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店鎮

王店鎮

浙北名鎮—嘉興市王店鎮地處杭嘉湖平原、滬蘇杭金三角中心,東臨上海、西靠杭州、南瀕杭州灣、北依蘇州,是長江三角洲的黃金腹地,也是上海經濟龍頭的理想延伸地,是一塊蘊藏著巨大開發潛力的投資熱土,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優勢。

基本信息

嘉興市王店鎮

概況

浙北名鎮—嘉興市王店鎮地處杭嘉湖平原、滬蘇杭金三角中心,東臨上海、西靠杭州、南瀕杭州灣、北依蘇州,是長江三角洲的黃金腹地,也是上海經濟龍頭的理想延伸地,是一塊蘊藏著巨大開發潛力的投資熱土,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優勢
王店鎮總面積116平方公里,總人口6.6萬人,是魚米之鄉,氣候宜人,環境優美,人傑地靈。鎮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清代大文學家朱彝尊故居"曝書亭",是浙江省旅遊百鎮,被譽為江南水鄉一顆璀璨的"明珠"。

詳細信息

王店鎮王店鎮
王店鎮是新興的交通樞紐型工貿重鎮,被列為浙江省中心鎮。交通非常發達,滬杭鐵路、滬杭甬高速公路和乍嘉蘇高速公路在此交匯並擁有出入口,高速公路連線線穿鎮而過,北接"320"國道,南連海寧、海鹽公路,構成了嘉興市南的交通樞紐。上高速公路距上海100公里、距杭州90公里、距蘇州80公里。長水塘連線京杭大運河和黃浦江 ,離東方大港乍浦港僅30公里。
全鎮工業目前已形成了小家電、紡織、針織、保溫、建材、化工、塑膠、食品等行業。進入新世紀,為了更快的發展經濟、加大對外開放、富裕人民,王店鎮已把"招商引資、開發專業區"作為一號工程,並加快道路、通信、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規劃了面積為12平方公里的王店 .中國小家電城工業專業區、小家電專業區-北區和小家電專業區-聖龍區。王店鎮已成為一方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投資熱土!
開放的王店正以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優勢、優惠的政策、優良的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向您敞開熱忱的胸懷,竭誠歡迎海內外各界能人志士前來投資興業,共創輝煌!

歷史

王店鎮名,始於五代後晉天福年間。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嘉興鎮遏使王逵居此,"植梅百畝,聚貨交易,始稱王店"(《嘉禾志》)。"後簪纓相繼,日漸殷庶,遂成巨鎮"(《梅里志》)。至明中葉,此地"鎮民之居,夾河成聚,為里者三",成為嘉興四大鎮之一。自唐至清,鎮東為大彭鄉,鎮西為嘉會鄉,鎮跨兩鄉之間。"宣統初元,自治之議起,乃劃各區以屬之,名曰王店鎮區"(《梅里備志》)。辛亥革命後,雖幾經兵災,仍為貨物集散地,設王店鎮。新中國成立後。逐步由商業性城鎮發展為以輕紡、家電、輕工為主的工業性城鎮。
王逵喜梅,以植梅著稱,故鎮亦名梅里,梅匯,梅會裡。鎮形如長龍聳尾。鎮中主街,自東而西,長達1.5公里,其尾街由南至北,約800米。市河居中,史稱梅溪,溪沿主街西連長水塘。
王店古鎮,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彩燈、剪紙及民間工藝享譽一時,燈會是王店鎮一大風俗。早在明清兩代就已盛行,被譽為"禾城一奇花"。彩燈品種極多,亭燈、檯燈、樓燈、閣燈、船燈、塔燈、牛燈、龍燈爭奇鬥豔,各顯其妍。大型燈會自民國以來就有6次,分別是發國二十三年,抗戰勝利,1950年,1956,1959年和1976年。著名工匠朱頌清所扎彩燈,自成一家,彩傘燈是他的拿手一絕,1934年舉行的燈會中就有他的作品,還有關帝鑾燈,行牌師旗燈等,深得觀眾讚賞。
當代剪紙藝人龔德康先生,自學成材,所創作品,多次在全國性的剪紙比賽中獲獎,並被一些工藝美術館收藏,現為中華剪紙協會會員,浙江省剪紙協會理事。
王店鎮王店鎮
民間藝人層出不窮,著名木匠朱祥林擅長小木家具,尤精於古典家具,所制家具工藝精美,名聞杭嘉湖一帶,著名雕花匠黃生有,精於刻花,浮雕,梅、蘭、竹、菊。傳統戲文樣樣精通,1959年國慶10周年時,應為南湖紅船雕飾,所雕圖案,花紋精工細巧。1960年被評為省級名師巧匠。1969年又雕成小紅船,工藝玲瓏剔透,與大紅船相媲美。被評為"杭嘉湖名雕花師"。
我鎮文化事業發展迅猛,有茶館、書場、影劇院、圖書館、體育場、俱樂部、老年活動室等文化活動場所。鎮業餘藝術團,每年舉辦梅里之春演唱會,有十餘名藝人多次在省、市、區獲獎。各類文化藝術協會――梅里集郵協會、梅里書畫社、梅里攝影協會、梅里花卉協會、王店信鴿協會等民間協會極大的豐富了人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廣播、有線電視網覆蓋全鎮。全民健身活動深入人心,鎮建有游泳池、溜冰場、門球場、籃球場、桌球室、棋牌館、羽毛球場等體育設施。歌廳、舞廳、賓館、飯店一應齊全,文化古蹟存有多處,是浙江省的百強旅遊鎮。

