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廟

白龍廟

白龍廟,位於山西嵐縣城西22公里與興縣接壤的白龍山腰部。該山原名大萬山,因建有白龍廟而得名,是呂梁山向北延伸的一條支脈。建年代不詳,據石碑記載,宋、元、明、清、民國年間,均有修葺,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廟宇格局。抗日戰爭時期,被日寇燒毀。抗戰勝利,當地民眾依舊貌重建。文革期間,遭到嚴重破壞。1980年後,民眾自發組織進行了維修。1987年,縣政府將白龍廟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掛匾樹碑以標誌,還逐年撥款修葺。

基本信息

簡介

白龍廟位於山西嵐縣城西22公里與興縣接壤的白龍山腰部。

白龍廟白龍廟

該山原名大萬山,因建有白龍廟而得名,是呂梁山向北延伸的一條支脈。

具體介紹

它山勢雄偉,挺拔俊秀,群峰聳立,層巒疊嶂。遍山蒼松翠柏,名花異草,既有珍貴的省鳥褐馬雞及麋鹿、貂、麝等珍稀動物,又有“龍門伏虎”、“三仙望川”、“迎賓古松”、“雙松合抱”、“白龍戲珠”、“擦虎岩”、“馬蹄石”等奇異景觀,同時,由著名書法家趙朴初老先生題寫的高15米、寬8.5米、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石刻漢字——巨形“壽”字,無疑為白龍山增添了一處壯麗的人文景觀。白龍廟坐落在這如詩如畫、松柏掩映的翠岩之中,

白龍廟白龍廟

更賦予它以神秘色彩。自古以來,這裡一直被奉為神聖境地,被列為嵐陽八景之首,倍受文人墨客之讚賞,曾留下不少讚頌詩篇。

白龍廟始建年代不詳,據石碑記載,宋、元、明、清、民國年間,均有修葺,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廟宇格局。抗日戰爭時期,被日寇燒毀。抗戰勝利,當地民眾依舊貌重建。文革期間,遭到嚴重破壞。1980年後,民眾自發組織進行了維修。1987年,縣政府將白龍廟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掛匾樹碑以標誌,還逐年撥款修葺。
白龍廟為四合院建築格式,座北向南。正殿三間,進深二間,總高12.03米,為歇山頂式明代磚木結構建築。該殿鵝舌斗拱,飛檐翹角,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殿內供奉著高3米的白龍神、白龍娘娘坐姿塑像,兩側塑有金童玉女,殿門內塑有韓氏哥哥(白龍娘娘之兄)站像,

白龍廟白龍廟

供桌前兩側有文武二將站地塑像。大殿東西內牆繪有“出龍宮懲惡濟世”、“人海藏萬民感恩”兩幅壁畫。廟院東西廊房各三間,為卷棚式磚木結構建築。正殿東側有碑亭,內置歷代修廟石碑16通。正殿後有聖水井一眼,上建水閣。其井僅深2米,井水用之不竭,其水甘冽爽口,“村人有疾,飲而愈之”。廟院東南為山門,有垂帶及七級台階通院。南面為四根通天柱所擎的懸空戲台,下有石窯三孔。廟院四周有附屬建築:西南200米有風神廟;東南200米處有山神廟;廟院東150米處有南北相向的二層小樓房兩幢;東側有古式木結構牌樓一座,牌樓外360級台階直通山底;樓房東100米處有東北相連的平房12間,為廟祝的生活區。

九華山白龍廟

位於蓮花峰北拾寶岩白龍池側(今青陽縣蓉城鎮楊沖村境內),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元年(502)。久廢。據清陳蔚《九華紀勝》卷十六載:“拾寶岩在蓮花峰北,岩東麓舊有圓寂寺,初名伏虎庵,為伏虎禪師道場,梁天監二年建……寺上有白龍池,池側為白龍廟,亦天監初建。今寺廟皆不存。”

呂梁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呂梁地區為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區內溝壑縱橫,山巒起伏,梯田環繞,是山西的貧困地區之一。但是,歷史給這裡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與呂梁風光相得益彰,成為今日的旅遊地。旅遊資源數量大,個性突出。境內自然景觀旅遊資源優美,文物古蹟景點甚多,革命紀念地和革命遺址聞名中外,享有“三晉第一名山”的“北武當山”,以其雄偉壯觀、山勢陡峭、奇岩怪石、刑態神妙而著稱。為中國八個鳥類保護區之一的“龐泉溝”自然保護區“是黃土高原上不可多得的自然風景遊覽勝地,有極高的觀賞價值”。玄中寺“作為我國佛教淨土宗的發源和日本佛教淨土法門的祖庭,同樣以其山石奇峭、建築獨特、幽淨典雅而聞名中外。“蔡家崖”紀念地、晉綏解放烈士陵園劉胡蘭紀念館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曾經工作戰鬥過的地方等一批重要紀念地有極高的學習、紀念價值、也是不可多得的革命紀念勝地。
景點 奎星樓 | 雙塔寺 | 南山寺 | 白龍廟 | 漢畫像石 | 鳳山道院 | 安國寺 | 白馬仙洞 | 柏窳山 | 北武當山 | 峰厚崖風景區 | 卦山 | 劉胡蘭紀念館 | 木樓 | 蔡家崖 | 龐泉溝 | 天寧寺 | 山神峪千佛洞 | 聖母廟 | 太符觀 | 香岩寺 | 杏花村 | 玄中寺 | 磧口古鎮 | 關帝山國家森林公園 | 交城山國家森林公園 | 黑龍廟 | 西灣村 | 李家山 | 則天廟 | 香岩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