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考試

SAT考試

SAT考試(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曾稱作學術能力測驗和學術評估測試,是由美國大學委員會(大約4,300所美國大學共同組成的文教組織)委託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ETS)定期舉辦的世界性測驗,做為美國各大學申請入學的重要參考條件之一。SAT考試分為SAT推理測驗(SAT Reasoning Test,後稱SAT I)和SAT學科測驗(SAT Subject Test,後稱SAT II)。包括英國和加拿大在內的許多其他國家的大學也承認這項考試。

簡介

(圖)SAT講座SAT

SAT測驗(中國大陸俗稱“美國聯考”),前稱學術能力測驗(ScholasticAptitudeTest)和學術評估測試(ScholasticAssessmentTest),是由美國大學委員會委託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定期舉辦的測驗,做為美國各大學申請入學的重要參考條件之一。第一次考試於1926年舉辦。
SAT測驗分為SAT推理測驗(SATReasoningTest,舊稱SATI)和SAT學科測驗(SATSubjectTest,舊稱SATII)。目前的SATI為2005年版,耗時3小時45分鐘,費用$50(國際生源$81,不計遲到費)。總成績分值為600-2400分,由三個800分部分組成(數學、批判性閱讀、寫作)組成。參加SAT或ACT考試是許多,但不是全部美國大學的錄取要求。一些英國在內的許多其他國家的大學也開始承認這項考試。

功能

SAT考試SAT考試

美國大學委員會聲稱SAT考試測驗學生在大學階段所需的文化與寫作水平。他們稱SAT檢測考生分析與解題能力——這些能力是從高中里學來,並在大學階段繼續使用。SAT一般在高中第二、三或四年級時參加[3]具體來說,大學委員會稱將SAT分數與高中學業成績平均點數(GPA)組合在一起,可以準確預測學生在大學階段的學習效果。這相比單獨使用高中GPA預測大一GPA來說更加準確。許多不同的研究在分析當SAT成績被納入計算時,高中成績與大一成績的相關係數十分高。

與其他國家教育系統不同,美國的不同學校的教學方法和課程都有很大的分別,不論是同一州或不同州的高中都會有所差異(見美國教育),這個差別主要源於美國的聯邦制,它容許地方自主決定學校制度,而美國的稅務制度下,學校的財政都是由地方政府提供的,因此一個富裕的地方政府就能夠提供更多的資源給他們的學校。這個制度使各大學在不同州難以比較學生的能力,在缺乏如英國的A-level一般中央統籌的中學畢業試製度下,美國教育制度需要一個類似的評審機制,於是美國的大學就開始用SAT或ACT這類的標準測驗來考核學生的基本能力,每間大學都有他們自己的考核重點,例如還有考量學校排名或是學業成績平均點數(Grade Point Average)。

從歷史角度來看,SAT在美國東西部盛行,而ACT在中西部和南部更受歡迎。一些大學要求學生上報ACT成績,只有少數大學拒絕SAT。絕大多數大學認可SAT考試。一些高智商團體,如門薩國際、普羅米修斯社、三九高智社使用SAT成績作為申請標準。如三九社團在1995年4月前要求SAT成績達到1450,1995年4月到2005年2月則提升到了1520。SAT成績有時也被一些組織用於給13歲以下的孩子進行測試,如數學天賦兒童研究社用考試來選拔、研究、培訓具有天賦的兒童。

這個考試通常都是由一些希望繼續學業的中學學生或畢業生去報考的,考試的結果會提供給各學生指定的院校,即使獲取入學的考量可能還包含在校成績、老師的評語、或參與的課外活動,很多院校仍會將SAT分數視為首要粗略篩選的方法。此外,SAT的分數有時候也會成為奬學金的篩選標準。到美國讀大學本科的外籍學生一般也會要求參加該考試。

考試內容

SAT Reasoning Test

在SAT推理測驗(SAT Reasoning Test,舊稱SAT I)中共有三個單元:寫作數學、批判性閱讀(Critical Reading)。每部分計分為200-800分,所有分值都是10分進位,總分是三部分相加求和。所有主要部分都分為三小段。全部考試分十小節(Section)進行,還有一個實驗題部份,此部份不計分,但測驗中並未指明那一部份為實驗題,故考生仍應全部作答。總測驗時間為3小時45分鐘,所有的環節(包括指令、髮捲、填表、11分鐘的休息)總計為4小時30分鐘。除了數學填充題之外,所有題目答錯皆倒扣,由於SAT每一類型考題都是由易而難排列,容易的問題一般會首先出現,較難的問題會稍後出現。這並不符合所有的情形(寫作部分呈時間順序),但是絕大部分,特別是數學和19道句子完成題是按照難易順序出現。考生應先在前期的題目把握時間,才有時間應付後續較難的題組。

