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嘉縣

獲嘉縣

獲嘉縣隸屬於河南省新鄉市,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13°39′42″~113°44′20″,北緯35°9′34″~35°15′37″。獲嘉縣北依太行,南臨黃河,距省會鄭州60公里,東至新鄉市15公里,西鄰焦作30公里,是中原經濟區新、焦、濟產業帶上的節點城市。2014年,獲嘉縣域面積473平方公里,轄8鎮3鄉,1個省級產業集聚區,219個行政村,其中,獲嘉縣城規劃面積24平方公里。2012年獲嘉縣總人口43萬人。 獲嘉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1986-2004 年年均氣溫14.6°C ,年均無 霜期 221.2 天,年均降雨量557.2 毫米,年均降雪日14.1 天,年均日照2058.4 小時。獲嘉縣主要礦產資源有石灰岩、鐵礦、鋁土和煤等。獲嘉縣風景名勝有同盟山、武王廟,獲嘉縣特產有獲嘉大白菜、黑豆、餄餎條等。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獲嘉縣 獲嘉縣

夏商時縣境屬冀州,稱寧邑。

西周西周建立之初,更“寧”為“修武”,境域屬鄘國,後屬凡國。

東周春秋初,境域稱寧邑,屬衛國。

秦,秦王朝廢除周代的分封制,代之以郡縣制,境域時稱修武縣,隸屬於三川郡。

西漢,境域修武縣,隸屬司隸部河內郡。

西漢武帝時,南越國丞相呂嘉叛亂,殺西漢政府使者終軍等。武帝派大兵討伐,獲呂嘉首級。當時武帝東巡至獲嘉縣境,遂以其地置縣,賜名“獲嘉”。

東漢,馮柱之子馮石繼承其母獲嘉長公主爵位,稱獲嘉侯,境內部分屬獲嘉侯國,部分屬修武縣,均隸屬於司隸校尉部河內郡。

三國,境域隸屬魏國的司州河內郡,仍名修武。黃國中期,河內郡析置朝歌郡,境域改屬冀州朝郡。

兩晉,復置汲郡,境域仍名修武,隸屬司州汲郡。

南北朝,境域屬北朝時的魏國。

隋,域內廢修武郡,獲嘉縣治所從共縣城移到南修武城,此為獲嘉縣治理今地的開始,隸屬冀州。

唐,地方設州、縣兩級,在獲嘉縣城內又設定殷州。

宋朝,境域先屬河北路懷州。

元,獲嘉隸屬於行中書省燕南河北道衛輝路。境內水陸要道相繼修建驛站。

明清,境域隸屬河南布政使司衛輝府。

1913年,設豫北道,又次年更名河北道,道治汲縣,獲嘉隸屬之。

1949年8月,獲嘉縣劃歸平原省新鄉專區管理。

1955年11月,獲嘉縣撤銷區建制,將64個小鄉劃為9箇中心鄉,兩個鎮。

1956年9月,獲嘉縣劃為1個鎮,12個鄉,共轄98個農業合作社,236個村。

1960年8月,撤銷獲嘉縣併入新鄉市。

1985年,獲嘉縣轄1個鎮,13個鄉,218個村,1369個村民小組。

行政區劃

獲嘉縣轄8個鎮、3個鄉:

鎮:城關鎮、照鏡鎮、黃堤鎮、中和鎮、 徐營鎮、馮莊鎮、亢村鎮、史莊鎮

鄉:位莊鄉、大新莊鄉、太山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獲嘉縣隸屬於 河南省新鄉市,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13°39′42″~113°44′20″,北緯35°9′34″~35°15′37″。獲嘉縣北依太行,南臨黃河,距省會鄭州60公里,東至新鄉市15公里,西鄰焦作30公里,是中原經濟區新、焦、濟產業帶上的節點城市。2014年,獲嘉縣域面積473平方公里。

氣候

獲嘉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1986-2004 年年均氣溫14.6°C ,年均無霜期221.2 天,年均降雨量557.2 毫米,年均降雪日14.1 天,年均日照2058.4 小時。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獲嘉縣境內有可開發利用的宜農、宜林、宜草荒地137多萬畝,有農用耕地57萬畝。

礦產資源

獲嘉縣主要礦產資源有石灰岩、鐵礦、鋁土和煤等。煤炭資源儲量達8億噸,煤層氣儲量200億立方米。

水資源

獲嘉縣地處黃河、海河兩大流域,境內大獅澇河、共產主義渠、大沙河、西孟姜女河、人民勝利渠和武嘉乾渠,均由西南向東北流經獲嘉縣,“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緊鄰縣境,引黃工程完善,水資源充沛。

