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性代謝病

遺傳性代謝病

遺傳性代謝病遺傳代謝病就是有代謝功能缺陷的一類遺傳病,多為單基因遺傳病,包括胺基酸、有機酸、脂肪酸等先天性的代謝缺陷。目前已發現的超過500種,其中有苯丙酮尿症、甲基丙二酸血症等名字稀奇古怪的疾病。遺傳代謝病常見的有:神經系統異常、代謝性酸中毒和統症、嚴重嘔吐、肝臟腫大或肝功能不全、特殊氣味、容貌怪異、皮膚和毛髮異常、眼部異常、耳聾等,多數遺傳代謝病伴有神經系統異常,在新生兒期發病者可表現為急性腦病,造成痴呆、腦癱、甚至昏迷、死亡等嚴重併發症。每種遺傳代謝病均屬少見病或罕見病,很多人從來就沒有聽說過這些疾病,但這類疾病累積患病率危害極大。

診斷

遺傳性代謝病遺傳性代謝病
遺傳性代謝病遺傳性代謝病
遺傳代謝病的診斷 有賴於各項實驗室檢查。根據臨床特點和病史,由簡到繁,由初篩到精確,選擇相應的實驗檢查。
1、尿液的檢查
①尿的色澤與氣味:有些代謝產物從尿液中大量排出,可使尿液呈現特殊的顏色和氣味。如尿藍母使尿呈藍色;而尿黑酸呈藍—棕色;卟啉則呈紅色。如前所述,尿液的特殊嗅味更有提示作用。
②尿液中還原物試驗:尿液中的半乳糖果糖葡萄糖草酸、4—羥基苯丙酮酸等還原物質均可檢出,為進一步選擇檢查提供幫助。
③尿液篩查試驗,常用的有:三氯化鐵試驗,二硝基苯肼(DNPH)試驗,硝普鹽試驗,甲苯胺藍試驗
2、血液生化檢測 如血糖、血電解質、肝腎功能膽紅素血氨、血氣分析等項檢查。
3、胺基酸分析 可進行血、尿液胺基酸分析,指征是:
①家族中已有確診為遺傳性代謝病患者或類似症狀疾病患者;
②高度懷疑為胺基酸、有機酸代謝缺陷者(有代謝性酸中毒酮尿症高氨血症低血糖、血及尿肌酐含量降低、尿路結石等);
③不明原因的腦病(昏睡驚厥、智慧型障礙等);
④疾病飲食治療監測。
4、有機酸分析 人體內的有機酸來源於碳水化合物;脂肪酸胺基酸代謝以及飲食藥物等,可通過尿液血漿、腦脊液等進行有機酸分析,以尿液最為常用。其指征大致同胺基酸分析:
①不明原因的代謝異常;
②疑診為有機酸胺基酸病;
③疑為脂肪酸代謝及能量代謝障礙
④不明原因的肝大、黃疸等;
⑤不明原因的神經肌肉疾病;
⑥多系統進行性損害等。

臨床表現

遺傳性代謝病遺傳性代謝病
神經系統:智慧型障礙、激惹或淡漠、驚厥、運動障礙、嗜睡昏迷、肌張力改變
消化系統:餵養困難、食欲不振、噁心嘔吐黃疸肝大腹脹腹瀉、肝功異常
代謝紊亂:低血糖、高氨血症、代謝性酸中毒、酮中毒乳酸酸中毒
呼吸循環:呼吸窘迫、心力衰竭、心律異常
遺傳代謝病,是因維持機體正常代謝所必需的某些由多肽和或蛋白組成的酶、受體、載體及膜泵生物合成發生遺傳缺陷,即編碼這類多肽(蛋白)的基因發生突變而導致的疾病。
大多為單基因病,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早在1908年,Garrod將這類遺傳性疾病稱之為先天性代謝缺陷。
近幾十年來,隨著人們對該病認識的加深以及各種實驗分析技術的發展,使得先天性代謝缺陷病的診斷率明顯上升,目前已達4000餘種。
一、遺傳代謝病的種類 此類疾病病種繁多,涉及到各種生化物質在體內的合成代謝轉運和儲存等方面的先天缺陷根據累及的生化物質,可分為以下幾類:
1、糖代謝缺陷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症糖原累積病、蔗糖和異麥芽糖不耐症、乳酸及丙酮酸酸中毒等。
2、胺基酸代謝缺陷苯丙酮尿症、酪氨酸血症黑酸尿症白化病楓糖尿症異戊酸血症、同型胱氨酸尿症、先天性高氨血症、高甘氨酸血症等。
3、脂類代謝缺陷 如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GMl神經節苷脂病、GM2神經節苷脂病、中鏈脂肪酸醯基輔酶A脫氫酶缺乏、尼曼匹克病和戈雪病等。
4、金屬代謝病 如肝豆狀核變性(Wilton病)和Menkes病等。
二、遺傳代謝病的代謝紊亂 本病的代謝紊亂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①代謝終末產物缺乏,正常人體所需的產物合成不足或完全不能合成,臨床上出現相應症狀,如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的糖原累積症,肝糖原分解葡萄糖不足,在飢餓或進食延遲時出現低血糖。
②受累代謝途徑的中間和(或)旁路代謝產物蓄積,引起相應的細胞、器官腫大,出現毒性反應和代謝紊亂,如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等。
③代謝途徑受阻,物質的供能和功能障礙導致供能不足,如糖代謝缺陷、先天性高乳酸血症等。
三、遺傳代謝病常見的症狀與體徵本病的臨床症狀多種多樣,隨年齡不同尚有差異,全身各器官均可受累。
大多有神經系統受累的表現以及消化系統的症狀,此外還有代謝紊亂,容貌異常,毛髮皮膚色素改變,尿液的特殊氣味等

