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城鎮

三里城鎮

三里城鎮位於鄂豫兩省邊陲,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北部,與河南省羅山、信陽、湖北的廣水市接壤,素有“腳踏兩省,雞鳴三縣”之稱。三里城鎮山川秀美、環境優雅、特產豐富、高貿活躍。

基本信息

概況

三里城鎮三里城鎮水庫
三里城鎮位於鄂豫兩省邊陲,大悟縣北部,與河南省羅山信陽、湖北的廣水市接壤,素有“腳踏兩省,雞鳴三縣”之稱。全鎮國土面積119.4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860畝,山場面積120778畝,田地面積21016畝(其中水田面積18585畝,耕地面積2431畝),特產面積54290畝(其中板栗面積49650畝,茶園面積3140畝,蔬菜種植面積1500畝)。有水稻種植面積18585畝,稻穀產量19060噸。鎮區面積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萬人,2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96個村民小組,6719戶,276個自然灣,人口256137人,農業人口24038人,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8億元,同比增長8.2%,全社會固定投資8135萬元,年均增長8%,財政收入265.21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2663元,平均增長105元,年均增幅9.25%。城區形成“三縱三橫”格局,個體工商戶488戶,商品零售額1.14億元,街道硬化率90%,城區綠化率30%,三里城鎮山川秀美、環境優雅、特產豐富、高貿活躍。

招商引資

三里城鎮三里城鎮界牌水庫
三里城鎮山川秀美、環境優雅、特產豐富、商貿活躍。現有招商企業23家,實現招商引資額4000多萬元。引進江西金人礦業與湖南湘鋁集團,合資成立三里螢石有限公司,開發板馬溝螢石礦,計畫總投資5000萬元,首期工程在2006年10月8日正式投產。現已引資開發商住小區2個。栗林小區可容納住戶40戶;楊林茶園小區可容納住戶50戶。現已籌資建成三里集貿市場。建門面房80多個,設攤位400多個,引進個體經營戶120戶,建立了小商品一條街,服飾一條街,建材日用品一條街。高水平維護城區秩序。開展由城建環保站牽頭,社區參與的文明創建活動,組建了環衛隊,整治城區髒、亂、差,實行車輛停靠規點、經營進店、攤販定位、垃圾進箱。同時,聯合派出所、城建、社區部門組建巡邏隊,日夜巡邏,有效維護了城區的社會秩序。
現有招商企業23家,實現招商引資額4000多萬元。引進江西金人礦業與湖南湘鋁集團,合資成立三里螢石有限公司,開發板馬溝螢石礦,計畫總投資5000萬元,其中首期投資1000萬元進行開採和選礦,二期投資4000萬元建氟化鹽生產線。首期工程已開4個礦口,2000平方米的廠房已建成,首期工程在2006年10月8日正式投產,投產後年產15萬噸原礦,4萬噸精粉,年產值3200萬元,稅收300萬元,並可安排100多人就業。

