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科普之窗

“蘇州科普之窗”網站www.szkp.org.cn創辦於2001年,通過改版、擴版的發展過程,目前“蘇州科普之窗”網站欄目內容有:科技史話、科技熱點、科普資源、居家科學、科普動態、圖文科普、青少年科普、網上科技館、科普論壇、科普佳作、科普擂台、宇宙探密、微觀視界、姑蘇工藝、科普資源、生物百態、吳門醫派、天堂美食、古代科技、寶寶愛科學等20多個欄目。在市科協領導、關心和支持下,“蘇州科普之窗”網站已完成開發各類科普內容資料庫4個,共設有20多個數據表,網站的科普內容總容量達到2G以上,網站頁面設計總數已達到1萬左右。

網站簡介

蘇州科普之窗網始創於2001年,在中國科協、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江蘇省科協和兄弟科協的大力支持與幫助,特別是在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的具體指導下,已經成為具有一定特色和影響。網

蘇州科普之窗蘇州科普之窗

站充分吸納社會資源、開展合作共建,本土特色、互動特色、聯動特色較為明顯。目前,網站總容量23G,其中資料庫累計數據表項為1672個,網站總頁面數達30萬以上,欄目總數25個,其中地方特色欄目和原創欄目19個,原創內容占76%。內容每日更新頻率在500—700條左右,訪問量達5000人次/天,各互動欄目每日參與人數達600人以上,在技術上達到了全球資訊網聯盟W3C標準。網站2004年獲得了中國科協科普專項資助,2005年獲得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全國優秀科普網站”榮譽稱號,2007年獲得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綠色網路文化產品認證。

州科普之窗網較好地整合了蘇州本土特色科普資源,網上科普擂台賽等欄目參與性、互動性較強,建立了網上網下的聯動機制,搭建了公益性網上科學普及平台,吸引了眾多社會公眾共同參與科普,不斷提高公民特別是蘇州市民的科學素質。近年來,網站的地方特色日漸明顯,註冊參賽會員不斷增多,原創內容比例逐步增大,點擊率持續上升,已初步建成為具有一定特色和影響,集知識性、趣味性、互動性、地方性於一體的蘇州市科普入口網站。

科普擂台賽形式多樣

為打造“蘇州科普之窗”精品網站,著力加大網站的宣傳力度,“蘇州科普之窗”網站從改版開始就反覆討論如何準確定位好網站服務功能,這是網站成功的關鍵。為此,我們重點圍繞如何樹立網站公眾品牌形象,擴大網站的影響力做文章。2002年9月改版後就抓住時機推出“網上科普擂台賽”,競賽目的是:繁榮科普事業,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為廣大網友、青少年提供網上科普活動空間;為科普工作者提供科普創作園地,促進科普活動經常化。“網上科普擂台賽”是“蘇州科普之窗”常年設定品牌活動,主要有《網上科普知識競賽》、《網上科普徵文比賽》、《網上科普繪畫創作競賽》、《網上科普動畫創作競賽》、《科技館展創意設計競賽》、《網上科普佳作推薦》等內容。來自全國各地網友、科普愛好者紛紛參加科普擂台賽,目前,擂台賽註冊會員已達2140多名。2003年1月、4月、7月先後三次在網上頒發參賽會員積分獎,獲獎人數已近300人次,獎品幾乎覆蓋全國各個省市自治區。

科普網站工作社會化

在圍繞如何將“蘇州科普之窗”建設成為具有特色鮮明的網站進行了專題討論、多次座談。今年年初,“蘇州科普之窗”網站開始進一步擴版,在市科協領導下,“蘇州科普之窗”相關欄目結合了蘇州本地區位優勢、整合社會資源,進行有效的配置和合理的組合,使“蘇州科普之窗”網站內容更加豐富,更加貼近百姓,更加體現地方特色,通過擴版之後的“蘇州科普之窗”網站,民眾參與性,互動性更強、更大。如:“宇宙探秘”欄目我們與蘇州天文學會緊密合作,利用學會聚集專家優勢開設了每月天象、天文知識課堂、宇宙新知、星空瞭望、基地巡禮等專題,豐富了網站內容,拓寬了網友視野。除此之外先後在網上舉辦“水星凌日”、“萬載難逢看火星”天文知識競賽,為廣大天文愛好者,青少年提供了學習交流、服務平台;如:“寶寶愛科學”欄目,我們與蘇州市閶西實驗幼稚園聯辦,開設了你知道嗎?、快來玩一玩、多彩的生活、愉快的活動、動手試一試、育兒諮詢等專題,將兒童啟蒙、創智、益智、教學、娛樂、生活常識與動手能力培養結合起來。通過網上比賽活動,激發兒童熱愛世界、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的熱情,並有效地幫助家長對子女早期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不僅塑造了兒童良好的人生開端,而且促進了兒童健康快樂成長;又如:“吳門醫派”欄目,協辦單位為蘇州市中醫學會,在“吳門醫派”欄目中開設了中醫概述、吳中名醫、中醫調養、中醫百科、中醫藥膳等主題,為廣大市民了解吳門醫派中醫發展歷史,學習中醫相關知識提供了有效途徑,尤其是對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等慢性病控制和治療起到積極作用;另外還有與蘇州工藝美術學會聯合推出“姑蘇工藝”;與蘇州市烹飪協會聯合舉辦“天堂美食”;與蘇州科技史學會古代天文計時儀器研究所聯合舉辦的“古代科技”欄目等等。通過社會資源整合既能激發公眾對科普工作的熱情參與,又為廣大民眾、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了學習交流的視窗;既能傳播科學思想、普及科學知識取得了良好社會效益,又有效地樹立了“蘇州科普之窗”的公眾品牌形象,為科普網站工作社會化邁出堅實一步。