民俗

王店自古風俗淳厚,崇禮重恥。一年之中,有諸多節日,各具旨意。每屆除夕,合家團聚,喜辭舊歲;元旦降臨,爆竹喧天,歡度新春。或者選擇良辰,燒香祀祖,祭天拜地、祈求賜予福澤,俾使商賈獲利、五穀豐登;或則同宗共族,鄰里好友,相互往來,為婚嫁吉祥作慶賀,為喪葬悲哀作悼慰。凡此習以為常,長此以往形成為風俗傳統。
春節――過春節,俗稱"過年",是一年中的大節日,每當過年,家家忙於掃住宅、撣檐塵、辦年貨、制新衣、祭祖先、吃年飯、走親友、賀新年。節日期間,親友互訪,俗稱"拜年"。農曆正月初一子夜零點開始放爆竹,以迎新年。早晨吃甜湯糰,以取團團圓圓、甜甜蜜蜜之意。也有吃長壽麵,意在長壽。初二開始,親友之間互相走訪拜年。
元宵――農曆正月十五又稱燈節,古時稱上元節。舊時有迎龍燈、賽龍舟等習俗,還有吃湯圓的習俗。新年到元宵為止。
二月二――農曆二月初二民間有吃撐腰蘿蔔撐腰糕(年糕)之習。用春節中留下的年糕,油煎拌糖,吃了計個吉利:"走路腰板挺,勞動腰骨硬"。兒童競放風箏,里人集資演戲酬神(土地神)以取樂。
三月三――農曆三月初三,婦女采野菜花插頭上,有人夏不頭暈之說。清康熙庚子辛丑間(1720-1721),三月三日有佑聖會,屆時糜費千金、艤舟萬計,男女鹹集,娛樂一時.
四月立夏節――鎮民喜啖青梅、嘗櫻桃、做麥餅。兒童最喜愛立夏節,常自帶鍋碗,結伴到田野燒飯吃,俗稱"燒野米飯"。立夏稱人,是另一項活動,每到此日,家人皆稱體重。小孩增重,爺娘高興;老人增重,兒孫快樂。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家家吃棕子,吃雄黃豆。門前懸菖蒲、艾葉。用雄黃在兒童額上寫"王"字,穿五毒衣,以驅邪。
王店分龍日――原與各地同,因某年五月二十大火,後改為五月二十一日為演龍日,俗稱"演龍"。賽龍之日,觀眾擠滿街坊,場面極為熱鬧。建國後,仍在此日舉行消防演習,檢查消防設備及效能。
六月初六――俗稱"狗汰浴日"此日孩童不下河沐浴,相傳能少疾病、增健康。家家翻曬衣褲、被褥、毛毯等,以防霉蛀。
六月初七――俗稱"七巧日",相傳農曆七月初七夜有牛朗織女鵲橋相會之說。此夜可以從"天河"觀看牛朗織女星相移近,里人以為一樂。
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俗稱中元節,舊時從十二至十六祭死者亡魂,現少數人仍有沿用。
七月三十――農曆七月三十日傳說是地藏王菩薩誕生。這天傍晚家家戶戶插香燭於地,謂插蠟燭;以木屑拌油放在瓦上點燃,名曰走路香;用磚疊成塔狀點香其上,稱燈塔;用紙燈放入水面,隨其漂流叫放水燈。現少數人在當日仍插燭於地。
中 秋――農曆八月十五月亮圓,人稱中秋佳節。是日吃月餅、南瓜、南瓜籽。半夜看月華,舊時東嶽廟有賞月會。月餅又作贈送親友的禮品。
重陽節――農曆九月九俗稱重陽節。文人雅士喜登高賞菊飲酒吟詩。民眾喜吃赤豆糯米飯。
冬至12月22日冬至――節前一日稱冬至夜,以酒菜、紙綻祭之亡靈。冬至日有吃什麼補什麼之說,是日起喜食補、藥補者開始冬令進補。
蜡月二十三送灶――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俗稱小年夜。開始做過年的準備工作。掃屋塵、備年貨,燒赤豆糯米飯祀灶君。用紅紙湖的紙轎送灶神。以冬春柏枝繞在麻梗上叫"節節高"。用麥芽糖塗在灶君的"嘴"上,說讓灶神上天為人間說話。現老式柴灶已為煤球爐、煤氣灶取代,送灶神的舊俗已不復存在。
除 夕――農曆十二月最後一日,俗稱年三十。以雞、魚、肉、年糕祀神,稱請年土地。家人團聚,共進晚餐,稱吃年夜飯。是夜通宵達旦不寐,謂守歲。飯後長輩給晚輩小孩壓歲錢。此夜任憑果殼丟滿地不掃。

