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腦膜

硬腦膜

硬腦膜是一厚而堅韌的雙層膜。外層是顱骨內面的骨膜,僅疏鬆地附於顱蓋,特別是在枕部與顳部附著更疏鬆,稱為骨膜層。但在顱的縫和顱底則附著更牢固,很難分離。顱內無硬膜內腔。硬腦膜內層較外層厚而堅韌,與硬脊膜在枕骨大孔處續連,稱為腦膜層。主要作用是保護大腦。

硬腦膜的血管

主要來自上頜動脈發出的腦膜中動脈,是營養硬腦膜的重要血管。它從顱底的棘孔入顱中窩,沿顳骨內面的腦膜中動脈溝走行。硬腦膜的血管中,尚有來自篩前動脈的腦膜前動脈,咽升動脈的腦膜後動脈和椎動脈及枕動脈的腦膜支。

硬腦膜突起

在一定部位,硬腦膜內層摺疊成皺襞,其中形成重要的結構有:

大腦鐮

形如鐮刀。是硬腦膜內層自顱頂正中線摺疊並向伸展與兩半球之間的結構。其前端窄,附於雞冠,後分寬,向下連於小腦幕的上面。

小腦幕

呈半月形,水平地位於大腦半球與小腦之間。小腦幕分為兩側顳骨岩部;前緣游離並向後凹陷,稱為幕切跡,與蝶骨鞍背圍成的孔有中腦穿過。小腦幕將顱腔分為幕上、下間隙。幕上間隙又借大腦鐮分為左、右兩部。當幕上間隙的顱內壓增高時,可將海馬旁回和海馬旁回鉤推入小腦幕孔,形成顳葉鉤回疝。

小腦鐮

後部附著與枕內嵴,前緣游離,呈鐮刀狀,部分的分割小腦兩半球。向上連於小腦幕,下接枕骨大孔邊緣。

鞍隔

為環狀鄒襞,中央有一孔,漏斗從此通過。其前方附著於鞍結節和前床突,後方附著於小腦幕游離緣,構成垂體窩的頂。

硬膜竇是由硬腦膜的骨膜層在特定部位互相分離而形成的腔隙,在腔隙內面襯有內皮細胞。

硬膜竇中,充以靜脈血並於靜脈相續,故稱靜脈竇。因其壁厚不易塌陷,當損傷時則出血兇猛。

上矢狀竇(superior sagittal sinus):位於顱頂中線偏右,居大腦鐮的上緣。前起盲孔,後至竇匯。主要接受大腦背外側面上部和部分內側面的靜脈血。上矢狀竇兩側壁上有許多靜脈陷窩,蛛網膜絨毛伸入其中。腦脊液通過上述絨毛的再吸收作用而進入靜脈竇。因此,上矢狀竇是腦皮層靜脈和腦脊液回流的必經之路。

下矢狀竇(inferior sagittal sinus):位於大腦鐮下部的游離緣,在小腦幕的前緣處與大腦大靜脈匯合共同延為直竇。

直竇(rectus sinus):位於大腦鐮和小腦幕的匯合處,直行向後,在枕內隆凸附近與上矢狀竇匯合成為竇匯,並向兩側延伸為橫竇。

橫竇和乙狀竇:橫竇位於枕骨橫溝處,即小腦幕的後外側緣,向前行至岩枕裂處轉向下成為乙狀竇。乙狀竇位於顳骨的乙狀溝內。

竇匯:為上矢狀竇、下矢狀竇、直竇和左、右橫竇的會合處。實際上以上各竇會合在竇匯者少見。若上矢狀竇分支時,則右支常比左支大,右橫竇也比左橫竇寬大。

枕竇:位於小腦鐮內,自枕內隆凸沿枕內嵴向下,至枕骨大孔邊緣是分為左、右支,在枕骨大孔後緣形成環竇。

海綿竇:位於蝶骨體兩側,為不規則狀的靜脈竇。海綿竇左右由垂體前、後下方的海綿間前竇、海綿間後竇和海綿間下竇相連通。海綿竇內又有頸內動脈、動眼神經、外展神經、滑車神經和眼神經通過。

形態結構

調查100例成年硬腦膜標本,用定積分法計算硬腦膜面積,男性平均為0.080㎡,女性平均為0.076㎡。使用小遊標卡尺測量硬腦膜厚度額區平均為0.25mm,頂區0.4mm,枕區0.3mm,額區0.35mm。每lm㎡的硬腦膜能承受37kg左右的抗張力強度。硬腦膜的纖推走向多種多樣,一般以弓狀放射狀,縱行和斜行為主。冷凍乾的硬腦膜,作為生物移植材料,在國外已廣泛套用與外科婦產科、五官科和齒科等領域之內。

