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祖陵

明祖陵

明祖陵位於江蘇省盱眙縣洪澤湖的西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實際葬地。朱元璋一統天下以後,於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在此地建祖陵,追封並重葬其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後,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朱棣又建欞星門及圍牆。1996年明祖陵由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9月27日,明祖陵被降級為3A級景區。

基本信息

景點簡介

明祖陵明祖陵

明祖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實際葬地,位於盱眙縣明祖陵鎮,距盱眙縣城20公里左右。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追尊其高祖朱百六為玄皇帝,曾祖朱四九為恆皇帝,祖父朱初一為裕皇帝,並於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修建祖陵,追封並重葬其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後,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朱棣又建欞星門及圍牆,祖陵全部建成。祖陵原有殿庶、金門、玉橋、廚庫、井亭、宰牲所、拜齋、宿直房、鋪舍、碑亭、儀從等,栽植柏樹萬株,神道全長250多米,兩側立望柱二對,石像十九對,並有祭田149頃,規模宏大,氣勢不凡。明祖陵坐落在洪澤湖西畔的淮河入湖處(明代屬安徽鳳陽府管轄)。泗州城被湖水淹沒時,明祖陵也一起被吞沒於湖水之中。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為保護明祖陵,築堤3000米,把陵墓從湖水中隔出,沉沒湖中300餘載的文物瑰寶重見天日,成為一處遊覽勝地。遊人一到明祖陵,首先看到的就是二十一對龐大石刻,雄踞在長長的神道兩側,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從石刻群往北,是欞星門遺址和正殿遺址。正殿遺址處有石礎子28個,可以想像正殿的宏大規模。朱元璋高祖、曾祖和祖父的合葬處稱玄宮,可見有磚砌拱頂建築物。
明祖陵的發現,為研究明代早期王陵建築的風格等方面,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1996年明祖陵由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主要景點

1、神道石刻:祖陵石刻共有21對,分布在北南向約200米長的神道上,此為(麒麟、雄師、華表、馬官、拉馬侍、文臣、武將、近侍)等。
2、地下宮殿:朱元璋三代祖宗的衣冠冢。
3、享殿遺址:明祖陵祭祠大殿,1680年毀於洪水,僅剩28個石柱礎。
4、基運亭:建於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1680年毀於洪水,復建。
5、遊覽碼頭:濱臨淮河與洪澤湖交匯處。

修建過程

明祖陵明祖陵

明祖陵的修建,前後歷時近30年,建設時間之長、體制之宏偉,在諸代明陵中名列前茅。其陵枕崗臨淮,基本仿唐宋帝陵的規制,但已廢止了唐宋諸陵的上下宮制,顯得更加緊湊。陵園總平面呈長方形,築有城牆三重:外為土城,周長3公里;中為磚城,周長1.1公里;內為皇城,建有正殿、縣服殿、神廚、齋房、庫房、宰牲亭、玉帶橋等。陵前神道兩側,共有21對石像生,自北向南排列在850米長的中軸線上。石刻體形碩大、雕琢精細,其中最大者重達20多噸,小者亦有5噸以上。計有麒麟2對、石獅6對、神道石柱2對、馬官2對、石馬1對、拉馬侍衛1對、文臣2對、武將2對、內侍2對。這些石刻規模宏偉,技藝高超,線條流暢,整體風格既不同於鳳陽皇陵,也不同於孝陵和十三陵,倒與宋陵石刻的風貌相近。明祖陵雖崇麗無比,遺憾的是它不處在高山大阜之

側,而是在有“九崗十八窪”之稱的丘崗之地。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劉大夏築太行堤阻斷黃河北支,使南支奪淮入海後,河道開始紊亂,淮河中、下游連年洪水泛濫,祖陵不斷遭受水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後,在陵東不斷增修堤防。到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明祖陵和泗州城終於被滔滔洪水吞沒。經過湖水長期的浸蝕和衝擊,墳丘已被蕩平,原先地面的磚木建築大多毀壞,僅餘下欞星門、正殿、東西兩廡遺址和殘存的30多個大型柱礎、磚砌拱頂建築3座,但神道兩側的21對石像大多完好。1963年,洪澤湖水位下降,明祖陵才得以重見天日,但木製建築已蕩然無存,僅剩外羅城城牆以及後來發掘修復的石像。 明祖陵的發現,為研究明代早期王陵建築的風格等方面,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1996年明祖陵由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簡介

