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市澄海中學

澄海市澄海中學

澄海市澄海中學坐落在改革開放名城汕頭市,創立於1915年,是粵東地區成立最早的一所縣立中學。學校占地面積74畝,建築面積44482平方米,教學班60個,學生3500多人,教職員工235人。1994年學校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2008年被評為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和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基本信息

簡介

澄海中學創建於1915年9月,校址在澄城舊參將署(現電影公司、大眾影劇院),為澄海市第一所中學,第一任校長李景濂

歷史

自創建之日起,澄海中學就堅持為國育才的宗旨。“五四”運動爆發後,學校於1919年5月成立了學生會,領導學生抵制日貨,反對賣國條約,宣傳新文化。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師生們舉行報告會,組織宣傳隊下鄉發動農民成立農會,充分顯示了澄海中學師生的覺醒。同年11月,杜國庠任校長,澄海中學定名為澄海縣立中學。學校聘任進步教師,破除封建禮教,錄取女生入學,開創男女同校先例。翌年春,王鼎新接任校長,銳意改革,增闢操場,募捐擴建校舍、圖書樓等,發展了澄海中學教育新局面。1927年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反革命政變,澄海中學的覺醒,引起反動政府的仇視和驚恐。4月,反動軍隊包圍澄海中學,逮捕迫害進步師生,學校停課,師生星散。至1930年秋,逐步恢復正常秩序,遂又增辦二年制師範,翌年改為三年制師範。1935年改為四年制高師,同時設附屬國小。早年的澄海中學,在李景濂、葉浩章、杜國庠、王鼎新、蔡吟秋、杜蘭等校長的主持下,為澄海教育作出了貢獻。

規模

澄海市澄海中學澄海市澄海中學

學校占地面積78634平方米,建築面積50833平方米,現有38個教學班,學生2560餘名,其中高三級893名,高二級868名,高一級802名;教職工164名,教學人員118名,其中特級教師2名,高級教師41名,一級教師29名,二級教師39名,教學人員有本科以上學歷的105名,英語教師21名,全部本科學歷,其中,通過函授或自考取得本科學歷的7名。學校以培養和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強實的業務能力和良好的身體素質為目標,以培養青年教師為重點,發揮名師效應,促進教師隊伍的整體最佳化,逐步形成一支“個體”有特色,“群體”顯優勢的教師隊伍。三年來有31名教師榮獲汕頭市、省、國家級的光榮稱號。

素質教育

學校以培養合格加特長的二十一世紀人才為育人目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堅持以德育人為本,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通過校園三級文化(班級文化、年級文化、校園文化)建設實施德育是學校的德育特色。理論領先,整體規劃學校德育體系,促進德育工作不斷朝著科學化、系統化、序列化、制度化的方向健康發展,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做法。從1990年起,學校在學習中外教育理論的基礎上,提出“建設校園文化、最佳化育人環”的研究課題,制定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即創設高雅的人文環境,形成進取的文化心理,完善科學的文化制度,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在實施方法上,根據系統論的原理,把校園文化視為整體系統,年級文化、班級文化視為子系統,通過班級文化建設的最佳化,促進年級文化建設的最佳化,以年級文化建設的最佳化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整體最佳化。近三年來,又著力開展“高中學生心理健康與健全人格教育”的研究和實踐,取得一定成效。學校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培養能適應廿一世紀需求的、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為基點,精心設計系列活動,創設各種德育基地,落實各項管理制度及德育措施。創辦業餘黨校、團校和少年軍校,開展先進性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促進學校德育工作向更深層次發展,從而形成了開放型、多渠道、廣角度、全方位的德育格局。

學校以教學科研為切入口,全面開展教育科研改革,以科研促教改,教改促教研,教研促教學。常規教學與科研工作相結合,制訂專題,明確方向,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一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深入開展課堂教學改革,促進教法與學法的改革同步進行,同步最佳化是學校教科研的特點。三年多來,開展了汕頭市普教系統教育教學科研重點課題;精緻教學·自主學習·持續發展《教育模式的實踐與探索》的課題研究與實踐,取得顯著的成果。教育理念逐步轉變,確立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觀,樹立了學生自主發展、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共同發展的思想。創造性地提出了課程目標的333框架(課程方向、學習目標、課堂變化)。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技術、教學狀態等四個角度,提煉出內容精選、方法精講、技術精製、方式精學的4教學模式與評價模式,形成了師生間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關係,為課堂教學的創新創設了一種良好的支持怍環境,同時,注重信息技術教育的探索,大力推行課堂的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能力,促進教育手段的現代化,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三年來,每年均有近30篇論文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或在市級以上的學術會議上交流。