硬腦膜面積

先將硬腦膜剪為12塊,印雙箍、雙頂、雙挽、雙額及小腦區,再加上大腦鑔和小筒幕,把它們先攤乎在複印機上複印後,用定積分法計算結果,男性平均面積為0.080㎡。,女性平均面積為0.076㎡,兩者均相當於體表(皮膚)面積的1/22左右臨床上用的硬腦膜移植片.臨床上用的硬腦膜移植片,多取自額、頂 、枕,顳區。

硬腦膜厚度

額區平均為0.25mlil,頂區0.4mm,枕區0.3mm,顳區0.35mm。但據美國學者報導,屍體的硬腦膜平均厚度為0.7~1.0mm,遂與本文的測量結果相差懸殊。

硬腦膜的抗張力強度

每1m㎡的硬腦膜能承受37kg左右的抗張力強度,它是一種較為堅固構結締組織薄膜,能承受各種型號縫線的縫合(牽拉)張力。

纖維構築

硬腦膜內、外兩層緊密相貼,內層光滑,外層較粗糙。其纖維走向多種多樣,但以弓狀、放射狀、縱行和斜行纖維為主,靠近頂端(上矢狀竇附近)的纖維多重疊交織在一起呈梳抗.

硬腦膜的血管分布

除靜脈竇外,動脈血管的分布以顳、頂區為最豐富,占總量的4/5左右,而額、枕區只占總量的I/5左右。臨床套用時,主要取額、 頂 、枕、顳區無靜脈竇和蛛網膜顆粒的硬腦膜組織片

臨床套用

硬腦膜硬腦膜

從1955年外科就開始用冷凍乾的人類硬腦膜來修補自身的缺損,它能融合到周圍的正常組織內而消除排斥反應。當前硬腦膜移植片做為修補材料已較廣泛套用於臨床,並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如在普外用於疝的修補術以及腫瘤切除後缺損處的修補等,泌屎外科的膀胱、尿道修補術、婦產科中用於修補和再造盆底及會陰等處;甚至還套用於內耳的修復、牙周組織的修補以及心血管外科領域內等”。

人工硬腦膜

【產品型號】

根據臨床需要,生物膜分為:

人工硬腦膜(Ⅰ型): SMⅠ-1010

人工硬脊膜(Ⅰ型): SMⅠ-1020

人工神經鞘管(Ⅱ型): SMⅡ-2010

人工皮膚(Ⅲ型): SMⅢ-3010

人工軟骨(Ⅳ型): SMⅣ-4010

【產品性能】

材料主要來源於牛肌腱,經加工成海綿狀膠原生物膜支架,用於硬腦(脊)膜.神經鞘管.皮膚.軟骨等組織的修復和各種術後的防粘連。該產品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吸收性。

【使用範圍】

用於硬腦膜.硬脊膜.神經鞘管.皮膚.軟骨等組織的修復和各種術後的防粘連。

【保存方法】

1. 常溫.乾燥.避光保存。

2. 產品請勿擠壓。

【禁忌症】

對牛提取材料有過敏史患者慎用;在感染區域或炎症的患者應慎用。產品對孕婦未做相應的試驗。

【注意事項】

1. 拿產品前要衝洗手套,去除手套上的滑石粉等異物,在將產品從包裝袋中取出時不要擠壓.摺疊。

2. 此材料沒有在孕婦中進行測試,個別病歷植入後偶見異物過敏反應。

3. 產品在乾燥狀態下使用無菌技術將其剪下成需要的尺寸,移植的產品可在乾燥或濕潤狀態下植入,將海綿的光滑面面向缺損處組織,要與缺損處適當重疊以1-2 厘米為佳,不需要縫合。在手術中未使用的剩餘部分不得再次使用。(貼有標識的一面為光滑面)

4. 顱底手術或有嚴重腦脊液滲漏者可配合施行脊柱腦脊液引流術。

5. 產品採用環氧乙烷滅菌,產品有效期2年,產品包裝有破損時不可使用,不得再次消毒使用。

6. 產品使用過程中要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7. 在個別病例植入後偶見異物反應。

腦和脊髓的解剖

大腦是控制運動、產生感覺及實現高級腦功能的高級神經中樞;脊髓是源自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延伸部分。本任務是關於腦和脊髓相關解剖部位的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