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科學技術學會

浙江省科學技術學會

省科協機關內設辦公室、組織人事部、學會部、科普部、宣傳調研部、機關編制40人,在職人數38人。下屬7個事業單位,分別是:國際民間科技交流中心、科技教育中心、科技館、科技諮詢中心、信息中心、綜合服務中心和《科學24小時》雜誌社。事業單位編制178人,在職人員96人,機關和事業單位現有離退休人員80人。

基本情況簡介

省科協黨組舉行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專題報告會省科協黨組舉行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專題報告會

浙江地理概況:浙江省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因境內最長的河流錢塘江(又稱浙江)河流曲折而得名,素有“魚米之鄉絲茶之府文物之邦旅遊勝地”之稱。全省陸域面積10.18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和海島岸線長達6500公里,占全國海岸線總長的20.3%,居中國第一。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3061個,是中國島嶼最多的一個省份。全省總人口4679萬人。除漢族外,約40萬人口分屬53個少數民族,擁有全國惟一的畲族自治縣——景寧畲族自治縣。現有杭州、寧波2個副省級城市、9個地級市及90個縣(市、區)。省會城市所在地杭州,因擁有風景秀麗的西湖而聞名中外、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稱。

“十一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思路:“十一五”期間,省委、省政府根據中央關於浙江要“乾在實處、走在前列”的要求,緊密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了“四位一體”發展戰略,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落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全面建設“平安浙江”,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積極建設“法治浙江”,進一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黨的先進性建設,紮實推進改革開放和統籌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力爭到2010年全省基本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為提前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
2006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2006年,全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5649億元,比上年增長13.6%;人均GDP為31684元,增長11.6%,按現行匯率折算為3975美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593億元,增長1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25億元,增長14.1%;進出口總額1392億美元,其中出口1009億美元,分別增長29.6%和31.4%;財政總收入2568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98億元,分別增長15.1%和15.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6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335元,分別增長10.9%和9.3%,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1%,新增城鎮就業6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51%;人口自然增長率4.87%。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預計下降3.5%,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3.1%和3.4%。浙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007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目標;在年初的“兩會”上,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今年的工作重點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深入推進“八八戰略”實施和“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建設,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著力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著力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努力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消費、投資、出口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今年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為:全省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2%,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4%,化學需氧量排放下降3.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6%。

基本情況

省科協黨組舉行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專題報告會省科協黨組舉行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專題報告會

全省科協組織情況:共有省、市、縣三級科協組織102個,三級學會2695個,鄉鎮(街道)科普協會1500餘個,企事業科協900餘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近2600餘個。
省科協的基本情況:浙江省科協成立於1958年10月,系浙江省科聯和浙江省科普協會合併而成。省科協由153個省級學會(協會、研究會、促進會)、11個市級科協及26個省屬企事業科協組成,其中省級學會團體會員11622個,個人會員15萬人,遍及全省理、工、農、醫和綜合類學科。
省科協全省代表大會每五年舉行一次,2006年底召開了省科協第八次代表大會。現有主席、副主席13名(其中駐會的3名)、秘書長1名、常委49名、委員170名。

省科協機關內設辦公室、組織人事部、學會部、科普部、宣傳調研部、機關編制40人,在職人數38人。下屬7個事業單位,分別是:國際民間科技交流中心、科技教育中心、科技館、科技諮詢中心、信息中心、綜合服務中心和《科學24小時》雜誌社。事業單位編制178人,在職人員96人,機關和事業單位現有離退休人員80人。
省科協主辦的刊物有學術期刊《科技通報》、科普雜誌《科學24小時》和工作內刊《浙江科協》、《浙江科協信息》,以及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服務的《科技工作者建議》,其中《科技通報》系國家中文核心期刊。

