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城驛

盂城驛

盂城驛始建於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位於江蘇省高郵市南門大街東,是中國郵驛“活化石”、明代遺留下來的一處驛傳建築。2014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概況

盂城驛盂城驛

於公元前223年在此築高台、置郵亭,漢建縣,歷史就莊重地把這土地正式命名為高郵,全國兩千多個縣市中把自己的名字與郵傳聯繫在一起的唯其高郵。高郵是國內唯一因郵建城、因郵而名的城市。高郵市擁有全國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古代驛站—盂城驛、從此高郵因“郵”而生,因“郵”而興,一支“郵”字歌,從古唱到今。

古盂城驛是旅遊規劃的重要節點,是彰顯高郵古、文、郵、水旅遊特色的重要景區,也是高郵旅遊對外推介的一塊金字招牌。

盂城驛盂城驛

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孟城驛是全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古驛站之一,高郵市政府於2013年4月18日投入9500萬元對毗鄰大運河高郵段的孟城驛實施擴容,新建等建築設施6600多平方米,並對附近居民的生活區進行整治,一來為2013年10月18日該市舉辦第六屆中國郵文化節新推“郵文化”名片,二來為大運河高郵段申遺打造古色景區。

十大節點

盂城驛盂城驛

1、館驛巷牌坊:盂城驛景區東入口標誌建築,與巷道肌理融會貫通,與節點景觀渾然一體。牌坊下,13處“驛”字鑲嵌路間,移步可見。墨綠色既表現驛之特質,又蘊含郵驛之活力。

2、驛印流年:古代驛站傳遞中,驛印封泥,是權力和憑證的信物。高郵亭、迎華驛、高郵驛、秦郵驛、盂城驛、秦郵公館,不同時期的驛站名稱,生動演繹高郵郵驛的歷史。

3、文天祥廣場:文天祥,江西吉州人,南宋忠烈大臣,右丞相、文學家、民族英雄。德祐二年,出使議和被扣,於京口(鎮江)逃脫,至高郵,一路驚心,與高郵結下終身難捨之緣,作《高郵懷舊》、《發高沙》、《發高郵》等名詩,廣為傳誦。

盂城驛盂城驛

4、南海子河:明隆慶六年,高郵知州范惟恭開挖從外濠至丁家灣洞的支河,將南關壩、馬飲塘與外濠水系溝通,始有南海子河。

盂城驛盂城驛

5、馬飲塘:明洪武元年規定,六十里或八十里置一驛,衝要驛站設馬五十匹至八十匹不等。據載,盂城驛鼎盛時期有馬六十五匹,驛站東南有一天然水域,既可運糧行船、泊船,又可供馬飲水吃草,民間俗稱馬飲塘。

6、柳蔭禪林:位於鹽塘巷52號,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建,現存山門殿及大殿。拱形門上嵌有當時所立“柳蔭禪林”石額。

盂城驛盂城驛

7、柳泉草屋:蒲松齡(1640—1715年),字留仙,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代傑出文學家。康熙十年,應孫蕙之邀來郵擔任盂城驛驛幕,期間常在此與民聊掌故、敘家常。著有《高郵驛站》呈文及多首反映高郵的詩篇。

8、同昌糧行:館驛巷周邊因西靠大運河,東臨馬飲塘,漕運發達。益泰源糧行、永順源糧行、振隆糧行、詹家巷鹽行等商賈雲集。位於鹽塘巷32號的同昌糧行,始建清末,為陳義興所設,典型的私人糧行,系高郵的老字號。