學校聯考成績穩步上升,上省線率逐年提高。1999年上省線445人,上線率68.57%,2000年上省線449人,上線率74.3%,2001年上省線607人,上線率75.87%,99年聯考,學生佘立寰獲汕頭市總分第二名,李浚挺、張樂芸分獲英語、政治單科汕頭市第二名,陳少瑩獲歷史單科汕頭市第三名;2000年聯考,學生陳楓獲省語文單科第一名,王昳麗、林碩鋒獲英語、歷史單科汕頭市第二名,陳創雄、陳署賢分獲物理、化學單科汕頭市第三名;2001年聯考,學生王偉迎、張奕炯分獲物理、生物單科汕頭市第一名,黃岱鑾、許玲玲分獲化學、歷史單科汕頭市第三名。三年來,學生參加聯考的英語成績為:1999年,平均分561分,比省的平均(494)高67分,800分以上兩名,700分以上28名,600分以上196名,最高分851,省並列12名;2000年,平均分573分,比省平均分(490)高83分,800分以上3人,700分以上31人,600分以上213人,最高分837,省並列32名,2001年,平均分550分,比省平均分(496)高54分,800分以上1名,700分以上17人,600分以上187人。2002年聯考取得可喜的成績:(1)高分層人數增多,全校總分700分以上62人,比去年增加10人,單科800分以上共22人,比去年增加9人,其中4人單科成績進入汕頭市前三名。化學科包攬汕頭市前三名。(2)各批次上線人數增加較多。第一批上線人數224人,比去年增加25人。本科上線人數492人,比去年增加49人。本科上線率55.2%,省線上線人數717人,比去年增加110人。省線入圍率80%,比去年提高4.1%。(3)優勢學科繼續保持優勢,個別薄弱學科有所突破,我校優勢學科歷史、化學仍然保持優勢,分別以平均分606.2分和590.3分的成績列汕頭市第二名,政治原是我校較薄弱的學科,今年有兩大突破,一是平均分進入汕頭第三名,比去年提前三個名次,二是突破800分,今年共有兩位同學分數上了800分。英語(2)成績也較好,平均分列汕頭市第2名。另外,我校擇校生中上一批線7人,上二批線46人,本科合計53人,上省線118人,占擇校生的38.1%。目前,全校成績第一名的楊曉燕同學已被北京大學錄取,另外,還有59位同學被上海交大、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等名牌大學錄取。  

學校重視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教育,實施研性學習課程,開展各類活動及勞技教育,努力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創造能力,還成立了包括“秦牧文學社”、電腦、科技製作、家用電器等近30個活動社團和勞技興趣小組,做到讓90%以上的學生參加,開展包括科技藝術節、科技製作及創新實踐活動成果展示等各項活動,還邀請國內著名的教授、專家、學者到校開辦科技講座,開拓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了學生的全面素質,近幾年來,學校榮獲廣東省信息學程式設計競賽團體三等獎,學生中有一名獲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全國一等獎,有七名獲全國性各類競賽的獎勵,有四十多人次獲省級各類競賽一、二、三等獎,另有三十多人次獲全國作文、書畫創作各種獎勵。 

特色

“體育見長”,素以田徑運動享譽省內外是學校的一大特色。抓普及,促提高是學校體育工作的經驗。學校面向全體學生,全方位落實《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和《全民健身計畫》,有效地提高了學校群體人才素質,在抓普及的基礎上,加強對田徑隊高標準、嚴要求的科學管理和訓練,田徑運動水平不斷提高,三年來參加各類比賽成績優秀,其中參加省級以上體育競賽,獲得前三名以上者達五十多人次。

成績

在近百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培養出了一批批英才,他們中有“神五”副總設計師鄭松輝,獲“美國總統獎”的青年科學家盧雲峰,還有為數眾多的專家教授、各行各業的專門人才。近年來,學校堅持“人本·和諧”辦學理念,逐步形成了“全面發展、體育見長”的辦學特色,取得了顯著辦學業績。學校聯考成績穩居汕頭市前列,上本科人數和本科率連年取得新突破,凸顯了“高本科率、高含金量”的特點,2010年聯考,學校本科率高達90.8%。曾多次獲得團中央、國家體委、教育部、省、市等各級榮譽稱號。

