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息肉

膽息肉

膽息肉,即膽囊息肉,膽囊息肉樣病變(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是泛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狀生長的所有非結石性病變總稱。在中國,隨著B超技術的廣泛普及,膽囊息肉樣病變檢出率越來越高,其臨床、病理特點和手術時機選擇得到廣泛的研究。如膽囊息肉大於1厘米時,最好先行手術治療,以杜絕癌症的發生。膽囊息肉在臨床上可分三個時期即:活躍增長期、相對穩定期、吸收消散期。膽囊息肉的發病,因於情志失調、飲食所傷、勞逸過度和感覺外邪等所致。

基本信息

簡介

症狀表現

膽息肉膽息肉

大多數膽息肉的症狀與慢性膽囊炎相似,主要表現為右上腹輕度不適,伴有結石時可出現膽絞痛,但也有相當數量的患者並無症狀,只是在做健康體檢時才被發現。一般認為,膽囊息肉是膽囊癌的誘發因素,近些年來國內外也有許多關於膽囊息肉癌變的報導,尤其在伴有結石時,癌變機率會明顯提高。

臨床分期

膽囊息肉在臨床上可分三個時期即:活躍增長期、相對穩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療中,一般都要經過“活躍增長期-相對穩定期-吸收消散期”的過程

膽囊息肉體積活躍增長期:不斷增大相對穩定期:不變化吸收消散期:逐漸減小

膽囊息肉數量活躍增長期:不斷增多相對穩定期:不變化吸收消散期:逐漸減少

疾病類型

膽息肉膽息肉

在臨床上,一般可根據膽囊息肉的性質:將其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膽固醇息肉:此種類型的息肉最為多見,但它卻不是真正的息肉.而是膽汁中膽固醇的結晶集結在一起所形成的桑葚狀改變,其直徑大小多為1厘米以下。

(二)增生性息肉:此種類型的息肉僅次於膽固醇息肉,多見於中年婦女,60%的患者會伴有膽囊結石。它是膽囊的一種增生性改變.其直徑大小多為o.2—o.5厘米。

(三)炎症性息肉:此種類型的息肉是在慢性膽囊炎或膽結石的基礎上形成的.其直徑大小多為1厘米以下。

(四)腺瘤性息肉:此種類型的患肉屬於真性息肉,可合併慢性膽囊炎和膽結石.多見於老年人,其直徑大小多為o.2—2厘米。在臨床上,腺瘤性息肉可發生出血、壞死性改變,有的甚至還會演變為乳頭狀腺癌。

(五)淋巴性息肉:此種類型的患肉比較少見,多有淋巴組織增生的改變,其直徑大小多為0.1—0.3厘米。

膽息肉40%的患者均無明顯症狀,其隱散性較強,不被人們發現,只有在B超體檢時才發現,並向右肩及右後背部放射,常有腹瀉、噁心、嘔吐、厭油等消化不良症狀,極少數患者有發熱、黃疸,主要體徵為右上腹區壓痛,較明顯,對人體影響主要表現在消化系統異常,肝功能異常,並有8-15%患者癌變。

病因病理

西醫認識

膽息肉的分類可分為腫瘤性和非腫瘤性,從發病機理上專家經多年來詳細深入的研究,並結合現代生物分子學理論,從近千例的患者體液分析觀察及B超引導下,經觀察發現K-RAS基因,終於總結出各種類型息肉形成的根本原因。 在正常人體膽細胞內也存在一種K-RAS和一種(G-RAS)抑息基因,又稱多肽鏈合物,在正常情況下,這兩種基因處於一種相對平衡狀態,而在大量 低下。這種致息與抑息的活性處於不平衡狀態,在機體抵抗力下降時,機體的淋巴C、單核吞噬C等免疫細胞對致息基因的監控能力下降,再加上膽囊炎及膽固醇代謝異常的誘因條件下,改變膽囊內環境穩定(K-RAS)致息基因活性進一步增強與膽囊壁細胞中某些基因片斷後結合,形成基因突變,使膽囊壁細胞發生一種異常增生現象,並向膽囊腔內生長突出贅生物,稱之膽囊息肉共形成過程見圖:根據膽囊息肉病理特徵,將息肉分成五種類型,膽固醇性占50%,膽囊炎性占20%,腺瘤性占10%,腺肌瘤性占8%,混合性息肉占17%。

