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河南省省轄市]

漯河市[河南省省轄市]

漯河市位於河南省中部偏南,伏牛山東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錯地帶,漯河市地理坐標為東經113°27′-114°16′,北緯33°24′-33°59′。境內有大小河流81條,均屬淮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沙河、澧河、潁河等。漯河市屬暖濕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為14.7℃,日照時數平均為2181小時,年降水量為786毫米。漯河市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為岩鹽,主要分布在舞陽縣境內,面積80平方公里,總儲量為400億噸、居全國第2位。

基本信息

漯河市

漯河市
地圖地圖

區域位置

漯河市位於河南省中部偏南,伏牛山東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錯帶,沙河澧河在此交匯。地理坐標為北緯33°24′—33°59′,東經113°27′—114°16′,北距省會鄭州140公里。西78公里是平頂山市。南66公里是駐馬店市,東55公里是周口市。

面積人口

全轄區總面積為2617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拓展到42.9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綠地13.1平方米,城市綠地覆蓋率達到43.9%。轄郾城縣,臨潁縣,舞陽縣和源匯區,共有51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1281個村。年末總人口為251.10萬人。出生率為10.02‰,自然增長率為4.91‰。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漯河市轄3個市轄區、2個縣;全市共有7個街道

漯河市漯河市

、27個鎮、21個鄉。 

 
漯河市 面積2617平方千米,人口257萬(2003年)。 

 
源匯區 面積202平方千米,人口30萬人。郵政編碼462000。區人民政府駐老街。 

 
郾城區 面積413平方千米,人口47萬人。郵政編碼462300。區人民政府駐海河路。 

 
召陵區 面積405平方千米,人口48萬人。郵政編碼462300。區人民政府駐人民東路。 

 
舞陽縣 面積776平方千米,人口61萬人。郵政編碼462400。縣人民政府駐舞泉鎮

臨潁縣 面積821平方千米,人口71萬人。郵政編碼4626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 此處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漯河區號:0395

新聞媒體

漯河日報

《漯河日報》是中共漯河市委機關報,1986年7月1日創刊。1993年元月1日由《漯河報》更名為《漯河內陸特區報》,由四開四版變為對開四版。2005年10月1日更名為《漯河日報》。漯河日報國內統一刊號:CN41-0014,郵發代號:35-53。報社現有職工132人,其中正高職稱2人,副高職稱16人,中級職稱43人。報社固定資產為1850萬元,擁有先進的印刷設備和辦公自動化設備。正在建設中的新聞大廈,占地26畝,建築面積14800多平方米。

漯河網

LOGO LOGO

漯河視窗,創建於2010年3月30日,提供網友交流和了解漯河文化和歷史,休閒娛樂,便民信息,人才招聘,等多欄目。

歷史沿革

漯河歷史悠久,早在8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漯河市漯河市

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勤勞樸實的漯河人民,為這塊土地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和令人嘆為觀止的古蹟名勝。  

 

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就在漯河定居生息。南北朝時,北魏在此築奇雒城,設南潁川郡。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建螺灣河鎮;嘉靖二十一年,改“螺”為“漯”;嘉靖三十三年,曾名“螺灣店”,是郾城縣11個集鎮之一,為重要津渡。清鹹豐二年(1852年)修源匯寨。民國初年改稱“漯河鎮”,俗名“河上街”。1948年置縣級市,1986年升格為省轄市,1992年被省定為內陸特區,1994年確定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市。2004年新的行政區劃調整後,轄區由原來的郾城、臨潁、舞陽、源匯區“三縣一區”調整為郾城、源匯、召陵三區和臨潁、舞陽二縣。 

 

史載,南宋紹興十年,宋抗金於郾城,即著名的“郾城大戰”。1904年,平漢鐵路部分通車,漯河車站投入運營。1927年,國民政府二次北伐,唐生智部與奉系軍閥在漯河、郾城、臨潁激戰,奉軍傷亡萬餘,潰走許昌。1944年5月5日,漯河被日軍侵占。1945年9月20日,日軍中將鷹森孝在漯向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劉峙簽投降書。1947年12月19日,由陳賡兵團四縱隊解放。1948年1月,建立市人民民主政府。1975年8月,境內連降暴雨,沙、澧河決堤,造成重大洪水災害,烏蘭夫率中央慰問團來漯視察。

