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榆花楸

水榆花楸

水榆花楸(學名:Sorbus alnifolia (Sieb. et Zucc.) K. Koch)是喬木,高達20米;小枝圓柱形,葉片卵形至橢圓卵形,復傘房花序較疏鬆,具花6-25朵,萼筒鍾狀,萼片三角形,花瓣卵形或近圓形,白色;果實橢圓形或卵形,紅色或黃色,不具斑點或具極少數細小斑點,2室,花期5月,果期8-9月。生於山坡、山溝或山頂混交林或灌木叢中,海拔500-2300米。分布於中國、朝鮮和日本。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20米;小枝圓柱形,具灰白色皮孔,幼時微具柔毛,二年生枝暗紅褐色,老枝暗灰褐色,無毛;冬芽卵形,先端急尖,外具數枚暗紅褐色無毛鱗片。葉片卵形至橢圓卵形,長5-10厘米,寬3-6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邊緣有不整齊的尖銳重鋸齒,有時微淺裂,上下兩面無毛或在下面的中脈和側脈上微具短柔毛,側脈6-10 (14) 對,直達葉邊齒尖;葉柄長1.5-3厘米,無毛或微具稀疏柔毛。復傘房花序較疏鬆,具花6-25朵,總花梗和花梗具稀疏柔毛;花梗長6-12毫米;花直徑10-14 (18) 毫米;萼筒鍾狀,外面無毛,內面近無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無毛,內面密被白色絨毛;花瓣卵形或近圓形,長5-7毫米,寬3.5-6毫米,先端圓鈍,白色;雄蕊20,短於花瓣;花柱2,基部或中部以下合生,光滑無毛,短於雄蕊。果實橢圓形或卵形,直徑7-10毫米,長10-13毫米,紅色或黃色,不具斑點或具極少數細小斑點,2室,萼片脫落後果實先端殘留圓斑。花期5月,果期8-9月。

產地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陝西、甘肅、山東、安徽、湖北、江西、浙江、四川。生於山坡、山溝或山頂混交林或灌木叢中,海拔500-2300米。朝鮮和日本也有分布。

用途

樹冠圓錐形,秋季葉片轉變成猩紅色,為美麗觀賞樹。木材供作器具、車輛及模型用,樹皮可作染料,纖維供造紙原料。

水榆花楸水榆花楸

產地生境

產自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陝西、甘肅、山東、安徽、湖北、江西、浙江、四川。生於山坡、山溝或山頂混交林或灌木叢中,海拔500-2300米。朝鮮和日本也有分布。

植株繁殖

1種子的採集與處理

1.1種子的採集

水榆花楸種子9月中旬成熟,應及時採收漿果,然後將果實搓碎,用清水將種子漂洗乾淨。

1.2種子的處理

首先將種子用高錳酸鉀浸泡3~5min後撈出,清水沖洗乾淨,然後按種沙1∶3混合置於木箱內。箱內溫度控制在17~20℃,濕度控制在60%~70%,每3~5d翻動1次。待120~150d即可發芽,如不到播種季節發現種子30%裂口時,應該立即置於1~5℃的條件下控制發芽。

2選地和整地

根據水榆花楸的生物學特性,育苗地宜選在質地疏鬆、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較低、土層深厚呈中性或微酸性,且比較肥沃的輕壤土。切忌在粘重土壤上育苗。播種前細緻整地和作床,一般在4月末作高床(床面高於地表8~10cm),床寬1m,床長10~20m,宜南北延長。向床勻撒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及磷酸二氫銨,農家肥5kg/m2,複合肥40g/m2,翻動床面,深度為25cm,將肥勻混在土壤中,打碎土塊粗略摟平床面。為了防止病蟲害,應向床面勻撒五氯硝基苯+代森鋅4g/m2,最後細緻做好床面。

3播種和苗期管理

經過處理後的混沙種子應適時早播,當平均地溫達到8~9℃時,即可播種。新賓地區的播種時間為4月下旬或5月上旬。床播,首先將床面每延長米開5趟溝,且溝底平,再向溝內均勻撒種,邊播種邊壓實,防止土壤水分蒸發,以利保墒。播種量為20g/m2,最後向溝內復土1.0~1.5cm,立即向床面噴灑清水,浸濕深度為15~20cm,以後澆水多次少量。從播種到幼苗出齊前,保持表土濕潤,含水率在60%左右,防止種子芽乾,造成缺苗斷條。6月末,由於幼苗莖細嫩,地表溫差較大,為防止遭受日灼和病蟲危害,要少量多次澆水,以調節床面溫度和濕度。7~8月一般為幼苗的生長旺盛期,必須供給充足的水分,每隔2~3d澆1次透水,還要本著“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經常進行除草鬆土。8月中旬以後,控制澆水,除非特別乾旱,平時不澆水,降低土壤溫度。為了培育壯苗,在7月初對床面苗木施肥,可施複合肥15~20g/m2,每年施2次,開溝施肥即可,但施肥時間不能過晚,促使苗木木質化,有利於苗木的越冬。