網上活動豐富多彩

為使“蘇州科普之窗”網上科普活動推陳出新、豐富多彩,努力創造網上人氣十足、高潮迭起。今年暑期,市科協會同蘇州市電信局不失時機推出“小靈通杯”暑期科普知識競賽,為保證網上活動真實有效,要求參賽者首先在“蘇州科普之窗”網站上註冊成為會員和參賽者的基本信息之後,獲得註冊名與密碼後即具備參賽資格,每位參賽者只有一次提交答案的機會。活動推出後不到2個月,兩千多名網友參賽者參加了這次知識競賽,其中入圍網友參賽者620多名。經競賽組委會組織抽獎,共抽取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5名,紀念獎50名。據入圍網友參賽者620多名不完全統計,參加本次活動年齡最小的9歲,最大的75歲,20歲以下有29人,占4、6%,20歲以上到40歲以下有428人,占68、6%,40歲以上到60歲以下有92人,占14、7%,60歲以上有75人,占12%。獲獎的網友參賽者有來自上海、北京、天津、重慶、深圳、江蘇、遼寧、黑龍江、湖北、海南、浙江、福建、安徽、河南、湖南、山東、廣東、貴州、四川、河北、山西等25多個大中城市和省份。由此可見,科普網站工作也要地適應時代不斷的變化與時俱進,科普工作科普網路化、社會化勢在必行。

努力打造“蘇州科普之窗”網站品牌

“蘇州科普之窗”網站成功改版、擴版以來,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有不少網友、科普愛好者通過不同方式,對網站欄目提出非常中肯的意見和建議。特別是中國科協、省市有關部門領導多次對網站的建設進行指導和幫助。值得欣慰的是:由於“蘇州科普之窗”網站的影響,掀起了江蘇全省科協系統科普網站建設新高潮,有力地促進網路科普向縱深發展。
如何使“蘇州科普之窗”網站形成網路科普的品牌網站,根據多年網路開發服務經驗和網際網路發展趨勢,我們今後將重點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科學知識的普及關鍵是科學知識的有效傳播,如何利用好網際網路“第四媒體“的網路優勢,為科普工作服務必須達成全社會共識。要加強對科普網站發展的領導,將網路科普工作作為今後我們科普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要制定好科普網站發展規劃,明確階段任務,建立相應組織機構和完善的考評制度,是建設發展科普網站強大的組織保證。
其次,科普網站的技術開發、設計製作和活動策劃必須具有專業化隊伍組成,要充分發揮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挖掘科普資源不斷創新,努力做到網站內容新穎獨特,原創性的界面形式多樣化,通俗易懂、寓教於樂,使網站具有知識性、趣味性、開放性、娛樂性、互動性特徵。因此,專業技術人員是科普網站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技術支撐。
第三,加強對科普網站的宣傳,充分利用傳統媒體資源,在報紙、電視、電台等有關媒體上進行宣傳的同時,還須在網際網路上進行站點推廣,使科普網站宣傳到位,措施得力,方法得當。
第四,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努力吸收社會力量參與科普事業,引導他們加入網路科普行列逐漸成為科普網站有生力量,從而加速科普工作向社會滲透,網站服務向社會化發展。
第五,通過科普網站服務,積極組織開展網上各類科普活動,構建交流互動、資源共享的服務平台,激發社會公眾參與熱情,使他們樂於參與網上豐富多彩的活動,使科普工作網上、網下互動起來,網站服務向個性化、網路化發展。
第六,科普工作是社會公益性事業。必須加大對科普網站的投入力度,保證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使科普網站健康、持續、穩定發展。
第七,加強合作交流,廣泛開展國際國內合作,學習和借鑑國內外先進的科普理論和實踐經驗,努力使科普網站全球化。
第八,不斷加強科普網站設備的技術改造,努力提高網站訪問速度,保證網站安全可靠、運行高效。
第九,積極利用科普網站資源,開拓網站衍生服務,如科技新產品推廣、實用技術培訓、科技成果轉化等。
第十,對於熱心科普的社會各界人士和企業界人士,要加強宣傳,及時溝通,努力創造社會力量參與科普事業的條件,找準切入點,使科普網站早日市場化、產業化運作。