1986年1月18日,國務院批准,漯河市升為地級市,原許昌地區所屬的偃城、舞陽、臨潁3縣劃歸漯河市管轄。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漯河市總人口2262404人; 源匯區 304105 舞陽縣 498970 臨潁縣 632427 郾城縣 826902 (按當年行政區劃;單位:人)

近年來,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漯河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居弱圖強,勵精圖治,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八五”時期,漯河是全國發展速度最快的30個城市之一;“九五”時間,全市GDP年均增長12.1%;2002年,在全國265個地級以上城市中,按綜合實力排序,漯河位居第71位;2004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285億元,增長14%。

漯河市漯河市

產業特色日益明顯。漯河是河南省唯一的食品工業基地市、全省無公害食品基地示範市、全省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市。全市有6000餘家食品工業企業和生產單位,培育出了全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雙匯集團,全國最大的速食麵生產企業之一南街村集團,全國第一家葡萄糖飲料生產企業澳的利集團,“雙匯”、“南街村”榮獲“中國馳名商標”。漯河正在成為全國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改革開放比較超前。大多數公有企業基本完成改制,各項配套改革全面推進,有雙匯發展和銀鴿投資兩支股票上市。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利用外資和出口創匯持續增長。現有20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投資漯河,美國杜邦公司、日本火腿株式會社2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漯河;鮮凍豬肉出口占河南省總量的85%,農產品出口占全省總量的20%。各種所有制經濟競相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占據全市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試點工作受到中組部肯定,創辦文明學校得到中宣部肯定。漯河榮獲了全省“雙擁”模範城、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全國民眾體育工作先進市等稱號。

2003年7月,漯河有批跨入“中原城市群”行列。市委、市政府以此為契機,審時度勢,確立了“在中原城市民眾加快經濟隆起、建設開放型區域性中心城市、提前5年實現全面小康”三大目標。2004年12月,漯河市新的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全面完成,在漯河發展史上又掀起了嶄新的一頁。漯河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搶抓新機遇,增創新優勢,高樹新目標,實施新創業,一個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社會文明、生態良好、人民幸福的開放型區域性中心城市如雨後春筍般煥發出勃勃生機。

2004年,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河南省調整漯河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2004年9月7日 國函[2004]69號)和《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漯河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豫政[2004]61號):(1)撤銷郾城縣,設立漯河市郾城區、召陵區。(2)將原郾城縣的城關鎮、孟廟鎮、商橋鎮、裴城鎮、新店鎮、龍城鎮、黑龍潭鄉、李集鄉和原源匯區的孫莊鄉劃歸郾城區管轄,郾城區人民政府駐海河路。(3)將原郾城縣的老窩鎮、召陵鎮、萬金鎮、鄧襄鎮、姬石鄉、青年村鄉和原源匯區的天橋街街道、翟莊鄉後謝鄉劃歸召

漯河市漯河市

陵區管轄。召陵區人民政府駐人民東路。(4)原郾城縣的大劉鎮、陰陽趙鄉、問十鄉、空冢郭鄉劃歸源匯區管轄,源匯區人民政府駐老街。 調整前,源匯區面積80平方千米,人口35萬;郾城縣面積943平方千米,人口91萬,郵政編碼462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面積人口根據簡冊2004)。調整後,新成立的郾城區人口為46.5萬人,召陵區人口為47.6萬人,源匯區調整後人口為31.3萬人。 

 

2005年12月,漯河市政府批覆: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銷翟莊鄉,設立翟莊街道,轄原翟莊鄉行政區域,街道辦事處駐中山路與黃河東路交界處;同意撤銷孫莊鄉,設立沙北街道,轄原孫莊鄉行政區域,街道辦事處駐黃河中路。

氣候河流

漯河市屬暖濕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為14.7℃。日照時數為2181小時。年降水量為786毫米。境內有大小河流81條流徑,均屬淮河水系,主要有沙河、澧河、潁河等,沙河自發源地——魯山縣伏牛山脈石人山下,東流經寶豐、平頂山,葉縣至舞陽縣章化鄉河灣村入境,在漯河市區小宋莊村東澧河匯入,流至郾城縣老窩鄉大路李村出境,又東流經商水,周口,項城、沈丘,至安徽上沫河入淮河。全長106.6公里,流域面積19117平方公里。澧河發源於方城縣四里店以北柳村溝。經葉縣、至舞陽上澧河店入境,在市區於沙河交匯。境內長67公里。潁河從發源地登封縣少室山、至臨潁縣,經郾城東流,境內長45公里。