主要工作

2002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中國科協的有力指導下,緊緊依靠廣大科技工作者,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揮優勢,各項工作取得了新成績。
(一)精心組織學術交流,不斷促進學術創新發展
一是創辦“中國浙江學術節”。學術節於2003年創辦,熔學術思想交流、科技信息交換、科技成果展示和科技人才流動四大功能於一爐,現已舉辦了兩屆,共舉行了96個國際性、全國性、區域性及全省性學術會議,國內外3萬多名科技專家參加了學術節活動。
二是組織各類學術交流活動。省科協及所屬學會創辦了“新世紀科技講壇”、“青年學術論壇”、“東部科技沙龍”等一批學術活動平台。五年來共組織開展各類學術活動2500餘次,交流論文近10萬篇,近30萬人次的科技人員參加了學術活動。

三是廣泛開展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舉辦了2005循環經濟區域可持續發展論壇、2005亞太安全技術論壇、第26屆國際學校心理學年會等國際會議,實施了“海外智力引進”,“中國浙江紅樹林”等合作項目,在學術界產生了廣泛影響。
(二)廣泛開展科普活動,大力提高公眾科學素質
全省各級科協參與和創辦了“科技(科普)活動周”、“全國科普日”、“三下鄉”等一系列定期開展的大型科普活動。連續舉辦了三屆的“中國浙江科普節”,將科普宣傳的大舞台、素質教育的大課堂、科普產品的大展示、科普隊伍的大檢閱集於一身,打響了我省科普工作新品牌。全省科協以“農函大”為陣地,共培訓農村黨員幹部和民眾547萬人次,評定農民技術職稱10萬人,組織科技下鄉5460多場次,“農函大”已成為我省實施“千萬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的主要陣地。省科技館建設進展順利,將於年底建成開放,全省城鄉已建成標準科普畫廊1952個。2005年省科協開展的第二次全省公眾素養調查結果顯示,我省公眾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為2.55%,與2002年首次調查的結果相比,提高了0.45個百分點。
(三)大力加強人才工作,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
一是開展科技人員狀況調查。2005年,省科協首次進行了浙江省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基本摸清了我省科技人才隊伍的“家底”,為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據。調查結果表明:到2004年底,我省科技工作者人數約為124.6萬,占全省總人口的2.76%,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26%);曾在浙江工作過和浙江籍“兩院”院士共有343人,目前在浙院士27人。
二是參與我省科技人才工作。省科協參與了省“151”人才工程的實施及浙江省特級專家的推薦評審等工作。每兩年開展一次“浙江省青年科技獎”、“浙江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的評選表彰活動。
三是竭誠為科技人員服務。省科協維權機構成立三年來,受理辦結案件和提供法律援助370多起,組織科技界代表參政議政,《科技工作者建議》已成為我省科技界向省委、省政府反映決策建議的重要渠道,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及中國科協領導對我省科協工作及提交的相關建議批示20餘次。
(四)認真組織課題研究,積極發揮參謀智囊作用

