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氨血症

高氨血症

肝功能嚴重損傷時尿素合成障礙導致血氨濃度升高。人體每天攝入的蛋白,在腸道中經消化分解可產生一定量的氨類。氨系有毒物質,但經肝臟尿素合成酶作用後合成尿素而解除毒性。高氨血症昏迷時,血氨可高達352.2~1526.2μmol/L(600~2600μg/dl)。瓜氨酸血症的診斷應測精氨基琥珀酸合成酶(AS)的活性是否缺乏,此時可用肝細胞或皮膚成纖維細胞的酶。由於腎臟對氨的清除能力低下,因此有必要使氨形成一種易於被腎臟清除的化合物,苯甲酸鈉能與內源性的甘氨酸結合形成馬尿酸,後者的腎臟清出率甚高,苯乙酸鈉與谷氨酸結合形成苯乙酸谷氨酸而易與從尿中排出。

概念

高氨血症

肝功能嚴重損傷時尿素合成障礙導致血氨濃度升高。

病理

人體每天攝入的蛋白,在腸道中經消化分解可產生一定量的氨類。氨系有毒物質,但經肝臟尿素合成酶作用後合成尿素而解除毒性。此過程所需尿素合成酶中含有生物素成分,如體內生物素不足,酶活性下降,氨便不能順利代謝,則可引起高氨血症。

臨床診斷

1.血氨增高 本病時血氨常為234.8~587μmol/L(400~1000μg/dl),正常值為27~82μmol/L(46~139μg/dl)。高氨血症昏迷時,血氨可高達352.2~1526.2μmol/L(600~2600μg/dl)。

2.胺基酸定量分析 檢查血和尿的胺基酸,以判定有無特異性增高。應特別注意谷氨酸、谷氨醯胺、丙氨酸、瓜氨酸、精氨酸和精氨醯琥珀尿的定量分析,以區別尿素循環的酶缺陷。

3.蛋白負荷試驗 尿素循環障礙時,對蛋白食不耐受,可做蛋白負荷試驗以供臨床診斷和雜合子檢出。早餐自然進食,給蛋白質1g/kg,觀察血氨以及血、尿中胺基酸和乳清酸的變化,每2小時測1次,共3次。

肝功能嚴重損傷肝功能嚴重損傷

4.測血葡萄糖,血氣分析,尿中有機酸,尿素循環障礙時常有呼吸性鹼中毒。有機酸尿症也常伴高氨血症,但與尿素循環疾病不同,因其血糖降低,有代謝性酸中毒,尿中排出特異的有機酸。

5.酶活性測定 氨甲醯磷酸合成酶(CPS)活性缺乏引起的高氨血症需經皮做肝活檢以測定CPS活性。鳥氨酸氨甲醯基轉移酶(OTC)缺乏的診斷也需測肝細胞OTC活性。瓜氨酸血症的診斷應測精氨基琥珀酸合成酶(AS)的活性是否缺乏,此時可用肝細胞或皮膚成纖維細胞的酶。精氨基琥珀酸尿症時,可測肝細胞、末梢紅細胞、皮膚成纖維細胞內精氨基琥珀酸裂解酶(AL)的活性。疑為精氨酸血症時,應測肝、紅細胞、白細胞精氨酸酶的活性。

6.基因分析 可以用分子遺傳學方法進行DNA診斷的有OTC缺乏和CPS缺乏。

7.雜合子檢出 可根據家系分析、蛋白負荷試驗、基因分析或酶活性檢查。

腦電圖檢查有異常腦波,有條件時做腦CT檢查,其他常規檢查有B超和X線等檢查。

高氨血症的治療

應儘快從體內排出血氨,同時給予足夠的熱量及必需胺基酸以減少體內蛋白質得分解。

靜脈輸入足量的液體及電解質,為補充熱量可加入葡萄糖及胰島素,靜脈輸入脂肪每天1g/kg。

靜脈輸入苯甲酸鈉和苯乙酸鈉。由於腎臟對氨的清除能力低下,因此有必要使氨形成一種易於被腎臟清除的化合物,苯甲酸鈉能與內源性的甘氨酸結合形成馬尿酸,後者的腎臟清出率甚高,苯乙酸鈉與谷氨酸結合形成苯乙酸谷氨酸而易與從尿中排出。急救時可用苯甲酸鈉及苯乙酸鈉各250mg/kg加入10%葡萄糖,液體量按20ml/kg,於2小時內靜脈輸入,以後每日給苯甲酸鈉和苯乙酸鈉各250~500mg/kg靜脈輸入。

鹽酸精氨酸 除因精氨酸酶缺陷所致的高氨血症外,其餘的病例均可採用精氨酸治療。精氨酸既可促進氨的排出,同時有補充體內必須的胺基酸。對新生兒首次發生的高氨血症而病因未明時,在急救時可給予精氨酸。對於繼發於有機酸血症的高氨血症,精氨酸無治療作用。苯甲酸、苯乙酸、精氨酸同時套用可取的最佳的療效,在首次用藥後應持續靜點直至急性危重症好轉。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在抗訴方法治療數小時時血氨水平無明顯下降,應採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療法。腹膜透析數小時後血氨水平可明顯下降,大多數經48小時透析血氨水平可恢復正常。

新黴素及乳果糖 為了減少腸道細菌產氨,應儘早鼻飼或灌腸給予新黴素或乳果糖,患兒經急救措施神經危重症狀得以緩解,但可能還需數日神志才能完全恢復清醒。

飲食治療 患者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每天供給蛋白質1~2g/kg。

補充肉鹼 在以上治療中應補充肉鹼,因苯甲酸和苯乙酸都可引起體內肉鹼缺乏。

此外該類患兒驚厥不能套用丙戊酸,因此藥可誘發高氨血症。

求醫網高氨血症專題

高氨血症高氨血症

求醫網(www.qiuyi.cn)創立於2000年,是北京時代網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核心平台,我們力求打造中國最專業的醫療網站。求醫網正在努力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和專業的線上諮詢服務,同時建立海量信息庫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醫療信息資訊…… 詳細 >>

本詞條全部內容由詞條認領機構及智願者共同編輯,互動百科權威評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