自然資源

漯河市自然資源主要有土地、岩鹽及河沙。據統計, 全市實有耕地16

漯河市漯河市
6千公頃,林地5083公頃,水域16.64千公頃,未利用土地2307公頃。漯河土壤共有砂質、壤質和膠質三種類型,以壤質土壤為主,肥力水平較高。漯河市水資源豐富,地表水年均天然徑流量為3.7億立方米,沙、澧河等過境水徑流量為27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年均總補給為5.2億立方米, 可開採量為3.7億立方米,單井湧水量每小時超過60噸。中深層地下水日開採量可達2.5萬噸。岩鹽主要分布於舞陽縣的孟寨和姜店兩個鄉,面積為80平方公里,儲量約400億噸,鹽的品位為98.53% ,達到國家食用標準。河沙資源主要產於沙河、澧河,沙質純淨,大小均勻,配級合理,年開採量為200萬立方米,是理想的建築材料。

旅遊資源

漯河市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蹟保護較好。東漢文學家、文字學家許慎墓、紀念館,修葺一新;建於北宋的《彼岸寺經幢》,又稱“龍塔古篆”,造形優美,挺拔壯觀;著名的具體記載三國魏黃年間,魏公卿將軍勸進及漢獻帝禪位於曹丕歷史經過的,“公卿將軍上尊號奏”與“受禪表”兩通石碑,由著名的文學家王朗撰文,書法家梁鵠書寫,書法家鍾繇鐫刻,因撰文、書法、鐫刻俱絕世稱“三絕碑”;曹丕稱帝的靈壇“受禪台”;還有北舞渡山陝會館彩牌樓遺址、賈湖古文化遺址、天下第一橋――-小商橋

漯河市漯河市

抗金名將楊再興的陵園、西遊記宮善惡宮、科幻官、沙河橡皮大壩水上遊覽區等數十處人文景觀。辟有小商橋旅遊度假區、雙龍度假區。1997年接待國外遊客1113人次。旅遊收入達65萬元。

漯河受降路受降碑受降亭,在漯河市,雖時經六十年,但這些見證了抗戰勝利的珍貴遺蹟時時提醒人們珍惜今天,不忘歷史。

現在,在源匯區文化局院內,記載著日本投降歷史的受降碑靜靜躺在這裡,經常有人來此參觀,緬懷那段中華民族的苦難史。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結束了他們的八年罪惡侵略戰爭。漯河作為全國十五個受降點中的第五受降區,1945年9月20日,當時的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劉峙代表中國政府在漯河山西會館,現在的漯河二中院內,接受了侵華日軍2971部隊司令官鷹森孝帶領的31560名日軍官兵的投降。今年76歲的邢富功老人對當時的情形記憶猶新。

隨後,漯河人民自發捐款,樹碑勒石,修建了全國唯一的受降亭,紀念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重大事件,並把當時接受日軍投降的竹木街改名為受降路。

後來受降亭毀於戰火,四塊受降碑也僅存一塊主碑和大半塊殘碑,時隔60年,現在的受降路已是車水馬龍的城市繁華街道,但人們永遠不會忘記那段慘痛的歷史,我市已把重建受降亭和受降廣場擺上了議事日程。

全國首家“中國食品名城”

漯河是全國首家“中國食品名城”,食品加工主導產業特色和優勢明顯,現已成為外地農副產品大量調入、食品大量輸出的地區。

經濟發展

漯河是改革創新、充滿活力的開放城市,現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投資漯河。漯河在成為全國食品加工基地的基礎上,正在形成中部地區重要的造紙基地和全省重要的鹽化工基地。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評價漯河是一個充滿生機、充滿活力、充滿希望的城市。第二屆中博會在河南召開,

漯河市漯河市
並把食品分會放在漯河,說明漯河本身食品產業優勢突出,配套完備。中博會前夕,《經濟視點報》中博會特別報導組走進漯河,深入解讀漯河現象,解析漯河經驗,將一個開放、和諧、創新、發展的魅力漯河展現給中外賓朋。

漯河:強勢崛起的食品總部

●河南是中國的“大廚房”,漯河更是“大廚房”的核心。通過推動龍頭企業產業化工程,漯河將自身的農業優勢轉化為工業優勢,培育出了一大批食品名牌、名企。 

●食品工業,不僅成為漯河的支柱產業,更成為漯河甚至河南的一張名片。

如果說河南是中國的“大廚房”,那么漯河便是“大廚房”的核心。 

 