特色經濟

三里城鎮三里城鎮擂鼓台
特色經濟初具規模。東大山山場面積大,土地肥沃,對板栗生長有利,該鎮因地制宜地發展板栗產業,不斷更新改良品種,已改造老闆栗基地12000畝,擴建新基地6000畝,全鎮板栗基地達60000畝。西大山海拔較高,土質疏鬆,氣候適中,適宜茶葉的生長,該鎮根據實際情況,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路子,千方百計引進天然綠色公司、三兄綠葉公司、黃龍寺莊園、河南天源實業公司、風騷嶺茶莊等茶葉企業17家,引進資金3000萬元,新發展茶葉基地6400畝,茶葉產量1.41萬斤,產值585萬元,其中柏園茶獲“中茶杯”一等獎,“陸羽杯”金獎,並獲“綠色食品”認證;三兄綠葉茶獲“鄂茶杯”金獎和“有機茶”認證;黃龍寺貢茶獲“綠色食品”認證。全鎮茶葉基地面積已達10000畝。政府規劃三年內使全鎮茶葉面積達到20000畝,柏園茶葉帶面積達到15000畝,建成“鄂北茶葉第一鎮”。該鎮鼓勵城區周圍農戶發展大棚蔬菜,使三里的蔬菜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現有六個村560多戶種蔬菜,總面積達到1500畝,菜農戶平增收10000元。三里的寸金黃瓜、青椒、西紅柿、大蒜等大棚蔬菜銷往城關、孝感、武漢、廣州等地。
茶葉經濟
進入採茶旺季,大悟縣三里城鎮滿山遍嶺綠油油的茶園格外耀眼。該鎮黨委書記劉聖堂說,全鎮引進3000多萬元興辦茶葉企業19家,其茶葉面積已發展到1萬餘畝,去年提供利稅400多萬元,成為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三里城鎮因土質肥沃、氣候適宜等自然條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全鎮開發茶場14家,後因管理不善、投入不足等原因,大都荒棄。該鎮黨委、政府充分利用這一自然優勢,實行農業產業化招商,走興茶富民之路。客商嚴四毛率先承包黃龍寺200畝茶園,投入資金100多萬元,對其翻挖改造、更新設備、請來專家指導,所生產的柏園黃龍寺茶榮獲“中茶杯”、“鄂茶杯”金獎和“綠色食品”認證,產品銷往天津、上海、武漢等地。隨後,鎮黨委、政府又不斷最佳化環境,先後成功引進孝棉集團、長城集團、河南天然實業有限公司、三兄綠葉等省內外13家企業。

在這些招商引資企業的示範帶動下,全鎮有500多農戶種茶,其中僅柏園村年種茶收入5000元以上的農戶超過100戶。此外,這些公司常年吸納當地固定工和季節工1500人以上,僅勞務收入近500萬元。

三里城鎮三里城鎮天然湖
鄂北名茶之鄉大悟縣三里城鎮,依託茶產業資源大力開展農業招商。先後引進30多家農業招商企業,發展優質茶葉2萬多畝,打造後勢強勁的茶葉板塊經濟。大悟縣三里城鎮地處鄂北山區,優質的土壤、適宜的氣候為名優茶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環境,柏園黃龍寺茶、三兄山茶、黃龍寺貢茶分別獲得鄂茶杯、陸羽杯金獎,茶產區獲準有機茶認證。近幾年,大悟三里城鎮提出了全鎮人平一畝茶,茶葉面積達到2.5萬畝的目標,走農業招商之路,致力發展茶葉板塊經濟,叫響鄂北名茶之鄉。

河南天然公司是三里城鎮招商引進的一家企業,2006年這家公司承包了三里城鎮柏園、四廟兩村5000畝山場,建茶葉生態公園。目前已投資800萬元在高山之顛修通了30公里環形公路,開發栽種茶葉1500畝。在招商企業的帶動下,該鎮在外企業老闆紛紛回鄉創業,三里城鎮紅山村經商戶陳雪平投資200萬承包紅山村1000畝山場建茶場。如今,全鎮回鄉工程投資山場開發的老闆達到8家,推動了產業發展。

目前,大悟縣三里城鎮引進30多家招商企業,茶葉經營面積達18000畝,產值1.2個億。

城鎮建設

三里城鎮三里城鎮響水潭
位於鄂豫兩省交界的大悟縣三里城鎮,獲孝感市“模範衛生城鎮”的稱號。該鎮把城鎮建設作為興鎮富民的龍頭來抓,請來縣建設局技術人員做規劃,多方融資3000多萬元,新建、延伸和亮化了民主街、希望街、向陽街、建新街,使城鎮形成“三縱三橫”格局,並對這些街面進行水泥硬化,解決路面坑窪不平、排水不暢“老大難”問題,還根據居民需求,新建栗林、楊嶺等8個居民小區。同時還投資20多萬元,對護城河進行整治,並新建三座拱橋。