朱元璋建陵

明祖陵明祖陵

明祖陵據《朱祖璋系年要目》介紹,朱元璋祖居江蘇省句容縣通德鄉朱家巷。元朝元年,為了逃避官府的苦役,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就攜帶全家老小,逃到泗州、盱眙一帶,居住在古泗州城北13里的孫家崗。《泗虹合志》記載著這樣一個傳說:楊家墩家有個窪窩,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經常臥於其處。有一次,一個道士路過此處,年了這個地勢說,“葬於此處,後代可出天子。”朱初一把道士的話告訴了朱元璋的父親朱世珍。十年後,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朱初一病死,如道士所言,葬於此。半年後,朱世珍妻陳氏即懷了朱元璋。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上皇位後,便追尊他的高祖為玄皇帝,曾祖為恆皇帝,祖父為裕皇帝,父親為淳皇帝。朱元璋的強烈的光宗耀祖思想,促使他不惜代價築祖陵,似乎非此不能達到鞏固大明王朝的目的。於是,公元1386年,朱元璋命皇太子朱標,帶領文武群臣和工匠,到泗州城北楊家墩,開始修建祖陵。以後陸續增修,經過28年,耗費大量資金,到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才把他的高祖、曾祖、祖父三代的陵墓全部修建成功。至此楊家墩改稱明祖陵。

史料記載

據有關史料記載,當年明祖陵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十分壯觀。陵墓長方形,南北走向。有皇城兩道,外面土城周長9里30步;裡面磚城周長4里10步。城門四座各三間,正殿五間,具服殿六間,紅門一座,燎爐一座,欞星門一座,神廚三間,東屋三間,西屋三間,直房十八間,齋房三間,庫房三間,宰牲亭一所,水金橋一座。從陵西門進去,北到積水亭還有石橋三座。後有神廚、宰牲亭、享殿、配殿。明亭神道兩旁,從南往北,並行相對排行著麒麟兩對,獅子六對,華表兩對,馬倌兩對,拉馬侍者一對,馬一對,文臣三對,武將兩對,太監兩對,一共有二十一對大型石刻。周圍植樹七萬餘株。明祖陵建成以後,每年清明時節,朱元璋都要親自帶御林軍從南京出發,浩浩蕩蕩,前往祭祖。一條長達二十華里的下馬道,道兩旁明朝中葉以後,黃河再次奪淮,儘管朝廷幾度築堤衛陵,但明祖陵還是於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被特大洪水所淹沒,沉入洪澤湖底。

建造格局

遺址初現

明祖陵明祖陵
1963年,洪澤湖水位下降,明祖陵遺址逐漸露出水面,遺物零亂地分布在全長250米的中軸線上,其中有倒在泥水中的20對石象生。大水塘下隱約露出的幾個拱形門,那是墓穴,下面並排有六口棺木。當中是朱元璋的祖父母,兩旁則是曾祖、高祖。六口棺材中裝的都是蟒袍、玉帶,鳳冠霞帔,這是衣冠冢。而朱元璋祖父母的屍體葬在離此不遠的高埂上,當年修建陵墓時,朱元璋不敢移動其祖屍骨,怕挑斷龍脈,壞了風水,因此在旁邊造了衣冠冢。