人口民族

2005年,獲嘉縣總人口為43萬人。其中有漢族、回族、蒙古族、滿族、藏族、俄羅斯族、黎族、錫伯族、布依族、彝族、苗族、土家族、白族、朝鮮族、維吾爾族、毛南族、壯族、土族等18個民族。

交通運輸

獲嘉縣交通 獲嘉縣交通

獲嘉縣京廣鐵路貫穿獲嘉縣南北,境內有亢村、忠義、獲嘉、獅子營四個火車站。濟東高速、石太鐵路橫貫東西,是連線新鄉、焦作的必經地帶,也是晉煤外運、南太行旅遊的重要通道。

政治體制

獲嘉縣領導
姓名擔任職務
王永記縣委書記
吳山保縣長
侯蘭勝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徐鵬亮縣委常委、統戰部長
李學森縣委常委、副縣長
馬永生副縣長
吳振福副縣長
趙明俊副縣長
陳磊山副縣長

參考資料:

經濟概況

綜述

2010年,獲嘉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34535萬元,比2009年同期增長8.7%。其中第一產業119971萬元,增長4.8%;第二產業291206萬元,增長9%;第三產業123358萬元,增長10.7%。公路客貨運周轉量增長33.3%,超過地區生產總值增幅24.6個百分點。

2010年,獲嘉縣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3.02%,八大類商品和服務消費價格全部上升。價格上升的分別是:居住類6.03%;食品類5.08%;交通和通訊類1.94%;衣著類1.67%;醫療保險和個人用品類1.33%;菸酒及用品類0.98%;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0.52%;家庭設備及維修服務類價格0.16%。

2010年,獲嘉縣財政總收入完成24703.7萬元,增長13.3%,一般預算收入15808萬元,同比2009年增長14.3%。財政一般預算支出80018萬元,同比2009年增長19.9%。2010年,獲嘉縣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速低於河南省平均增速8.3個百分點,在全省居第101位;低於新鄉市平均增速11.8個百分點,在新鄉市八縣市居第6位。 2010年獲嘉縣稅收收入完成11816.8萬元,同比2009年增長20.8%。

2016年末,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100.8億元,與2011年相比,增長49.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53.5億元,增長86.1%;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1.94億元,增長147.6%,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7.7億元,增長150.9%;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96億元,增長77.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0.9億元,增長83.3%;城鎮、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為19595元和12695元,增長56.8%和65.2%。

2017年1-12月份,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10.37億元,增長8.2%;固定資產投資111.32億元,增長9.2%;規上工業增加值52.51億元,增長1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01億元,增長12.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27億元,增長14%;居民可支配收入16769.78元,增長9.1%,其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1358.44元,增長9%,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3786.89元,增長8.6%。

第一產業

獲嘉縣農業 獲嘉縣農業

2010年,獲嘉縣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12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4.8%。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202925萬元,同比2009年增長4.8%。其中農業產值完成117960萬元,同比2009年增長2.8%;林業產值完成2128萬元,增長3.7%;牧業產值完成74581萬元,增長6.4%;漁業產值完成2732萬元,增長14.7%,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產值完成5525萬元,增長14.3%。

2010年,獲嘉縣主要產品產量中,豬、牛、羊存欄量分別為18.4萬頭、2.28萬頭、4.8萬隻,與2009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0.4%、2.5%、4.9%;豬、牛、羊、家禽出欄量分別為23.2萬頭、1.6萬頭、5.1萬隻和451.1萬隻,分別增長6.2%、5.4%、3.2%和10%;肉類總產量26900噸,增長11.2%;禽蛋產量24148噸,增長4.3%。

2010年,獲嘉縣秋糧播種面積為39.2萬畝,同比2009年增長6.6%。其中:稻穀面積12.6萬畝,同比2009年增長19.1%;玉米面積25.6萬畝,同比2009年增長2.2%;紅薯面積0.43萬畝,增長2.9%;油料面積0.41萬畝,增長3.8%;棉花面積1.5萬畝,下降11.9%;蔬菜面積8.51萬畝,下降2%;瓜果類面積0.11萬畝,下降2.7%。夏收糧食總產量14.4萬噸,增長0.7%,夏糧單產達468.4公斤,同比2009年增長0.45%。

第二產業

獲嘉縣工業 獲嘉縣工業

2010年,獲嘉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增加值197547萬元,增長13%,增速比三季度回落2.5個百分點,比元至十一月回落1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25505萬元,同比增長23.6%,增速比三季度上升1.2個百分點;利潤總額86214.7萬元,同比2009年增長6.7%。