名勝

王店鎮曝書亭
曝書亭位於鎮百樂路一號,此亭建於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為清代著名學者朱彝尊晚年讀書著述之處,現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曝書亭歷時250餘年,幾經天災兵禍損毀。自清朝民國至今共修葺11次。亭園占地6532平方米,亭、閣、堂、舫、軒布局其中。原有桐階、菱池、槐、荷池、芋陂、青桂岩、鉤船舫、繡鴨灘、落帆步、六峰亭、同心蘭砌、曝書亭等十二景,現大多湮滅。曝書亭為十二景之冠,留存至今。占地36.39平方米,四周石柱鐫有碑碣,西北兩石柱上,刻有杜甫詩、汪楫書及兩浙督學(學使)阮元重書:"會須上番看成竹,何處老翁來賦詩"。曝書亭亭額為清代嚴繩孫所書。
園中正廳稱"潛采堂",為朱氏讀書,著作、藏書、書寫之處。牆上刻有朱氏畫像;樑上掛有"研經博物"橫匾,原為康熙御筆,因佚由西冷印社張宗祥重寫,原堂中藏書甚豐,達8萬卷之多;並藏有朱氏愛物端硯,曝書亭全景畫卷,親書條幅,楹聯等。
西區舫齋好似遊船,楣額"舫"一匾,系清初鄭簠所寫。此齋三面臨池,側有曲橋,池有荷花,坐此齋中,似坐畫舫。相傳為朱氏與詩友聚會、吟詩之地。六峰閣立於假山之上,六峰是指硤石、橫山、及殳、史各兩峰,共稱六峰。朱氏常登臨閣上,抬頭眺六峰,低頭望園景,怡然自樂。娛老軒為朱氏晚年娛樂之所,與曝書亭遙遙相對,軒中原有清式卷案雕花太師椅等物,因年久已散佚。
亭園中花、木、蟲、魚數百種,朱氏最愛青竹,"徙步十餘次,必擇有竹之地以居",因愛竹,以"竹坨"自號。所作詩、詞中,詠竹之處,達十次之多。如"北坨也竹、南坨也竹,護吾廬、幾叢寒玉";"昨夜疾見吹拔木,老夫差喜竹平安!"等等與竹同樂。
1989年11月21日,在曝書亭舉行"紀念朱彝尊犟誕生360周年座談會",參加有嘉興市各界知名人士50餘人。會上,評價了朱氏生平及著作,印發了《朱氏年譜》、《曝書亭簡介》,朱氏學術思想研究論文等,並留有到會人士簽名錄一幅,書畫數幅以作紀念。

