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葉花楸

白葉花楸

白葉花楸(學名:Sorbus cuspidata)是薔薇科花楸屬的植物。分布於印度、不丹、緬甸、尼泊爾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等地,生長於海拔2,000米至3,5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林內,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白葉花楸白葉花楸

種中文名:白葉花楸

種拉丁名:Sorbuscuspidata(Spach)Hedl.

海拔:2000-3500

中國植物志:36:297

英文植物志:9:163

系中文名:康藏系

系拉丁名:Ser.ThibeticaeYu

組中文名:冠萼組

組拉丁名:Sect.AriaPers.

屬拉丁名:Sorbus

亞科拉丁名:MaloideaeWeber

科拉丁名:Rosaceae

綱拉丁名:DICOTYLEDONAE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形態圖形態圖
喬木,高7--8米;枝條粗壯,具長圓形皮孔,幼時被灰白色絨毛,老時脫落,紫褐色;冬芽卵圓形,先端急尖,無毛。葉片橢圓形,長12--22厘米,寬7--12厘米,先端急尖或鈍,稀短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不規則的單鋸齒或重鋸齒,有時稍淺裂,幼時上面具稀疏柔毛,老時脫落,下面密被白色絨毛,側脈10--15對,直達鋸齒邊緣÷葉柄粗壯,長1—2.5厘米,被白色絨毛。復傘房花序具多數花朵,總花梗和花梗被白色絨毛,成長時逐漸脫落;花梗長5—8毫米;花直徑約7—8毫米;萼筒除基部外具白色柔毛;萼片三角形或披針形;先端急尖;外被白色柔毛;花瓣倒卵形,白色,內面具柔毛;雄蕊約20,花葯紫色;花柱3—5,基部連合併具絨毛。果實圓球形,直徑1.5—2厘米,紅色,具多數顯明斑點,3—5室,先端萼片宿存。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產地分布

西藏。生於林內,海拔2000--3500米。分布印度緬甸不丹尼泊爾等地。

本種提示

本種和康藏花楸S.Thibetica(Card.),Hand.-Mazz.近似,但後者葉基下延為楔形,葉柄寬短,側脈13—16對。花柱2—3,基部無毛,易於區別。又和冠萼花楸S.Coronata(Card.)Yu&Tsai相比,後者葉片和果實都較小,葉片長8--13厘米。果直徑8--10毫舉,2--3室,可以區別。

薔薇科·花楸屬植物

花楸屬(Sorbus L. ),薔薇科,約80種,分布於北溫帶,我國有50種,產西南、西北至東北,大部供觀賞用,有些種類可作果樹育種的砧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