段。

偏側萎縮症。表現為半側面部組織的慢性進行性萎縮。多始於10~20歲,男性多見。嚴重者可發展成偏身萎縮。無特殊治療。

灼性神經痛。常於外傷後發生受傷神經分布區劇烈燒灼樣疼痛,伴出汗、皮膚發紅、發紫、感覺過敏等。可服卡馬西平苯妥英鈉等治療。

遺尿症。多見於隱性骶裂或功能性因素。

配圖

所屬分類

神經系統疾病
現代醫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