孝昌縣王店鎮

孝昌縣是中國湖北省孝感市所轄的一個縣。總面積為1193.2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為62萬人。
王店鎮位於孝昌縣北部,是孝感市的北大門,毗鄰大悟縣的芳畈、廣水市的太平、安陸市的趙棚等鄉鎮。國土面積77.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631畝。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京廣鐵路貫穿南北,村村通公路,交通十分便捷,區位位置十分優越,歷來是商賈雲集之地。鎮內有湖北西山天園、臨濟廟等旅遊休閒基地,有豐富的砂、石等自然資源,有優質果茶、王店豆粉、冰糖白酒、磨山土雞、波爾山羊、磨山石器等特色產品。

王店鎮轄盛畈、河龍、王河、農光、磨山、流砦、港邊、北新、官塘、廟下、高崗、陳巷、白鶴、紅勝、響堂、十里、巴石、黃城、藕塘、永合、四合、大塘、賀家、八里、週遊、民益、何砦、壕溝、塘李、楊崗、草塘、齊崗、河口、老營、嚴劉等35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263個村民小組。2004年末全鎮總戶數10019戶,人口44467人,農村勞動力19416人。全鎮有一個中心集鎮和敦厚、八里、北新三個小集鎮。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全鎮財政收入分別為392.5萬元、339.8萬元、317.3萬元;農業總產值分別為3785萬元、3953萬元、421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分別為2936萬元、4257萬元、4811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780元、1939元、2083元。

王店鎮委、鎮政府依託本地的自然資源和存量資源,突出的抓好了以園區建設為重點的農業產業調整,按照種植“332”(3萬畝林果茶、3萬畝草場、2萬畝優質稻)和養殖“711”(70萬頭豬牛羊、100萬隻雞鴨鵝、1萬畝精養水面)的總體調整規劃,認真組織實施。在此基礎上狠抓了西山天園、齊楊崗生態農業園、張沖水庫生態農業園、京珠路沿線果園等四大農業園區和40多個小農莊的建設,特別是西山天園建設成效顯著。開發面積1.2萬餘畝,集生態旅遊休閒、林果業、養殖業、牲畜屠宰加工業、飼料加工業、油料加工業為一體,總投資8000萬元,栽植各類生態及風景林木80萬株,開發果茶基地3000餘畝,逐步建成以山頂景觀林、園區道路景觀林、入口至107國道景觀林、濱水景觀林、松竹景觀林等五大林帶以及竹園、松園、梅園、菊園、桃園、茶園等六小花園為格局的生態園林。同時整合山、水、石資源,建成別具特色的生態水系、生態石景,建造各類別墅、農家田園、療養院等,努力把西山打造成人間的天上樂園。

三年來,全鎮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億元,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水利建設方面,擴建整治塘堰300餘口,硬化渠系8公里,新建改造泵站30餘座,開挖盤山水渠4公里;道路建設方面,黑色化、硬化道路30餘公里;小城鎮建設方面,對中心集鎮和敦厚、八里、北新三個衛星集鎮進了統一的規劃修編,高標準的建設了王安小區和王泰街,建成鎮區客運站,中心集鎮已建成了“三區、三路、三街”的全新格局,累計新增個體工商戶300餘戶;
社會事業方面,興建了二座移動通訊基站和一個聯通通訊基站,實現了程控電話村村通,一半的村開通了有線電視;綜合利用原派出所、法庭、福利院等基礎設施,新建了王店鎮“福星工程”、派出所及法庭;全鎮計畫生育工作位次不斷前移,實現了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教育事業穩步發展,新建了鎮中心國小教學樓和鎮中心中學綜合樓,對流砦國小、新建國小、藕塘國小、王河國小等校舍進行了危房改造,引進個體老闆黃日紅創辦了私立國泉學校,全鎮教育教學條件大為改善。
目前共有16所學校,其中中學2所,完小11所,初小2所,國中學生3019人,小學生3921人;衛生、醫療條件也進一步得到了改善。近幾年,王店鎮先後被評為孝昌縣“六好鄉鎮黨委”、孝昌縣綜合目標考核先進鄉鎮、孝昌縣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孝昌縣宣傳思想工作先進單位、孝昌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孝昌縣統戰工作先進單位、孝昌縣信訪工作先進單位、孝昌縣三大建設先進單位、孝昌縣招商引進工作先進單位、孝昌縣科技工作先進單位、孝感市科普示範鄉鎮、孝感市林業工作先進鄉鎮、孝感市文明鄉鎮及全省文明鄉鎮。