近年來,漯河市依託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大力發展食品工業,培育出了中國肉類第一品牌雙匯集團、全國最大的速食麵生產企業之一南街村集團、全國第一家葡萄糖生產企業澳的利集團、分割出口大戶匯通集團、綠色食品後起之秀龍雲集團和北徐集團等,成為河南省唯一的食品工業基地市、無公害食品基地示範市和首家中國食品名城。

目前,漯河已成為外地農副產品大量調入、食品大量輸出的地區,相繼被確定為河南省食品工業基地市、河南省無公害食品基地示範市、中國食品名城、全國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和保證體系建設試點市。

市場上,每10根火腿腸有5根出自雙匯;在香港,漯河市出口的肉產品占全港總需求量的1/4;在北京,市民菜籃子裡有很大一部分是雙匯肉製品和龍雲無公害蔬菜;在距拉薩300多公里的小鎮上,可以買到漯河生產的“澳的利”飲料……越來越多的漯河食品正源源不斷地走出國門,走上億萬居民的餐桌。 

 

漯河市聚集如此多的食品企業,使漯河獲得了“中國食品名城”的稱號。

漯河市漯河市

同時,食品工業也成為漯河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 

 

2006年,漯河實際利用外資9506萬美元,居全省第6位。新上投資超億元的項目18個。現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投資漯河,美國杜邦公司、美國泰森集團、日本火腿株式會社、日本丸紅株式會社、日本豐田通商株式會社等6家世界500強企業以及金大地、新瑞、中旺、旺旺、康師傅等一批知名企業在漯河市投資。 

 

在《河南省“十一五”食品工業規劃重點項目》中,漯河市雙匯集團、南街村集團、匯通集團、北徐集團、龍雲集團等11家企業的20個項目進入了規劃,總投資107億元,位居全省首位。

食品工業,不僅成為漯河的支柱產業,更成為漯河,甚至河南的一張名片。 

 

產業集群 

 

目前,漯河市大力發展以食品工業為主導產業的工業企業,形成了原料基地化、產品系列化、加工多元化、銷售網路化、企業集團化的發展格局。 

 

國內肉食加工龍頭企業雙匯集團,20餘年快速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圍繞農字做文章,圍繞肉類加工上項目”,以高溫火腿腸起家,並迅速成為市場霸主。 

 

在穩固其行業龍頭地位之後,雙匯集團又果斷出擊低溫肉製品,並率先把國外先進的“冷鏈生產、冷鏈配送、冷鏈銷售、連鎖經營”的模式引進中國。雙匯圍繞生豬屠宰、肉類加工向上下游產業的縱向延伸,創造了“橫向一體化,縱向一條龍”的新型肉類經營業態,開創了中國肉類品牌。

同樣都是肉食加工企業,匯通集團的發展戰略卻和雙匯不同。在學習、借鑑雙匯發展經驗的同時,匯通集團把發展的重點拓展到了港澳,成為國內重要的供港澳肉製品生產企業,曾連續兩年成為“河南省民營企業出口狀元”。 

 

在做大做強肉製品產業的同時,匯通集團也不斷縱橫延伸產業鏈條,大力發展速凍、生鮮產業,在業界頗具知名度。目前,“匯通”品牌也躋身為“中國名牌”行列。

在強勢企業的示範作用之下,一家名為金運的私營企業,用敏銳的目光

漯河市漯河市

捕捉到了市場空白點,從一開始就瞄準香港市場,專門從事中豬出口。金運品牌在香港已經極具知名度,年出口額也突破千萬元。

大企業的發展,也帶動了本地一些中小企業的發展。龍雲集團、北徐集團、豫匯、恆達、金龍等一批食品加工企業迅速發展為食品加工的骨幹企業。

骨幹企業的帶動,使漯河形成了以肉類加工、糧食加工、飲料製造、蔬菜加工等行業為主導,以分割肉、肉製品、麵粉、方便食品、休閒食品、飲料、奶製品、釀酒、調味品等50多個系列、上千個品種的食品生產加工基地。其中,糧食加工能力達到300萬噸/年,肉製品加工能力達到100萬噸/年,其中豬肉製品加工能力占全國25%;年產飲料酒3.1億升,各類軟飲料56.1萬噸。

