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中詩

盤中詩

盤中詩拼音是pán zhōnɡ shī;盤中詩為1.雜體詩名。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盤中》:《玉臺集》有此詩,蘇伯玉妻作,寫之盤中,屈曲成文也。”(或以為《玉台新詠》列此詩於晉傅玄詩後而未署名,當亦傅玄作。)2.全詩凡一百六十八字,四十九句,二十七韻,篇中多傷離怨別之辭。讀時從中央以周四角,宛轉迴環,當屬迴文詩體一類。

簡介

《盤中詩》,迴文詩的一種。盤中詩,是將詩句寫於盤中,屈曲成文,詞意迴環。它以晉蘇伯玉妻的《盤中詩》而得名。其中不少詩句可以倒讀。

蘇伯玉赴蜀日久未歸,獨居於長安之妻,運用巧思制為盤中詩以敘思念之情。此詩寫於盤中,從中央起句。迴環盤鏇而至於四角,故曰:“盤中詩”。

“盤中詩”相傳為漢時蘇伯王之妻所作,亦有說盤中詩為晉人傅玄所作。

由來

相傳西晉人蘇伯玉出使蜀國,久而不歸,遠在長安的妻子便將所作之詩,按特殊形式寫在盤中相寄。這種別出心裁的做法顯然是為了喚起丈夫的歸心。而實際上,此詩本身就極富特色,它以措辭精練的三字句為主,且多處用民歌比興的手法,在勻稱的節奏中委婉推進感情的表達,吟來十分動人。其末篇,用七言點明盼歸主旨,語句舒展而醒目,最後揭示讀法,編排巧適,獨具匠心。

雜體詩名

全詩凡一百六十八字,四十九句,二十七韻,篇中多傷離怨別之辭。讀時從中央以周四角,宛轉迴環,當屬迴文詩體一類。

正文

相傳為漢時蘇伯玉之妻所作。蘇伯玉赴蜀久而不歸,其妻居於長安,她運用巧思制為盤中詩以敘思念之情。這種詩寫於盤中,從中央起句。迴環盤鏇而至於四角,所以稱為“盤中詩”。詩曰:

山樹高,鳥啼悲。泉水深,鯉魚肥。空倉雀,常苦飢。吏人婦,會夫稀。出門望,見白衣。謂當是,而更非。還入門,中心悲。北上堂,西入階。急機絞,抒聲催。長嘆息,當語誰。君有行,妾念之。山有日,還無期。結巾帶,長相思。君忘妾,未知之。妾忘君,罪當治。安有行,宜知之。黃者金,白者王。高者山,下者谷。姓者蘇,字伯玉。人才多,知謀足。家居長安身在蜀。何情馬蹄歸不數。羊肉千斤酒百科。令君馬肥麥與粟。今時人,智不足。與其書。不能讀。當從中央周四角。

賞析

沈德潛《古詩源》關於此詩的評語說“使伯玉感悔,全在柔婉,不在怨怒,在深於情。”又說:“似歌謠,似樂府,雜亂成文。而用意忠厚。千秋絕調。”明人胡應麟也說它“絕奇古”。

但是關於這詩也有爭議,明人馮惟訥《古詩紀》,徑題為漢人作,早有不少人加以辯駁。《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說:“蘇伯玉妻,本晉人,故《玉台新詠》列傅玄之後。(《詩女史》)乃承《詩紀》之誤,以為漢詩”。《玉台新詠》把這首詩排列在晉代傅休奕(傅玄)詩後,並未署出作者名字。因此有人認為,它應當算傅玄的作品。鄭振驛則據此推測,蘇伯玉妻當是太康之際的人物。鄭振驛還認為:“漢、魏之際,智人頗喜弄滑稽,作隱語;若蔡邕之題《曹娥碑》後,曹操之嘆“雞肋”,成了一時的風氣,至晉為衰。由文字的離合遊戲,進一步而到了‘當從中央周四角’一類的文字部位的遊戲,乃是極自然的趨勢。更進一步而到了蘇若蘭《迴文詩》的複雜讀法,也是極自然的趨勢。”應該說,這也是女性詩人靈慧巧思的一種表現。

沈德潛《清詩別裁集》里的另一首盤中詩:

木刻鳩,紙剪馬,飛山頭,走山下。露貫殊,紉為襦。雲裁衣,爛光輝,是耶非,孰辨之。六月桑,吐蠶絲,冬之蕙,茁新枝,爾所思,非其時。素者發,丹者淚,心惻惻,老已至,骨肉殘,風雨駛。寸有長,尺有短,雙輪馳,不可挽,我所急,天所緩。擊瓦鼓,聲烏烏。白雲滿天歌且呼,歌周四角鏇中區。初言似者之不能為真,次言過時者之歸於無用,末言年命之速,時不可挽,而一付之悲歌也。中間隱分五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