4病蟲害防治

為了防止病蟲害發生,苗出齊後必須用敵克松500倍液或甲基異硫磷500倍液噴灑苗床,每7d噴灑1次,持續3~5次。

5留苗密度

經過多年試驗,水榆花楸育苗,留苗密度為110~140株/m2,1年生出圃苗,苗高可達50cm,地徑0.53cm。水榆花楸春季起苗,即可作為綠化苗木定植或上山造林。

相關物種

水榆花楸(原變種)Sorbus alnifolia (Siebold & Zucc.) C. Koch var. alnifolia

水榆花楸裂葉變種Sorbus alnifolia (Siebold & Zucc.) C. Koch var. lobulata Rehder

美脈花楸Sorbus caloneura (Stapf) Rehder

美脈花楸(原變種)Sorbus caloneura (Stapf) Rehder var. caloneura

水榆花楸水榆花楸

美脈花楸廣東變種Sorbus caloneura (Stapf) Rehder var. kwangtungensis T. T. Yu泡吹葉花楸Sorbus meliosmifolia Rehder

基本內容

種 名: 水榆花楸

學 名: Sorbus alnifolia

別 名: 涼子木

科: 薔薇科

屬: 花楸屬

產地分布

分布在我國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及東北中南部。

形態特徵

樹幹通直。樹皮光滑,灰色。小枝有皮孔,暗紅褐色或暗灰褐色。單葉,卵形或橢圓狀卵形,先端銳尖,基部圓形,邊緣有不整齊的尖銳重鋸齒。復傘房花序,有花6-25朵,白色。果橢圓形或卵形,紅色或黃色。花期5月,果期11月。

生長習性

耐陰,耐寒。喜濕潤、微酸性或中性土。

適應地區: 東北至長江中下游及陝、甘南部

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區(主要城市:哈爾濱、牡丹江、鶴崗、雞西、雙鴨山、伊春、佳木斯、長春、四平、延吉、撫順、鐵嶺、本溪)

北部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瀋陽、葫蘆島、大連、丹東、鞍山、遼陽、錦州、營口、盤錦、北京、天津、太原、臨汾、長治、石家莊、秦皇島、保定、唐山、邯鄲、邢台、承德、濟南、德州、延安、寶雞、天水)

南部暖帶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青島、煙臺、日照、威海、濟寧、泰安、淄博、濰坊、棗莊、臨沂、萊蕪、東營、新泰、滕州、鄭州、洛陽、開封、新鄉、焦作、安陽、西安、鹹陽、徐州、連雲港、鹽城、淮北、蚌埠、韓城、銅川)

北亞熱帶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區(主要城市:南京、揚州、鎮江、南通、常州、無錫、蘇州、合肥、蕪湖、安慶、淮南、襄樊、十堰)

中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武漢、沙市、黃石、宜昌、南昌、景德鎮、九江、吉安、井岡山、贛州、上海、長沙、株洲、岳陽、懷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陽、邵陽、桂林、溫州、金華、寧波、重慶、成都 、都江堰、綿陽、內江、樂山、自貢、攀枝花、貴陽、遵義、六盤水、安順、昆明、大理)

溫帶草原區(主要城市:蘭州、平涼、阿勒泰、海拉爾、滿洲里、齊齊哈爾、阜新、丹東、大慶、西寧、銀川、通遼、榆林、呼和浩特、包頭、張家口、集寧、赤峰 、大同、錫蘭浩特)

功能用途

樹冠圓錐形,秋季葉片轉變成猩紅色,為美麗觀賞樹。木材供作器具、車輛及模型用,樹皮可作染料,纖維供造紙原料。 水榆花楸樹體高大,乾直光滑,樹冠圓錐狀,葉形美觀,秋葉先變黃後轉紅,果實纍纍,紅黃相間,十分美觀。宜群植于山嶺形成風景林,也可作公園及庭院的風景樹。

【朝藥】果實治腎炎,關節疼痛《圖朝藥》。

薔薇科·花楸屬植物

花楸屬(Sorbus L. ),薔薇科,約80種,分布於北溫帶,我國有50種,產西南、西北至東北,大部供觀賞用,有些種類可作果樹育種的砧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