批判性閱讀

SAT批判性閱讀(前辭彙部分,Verbal)由三部分組成:兩個25分鐘和一個20分鐘部分組成,由不同的題組,包括句子填空題、長短段落閱讀組成。閱讀部分的開始一般是5到8個句子填空題;剩下的部分則注重於段落閱讀。句子填空題考察學生的辭彙、並通過要求考生選取一到兩詞來完成句子來考察學生對句子結構和組織的理解。閱讀理解的主幹部分是閱讀文章段落,考生會讀到從人文社科、自然科技、個人敘述抽取的文字,並就此回答相應的問題。有的部分則要求考生對比兩份段落來回答問題;基本上這類段落相對較短。考題的數量與段落的長短成正比。與數學部分的難易順序不同,閱讀部分的考題隨文章而變動。總之,前面的考題相對簡單,後面的考題相對困難。

數學

數學填空例題。

數學包括三部分,由兩個25分鐘、一個20分鐘組成:

  • 一個25分鐘部分的選擇題,20道題。
  • 另一個25分鐘部分包括8道選擇題、10道填空題。填空題需要在答題卡上填空,打錯不倒扣分。
  • 一個20分鐘部分,全部為選擇題,16道題。
  • 新添章節包括代數II和散布圖。這些更改使得考試難度加大。

計算器

多功能、科學、繪圖計算器可以在SAT數學部分使用;然而,計算器不得在其它部分出現。QWERTY鍵計算器、手機計算器、便攜電腦等不得在考試中使用。對SAT數學部分的改版使得計算器程式得以使用,以便節省時間、提高計算精度。這些程式使得學生可以更快地完成之前難以手動完成的計算作業。在一些地方推薦使用繪圖計算器,特別是幾何題,多重計算題。根據大學理事會的研究(research),數學部分的成績與計算器的使用相關:在1/3到一半的問題上使用計算器較之不常使用計算器的分數較高。使用繪圖計算器的考生也會取得相對較好的成績。

寫作

SAT的寫作部分是根據,但不是照搬舊版SAT II中的寫作改變而來(後者由舊版TSWE)得出,包括選擇題和短文。短文分數占成績的28%,選擇題占成績的70%。由於大學普遍抱怨學生的寫作與思辨能力得不到統一監測,2005年3月SAT添加了這部分考試。

選擇題包括改錯、詞句改進、段落改進等題型。改錯與詞句改進給出彆扭或語法錯誤的句子,考察學生的語法知識。在改錯部分里,學生需要找到出錯辭彙,指出無錯句子。詞句改進則需要學生選擇合適的選項來糾正彆扭的句子。段落改進題給出低劣的學生習作,提出一系列問題、要求考生對其進行改良,以便測試學生對組織邏輯的理解。

寫作部分總會第一個出現在考卷上,為時25分鐘。所有作文必須根據提示來完成。提示涉及廣泛,常常富有哲理,考察不分考生的教育與社會背景。例如,考生會被問及人生勞作的重要性、技術對收益者是否有負面作用。作文結構沒有固定要求,大學理事會接受“學生的閱讀、研究、經驗、或觀察”。兩位經過培訓的審閱會為作文打分,分值為1-6,0分為白卷、非英語作答、非2號鉛筆作答、無法識別。成績會生成最後的總分2-12(或0分)。如果審閱的打分相差超過1分,那么第三位高級審閱會進行決斷。每名審閱的平均審閱時間少於3分鐘。

2004年3月,佩雷爾曼(Les Perelman)分析了大學理事會ScoreWrite一書中15分樣文以及30片習作,發現超過90%的情況中,作文的成績可以通過簡單地計算字數來進行推斷。兩年後,佩雷爾曼訓練的高中生在考試中書寫了空洞內容,但包含了生僻詞如"plethora"或"myriad"的作文;所有學生得到了"10"或更高成績,在作文百分位上位列92或更高。

題型

除了作文和數學填空題之外,絕大多數SAT題型都是選擇題;所有選擇題都有5個選項,其中一個是正確的。每部分同種題型一般呈由易而難得的順序排列。然而,有一個例外:長短閱讀部分的題型呈時間順序,而不是難易順序排列。數學部分中10題中有1題不是選擇題。它們需要考生在四欄框架里進行填空。

考題分值相等。每個正確答案得1原始分。每個錯誤答案會倒扣1/4原始分。 數學填空題打錯不扣分。這樣使得考生猜題的期望值變為零。最終成績由原始分值轉化得來;精準的分數轉化表因考方而異。

