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普網

西安科普網設有科普園地;學術交流與學會動態;對外交流;辦公OA;科普資源;網上科技館;科學博覽;居家科學;安全常識;養生與保健;生態環境;人文西安;成長百科與心苑札記等科普內容。在裡面我們可以獲得一些科普知識,還有一些生活常識,從中學到很多科技的東西,並且可以了解一些西安人文等對我們有益的知識。

簡介

西安科普網設有科普園地;學術交流與學會動態;對外交流;辦公OA;科普資源;網上科技館;科學博覽;居家科學;安全常識養生與保健生態環境;人文西安;成長百科與心苑札記等科普內容。在裡面我們可以獲得一些科普知識,還有一些生活常識,從中學到很多科技的東西,並且可以了解一些西安人文等對我們有益的知識。

組織機構

西安市科學技術協會代表大會和它選舉產生的西安市科學技術協會委員會是西安市科學技術協會的領導機構。西安市科學技術協會委員會閉會期間,常務委員會貫徹執行西安市科學技術協會委員會的決議,領導西安市科學技術協會的工作。常務委員會設定若干工作委員會和專門委員會,協助審議需經常務委員會審定的有關事項。常務委員會還下設若干辦事機構和事業單位。

服務風範

1.開展學術交流,活躍學術思想,促進學科發展;
2.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捍衛科學尊嚴,推廣先進技術,開展青少年科學技術教育活動,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

3.反映科學技術工作者的意見和要求,維護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合法權益。組織科學技術工作者參與國家科學技術政策、法規制定和國家事務的政治協商、科學決策、民主監督工作;
4.表彰獎勵優秀科學技術工作者,舉薦人才;
5.開展科學論證、諮詢服務,提出政策建議,促進科學技術成果的轉化,接受委託承擔項目評估、成果鑑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等任務;
6.開展民間國際科學技術交流活動,發展同國外的科學技術團體和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友好交往;
7.開展繼續教育和培訓工作。

