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所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是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和江蘇省重中之重學科,所屬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套用技術兩個二級學科均被確定為國家重點學科,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建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

簡介

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系徽 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系徽

南京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研究起步於1958年,建立了計算技術、計算數學、數理邏輯等專業開始培養計算機相關領域專門人才,1978年在上述三個專業基礎上成立了計算機科學系,1993年更名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在建系前和建系初期就曾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上個世紀60年代調試成功了當時國家高等教育部所屬高校第一台計算機,實現了我國第一個高級語言編譯程式;70年代分別主持了國產DJS-210中型計算機和XT-1作業系統等軟體系統的研製;80年代研發了國內第一個分散式系統ZCZ,培養出中國大陸第一位計算機軟體博士。建系以來,南京大學的計算機學科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期,在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一直位居國內先進行列。

培養之道

該系建立了從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直至博士後研究人員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同時培養計算機技術領域和軟體工程領域的工程碩士。目前各類在讀本系學生逾2000人,並專門設有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部承擔全校計算機基礎公共課程教學任務。該系重視教學和人才培養,2篇博士學位論文評選為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多項教學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被評選為江蘇省品牌專業。在校學生中不乏具有較強理論功底、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佼佼者,在國內外一些大學生科技競賽中屢獲佳績。畢業生普遍受到用人單位好評。

南京大學計算機事業開創近五十載,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計算機科技人才。六朝古都的豐富歷史內涵與深厚文化底蘊,百年名校的“嚴謹、求實、勤奮、創新”優良學風,幾代學人的紮實工作和奮力拚搏,使她在中國的計算機發展史上,在國內高校計算機學科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始終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尤其建系以來,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的研究方向堅持以科學技術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人才培養堅持嚴謹、求實和創新的標準,基地建設堅持開放、流動、聯合和競爭的方針,隊伍建設堅持結構合理和精幹高效的指導思想,目前已經初步形成學科覆蓋面廣、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具有特色、基地建設與隊伍建設互相促進、較能適應國際IT技術發展和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

歷史沿革

•1978年6月18日,以南京大學數學系計算技術、計算數學、數理邏輯三個專業為基礎,成立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由葉南熏教授任系主任,李祥行同志任系總支書記。揭開了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教學與科研的新篇章。同年稍後,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1981年,被批准設立計算機軟體博士點,學科帶頭人徐家福教授成為全國首批兩名計算機軟體專業博士生導師之一。同年,培養出我系首批兩名碩士研究生。

•1983年,國家高等教育部批准依託我系建立南京大學計算機軟體研究所,所長徐永森(1986年由徐家福接任)。徐家福教授培養出了國內計算機軟體領域第一位博士(不含港澳台地區)。

•1985年,王緒龍副教授參與主持的《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元集基本集》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孫鍾秀、謝立、張德富、楊培根、李西寧等人完成的“分散式微型計算機系統的設計、實現”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唐少琦,楊培根,盛蘭,徐希豪,孫鍾秀等人完成的“農業機械測試實時處理方法和儀器”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同年3月,江蘇省計算機學會成立並掛靠我系,徐家福教授擔任學會理事長。6月,中國電子學會計算機專業委員會更名為中國計算機學會,成為中國科協直接領導下的一級學術團體,徐家福教授擔任學會副理事長兼計算機軟體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1986年底,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專家論證,1987年開始籌建。

•1987年,被批准設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

•1988年,計算機軟體專業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1989年,系址由北大樓遷至逸夫館,大大改變了教學、科研條件。同時對系的機構進行了適當調整,使之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戴敏博士獲第二屆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張福炎教授被評為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

•1990年,計算機軟體新技術重點實驗室建成,並通過國家驗收正式向國內外開放,徐家福任實驗室主任,孫鍾秀教授擔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學科帶頭人孫鍾秀教授獲得“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呂建博士被授予“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

•1991年,計算機套用研究所成立,所長謝立(1998年由陳世福接任)。孫鍾秀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薛行博士獲第三屆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朱鴻博士獲得第三屆霍英東青年教師獎(研究類)。

•1992年1月24日,江澤民總書記蒞臨計算機科學系,參觀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同年,計算機套用專業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點。張福炎教授獲得“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1993年,計算機科學系更名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順利通過第一次評估。呂建博士獲第四屆霍英東青年教師獎(研究類)。

•1994年,謝立教授獲得“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呂建博士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

•1995年,南京大學作為首批幾所高校之一,順利通過“211”工程(一期)評審,我系躋身於學校重點建設的學科之列。多媒體計算技術研究所成立,所長張福炎。與IBM公司合作成立了南京大學IBM技術中心。南京大學參與研製的“COSA軟體開發平台“獲得1995年度國家“十大電子科技成果”。徐家福教授等人編著的《軟體自動化》和《對象式程式設計語言》分獲國家教委優秀教材獎一等獎和電子工業部優秀圖書一等獎。呂建博士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第四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和第四屆江蘇省青年科技獎。