網站的定位和特色

近年來,蘇州社會經濟發展迅猛,三個文明建設齊頭並進,無論是實現現代化、建設高水平小康社會對市民素質的要求,還是社會、市民對科普工作的需求,都發展到了一個十分迫切的新階段。蘇州的科普事業同樣迅猛發展,五個縣級市全部創建成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城市科普日新月異,科普網路滲透到社區,經常化的民眾性科普活動豐富多彩。蘇州科普之窗網站中,市民科普游、每周科技講座、百姓科普廣場、青少年科學工作室、蘇州籍院士風采等專題欄目則動態地展現了蘇州地方生動鮮活、蓬勃開展的民眾性科普活動,蘇州科普之窗也是了解蘇州科普事業發展的視窗。
三是互動特色,即:在提供科普信息實現共享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互動技術開闢互動欄目吸引和聚集人氣,增強網站生機和活力。
與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相比,網路媒體最大的優勢莫過於能夠與客群之間進行互動。與傳統科普形式相比,網路科普最大的優勢莫過於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即時、平等地參與活動、進行自主學習和互動交流。蘇州科普之窗網站對互動欄目巨大作用的認識比較早,2002年,即建立網站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就先後開設了“網上科普擂台賽”、“青少年科技論壇”兩個互動欄目,全天候面向網民開放,堅持到現在。特別是網上科普擂台賽每周公布一套競賽試題,在網上常年開展科普知識競賽,同時還組織科普原創徵文、科普攝影比賽、科普繪畫競賽、科普佳作推薦等活動。網友可以隨時上蘇州科普之窗網站參與活動。為吸引更多網友通過參賽接受科普教育和薰陶,我們採用會員參賽積分獎勵制與原創作品評獎制並行的激勵機制,以常設科普擂台賽與各種主題科普大獎賽相結合的辦法,吸引力了許多網民成為我們忠實的會員。三年來,根據實踐的檢驗和會員的意見,我們多次修改完善競賽規則和項目,使之越來越客觀公正、符合網上競賽活動的特點,收效明顯。到目前為止,科普擂台賽已經積累註冊會員1萬多名,現在每天平均有十幾名網民註冊成會員,接受科普徵文投稿每年超過100篇,收到科普佳作推薦平均每天100多篇,2004年推出網路科普攝影比賽以來,已收到科普攝影作品500多幅,每一幅作品都配有相關的科普小知識。
建一個網站容易,維護更新好一個網站很難;建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網站容易,而使一個網站能不斷創新、不斷推陳出新、不斷閃現亮點就難上加難。在網路科普的大軍中,蘇州科普之窗網站是一名馬前卒。在網路科普的實踐中,儘管十分注意自身理念的不斷更新,堅持每年改版,突出科普主題,改進設計風格,強化技術功能,但科協系統的組織網路優勢遠未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地方特色遠沒有得到開發和體現,擂台賽的潛力也遠沒有充分發揮,論壇也缺乏吸引網民、適合客群需求的科普題材…時代呼喚網路科普,網路科普之路必將是希望之旅途,也是漫長的征程。

網站榮譽

全國優秀科普網站
榮獲2007綠色網路文化產品認證
榮獲2009聯合國世界信息峰會大獎中國區電子科學與技術類網站提名獎。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網路科普聯盟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網路科普聯盟(簡稱“網路科普聯盟”)是由相關政府部門,全國主要科普網站和有關新聞網站、商業網站,與網際網路相關的社會團體、企業、科研、教育單位和大眾傳媒等領域及從事網路科普工作的專家、學者自願組成的從事非營利公益性科普活動的社會團體,由中國科協和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共同發起,並經信息產業部批准,於2004年9月2日在北京成立。
安徽公眾科技網
安徽青少年科技網
鞍山科普網
北方網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北京科普之窗
北京數字科普協會
北京聯合大學信息學院
北京農業信息網
中國農業科學院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
聰明泉
成都市科學技術協會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北京星際遠航文化傳播中心
重慶天文網
丹徒科普園地
東方科普網
佛山市科學技術協會
甘肅大眾科普網
雲南科學技術協會
廣西科協
瀋陽市皇姑區科學技術協會
江蘇公眾科技網
吉林科技網
濟南市科學技術協會
科學無神論
晉江市科技館
湖北科普網
科學小說網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江西省科學技術協會
江門市科學技術協會
CUST聯合科技
麗水科協網
南方網
南昌科協
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
農博網
南通科學與公眾網
寧波科協網
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
寒旱區網路科普天空
湖北野考文化中心
人民網科技頻道
秦皇島市科學技術協會
新聞與傳播學院
汕頭科普網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
陝西科技資訊
山西科普網
科普惠農網
臨沂市科學技術協會
上海科普
清華同方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
鄧小平紀念館
蘇州科普之窗
唐山科普線上
天津公眾科技網
騰訊科技
通州科普之窗
太湖科普資源網
邵陽市心理諮詢中心
科普網路電視
葫蘆島科學技術協會
西安科普網
徐州市科學技術協會
科技工作者之家
新余科普網
御虎
張家口科普網
鄭州科普網
中國地理學會
浙江省科學技術學會
中國航天科技信息
中國環境保護協會
中國科普
中國科普博覽
中國青少年科學素質行動網
中國數字科技館
中國消防網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
中國興農網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誌
中國網
廣東科普資源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