西安市委副書記-程群力對科普的認識

科學技術是推動人類先進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原動力。在當代,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更加緊密,科學的重大發現與技術的重大發明及其套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引發全球經濟、社會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科學思想、科學精神越來越廣泛地影響著人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不僅要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擁有優勢,更要有高科技素質的國民群體,公眾對現代科學技術的理解、掌握和運用能力,是一個國家、民族創造力、競爭力、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因此,普及科學知識,提高人們的科學素養,已成為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一項長期的戰略工程。
我們黨和政府歷來十分關心和重視科普事業的發展,要求在全黨、全社會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樹立科學觀念,倡導科學方法,並為此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有力地推動了科普事業的發展。《科普法》的頒布實施,標誌著我國科普事業的發展進入了法制化的新階段。
搞好科普工作是發展先進生產力的客觀要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國民素質是第一國力。努力提高公眾科學文化素質,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造就數以千萬計的高素質科技人才,是發展先進生產力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就會大大激活生產力的其他要素,並使之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從而大幅度提升生產力水平。搞好科普工作是建設先進文化的要求。科學是戰勝愚昧落後的強大力量,是反對迷信和邪教的銳利武器。普及科學知識,對於培養國民的科學精神,形成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社會風氣和民族精神,增強公民思想文化素質,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品味和質量,增強人們抵禦各種落後文化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搞好科普工作也是實現人民民眾根本利益的需求。科普進農村,對廣大農民民眾進行科技培訓,有利於提高農民的勞動技能,拓寬農民的經營思路,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使農民民眾逐步走上依靠科技、依託市場發家致富的道路;科普進社區,將會大大提高市民民眾的科學素養,引導市民民眾健康科學地生活,創建文明社區;科普進企業,有利於提高工人科技素質,掌握先進技能,增強就業能力。人民民眾呼喚科學知識,搞好科普工作是民眾的願望和要求。我們只有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才能夠真正代表人民民眾的利益。
以“科技之春”宣傳月為載體的大型科普活動,在我市已連續開展了11年。由於各級領導重視,宣傳主題鮮明,民眾參與廣泛,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把科普工作滲透到各項活動中,堅持在普及科學知識的同時,注重面向社會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別是近兩年來,“科技之春”宣傳月活動圍繞著“科技伴你走向美好未來”,“科技,為小康列車提速”的主題,結合我市實際,通過系列化的科技報告會、展覽會、現場諮詢、科技論壇、科普畫廊、科普圖書及電影展、科技大集、科技大篷車等形式,把科普工作搞得既聲勢浩大,又扎紮實實,成效顯著。舉辦科技報告會、研討會1341場,參加人數88.55萬人次;舉辦科技展覽會、演示會446場,參加人數98.3萬人次;科技集市、現場諮詢1491次,參加人數348.9萬人次。在農村開展了“千人科技下鄉”和“科技進戶”培訓活動。11年來,“科技之春”宣傳月活動共舉辦實用技術培訓2294期,培訓62.5萬人次;實用技術推廣2129項,受益民眾176.6萬人次;科技下鄉活動2691次,下鄉科技工作者37085人次;開展科技諮詢、技術服務302.7萬人次;放映科普電影、錄像6356場次,觀眾達199.4萬人次。加強了對廣大青少年的科學教育,組織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生物百項”、院士進校園、“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技小論文評選、科技輔導員培訓、“航空百年”、“科學與中國”、科技一日游等特色鮮明的科普活動,使廣大青少年開闊了眼界,激發了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我市的科普工作同時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持,多年來,一些企事業單位積極投身於科普工作,以各種方式支持科普工作,為我市科普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市“科技之春”宣傳月活動組委會成員單位由最初的16個發展到第12屆的33個。出現了黨委、政府牽頭,以科協為主,有關部門廣泛參與,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可喜局面,推動了我市科普事業的發展。
以“科普———我們行動我們受益”為主題的第12屆“科技之春”宣傳月活動將於今年3月5日拉開帷幕。這次主題活動,突出科普的公益性、互益性、互動性和社會性,將組織開展系列研討會、報告會,組織開展農村科普大型綜合示範活動和城區綜合科普活動,組織開展院士進校園活動,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普知識競賽,組織開展全市職工技術比武、創新能手大賽等活動,一個新的科普熱潮將在我市興起。
科普,國之大事,民之利益;科普,是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神聖職責,也是全社會的共同任務;科普,需要我們大家一起行動,持之以恆;我們行動,受益的將是我們這座城市,是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網路科普聯盟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網路科普聯盟(簡稱“網路科普聯盟”)是由相關政府部門,全國主要科普網站和有關新聞網站、商業網站,與網際網路相關的社會團體、企業、科研、教育單位和大眾傳媒等領域及從事網路科普工作的專家、學者自願組成的從事非營利公益性科普活動的社會團體,由中國科協和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共同發起,並經信息產業部批准,於2004年9月2日在北京成立。
安徽公眾科技網
安徽青少年科技網
鞍山科普網
北方網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北京科普之窗
北京數字科普協會
北京聯合大學信息學院
北京農業信息網
中國農業科學院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
聰明泉
成都市科學技術協會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北京星際遠航文化傳播中心
重慶天文網
丹徒科普園地
東方科普網
佛山市科學技術協會
甘肅大眾科普網
雲南科學技術協會
廣西科協
瀋陽市皇姑區科學技術協會
江蘇公眾科技網
吉林科技網
濟南市科學技術協會
科學無神論
晉江市科技館
湖北科普網
科學小說網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江西省科學技術協會
江門市科學技術協會
CUST聯合科技
麗水科協網
南方網
南昌科協
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
農博網
南通科學與公眾網
寧波科協網
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
寒旱區網路科普天空
湖北野考文化中心
人民網科技頻道
秦皇島市科學技術協會
新聞與傳播學院
汕頭科普網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
陝西科技資訊
山西科普網
科普惠農網
臨沂市科學技術協會
上海科普
清華同方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
鄧小平紀念館
蘇州科普之窗
唐山科普線上
天津公眾科技網
騰訊科技
通州科普之窗
太湖科普資源網
邵陽市心理諮詢中心
科普網路電視
葫蘆島科學技術協會
西安科普網
徐州市科學技術協會
科技工作者之家
新余科普網
御虎
張家口科普網
鄭州科普網
中國地理學會
浙江省科學技術學會
中國航天科技信息
中國環境保護協會
中國科普
中國科普博覽
中國青少年科學素質行動網
中國數字科技館
中國消防網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
中國興農網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誌
中國網
廣東科普資源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