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西花楸

維西花楸

維西花楸(學名:Sorbus monbeigii)為薔薇科花楸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2500米至2900米的地區,一般生長在山坡,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是生物學植物系統分類中雙子葉植物綱下一個的物種名稱。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喬木,高可達10米。小枝細弱,圓柱形,褐灰色,無毛,有少數小皮孔;芽卵形,具數枚褐色鱗片,無毛。奇數羽狀複葉,連葉柄長10-15厘米;葉柄長2-3.5厘米,具短柔毛,葉軸上面具淺溝,在小葉著生處有圓錐狀的暗紅色腺體,其餘部分被柔毛,兩側微具窄翅或近無翅;托葉草質,大形,具鋸齒,稀全緣,至花期常宿存;小葉片6-8(-10)對,常對生,稀近互生,間隔1-1.5厘米,先端和基部者稍小,長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2-4厘米,寬0.9-1.2厘米,先端常圓鈍或微急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一側稍偏斜,葉面暗綠色,幼時有稀疏柔毛,老時無毛,背面灰綠色,沿葉緣和中脈上有柔毛,邊緣除基部全緣以外其餘部分均有鋸齒,每側具齒15-20,齒尖向內合攏。

花序特徵

維西花楸 維西花楸

復傘房花序頂生,稀近側生,長5-9厘米,直徑4-8厘米,具多數密集花朵;花序軸和花梗具稀疏柔毛;花梗長2-4毫米;花直徑8-10毫米;萼筒鐘形,具柔毛,萼片三角形,先端稍鈍或急尖,被疏柔毛;花瓣白色,近圓形,長3.5-5毫米,寬幾與長相似,內面微具柔毛或無毛,基部有爪;雄蕊20,長約為花瓣之半;花柱4,較雄蕊稍長或兩者近等長,基部多少合生或幾離生,無毛。果實橘紅色,卵形,直徑6-8毫米,先端具宿存閉合萼片。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產地分布

雲南西北部,海拔2500~2900米。模式標本采自維西茨柯。

物種鑑別

此種和川滇花楸S.vilmoriniischneid.近緣,區別在於後者小葉片9-13對;托葉膜質,鑽形;小葉片背面中脈和花序均被銹褐色短柔毛。

本屬概述

落葉喬木灌木;冬芽大形,具多數覆瓦狀鱗片。葉互生,有托葉,單葉或奇數羽狀複葉,在芽中為對摺狀,稀席捲狀。花兩性,多數成頂生復傘房花序;萼片和花瓣各5;雄蕊15—25;心皮2—5,部分離生或全部合生;子房半下位或下位,2—5室,每室具2胚珠。果實為2--5,室小形梨果,子房壁成軟骨質,各室具1—2種子。

本屬的模式種:歐亞花楸SorbusdomesticaL.全世界約有80餘種,分布在北半球,亞洲歐洲、北美洲。中國產50餘種。多數花楸屬植物有密集的花序,點綴著很多白色花朵,秋季結成紅色、黃色或白色的果實,掛滿枝頭,可供觀賞之用。有些種類果實中含豐富的維生素和糖分,可作果醬、果糕及釀酒之用。有些種類已成了果樹育種和砧木的重要原始材料之一。木材可供作器物;嫩枝和葉可作飼料;種子含脂肪和苦杏十二素,供制肥皂及醫藥工業用;枝皮含單寧,在鞣皮工業中可以利用。

薔薇科·花楸屬植物

花楸屬(Sorbus L. ),薔薇科,約80種,分布於北溫帶,我國有50種,產西南、西北至東北,大部供觀賞用,有些種類可作果樹育種的砧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