截至目前,漯河培育出年銷售收入超230億元的企業1家,超20億元的企業3家,超10億元的企業6家,超億元的企業98家。

依託這些企業,漯河市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食品產業發展呈現集聚效應,引來名企扎堆。其中有6家世界500強企業,還有來自日本、韓國、香港、台灣等國家或地區的國際知名企業。不僅如此,一批國內食品強勢企業也相繼落戶漯河。

漯河已經發展成為食品工業企業的集群,擁有限額以上食品工業企業164家,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55.4%,食品工業產值占全國食品工業產值的1/30,形成了糧食深加工、肉類精加工、果蔬加工、飲料製造四大主導產業體系。

交通

漯河是國家二類交通樞紐城市。距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不足一小時車程,石武高鐵、京廣、漯寶(豐)、漯阜(陽)4條鐵路和京港澳高速、寧洛高速、107國道及5條省道貫穿全境。

旅遊

古蹟:“受禪台”、“三絕碑”、隋代小商橋等。漯河市有各類文物景點200餘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7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8處30項,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7處

漯河市著名旅遊景點

概況漯河市地處河南省中南部,是豫中中小城市群的中心。漯河市既是一座近代興起的現代城市,又是一座中原文化古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景點南街村| 受禪碑和受禪台

河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河南省全省轄:17個地級市,50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88個縣
鄭州市中原區 | 金水區 | 二七區 | 管城回族區 | 上街區 | 惠濟區 | 鞏義市 | 新鄭市 | 新密市 | 登封市 | 滎陽市 | 中牟縣
開封市鼓樓區 | 龍亭區 | 順河回族區 | 禹王台區 | 金明區 | 開封縣 | 尉氏縣 | 蘭考縣 | 杞縣 | 通許縣
洛陽市西工區 | 老城區 | 澗西區 | 瀍河回族區 | 洛龍區 | 吉利區 | 偃師市 | 孟津縣 | 汝陽縣 | 伊川縣 | 洛寧縣 | 嵩縣 | 宜陽縣 | 新安縣 | 欒川縣
平頂山市新華區 | 衛東區 | 湛河區 | 石龍區 | 汝州市 | 舞鋼市 | 寶豐縣 | 葉縣 | 郟縣 | 魯山縣
安陽市北關區 | 文峰區 | 殷都區 | 龍安區 | 林州市 | 安陽縣 | 滑縣 | 內黃縣 | 湯陰縣
鶴壁市淇濱區 | 山城區 | 鶴山區 | 濬縣 | 淇縣
新鄉市衛濱區 | 紅旗區 | 鳳泉區 | 牧野區 | 衛輝市 | 輝縣市 | 新鄉縣 | 獲嘉縣 | 原陽縣 | 長垣縣 | 封丘縣 | 延津縣
焦作市解放區 | 中站區 | 馬村區 | 山陽區 | 沁陽市 | 孟州市 | 修武縣 | 溫縣 | 武陟縣 | 博愛縣
濮陽市華龍區 | 濮陽縣 | 南樂縣 | 台前縣 | 清豐縣| 范縣
許昌市 魏都區 | 禹州市 | 長葛市 | 許昌縣 | 鄢陵縣 | 襄城縣
漯河市源匯區 | 郾城區 | 召陵區 | 臨潁縣 | 舞陽縣
三門峽市湖濱區 | 義馬市 | 靈寶市 |澠池縣 | 盧氏縣 | 陝縣
南陽市臥龍區 | 宛城區 | 鄧州市 | 桐柏縣 | 方城縣 | 淅川縣 | 鎮平縣 | 唐河縣 | 南召縣 | 內鄉縣 | 新野縣 | 社旗縣 | 西峽縣
商丘市梁園區 | 睢陽區 | 永城市 |寧陵縣 | 虞城縣 | 民權縣 | 夏邑縣 | 柘城縣 | 睢縣
信陽市溮河區 | 平橋區 | 潢川縣 | 淮濱縣 | 息縣 | 新縣 | 商城縣 | 固始縣 |羅山縣 | 光山縣
周口市川匯區 | 項城市 | 商水縣 | 淮陽縣 | 太康縣 | 鹿邑縣 | 西華縣 | 扶溝縣 | 沈丘縣 | 鄲城縣
駐馬店市驛城區 | 確山縣 | 新蔡縣 | 上蔡縣 | 西平縣 | 泌陽縣 | 平輿縣 | 汝南縣 | 遂平縣 | 正陽縣
省直轄濟源市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