SAT只推薦有根據的推測,即當考生瞎猜時,回答正確率是20%;當考生可以排除掉一個錯誤答案,正確率是25%(即期望值為1/16分);排除兩個錯誤答案為33.3%(1/6分);三個50%(3/8分)

章節 平均分 時間 (分鐘) 內容
寫作 493 60 語法、措辭、用語
數學 515 70 數字運算代數方程幾何統計學機率;數據分析
批判性閱讀 501 70 辭彙、批判批判性閱讀句子閱讀

SAT Subject Test

SAT學科測驗(SAT Subject Test,舊稱SAT II Test)中共有英文歷史數學科學語言5部分。

英文包括: 文學

歷史包括: 美國歷史世界歷史

數學包括: 數學1級、數學2級

科學包括: 生態學/分子生物學化學物理

外語包括: 漢語含聽力、法語含聽力、德語含聽力、日語含聽力、韓語含聽力、西班牙語含聽力、法語德語現代希伯來語義大利語拉丁語西班牙語

備考

SAT在美國一年開考7次,分別為:10月、11月、12月、1月、3月(或與4月輪替出現)、5月、6月。考試一般在11月、12月、5月、6月的第一個周六開考。在其它國家,SAT考試時間除了春季第一場考試(例如3月、4月)不提供,都與美國的同步。2006年,考試提供了1,465,744場次。考生在當天可以選考SAT Reasoning Test或最多三門SAT Subject Test;春季第一場考試例外,只提供SAT Reasoning Test。想要報考的申請人可以使用大學理事會的官網、通過郵寄、或致電報名,但必須提前三周。

SAT Subject Test在考試當天以一本大部頭的形式呈現。因此,考生報考哪一門考試並不重要;含聽力的語言考試除外;考生可以臨時改變主意,選考“任意”考試,不論他們當初報考的是哪門科目。多考的考生會受到大學理事會的賬單,並在付賬後受到成績單。少考的考生則不會收到退費。SAT Reasoning Test費用為$49(國際生源$78,印度、巴基斯坦採用舊版形式,為$99)。Subject test費用為$22註冊基本費用(國際生源$49,印度、巴基斯坦$73)、每科$11(含聽力的語言考試為每科$21)。大學理事會為低收入者提供費用減免。遲到的報名、備用試題、註冊更改、電話查分、額外的成績單會另行收費。

考生因宗教信仰的原因不能參加周六考試的可以申請第二天的考試,10月份因周日在主考8天后進行而例外。申請必須在註冊時提出,並可能被拒絕。行動不便的考生,包括身體、學力方面的緣故,可以得到SAT考試方面的便利。學力不便的學生可以申請延長考試時間,如在標準時間上+ 50%;或+ 100%。

SAT培訓是個暴利行業,許多公司和組織都提供考試培訓,如書籍、培訓班、網路課程、家教等。雖然大學理事會堅持SAT本質上無法培訓,但研究顯示補習班學生平均提分為數學20分、辭彙10分。

成績計量

原始分值、量尺分值、百分位數

考生會在考試結束後三周(筆試郵寄為六周)可以線上查分。分數由每部分200-800和兩個寫作次分數(作文和選擇題)組成。除此之外,考生會收到他們成績的百分位數(即與其它考生成績的對比),以及原始分值,或正確答案的得分和錯誤答案的減分(以考試的不同從低於50分到低於60分不等)。若考生另外付費,就可以獲得答案解析,後者包涵了考生的答案,正確答案以及相應的解析。

百分位數應考試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在2003年SAT Reasoning Test兩部分的800分對應百分位數的99.9,而SAT物理考試的800分對應百分位數的94。造成這種不同是因為考試的內容不同以及考生水平的不同。Subject Test常被著重複習(常與大學先修課程一併複習,後者相對更難),而且只有自知能夠考好的人才會參加,導致成績分布不寬。

畢業生的SAT成績列在如下表中:

百分位數 2006年成績
(1600計分)
2006年成績
(2400計分)
百分位數 2006年成績
(1600計分)
2006年成績
(2400計分)
99.93/99.98* 1600 2400 61 ≥1090 ≥1600
99+ ** ≥1540 ≥2280 48 ≥1010 ≥1500
99 ≥1480 ≥2200 36 ≥950 ≥1400
98 ≥1450 ≥2140 24 ≥870 ≥1300
97 ≥1420 ≥2100 15 ≥810 ≥1200
93 ≥1340 ≥1990 8 ≥730 ≥1090
88 ≥1280 ≥1900 4 ≥650 ≥990
81 ≥1220 ≥1800 2 ≥590 ≥890
72 ≥1150 ≥1700
- * 2400計分的滿分百分位數為99.98,1600計分為99.93。
** 99+指超過99.5%的考生