中醫認識

中醫認為膽息肉的發病,因於情志失調(壓抑、抑鬱、易怒)飲食所傷(過量飲食肥甘厚膩、過量飲酒)勞逸過度(勞累、勞神過度、安逸過度)感覺外邪(暑濕、風寒)等所致。

肝膽疏瀉失職、氣機阻滯、血行不暢、濕熱蘊結、膽汁泌排不利、瘀血內停、日久形成症瘕、積聚之症。虛實夾雜。治療時,宜辯明標本,分清虛實。

鑑別

鑑別診斷

膽息肉常用檢查方法有B超、彩超、CT、核磁共振、膽道造影等,而最常用、最經濟而且確診率最高的方式是B超,由於膽囊息肉體積較小,在CT及核磁共振檢查中容易被遺漏,膽道造是有一定痛苦及危險性,故極少套用。

膽息肉主要依靠B超檢查診斷膽息肉,但常難以定性,臨床對其良惡性的鑑別診斷亦較困難。主要診斷手段是超聲檢查,對<5mm者的檢出率可達90%以上,診斷的靈敏度和準確率均較高。

如發現多發高強回聲,且有漂浮感和慧尾征者提示為膽固醇息肉,位於膽囊底部的小隆起,病變中有小圓形囊泡影和散在回聲光點提示腺肌瘤病,而根據病變回聲性質、蒂的有無和粗細,病變處的黏膜改變,對區分良惡性疾病有一定價值。

治療

膽息肉膽息肉

中醫辨證論治

中醫認為膽囊息肉的發病,因於情志失調(壓抑、抑鬱、易怒)飲食所傷(過量飲食肥甘厚膩、過量飲酒)勞逸過度(勞累、勞神過度、安逸過度)感覺外邪(暑濕、風寒)等所致。肝膽疏瀉失職、氣機阻滯、血行不暢、膽汁泌排不利、濕熱蘊結、瘀血內停、日久形成症瘕、積聚之症。虛實夾雜。治療時,宜辯明標本,分清虛實。①肝膽氣滯型②肝膽濕熱型③血瘀內阻型④肝腎陰虛型。

1、肝膽氣滯型

症狀:右脅隱痛或脹痛、走竄不定、時輕時重、時作時止、脘腹脹滿、性鬱抑郁或易怒、口苦、噁心、胸悶、喜嘆息、噯氣、舌苔薄白、脈沉弦。

辨析:本症由情志不調引起,肝失通達、肝膽失疏、肝膽郁阻、氣結肋下、右肋隱痛、反覆發作、氣屬無形、聚散無常、疼痛遊走不定。氣鬱不舒,則性情抑鬱、易怒。膽郁不通,故見口苦。肝膽氣鬱又犯脾胃、胃失受納、脾失運化、脾胃升降失常,故見少食、噁心、噯氣、腹脹等。

治則:疏肝利膽、行氣解郁、健脾和胃、軟堅散結。

2、肝膽濕熱型

症狀:右上腹或劍突下,脹痛明顯,腹滿而拒按,口苦、咽乾、噁心、嘔吐、少食、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胸脘痞悶、發熱畏寒、舌質紅、苔黃而膩,脈弦滑而數。

辨析:本症由濕熱內蘊,肝膽失於疏泄、肝鬱氣滯,而見右上腹或劍突下疼痛,膽汁不循腸道、膽汁外溢,則可出現身黃、小便黃及口苦,濕熱蘊結於脾胃,故脾胃失於運化、胃氣上逆,則見噁心、嘔吐;水濕不行,則見腹部痛滿、胸脘痞悶。熱傷津液,陰液虧耗,則見咽乾,便秘等。

法則:清熱化濕、利膽通腑、活血化瘀、軟堅散結。

3、血瘀內阻型

症狀:右脅部刺痛,痛有定處,入夜較甚、面色晦暗,苔薄黃、舌質紫暗瘀斑,脈細而澀。

辨析:因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淤,肝氣久滯、血行不暢、血停日久、則成積塊、不通則痛、故右脅刺疼,血瘀則脈絡不通故苔薄黃、面色晦暗,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血瘀日久而化熱、故舌質紅、苔薄黃。

法則:活血去瘀、疏肝通絡、軟堅散結。

4、肝腎陰虛型

右脅不痛不明顯、精神疲倦、腰膝酸軟、乏力、頭暈目眩、耳鳴、失眠多夢、潮熱心煩、盜汗、手足心熱、咽乾、大便或乾或稀、舌紅苔少,脈細數。

辨析:勞累、勞神過度或久怒易耗傷陰血,易成陰虛、肝腎精血不足,髓海和筋骨失養則出現腰膝酸軟、乏力、頭暈、目眩、失眠多夢。陰虛則陽亢、內熱傷津、出現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咽乾、大便乾、舌紅、苔少、脈細。