•1996年,孫鍾秀等人主編的“高科技知識叢書”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朱鴻教授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和首屆中創軟體人才獎,並被評為江蘇省青年科技標兵。呂建教授獲得江蘇省首屆青年科學家獎提名。伊波博士獲得江蘇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與日本郵務省下屬的衛星通信放送機構(TAO)合作建立了南京大學多媒體遠程教育網路系統實驗室。

•1997年,南京大學軟體工程中心成立,主任謝立。與香港旭日集團合作建立了南京大學旭日研究所。學生參加全國首屆大學生電腦大賽,獲得“軟體展示十大明星”稱號。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第二次評估,比第一次評估有了長足進步。呂建教授入選國家百千萬工程(第一、二層次)。朱鴻教授入選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金凌紫博士獲第二屆中創軟體人才獎。謝立教授進入江蘇省333人才培養工程第一層次,呂建教授入選該工程第二層次。宋方敏教授被評為江蘇省優秀科技工作者。

•1998年,被批准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謝立、楊培根等人參與完成的“COSA V1.0系統軟體開發平台”和徐家福、孫鍾秀等人參與完成的“大型軟體開發環境青鳥系統”科研成果雙雙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張福炎教授等人編著的《微型計算機IBM PC的原理與套用》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張福炎教授獲得寶鋼獎教金。李宣東博士獲第三屆中創軟體人才獎。與香港華美公司合作建立了南京大學軟體研究開發中心。在全國20餘所主要高校參加的“IBM Java杯”高校程式設計大賽中,獲得團體冠軍和個人冠、亞軍。6月舉行了建系二十周年慶祝活動。

•1999年,南京大學進入“985”工程(一期)首批重點建設的九所高校行列,我系“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建設項目得到重點資助。呂建教授獲第四屆中創軟體人才獎。周志華博士獲微軟中國研究院首屆“微軟學者”獎。計算機軟體新技術重點實驗室承辦TOOLS (面向對象語言和系統技術)Asia’99國際學術會議和ISFST-99(第四屆未來軟體技術)國際學術會議,這是我系首次舉辦大型國際學術會議。

•2000年,我系承擔的“211”工程(一期)學科建設項目完成,通過驗收。呂建教授入選2000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畫,成為南京大學特聘教授。陳貴海教授入選江蘇省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培養計畫。李宣東教授、宋方敏教授、茅兵教授、曾慶凱教授、陸桑璐博士、孫正興博士、陸慶文高工7人入選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受“863”智慧型計算機主題專家組委託,計算機軟體新技術重點實驗室承辦第四期全國計算機高級技術人才培訓班。

•2001年,成立信息安全研究所,所長曾慶凱。孫鍾秀院士和呂建教授評選為國家科技部“863計畫十五周年”先進個人。

•2002年,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學科再次評為國家重點學科,計算機套用學科評為江蘇省重點學科, 兩個二級學科聯合申報的“計算機軟體與套用”學科確定為江蘇省11個重中之中學科之一。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第三次評估,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我系的學科建設項目再次得到“211”工程(二期)資助。“985”一期建設項目“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完成並通過驗收。呂建教授進入江蘇省333人才培養工程第一層次。陳貴海教授獲教育部第四屆高校青年教師獎。李宣東教授2002年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並被評為高等學校優秀骨幹教師,同年還入選江蘇省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培養計畫。周志華教授獲第七屆中創軟體人才獎。徐家福教授、呂建教授編著的《軟體語言及其實現》獲得國家優秀教材獎一等獎。9月,邀請圖靈獎得主、普林斯頓大學姚期智教授來我校作學術報告。

•2003年,2003年,周志華教授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入選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由陳世福教授指導、周志華博士完成的學位論文《神經計算中若干問題的研究》獲2003年度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9月,圖靈獎得主瑞士、蘇黎士高工N.Wirth教授訪問我校並作學術報告。10月,我系承辦第六屆全國高校計算機系主任論壇。12月,主辦全國計算機軟體新技術研討會暨徐家福教授八十華誕慶賀活動。

•2004年,南京大學再次獲得“985”工程(二期)資助,我系“普適計算軟體新技術”平台獲準建設。李宣東教授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周志華教授當選2004年度“江蘇省十大傑出青年”,同時獲“江蘇省新長征突擊手”稱號,同年他還獲得第九屆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並被評為江蘇省優秀科技工作者。陸桑璐教授、孫正興教授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陳貴海教授獲第九屆中創軟體人才獎。由蔡士傑教授指導、宋繼強博士完成的學位論文《逐步簡化的掃描工程圖矢量化模型及圖形識別方法的研究》獲2004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我系系址由逸夫館遷入新建的蒙民偉樓,辦公、實驗條件得到進一步改觀。