2010年,獲嘉縣規模以上輕工業增加值完成68116萬元,增長12.2%,比11月上升1.5個百分點;重工業增加值完成129431萬元,增長13.4%,比11月下降2.3個百分點。2010年,獲嘉縣規模以上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60097萬元,增長7.7%,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30.4%。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銷售產值781229萬元,同比2009年增長13.7%,產品產銷率達到96.9%。

第三產業

2010年,獲嘉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9.01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19.3%。其中,實現零售業零售額14.37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21.3%;實現餐飲業零售額3.24億元,同比2009年增長14.8%。商業零售增速快於餐飲業零售6.5個百分點。2010年12月底,金融機構存款餘額46.87億元,增長11.9%。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為36.87億元,增長9.5%。金融機構貸款餘額23.07億元,下降6.9%。

社會

文化事業

2010年,獲嘉縣城有影劇院1個,電影院2個,鄉鎮有影劇院8個。獲嘉縣有電影放映隊134個,獲嘉縣專業劇團1個,還有170個業餘劇組,演職人員達1500餘人。1986~2000年主要演出劇種有豫劇、京劇,年均演出230場次。文化館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設展廳4個。馬皮舞、踢棒槌、獨腿高蹺等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教育事業

2010年,獲嘉縣教育部門辦國中由原來的46所撤併為26所,國小由原來的217所撤併為106所,國小教學點由原來的42個調整撤併為41個。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適齡學童入學率98.6%。獲嘉縣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各學校實現了“一無兩有”和“六配套”。

科技事業

2011年,獲嘉縣榮獲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7項,獲市級科技進步獎42項;承擔市級以上科技成果項目31項,其中國家級3項、省級17項、市級11項;獲科技成果專利83項。建成省級科技示範鄉鎮1個,市級科技示範村25個,各類科技專業村73個。

醫療衛生

2010年,獲嘉縣擁有500毫安X線機、彩色脈衝都卜勒診斷儀、德國西門子螺鏇CT、B超、電子胃鏡、人工腎機、頸顱都卜勒超聲診斷儀等高科技儀器、設備共100餘台(套)。15年中,榮獲“全國農村自來水普及縣”、“中國 初級衛生保健達標縣”、“農村衛生廁所建設普及縣”等稱號。

2010年,獲嘉縣計畫生育率達98.5%,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13‰和3.56‰,為河南省計畫生育一類縣。

基礎設施

2010年,獲嘉縣國家聯網電工程500KV變電站在縣城西10公里處建成;農網改造工程完工,電網覆蓋獲嘉縣。擁有35KV以上變電站12座,輸配電線路810KM,供電變器1186台,年供電能力5億千瓦。“西氣東輸”工程境內管長50.4公里,輸氣每年4000萬立方米。

體育事業

2011年,獲嘉縣有體育活動場館532個,其中籃球場224個、田徑場62個、游泳池3個、門球場2個,綜合訓練廳館4個、多功能標準綜合健身訓練場1個。1986~2000年組隊參加在各地舉辦的各級各類邀請、協作比賽44次,在桌球、摔跤、柔道、拳擊、射箭、跆拳道等項目中獲獎20餘次。

郵電事業

2011年,獲嘉縣郵政局所轄6個公司,擁有微機化郵政儲蓄所8處。2002年獲嘉縣城鄉數字程控交換機及接入網總容量已達到8.7萬門,獲嘉縣安裝電話已達到了7.5萬部,電話普及率達到19.5部/百人。 。

風景名勝

同盟山景區 同盟山景區
同盟山景區 同盟山景區位於新鄉市西15公里,省道新濟公路北側,周邊距八里溝、萬仙山、雲台山等景區皆在35公里之內。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同盟山武王廟景區系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區占地230000平方米,為大型北方園林建築。現存完整的明代建築群-武王廟,殿堂40餘間,供奉周武王與西周開國先賢,為全國唯一祭祀周武王之場所。
武王廟 武王廟
武王廟 武王廟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獲嘉縣城東三公里。因武王伐紂牧野大戰前八百諸侯於此設壇誓師而得名。現存山門、二門、拜殿、武王大殿、東西文武臣廊、文王殿、太公殿、聖母殿(文母邑姜)、周公殿等王侯公卿殿堂和諸侯飲馬池,同盟指路碑、古井、唐槐、歷代碑碣;另有召公殿、碧霄宮、鐘鼓樓、太公校閱台、夷齊叩馬處、同盟坊、演武坊、八百米御道等遺蹟。