為使集鎮告別髒、亂、差,該鎮組建了專業環衛隊,對街道進行日常清潔保潔,開展經常性檢查和文明一條街、”十佳”居民評選活動,使居民的文明素質不斷提高。城鎮建設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3年內,該鎮先後吸引省內外30多家企業來該鎮從事茶葉、礦產開發。招商引資、財政收入、農民人平純收入的增幅連續3年居大悟縣前3位。

經濟建設
穿行在大悟縣農村的山水之間,不時可見生機勃勃的生態養殖場,生機盎然的綠茶基地,蓬勃生長的果蔬園林。村莊富裕,村民愜意。大悟縣委組織部部長王瑛告訴記者,該縣多年來一直著手主抓“四個培養”鏈條工程,培養出的農村各類人才,對山區的經濟發展功不可沒。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人才。可由於歷史原因,人才留不住、用不好、引不進來成為制約大悟經濟發展的瓶頸。大悟縣結合農村人口多,有利於培養農村能人的實際,著力開發農村人才資源,提高黨員隊伍素質,吸納了一批農村能人入黨。
組織部門對全縣17個鄉鎮351個行政村的“鄉土人才”進行全面調查摸底,從中篩選了4803名農村能人作為重點培養對象,縣鄉領導幹部通過定期走訪,幫助他們解決生活生產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為農村能人致富營造寬鬆的環境,同時加大培育力度,讓能人更“能”。城關鎮雙河村的汪老三,自己承包荒山,精心鑽研種植技術,在果林種植上有收穫。縣委組織部在調查走訪中發現了這個“能人”,了解了詳細資訊後,立即對其進行跟蹤培養,並選派他到河南新鄉參加省委組織部組織的農村致富能人培訓班,使他的才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三里城鎮三里城鎮地圖
通過定人培養的辦法,大悟縣積極引導農村能人參加黨組織活動,列席接收新黨員支部大會,聽黨課,增強入黨的光榮感,在全縣形成了人人爭當能人的良好氛圍,全縣共發展470名農村能人入黨,有2630名農村能人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其中1350人被作為入黨積極分子培養。
“要想儘快實現全縣農民的共同富裕,必須最大限度地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大悟縣因人制宜,採取多種方式,幫助農村黨員早日富裕。該縣積極整合各種培訓資源,聘請農技專家、能人典型授課,讓有一定致富能力的農村黨員儘快富;為黨員提供貼息貸款,運用“基地+黨員+農戶”的模式進行傳、幫、帶,讓想富但缺乏技術、資金的農村黨員通過帶動逐步富;採取“結對子”幫扶的方式,提供致富信息,確定發展思路,幫助年老和喪失一定勞動能力的農村黨員走出困境,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三里城鎮柏園村原是一個貧困村,彎彎曲曲的山路曾像一條條沉重的枷鎖,鎖住了村民甩掉貧窮的願望。該村黨員汪良雲,曾在外打工,年收入10萬元以上,是三里城鎮跟蹤管理的黨員致富標兵。為了幫助村里脫貧,鎮黨委帶著全村人的期盼,將汪良雲請回來擔任村支書。他一上任,就確定靠山吃山的發展思路,帶領村民在全村1.7萬餘畝土質肥沃的山場上發展茶葉種植,解開了貧困枷鎖。
三里城鎮三里城鎮茶葉
現在,全村90%以上的農戶都種植茶葉,僅種茶一項年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村集體純收入20萬元,村集體50萬元的負債只剩下10餘萬,汪良雲自家的茶廠每年也收入20萬元以上。
通過把黨員致富標兵培養成村幹部工程,全縣已先後選拔了296名黨員致富標兵進入村級班子,1190名黨員致富標兵被列為村級後備幹部,農村基層組織隊伍不斷壯大。
建公司、建基地;帶頭致富,帶領致富。大悟縣委組織部建立的農村黨員“雙建雙帶”示範基地,占地2000餘畝,定期組織村幹部、黨員進行培訓,著重傳授適合山區發展的茶葉、板栗、蔬菜和食用菌等四個方面的種養知識。