•2005年,以呂建教授為首的“面向Internet的軟體方法與技術研究”團隊獲教育部創新團隊的稱號。趙建華教授進入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呂建教授指導、馬曉星博士完成的學位論文《Internet軟體協同技術研究》被評為2005年度江蘇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並獲得2005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南京大學計算中心重新掛靠計算機系,更名為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部,主任宋方敏。6月,美國工程科學院院士Barry Boehm教授訪問我校並作學術報告10月,愛爾蘭Limerick大學軟體質量研究所David Lorge Parnas教授來校作學術報告。

•2006年,呂建,馬曉星,陶先平,駱斌,呂軍,胡昊、馮新宇,曹建農、徐鋒等人完成的“對象化與主體化的軟體協同技術、平台與套用”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我系承擔的“211”工程(二期)學科建設項目通過驗收。周志華教授入選2006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畫,成為南京大學特聘教授, 同年獲得第九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第九屆江蘇省青年科技獎、首屆微軟青年教授獎。呂建教授獲得“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張福炎教授評為江蘇省教學名師。竇萬春教授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陳道蓄教授獲得寶鋼獎教金。

•2007年,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第四次評估,取得了歷次最好評估結果。組織新一輪的國家重點學科申報。迎接新一輪本科教學評估。籌建示範性實驗教學中心。

•2008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將迎來南京大學計算機事業五十周年紀念活動和建系三十周年華誕。

師資力量

目前該系在職教職工111人,其中教授27人(含博士生導師24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31人。師資隊伍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教育部長江學者計畫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計畫入選者9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江蘇省教學名師1人,江蘇省十大傑出青年1人,江蘇省333工程第一層次入選者2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2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人,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人,教育部霍英東基金或霍英東獎獲得者3人,寶鋼獎教金獲得者2人,中創軟體人才獎獲得者5人,江蘇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人。

歷任領導

•第一任系主任 葉南熏 第一任黨總支書記 李祥行

•第二任系主任 孫鍾秀 第二任黨總支書記 華文明

•第三任系主任 陳世福 第三任黨總支書記 陳世福

•第四任系主任 謝 立 第四任黨總支書記 劉嘵麗

•第五任系主任 陳世福 第五任黨委書記 趙金熙

•第六任系主任 陳道蓄

•第七任系主任 李宣東

對外交流

該系密切跟蹤IT領域國際學術前沿,十分注重國際學術交流,先後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加坡、印度、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瑞士、瑞典、葡萄牙等二十多個國家以及港、澳、台地區的眾多大學、科研機構和企業建立了學術互訪、共同研發、聯合培養研究生等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關係。並成功地舉辦了6次較大規模的國際學術會議和10餘次全國性學術會議。

科研情況

依託該系師資,先後成立了南京大學計算機軟體研究所、計算機軟體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大學)、南京大學計算機套用研究所、南京大學多媒體計算技術研究所、南京大學軟體工程中心(江蘇省軟體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大學信息安全研究所等科研機構。主要科研方向有:軟體自動化與形式化、分布與並行計算及新型網路、新型程式設計與軟體方法學、多媒體與信息處理、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系統軟體及信息安全等。建系30年來,共承擔國家973計畫、國家863計畫、國家攀登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等重大科技計畫項目以及省、部、委科研項目和企事業委託或國際合作的研發項目300餘項,科研成果獲得各種獎勵8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省部委自然科學獎和科技進步獎特等獎2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37項。發表論文3000多篇,出版專著、教材50多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3項。部分成果被轉化為產品,產生了較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實驗室建設

該系建有計算機科學實驗教學中心,分布計算實驗室、軟體自動化實驗室、人工智慧實驗室、多媒體技術實驗室,教學和科研實驗條件優良。實驗室總面積約3100平方米,配備有IBM RS/6000 SP2並行機,HP Integrity rx5670集群,Sun HPC3000、IBM AS/400e、SGI Origin200、HP DS20E等小型機,以及140餘台IBM、Sun、SGI、HP、Dell伺服器和工作站,800多台PC台式機和便攜機,2台Spirent網路測試儀,301台其它教學實驗儀器和接入Internet的Cisco高速有線/無線區域網路。還擁有200多平米的圖書閱覽室,室藏中文專業書籍1.1萬餘冊,外文專業書籍1.8萬冊。每年訂閱中、外文專業期刊300餘種。

學術團體

掛靠在南京大學計算機系的學術團體有·:

江蘇省計算機學會(中國計算機學會地方學會)

理事長 陳道蓄

秘書長 楊獻春

中國計算機學會系統軟體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 呂 建

秘書長 陶先平

中國計算機學會開放系統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 陳道蓄

秘書長 陳貴海

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機器學習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 周志華

秘書長 高陽

IEEE 計算機學會南京分會(IEEE Computer Society Nanjing Chapter)

主席 周志華

秘書長 高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