歷次修復

從1997年以來,明祖陵幾經修復,周圍已築起2706米的防洪大 堤,其中600米危區段全部用塊石護坡,四周栽上了松柏、水杉、梧桐等6萬餘株樹木。還新建了文物資料陳列室、抽水機站等。尤其是21對高達丈餘的大型石刻,已全部復位並修整一新,整齊地屹立在神道兩旁,恢復了當年的風姿。那氣勢,宛若君王臨朝時,文武排班一樣。為首的是兩對低首側的內侍臣,接著是兩對手按寶劍、氣宇軒昂的武將和三對手持牙笏的文臣,下面依次是馬倌兩對,石馬一對,拉馬侍從一對。只見那文官頭戴烏紗,身著蟒袍,腰扎玉帶,腳登朝靴,鬍鬚垂胸,相貌堂堂;武官穿甲戴盔,手按寶劍,雙目圓瞪,威風凜凜。走近細看,不僅獅子嘴上、馬嘴上的細毛根根可數,而且連馬鐙上的一扣一環也都清清楚楚。這些精雕細鏤的石刻,充分顯示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據考古專家介紹,石刻規模之宏大,刻工之精細,造型之優美,線條之流暢,在國內少有。這些石刻群與南京的明孝陵、北京的十三陵相互媲美,名殊其妙。下籌備開挖地下陵墓。不久,明代第一陵——明祖陵的全貌會展現人們眼前。

地宮拱門

露出真身的明祖陵地宮拱門和甬道露出真身的明祖陵地宮拱門和甬道

5月20日,因洪澤湖水位連續下降逼近死水位,沉睡於洪澤湖水下300年之久的明代第一陵明祖陵外羅城牆露出水面,這是有史以來最為顯著的一次。明祖陵位於江蘇盱眙縣,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實際葬地。公元1680年,黃河奪淮,泗州城與明祖陵被淹沒於洪澤湖底。為保護地宮甬道和拱門下的文物(詔書、衣飾和各類殉葬品),當地政府從淮河緊急調度水源進行灌注,明祖陵地宮甬道和拱門又重歸水下。

明初三陵

明孝陵

拱門石磚上的明代硃砂拱門石磚上的明代硃砂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謚“孝慈”,故名孝陵。坐落在南京市東郊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至明永樂十一年(1413)建成“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整個孝陵建成,歷時30餘年。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7屆會議決定將其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明皇陵

明朝開國皇帝父母的陵墓,位於安徽鳳陽縣城西南約7公里處,1982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安徽省第二條仿古國際旅遊線上的重要遊覽點。初建時占地約2萬餘畝,於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始建,洪武十二年(公元1369年)竣工。明皇陵雖非帝王之陵,但“宮闕殿宇、壯麗森嚴”,皇陵神道總長257米,石像生32對,數量之多,為歷代所有帝王皇陵之冠,其藝術風格絕妙,堪稱上承宋元、下啟明清的大型石雕藝術精品。

明祖陵

簡介: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祖父、曾祖父、高祖父的衣冠冢,也是朱元璋祖父朱初一的實際歿葬地。位於江蘇盱眙縣境內,淹沒在淮河水下達300年之久。始建於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建成於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原有城牆3道,金水橋3座,殿、亭閣、署房、宮私宅第千間,可謂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黃河奪淮,明祖陵與古泗州城一起毀於洪水。1963年旱時露出水面,被江蘇省文管會考察古徐國遺址的專家發現,並確認為明祖陵。

自駕路線:

1)滬寧高速-272公里-南京出口轉繞城公路(長江二橋方向)-3公里-二橋高速-20公里-寧洛高速-3公里-寧連高速-66公里—寧宿徐高速-21公里-盱眙出口轉S121-17公里-明祖陵景區

2)劉莊

1.金湖縣內駕車方案

2.行駛1.4公里,右轉進入寧連高速公路

3.沿寧連高速公路行駛21.2公里,稍向右轉進入S121

4.沿S121

景區降級

2016年9月27日,江蘇省旅遊局公布暗訪檢查結果,要求20家存在問題的4A級景區限期整改,淮安盱眙縣明祖陵景區降低為3A級。

福建古建築特色

閩贛邊陲,有著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境內許多古建築等文化遺址富有特色和歷史價值。其中九關十三隘、篷橋、名人故居、古街等古建築,名聞八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