一是開展加快浙江科技強省建設對策研究。省科協成功中標並按期完成此課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吸納了研究報告的有關成果,提出了把浙江建設成為“科技實力強、區域創新能力強、科技國際竟爭力強”的科技強省。該成果獲得了2004年度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二是開展省“十一五”規劃前期課題研究。在省“十一五”規劃前期研究課題全國公開招標中,省科協申請的《經濟、資源、環境系統最佳化研究》課題成功中標,課題研究報告完整地提出了浙江經濟、資源、環境系統最佳化的主要思路、指標體系、目標構想和對策建議,為我省“十一五”規劃的制定提供了科學依據,受到了省領導和相關部門的高度評價。
三是開展重大課題研究。近五年來,省科協圍繞我省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組織有關學會和專家開展了二十多項綜合性、基礎性、戰略性的調研論證和課題研究,其中,關於納米技術、共性技術等方面的研究課題,分別獲得了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一些對策建議被省委、省政府有關部門所採納。
(五)積極提供科技服務,有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開展科技諮詢服務。近年來,省科協大力開展決策諮詢、工程諮詢、技術諮詢和管理諮詢等科技諮詢服務。省科技諮詢中心已擁有成員單位300多家,諮詢業務量和綜合經濟效益一直走在全國科協系統前列。
二是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五年來,全省科協設立“金橋工程”項目2663項,完成1890項,為企業新增產值22億元,節約生產成本3.4億元。“廠會協作”共結對522個,協作項目546個,已完成516項,不少項目成為當地經濟特色支柱產業。
三是積極為應對突發事件提供服務。自2001年以來,省科協每年組織召開災情會商會,分析全省自然災害情況,提出相關的對策建議,上報省委、省政府決策參考。“雲娜”、“桑美”颱風對我省造成重大災害後,省科協及時組織專家趕赴台州、溫州等重災區,對400多人開展了心理危機干預,為心理救災和社會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六)深入貫徹省委檔案,科協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近年來,我省科協通過很抓浙委[2003]2號檔案精神的貫徹落實,全省科協的自身建設不斷加強。各級黨委對科協工作的領導明顯加強,杭州等11個市和78個縣(市、區)黨委相繼下發了相關檔案,推出了一系列加強科協工作的有力舉措;全省市、縣(市)科協全部實現了獨立建制,鄉鎮,街道科協基本健全,非公企業科協建設步伐加快;科協負責人進人大、政協基本落實;學會服務職能明顯增強,開展專業技術資格認定和培訓工作,技術鑑定,職業資格培訓等社會職能學會明顯增多。