盂城驛盂城驛

9、風雨牆:一段風雨牆,百年見滄桑。從這面留有苔蘚的牆上,可以觸摸清末、民國、文革及改革開放的磚塊,古樸而厚重。

盂城驛盂城驛

10、接官廳:《高郵州志》載,“皇華廳在南門外盂城驛前,臨運河堤有屋三間,為迎餞賓客之地。”皇華廳,俗稱接官廳,為高郵州官迎候、宴請水路過往官員的廳堂。

被列為世界遺產

盂城驛盂城驛

隨著京杭大運河申遺的成功,盂城驛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市委市政府連續投入巨資對驛站進行擴容、修繕,力求原汁原味再現明清時代建築的特色風貌。眼下,盂城驛修繕整治二期主體工程已經竣工,館驛巷牌坊下,典雅的仿古建築群令人身心釋然,沿著鑲嵌“驛”字的青磚小徑,馬飲塘畔美景盡收眼底。運糧碼頭的浮雕牆,以白描寫實手法雕刻的青磚,生動再現了高郵糧食集散、鹽務商貿的繁榮景象,浮雕牆南側的“風雨牆”則書寫著歷史滄桑。盂城驛周邊正在成為一座開放式的仿古花園。這一變化,無論於驛站本身還是郵城百姓,皆為幸事。

鼎盛時期

盂城驛盂城驛

據記載,驛站鼎盛時期廳房100多間:正廳、後廳各5間,庫房3間,廊房14間,馬房20間,前鼓樓3間,照壁樓1座,驛丞宅1所;驛馬65匹,驛船18條;馬夫、水夫200多人。不論烈日、寒風,還是大雨、冰雪的天氣,傳送重要急件的驛使都身背公文袋,不分晝夜,快馬加鞭,飛奔在塵土飛揚的驛道上。而今只有馬神廟前的那匹大石馬,見證過昔日郵路的繁忙與繁華。

推開大門,穿堂入室,依然可以領略到古驛站“皇華有堂,堂構峨峨,後寢渠渠,繚以周垣,啟以高門,赭堊黝碧”(知州趙來亨《公館記》)的宏壯氣勢和興旺景象。

建築布局

盂城驛在高郵市區南門大街館驛巷內,始建於明洪武八年(1375),但絕大部分建築為清代重建。驛站原規模宏大,除驛站本身的牌樓、照壁、鼓樓、廳房、庫房、廊房、馬房等外,臨裏運河堤有迎餞賓客的皇華廳,驛內有秦郵公館,驛北有驛丞宅等房屋。由於歷經戰火、水災等破壞,現尚有息廳、敞廳、後廳、秦郵公館門樓、驛丞宅及監房等建築;驛站東南有驛馬飲水地的遺址。現在的盂城驛是明代的遺存,是在元代秦淮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朱元璋稱帝後,在明洪武九年(1376),學士考古訂正全國俚俗不雅之驛名,秦淮驛改名為盂城驛。在國內像這樣大規模的古驛實屬少見,對研究我國古代郵政史、交通史、水利史具有科學、藝術、歷史和文物價值.高郵市的文物、規劃部門已經對該驛進行規劃保護,並舉辦“古盂城驛”史料展覽!

擴容

盂城驛擴容改造工程一期竣工暨二期開工

2013年10月19日上午,我市舉行盂城驛擴容改造工程一期竣工暨二期開工典禮。市委書記韓方出席儀式並宣布盂城驛擴容改造工程一期竣工和二期開工,市長方桂林致辭,市領導張秋紅、薛曉寒、錢富強、肖伯群參加儀式。儀式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徐永寶主持。

據了解,盂城驛擴容改造一期工程包括盂城驛擴容、城南歷史街區修繕、南門大街整治三部分。整個工程秉承郵驛之風,傳承郵驛文明,既保留了趙家宅、驛丞宅等具有歷史風貌的舊居,又修建了獨具特色的秦郵公館和開放式花園。同時,還設定了歷代名人詠頌高郵的詩詞碑廊。擴容工程與盂城驛本體一脈相承,修繕的運糧巷、鹽塘巷、詹家巷等歷史街區與南門大街相互貫通。盂城驛擴容改造二期工程包括三部分:一是恢復建造接官廳,二是館驛路東延至蝶園路,三是建設馬飲塘河濱河綠化景觀。

方桂林在儀式上致辭。他說,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旅遊興市”戰略,以打造長三角地區知名旅遊目的地為目標,創新工作思路,修編髮展規劃,狠抓項目建設,促進了旅遊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古盂城驛是高郵“一軸一帶五區”旅遊規劃的重要節點,是彰顯高郵古、文、郵、水旅遊特色的重要景區,也是高郵旅遊對外推介的一塊金字招牌。盂城驛二期工程完工後,整個盂城驛景區的質態將得到進一步提升,郵驛文脈將得到進一步傳承,古城特色將得到進一步彰顯,旅遊業發展環境將得到進一步最佳化。方桂林希望,參與二期工程建設的各有關部門、單位,要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注重相互配合,高起點規劃、高品位建設、高質量施工,優質、高效完成景區二期工程建設,為更好地扮靚古郵城,實現高郵在沿河地區新一輪發展中率先崛起作出新貢獻。活動中,與會人員興致勃勃地參觀了盂城驛擴容改造一期工程。