風景

王店鎮王店鎮
孝昌縣王店鎮八景
一里三廟古蹟多,玉皇閣下打兒窩。
百沖匯積千口堰,十八滾橋賢人坡。
商周台子書聲朗,春水玉塘盪碧波。
西造仙景千秋業,東架長虹萬民歌。

關於八景的故事

一、一里三廟古蹟多

相傳在春秋時期公元前671年,周成王封熊鄂的曾孫熊驛於荊州居住,熊鄂喜歡雲遊,他發現孝感北部的磨山綠蔭蔥鬱,認定是一個風水寶地,便棄荊州而居磨山。
戰國時期,公元前535年,楚蒙谷不願接受楚王的封侯,步熊驛的後塵,跑到廟裡做了廟祝,後得到了楚王的援助,在磨山之巔修建了南華寺廟。從此,磨山香火不斷,朝拜者甚多。後來又有人在磨山修建了中城廟、北城廟,三廟相隔大約一里路程,即為“一里三廟”。

二、玉皇閣下打兒窩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在孝感北部,有一個很大很深的潭,深潭裡有一妖怪作祟,它把深潭邊緣之土一方一方的塌下,使之面積不斷擴大,如果不及時控制,此地將變成一片汪洋大海,村莊和田地就會淹沒,害得當地百姓不得安寧,村民們憂心如焚。村里召開了民們大會,村民們商議齊心協力地挑土填塞深潭。觀音菩薩雲遊到此,她看到了村民們過著吃不飽穿不暖受著累的日子,就託夢點化挑土的民眾,她讓每一個挑土的人的扁擔上系一根紅繩子,挑著的擔子就會輕鬆一些。民眾都按菩薩夢中的點化去做,果然挑著的擔子輕得多。過了幾天,一個趕南山塞北海的人趕著山來到此地,此時正值晌午,趕山的人又累又困,把山正好蓋在深潭上,就在此地睡起了午覺。觀音菩薩看到這種情形,喜上眉梢,此地的村民有救了,她點化一個老者:“您看趕山的人的鞭子是用紅繩子做的,跟你們扁擔上系的紅繩子一模一樣,何不將民眾的紅繩子收集起來套成一個鞭子換那趕山人的鞭子玩玩。”老者聽了觀音菩薩的話,就做了一個與趕山人一模一樣的鞭子,乘那趕山人在酣睡中,換下了那趕山的鞭子。

下午三點,趕山的人一覺醒來,準備起程,他用鞭子抽打著山,山絲毫不動,他生氣地猛力地抽打此山,竟把山南尾抽打成了一個形似揚叉的大窪,(此地稱為揚叉窪,王店變電站所在地),山依然巍然不動,趕山的人更加生氣,用盡平生之力抽打著山,山還是一動也不動,鞭繩卻抽斷了,飛到了河南的新野,他氣乎乎地將鞭桿一扔,正好落在河南的鄧縣。山蓋著了深潭,妖怪再也不能作祟,從此當地的老百姓安居落業。

這件事讓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老人家駕著一片祥雲來此視察。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這件事,在磨山北頂修建了一座玉皇閣(1966年被毀),觀音菩薩又在玉皇閣端設定了一個打兒窩,據說當地百姓求兒求女,只要多積德,扔石進窩,觀音菩薩都會滿足他們的願望。

三、百沖匯集千口堰
在磨山的北麓,有一座水庫,名為千口堰,始建於宋朝,自明朝以後,當地的老百姓重視水利建設,水庫逐年擴建,終於在1959年建成了一大型水庫。
傳說如果某地有一百條沖,此地就會出帝王,筆者曾過細地數過,數不出一百條衝來,大概只有九十幾條吧,當然也就沒出現什麼帝王。每到下雨的時候,沖里的雨水就匯聚到千口堰。千口堰還有天子墳、避風港、一百(一柏)土地廟等傳說。