思路重點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中國科協的指導下,2006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省科協第八次代表大會在杭州召開。時任省委書記習近平,中國科協副主席齊讓、省委副書記周國富分別作了重要講話,省委副書記、省長呂祖善等在杭省委常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領導同志出席了大會的開幕式。會議認真總結了省科協七屆委員會的工作,,明確了今後五年全省科協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選舉產生了省科協第八屆委員會,順利實現了領導班子的新老交替。
2007年,是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一年,也是我省科協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一年。為切實把省科協“八大”精神落實到實處,1月25日,省科協召開了八屆二次全委(擴大)會議,對今後工作進行具體部署,確定了“一二三四”的總體思路;全省科協工作以迎接黨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勝利召開,學習貫徹這兩個重要會議精神為主線,緊緊圍繞一個中心,即: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省份和構建和諧社會這一中心;充分發揮兩個積極性,即: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協幹部職工的積極性;不斷強化三個服務,即: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服務;努力突出四個重點,即:一是以組織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為重點,不斷提高公眾科學素質;二是以推進學會承擔更多的社會管理服務職能為重點,加快學會改革與發展;三是加強科協組織的能力建設為重點,進一步提高科協服務能力;四是以打造“和諧科協”為重點,全面加強科協自身建設。
根據這一思路,今年省科協將著重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努力貫徹兩個《意見》,激發科技人員創造活力。3月22日。省委下發了《中共浙江省委關於動員和組織廣大科技工作者為建設創新型省份作出貢獻的意見》(浙委[2007]59號),進一步明確了科技工作者的主力軍地位,強化了科協組織與科技工作者的關係,提供了科協能力建設的政策保障。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檔案,我們提出貫徹59號檔案要與貫徹中國科協等五部委《若干意見》、浙委[2003]2號檔案結合起來,認清形勢、理清思路、不負重託、不辱使命,著眼於調動廣大科技人員建設創新型省份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科協組織整合社會資源、搭建服務平台的能力和水平;以開展專業技術資格認證、科技獎勵、科技評估等工作為重點,推進學會承擔更多的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職能,積極穩妥地進行學會改革與發展;加強企業和高等院校、高新技術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科協組織建設,加快推動產學研結合和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切實把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凝聚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省份上來。
二是合力推進《綱要》實施,提高全省公眾科學素養。國務院頒布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後,我省各級政府相繼成立了全民科學素質領導小組,並把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同級科協。2007年是《綱要》全面實施的重要一年,我們提出要以《綱要》為統領,整合資源,把以往各項科普工作統一集成到《綱要》的實施中來;要切實履行好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責,研究制定了我省今年科學素質工作要點和主題,加強與配合部門的溝通協調,按照“政府推動、全民參與、提升素質、促進和諧”的總體要求,以促進青少年、農民、城鎮勞動人口、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高為重點,以重點人群科學素質的提高帶動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
三是大力開展各類學術活動,推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省科協著重抓好《“浙江製造”向“浙江創造”轉變的核心問題研究》、《浙江省科技創新公共平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研究》、《浙江省農產品區域發展戰略研究》、《浙江省工業技術研究院可行性研究》、《浙江省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研究》等重點課題研究,並根據我省“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問題,立項資助省級學會、市級科協申報的80項學術交流和軟課題項目。認真辦好第四屆“長三角科技論壇”等一系列學術交流活動。
四是竭誠做好服務工作,建設“科技工作者之家”。擬進一步完善科技工作者調查制度,及時了解他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反映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認真組織開展浙江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和浙江省青年科技獎的評選。繼續實施“育才工程”,在堅持標準的前提下適當擴大資助面,增加資助額度,為中青年科技人員赴境外參加學術活動和出版學術專著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深入實施“2510行動計畫”,最佳化計畫項目,增強項目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實用性,推進欠發達地區的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五是著力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積極打造“和諧科協”。根據省委“作風建設年”活動總體部署,省科協結合自身實際,把這一活動與“和諧科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以此活動推進“和諧科協”建設,以“和諧科協”建設促進領導幹部作風建設。省科協黨組完善了加強自身建設、議事規則、會議制度、公務接待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建立了領導幹部調查研究、聯繫民眾等制度,要求每位駐會領導必須重心下移,深入基層,親自開展調查研究,,每年至少完成一項以上調研課題。省科協駐會領導還與11個市科協建立了聯繫制度。下半年將舉辦全省科協主席專題學習會,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結合貫徹省黨代會精神,進行學習交流和業務培訓,進一步加強科協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網路科普聯盟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網路科普聯盟(簡稱“網路科普聯盟”)是由相關政府部門,全國主要科普網站和有關新聞網站、商業網站,與網際網路相關的社會團體、企業、科研、教育單位和大眾傳媒等領域及從事網路科普工作的專家、學者自願組成的從事非營利公益性科普活動的社會團體,由中國科協和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共同發起,並經信息產業部批准,於2004年9月2日在北京成立。
安徽公眾科技網
安徽青少年科技網
鞍山科普網
北方網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北京科普之窗
北京數字科普協會
北京聯合大學信息學院
北京農業信息網
中國農業科學院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
聰明泉
成都市科學技術協會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北京星際遠航文化傳播中心
重慶天文網
丹徒科普園地
東方科普網
佛山市科學技術協會
甘肅大眾科普網
雲南科學技術協會
廣西科協
瀋陽市皇姑區科學技術協會
江蘇公眾科技網
吉林科技網
濟南市科學技術協會
科學無神論
晉江市科技館
湖北科普網
科學小說網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江西省科學技術協會
江門市科學技術協會
CUST聯合科技
麗水科協網
南方網
南昌科協
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
農博網
南通科學與公眾網
寧波科協網
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
寒旱區網路科普天空
湖北野考文化中心
人民網科技頻道
秦皇島市科學技術協會
新聞與傳播學院
汕頭科普網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
陝西科技資訊
山西科普網
科普惠農網
臨沂市科學技術協會
上海科普
清華同方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
鄧小平紀念館
蘇州科普之窗
唐山科普線上
天津公眾科技網
騰訊科技
通州科普之窗
太湖科普資源網
邵陽市心理諮詢中心
科普網路電視
葫蘆島科學技術協會
西安科普網
徐州市科學技術協會
科技工作者之家
新余科普網
御虎
張家口科普網
鄭州科普網
中國地理學會
浙江省科學技術學會
中國航天科技信息
中國環境保護協會
中國科普
中國科普博覽
中國青少年科學素質行動網
中國數字科技館
中國消防網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
中國興農網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誌
中國網
廣東科普資源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