景區面積擴大三倍功能景觀更趨完善

盂城驛擴容工程已於2013年9月26日全部完工,將於第六屆中國郵文化節期間正式對外開放,喜迎八方賓朋。據了解,擴容後的盂城驛景區面積是原來的3倍。

據了解,盂城驛擴容工程於今年4月18日正式開工,總投資約9500萬元。工程保留了驛丞宅、趙家宅等三處歷史遺存建築,在盂城驛本體北側新建一座開放式仿古花園。同時,在盂城驛本體的東側,按照盂城驛歷史上既有的餐飲和住宿功能,新建,延續現有的街道尺度和老城區肌理。

市城建局城建科科長翁宏定告訴記者:“盂城驛景區是大運河高郵段申遺的重要節點。市城建部門多次最佳化施工設計方案,精心選材用料,力求原汁原味再現明清時代建築的特色風貌。此次工程,新建的各類設施建築面積達6600多平方米,進一步完善了餐飲住宿、展示遊覽等功能。”

負責施工的華泰公司工程負責人張志中說,為確保工程按期按質完成,他們組織機械土方、古建、道路、亮化等七個工程施工隊,掛圖作戰,搶抓序時,全力推進工程建設。目前,客棧、花園區、展覽廳等主體工程已經全部完工。盂城驛擴容工程順利完工,不僅讓盂城驛這一國保單位增光添彩,更為周邊居民營造了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以前周邊的生活環境用髒、亂、差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採訪中,家住盂城驛西側的張利民高興地說,現在居住環境好了,他準備利用自家的100多平方米房屋開一家飯店,為遊客提供高郵湖鮮特色餐飲服務。

歷史沿革

盂城驛開設於明洪武八年(1375年),位於江蘇省高郵市南門大街東,是明代遺留下來的一處驛傳建築。盂城驛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驛站。盂,古代盛飲食、水等的園口。盂城,高郵的別稱,取意於宋代詞人秦少游描寫家鄉“吾鄉如復盂”的詩句,盂城驛故而得名。

盂城驛盂城驛

盂城驛原規模宏大,有正廳五間、後廳五間、送禮房五間、庫房三間、廚房十間、馬神廟一間、馬房十二間、前鼓樓三間、照壁牌樓一座。驛北為驛丞宅,驛旁秦郵公館,堤上有迎賓房的皇華廳,東南有馬飲塘……

秦郵亭秦郵亭

雖歷經滄桑,但古風猶存,許多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遺珍”。在國家郵電部江蘇省政府、省各級郵電、文化、城建和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1993—1995年高郵市人民政府堅持修復盂城驛,並在此基礎上設立了中國唯一的郵驛博物館,使古驛得重光。中國明史學會、中國社科院歷史所、郵電部文史中心聯合於8月17日在高郵召開了於1995郵驛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郵電部於8月17日發行《古代驛站·盂城驛》郵承並在對站內舉行首發式,盂城驛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傳道信息的國家之一。驛站是古代官辦飛報軍情,遞送儀客、運輸軍需的機構。歷代王朝都十分重視郵驛,稱之“國之血脈”。

景點一覽

大門

盂城驛盂城驛

廳前懸掛“驛”字燈籠一對,門上方懸掛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朱學范題寫的“古盂城驛”橫匾,大門左側的綠字白字“郵驛博物館”豎牌為國家郵電部副部長劉平源題寫。大門西側的獅子盤繡球石鼓造型古樸,形象生動,似乎向唱出古代驛站今又重光,迎接各方遊客前來參觀。兩廳後車廂房為存放迎送器具的轎房,兩廂房為通信,運轎工具的驛具房。

