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福建會館

煙臺市福建會館

福建會館又稱天后行宮,位於煙臺市芝罘區南大街與勝利路交匯處。始建於1884年(清光緒十年),落成於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是由福建船幫商賈集資修建的一座供奉海神娘娘(天后聖母)的封閉式古典寺院建築,具有典型的閩南風格。

簡介

煙臺市福建會館煙臺市福建會館

會館由山門大福殿後殿戲樓和兩廂五部分組成,南北長92米,東西寬39米,占地3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459平方米。所用的全部磚瓦木石,均從福建泉州一帶精選,由良工巧匠就地雕琢、彩繪後運至煙臺。山門是一座高大的木石結構建築,主門3間,兩側次門各一間,外加兩耳房,高約10米,有14根柱礎支撐。屋頂由雕飾精美的斗拱托住,上覆翠藍琉璃瓦,屋脊上有"二龍戲珠"龍吻,屋脊瓷板畫有花卉、走獸、仕女圖等。山門南面是大殿,為天后行宮的主體建築。高台石基,以細作方石和青磚為承重牆,歇山重檐,12根柱基支撐屋頂,雕樑畫棟,翠藍琉璃瓦為蓋,屋脊上同樣有"二龍戲珠"龍吻,其壯觀不亞於山門。大殿正中供奉天后聖母塑像。

福建會館突出的特點是雕飾極其華麗,可以說是一座雕刻藝術品的展覽館。以種類而言,有木雕、石雕、琉璃雕;就形式而論,有圓雕、浮雕、深浮雕。各種雕刻藝術品引人入勝。大殿重檐間的琉璃雕,色彩鮮艷、精巧細密;山門柱礎上的盤龍狀欲游騰,石獅、石鼓俏麗玲瓏,風韻獨具;迎壁上的盤龍、"米芾拜石"、"蘇武牧羊"等石雕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更是圓雕、深浮雕中的精品。尤其使人嘆為觀止的是,整座山門、大殿可以說是無木不雕,無雕不美。懸于山門梁枋下的花籃和乘蓮珠,造型優美,鎦金溢彩。觸目皆是的龍鳳、獅獸,或怒目,或舞爪,千姿百態,各有情趣。梁枋、雀替等處還雕有近百個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諸如"八仙過海"、"劉海戲金蟾"、"趙子龍長坂坡救阿斗"等木雕,刀法細膩,惟妙惟肖,為中國寺院建築中之罕見。

1958年,福建會館被闢為煙臺市博物館,北門上方石匾館名為郭沫若手書。現館內藏有豐富的文物史料。1996年,福建會館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煙臺市福建會館又稱作“天后行宮”,位於煙臺市芝罘區南大街與勝利路交匯處。始建於1884年(清光緒十年),落成於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
自十九世紀中葉(即1862年)的煙臺從戍堡漁村崛起成為山東第一個開埠的通商口岸。開埠後,一時艨艟輻輳,商賈雲集,尤其是廣東、福建等南方商賈貨船往返,短短的幾年間.煙臺市已成為當時北方重要的商貿口岸。
由南方趕來的船幫商賈不僅帶來了珍異貨品.而且也使得煙臺山周圍發生了巨大變化:山前和東海岸線一帶,樓房林立,商家連門,綠樹紅瓦,交相襯映。山下的太平灣內港壩聳起,千帆涌動,貨輪穿梭,漁歌互答.海鳥飛翔。開埠僅僅五年後,廣東省潮州人就在這裡建起了第一家會館——潮州會館,這讓大量米到的福建船幫商賈好不眼熱。另外,福建船幫商賈經常往來於煙臺芝罘港灣,曾在此避風獲救,為感激煙臺這塊風水寶地。於是,他們開始醞釀修建一座能在煙臺獨領風騷的會館,稱作為福建會館。