汕頭高中學校

廣東省汕頭市位於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南端,東北接潮州市 饒平縣,北鄰潮州市潮安縣,西鄰揭陽普寧市,西南接揭陽市惠來縣,東南瀕臨南海。本任務盤點汕頭的高中學校。
南澳縣深澳中學
南澳縣雲澳中學
南澳縣第二中學
廣東省南澳縣南澳中學
澄海實驗高級中學
澄海市灣頭中學
澄海市蓮陽中學
澄海市蓮上蘇灣職業技術中學
澄海市蘇北中學
澄海市東里職業中學
澄海市東里鎮第四中學
澄海市東里鎮第三中學
澄海市鹽鴻中學
澄海市鹽鴻第一中學
澄海市鹽鴻第二中學
澄海市蓮華中學
澄海市隆僑中學
澄海市隆都中學
澄海市興華中學
澄海市外砂中學
澄海市外砂華僑中學
澄海市新溪中學
澄海市新溪第一中學
澄海市萊蕪中學
澄海市壩頭中學
澄海市實驗學校
澄海市南翔中學
澄海市匯景中學
澄海市華僑中學
澄海市鳳翔中學
澄海市澄華中學
澄海市澄海中學
澄海市北秀中學
汕頭市潮師高級中學
汕頭潮陽一中明光學校
汕頭金堡中學
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實驗學校
潮陽市河溪中學
潮陽市西臚中學
潮陽市關埠鎮上倉學校
潮陽市第四中學
潮陽市兩英中學
潮陽市金玉中學
潮陽市金玉鎮陳琳中學
潮陽市新坡中學
潮陽市谷饒中學
潮陽市金浦中學
潮陽市新世界中英文學校
潮陽市南僑中學
潮陽市灶浦中學
潮陽市陳店中學
潮陽市司馬浦鎮司馬浦中學
潮陽市司馬浦鎮寶暉中學
潮陽市臚崗中學
潮陽市峽山鎮峽暉中學
潮陽市峽山鎮棉嶺學校
潮陽六都中學
潮陽市仙城中學
潮陽市成田中學
潮陽市紅場中學
潮陽市雷嶺鎮雷嶺中學
潮陽市銅盂中學
潮陽市礪青中學
潮陽市田心鎮田心中學
潮陽市井都中學
潮陽市海門中學
潮陽市海門鎮和睦中學
棉城林木河紀念中學
潮陽市棉城中學
潮陽市棉北中學
潮陽市黃圖盛紀念中學
潮陽市華僑中學
潮陽市貴嶼中學
汕頭市昇平區蓮塘中學
潮陽市城南中學
汕頭市昇平區第十一中學
潮陽林百欣中學
汕頭金山中學南區學校
河浦中學
汕頭市河浦三河中學
汕頭市河浦區玉新中學
汕頭市河浦區濱海中學
汕頭市昇平區第十六中學
汕頭市達濠區廣澳中學
汕頭市達濠區第二中學
汕頭市達濠區達濠中學
汕頭市昇平區第十二中學
汕頭北大附中實驗學校
汕頭市金砂中學
汕頭市岐山第二中學
汕頭市金園區岐山中學
汕頭市昇平區第六中學
汕頭市昇平區第九中學
汕頭市丹陽中學
汕頭市漁洲中學
汕頭市汕樟中學
汕頭市藍天中學
汕頭市金園實驗中學
汕頭市金信中學
汕頭市翠英中學
汕頭市海棠中學
汕頭市飛廈中學
汕頭市蓬鷗中學
汕頭市東方中學
汕頭市新津中學
汕頭市第四中學
汕頭經濟特區林百欣中學
汕頭市愛華中學
汕頭市昇平區正始中學
汕頭市昇平區友聯中學
汕頭市昇平區鴕浦中學
汕頭市昇平區鴕濟中學
汕頭市昇平區同平中學
汕頭市昇平區南海職業中學
汕頭市世貿實驗學校
潮陽市第一中學
潮陽市城郊中學
汕頭市天竺中學
汕頭市達濠華僑中學
汕頭二中
汕頭市東廈中學
汕頭市玉蘭中學
廣東汕頭華僑中學
汕頭市下蓬中學
汕頭市聿懷中學
汕頭市金山中學
汕頭市第一中學
汕頭市金荷中學
汕頭育新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