地方特產

獲嘉大白菜 獲嘉大白菜
獲嘉大白菜 獲嘉縣大白菜矮樁疊抱,結球緊實,軟葉多,品質優,抗乾燒心,耐貯性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糖類、蛋白質、脂肪、粗纖維及鈣、磷、鐵等營養物質。
獲嘉黑豆 獲嘉黑豆
獲嘉黑豆 獲嘉縣黑豆子粒大而圓且有光澤,具備“子粒油黑髮亮,內仁碧綠、晶瑩剔透”等特色,被譽為“黑王珍珠”。
花木 花木
花木 獲嘉縣花卉業生產已經有300年的歷史,上世紀80年代張巨鄉“陳莊花園”是河南省四大花園之一而著稱中國。獲嘉縣的花卉種植總面積達3萬餘畝,品種千餘個,主要是大葉女貞、雪松、蜀檜、欒樹、合歡等常規綠化苗木。

城市榮譽

獲嘉縣主要城市榮譽一覽表
獲得榮譽獲得時間
花木之鄉2000年6月
建築之鄉1995年
籌措教育經費,改善辦學條件先進單位1990年
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1998年
全國民眾體育先進縣1997年
全國億萬農民健身先進集體1998年

中國縣城5

完善詞條,學習知識,也分享知識!

河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河南省全省轄:17個地級市,50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88個縣
鄭州市中原區 | 金水區 | 二七區 | 管城回族區 | 上街區 | 惠濟區 | 鞏義市 | 新鄭市 | 新密市 | 登封市 | 滎陽市 | 中牟縣
開封市鼓樓區 | 龍亭區 | 順河回族區 | 禹王台區 | 金明區 | 開封縣 | 尉氏縣 | 蘭考縣 | 杞縣 | 通許縣
洛陽市西工區 | 老城區 | 澗西區 | 瀍河回族區 | 洛龍區 | 吉利區 | 偃師市 | 孟津縣 | 汝陽縣 | 伊川縣 | 洛寧縣 | 嵩縣 | 宜陽縣 | 新安縣 | 欒川縣
平頂山市新華區 | 衛東區 | 湛河區 | 石龍區 | 汝州市 | 舞鋼市 | 寶豐縣 | 葉縣 | 郟縣 | 魯山縣
安陽市北關區 | 文峰區 | 殷都區 | 龍安區 | 林州市 | 安陽縣 | 滑縣 | 內黃縣 | 湯陰縣
鶴壁市淇濱區 | 山城區 | 鶴山區 | 濬縣 | 淇縣
新鄉市衛濱區 | 紅旗區 | 鳳泉區 | 牧野區 | 衛輝市 | 輝縣市 | 新鄉縣 | 獲嘉縣 | 原陽縣 | 長垣縣 | 封丘縣 | 延津縣
焦作市解放區 | 中站區 | 馬村區 | 山陽區 | 沁陽市 | 孟州市 | 修武縣 | 溫縣 | 武陟縣 | 博愛縣
濮陽市華龍區 | 濮陽縣 | 南樂縣 | 台前縣 | 清豐縣| 范縣
許昌市 魏都區 | 禹州市 | 長葛市 | 許昌縣 | 鄢陵縣 | 襄城縣
漯河市源匯區 | 郾城區 | 召陵區 | 臨潁縣 | 舞陽縣
三門峽市湖濱區 | 義馬市 | 靈寶市 |澠池縣 | 盧氏縣 | 陝縣
南陽市臥龍區 | 宛城區 | 鄧州市 | 桐柏縣 | 方城縣 | 淅川縣 | 鎮平縣 | 唐河縣 | 南召縣 | 內鄉縣 | 新野縣 | 社旗縣 | 西峽縣
商丘市梁園區 | 睢陽區 | 永城市 |寧陵縣 | 虞城縣 | 民權縣 | 夏邑縣 | 柘城縣 | 睢縣
信陽市溮河區 | 平橋區 | 潢川縣 | 淮濱縣 | 息縣 | 新縣 | 商城縣 | 固始縣 |羅山縣 | 光山縣
周口市川匯區 | 項城市 | 商水縣 | 淮陽縣 | 太康縣 | 鹿邑縣 | 西華縣 | 扶溝縣 | 沈丘縣 | 鄲城縣
駐馬店市驛城區 | 確山縣 | 新蔡縣 | 上蔡縣 | 西平縣 | 泌陽縣 | 平輿縣 | 汝南縣 | 遂平縣 | 正陽縣
省直轄濟源市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