建築設計

煙臺市福建會館煙臺市福建會館

福建會館小僅是由南方工匠精心設計.而且建築所用的全部磚瓦木石電都是從福建採集、海運過來。據現在煙臺市的葉氏第四代後人說.當時負責工程建沒的是一名叫葉庭銘的四品頂戴官員,比當時煙臺的地方官官職大。為了突出閩南的氣度和建築風格,他的父親在福建當地選購全部建築材料和構件。盤龍石柱、彩繪粱棟、石獅石鼓以至普通方石.無一不是出自泉州一帶精選而出的良工巧匠之手,預先雕琢、彩繪完畢後,再千里迢迢用船運抵煙臺。把館址定在奇山所兩北。並當即奠基升工。到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號稱“魯東第一工程”的福建會館竣工,比預定工期提前了8年。在這22年中,福建船幫遭遇過多少驚濤駭浪、有多少船員罹難,已經無據可查,只知道承運戲台構件的船隊遭遇風浪沉沒,船員全部遇難,那些雕鑿精美的構件至今沉睡海底。現在戲台的構件是福建工匠在山東仿製的.看著這個戲樓就令人想起那傷感的往事。
會館是一座封閉式的古典寺院建築,結構恢宏、雕飾絢麗.具有典型的閩南風格。會館系兩進庭院,坐南朝北,它依次為山門、大福殿、後殿、戲樓和東西廊廡五部分組成。南北長92米.東西寬39米,占地3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459平方米。大殿呈5開間,面闊18.1米,重檐歇山頂,楠木柱;東西廊廡沿南北中軸線對稱排列,布局井然,結構嚴謹.設計精巧.齊整壯觀。
該會館突出的特點是雕飾極其華麗。其雕刻藝術融東西方文化與南北方風格於一體,堪稱一絕,實為我國一座雕刻藝術精品的展覽館。以種類而言,有水雕、石雕、琉璃雕;就形式而論.有圓雕、浮雕、深浮雕。各種雕刻藝術品引人人勝。大殿重檐間的琉璃雕,色彩鮮艷、精巧細密:山門柱礎上的盤龍狀欲游騰。石獅、台鼓俏麗玲瓏,風韻獨具:迎壁上的盤龍、“米芾拜石”、“蘇武牧羊”等石雕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更是圓雕、深浮雕中的精品。尤其使人嘆為觀止的是.整座山門、大殿可以說是無木不雕,無雕不美。懸于山門粱枋下的花籃和乘蓮珠,造型優美,鎦會溢彩,龍鳳、獅曾,或怒目.或舞爪,千姿百態,各有情趣。
檐下柱、梁平拱、雀替等處還雕出了100多出歷史戲曲、人物、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諸如“八仙過海”、“劉海戲金蟾”、“趙子龍長坂坡救阿斗”等木石雕刻,雕鏤精工細作,刀法細膩.惟妙惟肖,為我國寺院建築中之罕見。
山門是一座高大的木石結構建築.主門3間.兩側次門各一間,外加兩耳房,高約10米,有14根柱礎支撐。屋頂由雕飾精美的斗拱托住.上覆翠藍琉璃瓦,屋脊上有“二龍戲珠”。屋脊瓷板畫有花卉、走獸、仕女圖等。山門南面是大殿,為天后行宮的主體建築。高台石基,以細作方石和青磚為承重牆,歇山重檐.12根柱基支撐屋頂,雕樑畫棟,翠藍琉璃瓦為蓋,屋脊上同樣有“二龍戲珠”,其壯觀不亞於山門,大殿正中供奉“天后聖母塑像”。

相關名人

煙臺市福建會館煙臺市福建會館

1903年,著名作家冰心的父親謝葆璋奉清政府之命到煙臺創建海軍學堂,出任煙臺海軍學堂的第一任校長,時年3歲的冰心隨父親經過“八百英裏海路”,來到“鄒魯海濱”的煙臺,在此福建會館一住就是8年.度過了美好的童年時光。1939年該會館又被用作電影院,並定名為華安電影院,成為當時與福祿壽、金城鼎立相提並論的三大電影院之一。福建會館的戲樓很有名,但也很特別,按說,坐南向北足中國戲台建築的基本原則,但這裡的戲樓的戲台卻恰恰相反。原來,起初負責建造戲樓的福建工匠們有自己的考慮.他們要讓天后聖母面對大海,庇佑船舶安全,所以寧願改變戲台的方位,也要讓大海處於媽祖的俯視之下。戲台兩側的對聯也很有名,上聯是:“從八百英里航路通來,揭耳鼓聞韶,是真鄒魯海濱何分樂界。”下聯是:“把二十世紀國魂喚起,放眼帘閱史,直等衣冠優孟同上舞台。”

重要地位

1958年.福建會館被改成煙臺市博物館.館內藏有大量珍貴歷史文物,北門上方石匾館名乃為郭沫若於書。現館內收藏豐富的文物史料,設有數個陳列室.經常舉辦《膠東原始時代》、《歷史文物陳列》、《館藏珍寶展》等文物陳列展覽,向人們傳播歷史和科學文化知識。另外,應海內外愛國人士的要求,每年還舉辦祭祀媽祖的隆重慶典。1987年、1992年分別被公布為市級、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該會館又被國務院公布為剛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意義

“煙臺福建會館”是煙臺近代反映煙臺開埠後南北經濟、文化交流里程碑式的建築。煙臺開埠後,對外貿易逐漸繁榮,南北經濟交流不斷加強。“煙臺福建會館”正是當時閩商為擴大同中國北方的貿易往來,看準時機在煙臺修建的駐煙商務機構,並以福建同鄉會的名義統一管理福建籍來往商、船號以及店鋪。“煙臺福建會館”以其精湛的閩南木、石雕刻在中國古建築中獨樹一幟,1996年被中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古建築特色

閩贛邊陲,有著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境內許多古建築等文化遺址富有特色和歷史價值。其中九關十三隘、篷橋、名人故居、古街等古建築,名聞八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