皇華廳

皇華廳皇華廳

皇華廳又稱正廳,為五開間明代建築,其功能為傳室政令的場所,驛站管理中心。中三間屏門止方懸掛“皇華廳”匾額,下方為“明、高郵州城圖”,兩側懸掛“訊息通靈會心不遠,置郵傳令盛德留行”的聯。正廳主要陳列驛、馬、船統計表,值班表,分工職責表,《郵驛律》等,廳中為官是接待場面,東房為簽房,學辦理公文之處,兩房為驛站人員構成雕塑,形象栩栩如生。整個廳堂形象地再現了盂城驛當年的生活原貌,游可充分領略到郵驛文化的豐富內涵。後在廂房為《乾隆皇帝視高郵》的微編景觀,西廂房為明清小說《醒世姻》盂城驛審廚夫的繳信景觀。

駐節堂

駐節堂又稱後廳,整個建築的樑柱為明代驛站遺存,是盂城驛的精華所在,雕刻圖案精改剔透,寓意去。本堂為四方賓客接待的地方。屏門上方懸掛“駐節堂”匾額,兩側懸掛中三間為接待官員的晚宴場面,造型生動。東西房為古色古香的寢房。後院為驛卒舍和庫房廚房等地。

盂城驛盂城驛

鼓樓

鼓樓鼓樓

鼓樓為十字脊重兩層的古建築,是驛站值更守夜,站崗望,傳鼓報的制高點,亦是今天盂城驛的形象標誌物。頂層下懸掛由該建築設計者、東南大學教授潘谷西先生題寫的“鼓樓”匾額,二層懸掛著國家外交部副部長邑人姜恩柱題寫的“飛”,中國明史學會執行會長劉重日先生題寫的“置郵傳命”等匾額。底層牆面嵌有《捐款紀念碑》《重修盂城驛記》。治樓梯到明代那驛道急促的鼓聲,再望四方,萬千景象盡收眼底。兩覽河湖,漁帆點點,應塔聳立;在觀平疇,禾稼蔥蔥,綠野無邊;南看通衢,車輪濃濃,晝夜不息;北堂皇古城,高樓處處,日新月異,真令人心曠神怡。

知識拓展

盂城驛盂城驛

明代驛站功能有二:一是供過往使臣投宿,相當於現代的招待所或賓館。凡持有“驛關”的官員,可按官階高低及僕從多寡免費享受驛站提供的住宿、膳食、舟車、夫馬;二是郵送過境公文。明制:在主要郵路上一般是每隔10里設一郵鋪,次要郵路則是20-30里不等。盂城驛是我國古代南北大動脈——京杭大運河上的一處重要驛站。

盂城驛於1995年修復並對外開放。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盂城驛與大運河

要不是在文物普查中被發現,盂城驛現在還只是個倉庫,是碼頭工人存放板車的地方。從這裡向西數步遠,就是運河大堤了。

盂城驛盂城驛

沒有運河,就沒有盂城驛,這是肯定的。驛站在高郵城南。若是步行,從南門大街向南不足百米就到。這些年,我陪同一批一批的客人去過那裡,多數是把車停在運河堤上,堤西是運河,東面,便是盂城驛。再從青磚鋪就的台階上拾級而下,這時略一抬頭,驛站外高大的牌坊和驛站內的鼓樓,便在眼前了。當年的旅人,走的也是這樣的路線:沿運河南下或北上,到了高郵城,把船泊在南門碼頭,翻過大堤,前往盂城驛投宿。

驛站分水陸兩種,盂城驛則是水陸兼顧的,這裡常年備著舟楫和驛馬,所以周邊的一些地名,如館驛巷、馬飲塘,都與之有關。盂城驛最大的看點是其中的一排明代建築,樑柱上精美的木雕依然清晰可辨。揚州一帶多受兵火之患,地面建築損毀嚴重,明代建築能保存至今,當是稀奇的了。驛站當年規模很大,現存的部分也依然令人驚嘆,在驛站院落間徘徊,你的腳印也許會與馬可·波羅的,與蒲松齡的,悄然相疊。

福建古建築特色

閩贛邊陲,有著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境內許多古建築等文化遺址富有特色和歷史價值。其中九關十三隘、篷橋、名人故居、古街等古建築,名聞八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