四、十八滾橋賢人坡
在王店鎮台子湖東側,有一個小橋,橋墩是用十八個石磙壘成的。賢人坡即指經過滾橋往西走,再上一段陡坡,就到了王店鎮台子湖中學,這是學生上學必經過之路,所以稱為賢人坡。

五、商周台子書聲朗
台子湖很久很久以前是一片平地,相傳在商周時期,有一王侯死後埋葬此地。後來,在其附近逐年挖湖疏通成港道,此地就堆積成一個土台子。到了南北朝時期,大興廟宇,當地的村民就在此台子上修建一所小型庵堂,直至明清朝後,此地又建成一所較大規模的尼姑庵堂,名為張家台子廟。新中國解放後,考古工作者在此地挖掘了大量的新石器和西周時期的陶瓷碎片,台子湖被納入了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區。尼姑庵堂早已不復存在,代替的是一所具有相當規模的中學校園,學校人才輩出,師資力量強大,被列為孝昌縣重點中學之一。

六、春水玉塘盪碧波
在磨山南麓有一石洞,名為春水塘。磨山之石是做石磨的上等材料,石匠們在此成年累月地琢石磨,就琢出了一個寬十餘丈,約五百米深的石洞,此洞長年積水。1962年天旱,兩台6—8馬力抽水機,架長管抽了兩個多月,沒有抽乾。現在春水塘的水質清澈,青松倒影,美景宜人。

七、西造仙景千秋業
在王店鎮以西有一坐小山,名為西山,此地現被開發成一個農業生態園,成為避暑旅遊休閒之地。園內樓台亭閣,山水相連。牛、羊、豬、魚生態養殖;果、茶、花四季飄香。松柏成林樹成行,百花季有餘香。走進西山,如臨人間仙景,這是勤勞的王店鎮人民創造的千秋大業。

八、東架長虹萬民歌
在王店鎮敦厚白鶴庵有一個勢如飛虹的放水渡槽,此渡槽全長800餘米,橫跨梔子港東西,氣勢宏偉,猶如飛虹。此渡槽能灌溉耕地一萬餘畝,十餘個村。每逢天旱的時候,從芳畈水庫引水抗旱。自從有渡槽,此地旱澇保收,因此渡槽受到當地老百姓的歌頌和稱讚。

特色養殖

孝昌縣王店鎮西山友元種養殖有限公司經理張友元湖北省“新農村百業青年標兵”、孝昌縣“十佳青年創業之星”。該公司又購進了200頭優質種牛,計畫養牛達300頭,這是王店鎮西山友元種養殖有限公司繼種植林果茶、池塘養蝦後的又一特色養殖。

該公司在散養本地肉牛的基礎上,又改養了優質肉牛西門塔爾牛。目前該公司已投資180萬元興建了400平方米的牛舍,計畫養牛300頭,種植草場300畝,已有農業機械6台套、技術人員和飼養員22人,預計年創產值300萬元,利潤達到120萬元以上。

地圖

王店鎮王店鎮
孝昌縣位於湖北省中部偏東。面積1217平方千米。2004年末總人口623071人。
縣人民政府駐花園鎮。郵編:432900。代碼:420921。區號:0712。

孝昌縣轄8個鎮、4個鄉:花園鎮、衛店鎮、王店鎮、小河鎮、周巷鎮、豐山鎮、鄒崗鎮、白沙鎮、花西鄉、季店鄉小悟鄉、陡山鄉。

2000年,孝昌縣轄花園、衛店、王店、小河、周巷、豐山、鄒崗、白沙8個鎮,花西、季店、小悟、陡山4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612166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花園鎮111959豐山鎮26839周巷鎮57581小河鎮48481王店鎮43207衛店鎮32028白沙鎮47409鄒崗鎮61558小悟鄉32111季店鄉46244花西鄉44003陡山鄉49953孝感市雙峰山風景管理區虛擬鄉10793 

花園鎮、小河鎮、豐山鎮、周巷鎮、鄒崗鎮、白沙鎮、王店鎮、衛店鎮、季店鄉、陡山鄉、小悟鄉、花西鄉。

湖北知名鄉鎮(一)

湖北省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南部,長江中游。因處於洞庭湖以北,故稱湖北,簡稱鄂。湖北省是中國人口數量較多的省區,也是中國開發較早的省份之一。下面的詞將會對湖北知名的部分鄉鎮作詳細介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