治則:養肝柔肝、滋陰益腎、利膽和胃。

西醫治療

膽囊息肉的最佳治療是通過手術進行摘除膽囊腺瘤時≥10毫米存在。問題是,在本該上規模病變超聲發現多數會是3膽囊息肉nonneoplastic類型1。我仍然會推薦誰一個健康的病人進行了膽囊切除病灶選修≥10毫米。這種方法最大限度地減少不把一癌前病變的機會。大部分膽固醇和炎症息肉是"10毫米。腺肌增生症通常可以定義影像學,我也不會刪除,除非分段參與膽囊導致管腔狹窄出席了會議。誰在為患者手術的高風險是應該在6個月時間完成了一項超音波。如果息肉生長到隨著時間的推移≥12毫米,膽囊應取消如果可能的話。

飲食療法

膽息肉樣病變患者應該注意飲食,食物以清淡為宜,少食油膩和炸,烤食物。保持大便暢通。多走動,多運動。並且要做到心胸寬闊,心情舒暢。如果能按照以上要求去做,並進行適當的飲食治療,對膽囊息肉樣病變能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膽息肉樣病變的食療方案:

烏僵薏四湯:由柴胡、法夏、三棱各9克,枳殼、烏梅、僵蠶、白芥子各10克,薏苡仁30克,白芍、連翹各15克,甘草6克組成。水煎服,每日1劑,煎服3次。或製成水丸,每次9克,每日服3次。一般2—3個月為一個療程,重者需2—3個療程。肝鬱重者加青皮、香附、腹脹重者加厚朴,便秘者加生大黃,以瘀為主者加丹參、桃仁。

該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疏通肝絡;白芍、甘草柔肝緩急止痛,枳殼行氣化滯;薏苡仁具有化痰軟堅作用,可治療多發性息肉。僵蠶化痰散結,白芥子、連翹、法夏善於化痰散結。三棱為血中氣藥,有活血化瘀之功效。用上方加鱉甲、夏枯草、生牡蠣、丹參等,治療肝內血管瘤也有一定的療效。如果膽囊息肉超過1厘米,還是以外科手術摘除為妥。

飲食

1.要講究飲食衛生,生吃瓜果菜類一定要洗淨,以防吃入蛔蟲卵。

2.要多吃含有維生素A的食物,如綠色蔬菜、胡蘿蔔、西紅柿、小白菜、菠菜、韭菜、玉米、蘿蔔等。多吃水果,如橘子、蘋果、香蕉等。

3.要強調飯菜用植物油烹調,以燉、燴、蒸為主。

4.要吃些瘦肉、雞、魚(除鰻魚外)和豆類製品等蛋白質食物,但要注意適當,不宜過量。營養並適當限制飲食中脂肪和膽固醇的含量。

以上都是膽囊息肉患者飲食應注意的,患者應注意合理的飲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輔助治療,有利於病情的早日康復。

臨床

膽息肉膽息肉

自從B型超聲在臨床上的普遍套用以來,膽囊息肉樣病變(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PLG)也就成為臨床上十分普遍的疾病。然而,超聲檢查對PLG的性質判斷甚為困難,因而對PLG行膽囊切除術的指征方面仍有不同的態度。

目前仍將有症狀的及有癌變可能的PLG考慮將膽囊切除,這種盲目性的膽囊切除必將其中一部分膽囊功能良好的且無癌變可能的膽囊切除,從而增加術中及術後併發症。本組83例,其中只有2例腺瘤樣息肉為公認的癌前疾病,這種息肉是建議行預防性膽囊切除,其餘的膽固醇性息肉和炎性息肉均不會癌變,如果按傳統觀念將這部分膽囊也進行預防性切除,實則造成膽囊切除的過度。

隨著腔鏡技術的發展,施行腹腔鏡膽道鏡保膽息肉摘除術是一種簡便、微創、有效、安全的手術方法。微創保膽息肉摘除活檢術能徹底的取出息肉,不僅保留了膽囊而且去除了病灶,即保留了有功能的膽囊又有選擇性地預防膽囊癌,無疑為膽囊息肉的治療開闢了新的途徑。具備深遠的臨床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