風景名勝

三里城鎮響水潭
響水潭奇觀
響水潭位於三里城西5公里處的孤山寨中。因孤山山泉與澗水匯流形成5級瀑布,在第3級瀑布處,瀑流如注,自120餘米高的石壁上傾瀉而下,飛流衝激,水珠進濺,聲苦驚雷,至谷底匯集成潭,故名響水潭。
潭中碧波蕩漾,綠樹白雲倒映如畫;潭兩側峭壁懸崖、怪石嶙峋,有的象人、有的似船,各具情趣,惟妙惟肖;潭上方有一石洞,名“觀音洞”,高2米、寬20餘米,背靠懸崖,面臨險谷,深不可測,遊人罕至;潭下成溪,溪水淙淙,清澈見底,兩岸雜樹叢生,花草紛呈,常有飛禽走獸至溪邊喝水嬉戲。
擂鼓台傳奇
三里城北4公里處的九里關西側山上,怪石林立,樹疏草稀,但此山卻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擂鼓台。
美麗的界牌水庫
三里城鎮界牌水庫
界牌水庫位於縣境北部、環水入口處的九里關,因水庫大壩座落在鄂、豫兩省交界的界牌處,故名“界牌水庫”。1970年9月破土,1972年竣工。水面5300餘畝,承雨面積5200萬平方公里,總庫容量8195萬方立米,有效庫容量5200萬立方米。其溢洪道位於大壩左肩頭,為開敞寬頂堰淺流型式,進口底部高程138.3米,底寬42米,過水深4.94米,最大泄量372立方米/秒;輸水隧洞進口底部高程117.5米,最大泄水量38.36立方米/秒;灌溉下游三里、大新、城關等地4.2萬畝農田.因水庫淹沒區為河南羅山縣,故水庫養殖權益歸其所有。該水庫以灌溉、發電為主。1975年在大壩下建混合式電站一座,裝機4台,容量778千瓦,設計年發電量165.5萬千瓦小是,可供三里,大新等鄉鎮的生產和生活用電。
1976年,建起一條幹渠,首起水庫發電站,尾至縣城南部泉水寨東坡,全長60公里,名曰“紅旗渠;配支渠6條,長10餘公里;建渡槽16座,長1137米;鑿隧洞10處,長955米;建倒虹管3處,長99米;受益面積1.5萬畝。界牌水庫是截著名的“鄂北三關”之“九里關”為庫區,此處東為觀陣山,西為擂鼓台,“兩山夾峙,一水中流,盤踞山險,最為扼要。”擂鼓台上,怪石聳立,百態千姿,登臨山頂,水光山色盡收眼底。界牌水庫如一面巨鏡嵌在二山之中,藍天白雲,峰岫樹姿,倒影疊翠,如詩如畫,令人陶醉。水庫上游為河南著名靈山寺風景旅遊區。
三里城鎮三里城鎮船石溝
船石溝的傳說
船石溝是光頭山下峽谷深溝,溝旁兩側山頂,有兩隻栩栩如生的石船。一群石人、一隻石公雞、兩隻石毛竹,形態逼真,惟妙惟肖。泉水如涌沿谷飛瀉,形成五級瀑布,在第三級瀑布處,瀑流如注,自120米高的石壁傾瀉而下,飛流衝激,水珠迸濺,聲若驚雷,使是響水潭。旁有觀音洞,高2米,寬20餘米,背靠懸崖,面臨險谷,深不可測。

湖北知名鄉鎮(一)

湖北省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南部,長江中游。因處於洞庭湖以北,故稱湖北,簡稱鄂。湖北省是中國人口數量較多的省區,也是中國開發較早的省份之一。下面的詞將會對湖北知名的部分鄉鎮作詳細介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