治療方法

遺傳性代謝病遺傳性代謝病
①採用7 Fr單針雙腔導管在局麻下行鎖骨下靜脈或股靜脈插管建立血管通路,用縫線固定,並覆蓋3 M透明無菌敷料。採用CRRT機Baxter BM 25型和兒童型血路、低阻高通的聚碸膜(MFp)或血濾器(AV400S)。
②置換液根據患兒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情況配製,經兩條通道同步輸入。1條用0.9%氯化鈉注射液3 000~3 500 ml 、 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 、注射用水0~500 ml、 氯化鈣1.0~1.5 g、25%硫酸鎂3 ml、10%氯化鉀0~8 ml,共4 013~4 020 ml,從體外循環靜脈管路的靜脈壺處輸入,根據患者血Na+、K+、葡萄糖濃度調整各種液體用量;另1條用5%碳酸氫鈉250~375 ml,從體外循環動脈管路輸入。
③抗凝劑的套用。8例採用普通肝素全身抗凝,首次劑量25~50 U/kg注射,每小時15~50 U/kg靜脈維持,治療結束前1 h停用抗凝劑。2~4 h測量活化凝血時間(ACT)1次,根據結果調整肝素追加劑量;1例並發DIC患兒採用血濾器預先吸附肝素,治療過程中不用肝素
④9例均行連續性靜脈靜脈血液濾過(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 CVVH)治療。2例患兒行全程後稀釋法(置換液於血泵後加入);1例行全程前稀釋法,6例先予1~2 h後稀釋,再改用前稀釋

護理

遺傳性代謝病遺傳性代謝病
環境管理
因本組患兒機體抵抗力相對較弱,加之CRRT治療是一體外循環過程,增加了感染的機會,故對其實行保護性隔離。設定單間病室並行紫外線空氣消毒30 min,2次/d;地面、桌面用0.2%有效氯溶液擦洗;行CRRT時持續空氣淨化,減少患兒感染機率;嚴格控制入室人員。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因患兒病情危重,生命體徵不穩定,CRRT過程 中隨時會出現意外,故持續心電監護、有創血壓監測,密切觀察其病情變化。上機時,從動脈端緩慢引血,血流速度為30 ml/min,避免引血過快出現血壓過低;上機成功後根據患兒體重和年齡逐漸增加血流速度至30~100 ml/min。2例發生血壓降低,1例(11.0 kg)血壓降至70/49 mmHg,另1例(2.7 kg)降至59/40 mmHg,經減慢血泵流速、增加置換液輸入量、暫停超濾後血壓回升。嚴密觀察患兒有無出血傾向。1例並發DIC患兒出現消化道出血和插管處滲血,全身多處瘀斑。因此,採用血濾器預先吸附肝素方法,保證了CRRT的順利進行,治療中出血量無明顯增多。
血管通路的護理
1、封管:血管通路用 0.1%肝素鈉2 ml封管,1次/12 h,防止血液回流至導管內引起凝血而堵塞。注意封管液劑量準確。過少,不能充滿導管,可導致凝血堵塞導管;過多,對凝血機制障礙者可引起出血。再次進行透析前,先將導管內的肝素液抽出,並確認導管通暢。
2、保持管道通暢:治療中防止管道擠壓脫落斷開,保持血路通暢是行CRRT的關鍵,為防止血濾器或管路凝血,必須保證足夠的血流量。當患兒變動體位後,應仔細觀察,一旦血透機出現動脈壓低報警或動脈端血流有細微氣泡時,可能是靜脈插管內口緊貼血管壁所致,應調整患兒的體位。本組3例患兒煩躁不安,血透機不斷報警,提示血液流速減慢,檢查發現動脈端血流有細微氣泡,即給予苯巴比妥鎮靜,並用約束帶約束患兒四肢,待其安靜後管道位置恢復正常,血透機報警消失。密切觀察血濾器或管路有無凝血。1例患兒血濾器的中空纖維出現暗黑色條紋,且機器顯示靜脈壓及跨膜壓逐漸增高,用0.9%氯化鈉注射液沖洗後發現血濾器和靜脈壺中有大塊血凝塊,立即更換濾器和管路後,CRRT得以繼續進行。
液體管理
遺傳性代謝病遺傳性代謝病
1、密切監測生化及血氣指標:在無菌操作下,準確配製液體,定時檢查患兒生化及血氣分析指標(治療前及治療1、3、6、12、24 h),以便調整置換液如碳酸氫鈉等溶液的濃度,防止出現電解質紊亂及酸鹼失衡。本組患兒均未出現電解質紊亂及酸鹼失衡。
2、認真記錄液體出入量:置換液流速為血泵流速的20%~30%,超濾液總量及超濾速度據患兒水鈉瀦留程度和血流動力學情況而定。因此,需認真記錄液體出入量。
3、及時調整設定的溫度:將溫度調節至37~39 ℃,以防置換液過冷引起寒戰不適。由於嬰幼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全,加之體外循環速度相對較慢,患兒仍可能出現中樞性體溫下降。3例患兒在治療過程中體溫≤35.2 ℃,給予熱水袋、蓋棉被保暖後好轉。
4、嚴格無菌操作及查對制度
配製置換液時嚴格無菌操作和查對制度,所有接口用0.2%碘伏嚴格消毒。使用深靜脈導管前,嚴格消毒導管口並用無菌紗布包裹。深靜脈導管處敷料及肝素帽每天更換1次,防止感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