舊版SAT(1995年前)封頂很高。歷年,100萬名考生中只有7名考過1580分。超過1580分意味著99.9995的百分位數。

SAT-ACT成績對比

雖然,沒有SAT與其競爭對手的官方分值轉化表,大學理事會依然出版了非官方版表單,涵蓋了1994年10月到1996年12月間103,525名考生參加兩種考試的分數對照。然而,兩份考試都在之後改版。一些大學有他們自己的轉化表。如下是加州大學的轉化表

SAT (無寫作) SAT (有寫作) ACT成績 SAT (無寫作) SAT (有寫作) ACT成績
1600 2400 36 1080–1110 1620–1670 23
1560–1590 2340–2390 35 1040–1070 1560–1610 22
1520–1550 2280–2330 34 1000–1030 1500–1550 21
1480–1510 2220–2270 33 960–990 1440–1490 20
1440–1470 2160–2210 32 920–950 1380–1430 19
1400–1430 2100–2150 31 880–910 1320–1370 18
1360–1390 2040–2090 30 840–870 1260–1310 17
1320–1350 1980–2030 29 800–830 1200–1250 16
1280–1310 1920–1970 28 760–790 1140–1190 15
1240–1270 1860–1910 27 720–750 1080–1130 14
1200–1230 1800–1850 26 680–710 1020–1070 13
1160–1190 1740–1790 25 640–670 960–1010 12
1120–1150 1680–1730 24 600–630 900–950 11

歷史

最初的SAT在美國東北地區的院校使用。心理學家卡爾·布里格姆為陸軍阿爾法貝塔測試研發了考試,用於衡量來自不同社會、經濟背景的考生,消除偏差歧視。

1901版

大學理事會於1901年6月17日舉辦了第一場SAT考試,共973名學生參加,其中美國設有67個考點,歐洲2個。雖然考生背景千差萬別,但三分之一來自紐約新澤西賓夕法尼亞三洲。絕大多數考生來自私立學校、學院、或是贊助學校。60%的考生申請了哥倫比亞大學。考試包括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希臘語歷史數學物理化學。考試沒有選擇題,而是通過作文考察能力。最後成績為“優秀”、“良好”、“質疑”、“欠佳”、“糟糕”五種評價。

1926版

SAT於1926年6月6月23日第一次正式舉辦,在當時被稱為“學術能力測試”(Scholastic Aptitude Test)。考試由普林斯頓心理學家卡爾·布里格姆領導的委員會執行,考察內容包括定義算術、分類、機械語言、類比、數列、反義詞、邏輯推理、閱讀理解。超過8000名學生在300多個考點參加了考試。其中,超過60%考生是男性。有超過1/4的男女考生報考了耶魯大學史密斯學院 當時的考試節奏極其緊湊,考生需要在90分鐘內回答315道題。

1928、1929版

1928年,辭彙削減到7個部分,時間延長到接近兩小時。1929年,章節數目再一次下降到了6個,並放鬆了考試時間。考試沒有數學部分,只考察辭彙。

1930、1936版

1930年,SAT第一次分成了辭彙和數學兩個部分,這種結構一直沿用到2004年。1930版辭彙部分較之先前版本的考察範圍要窄,只考察反義詞、雙重定義(類似於句子填空)、段落閱讀。1936年,類比重新出現。1936年到1946年間,學生需要在80到115分鐘內回答250道辭彙題目(超過1/3是反義詞)。1930年,數學考試出現,由100道自由回答問題組成,需在80分鐘內完成,主要考察做題速度。類似1928到1929年的情形,數學部分在1936年到1941年間被取消。當1942年數學部分重新出現時,選擇題被投入了使用

1946版

1946年,“段落閱讀”被“閱讀理解”替代,雙重定義也被句子填空題替代。在1946年到1957年間,考生需要在90到100分鐘內回答107到170道辭彙題。從1958年開始,考試時間被固定下來,到1975年這17年間,考生都在75分鐘內回答90道問題。1959年數據題被加入數學部分,並在1974年取代了數量比較。1974年,數學和辭彙部分都由75分鐘削減到了60分鐘,考試結構的變化彌補了時間的不足。

1980版

“奮進者”(Strivers)被納入考試計畫中。該項研究由SAT的考方ETS主持,旨在探索如何讓少數族裔、社會經濟弱勢個人得到相應的便利。初期的“奮進者”計畫在1980-1994年間處於研究階段,相應種族、性別、收入的考生若比預期多考了200分,就會獲得獎勵。這種觀點認為有助於幫助少數族裔進入更要的大學,如常春藤大學。1992年,奮進者計畫被公眾知曉,導致計畫在1993年終止。聯邦法院聽審了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ETS的申辯後,命令研究應修正數據處理過程,並稱只有年齡、種族、郵編可以被納入“奮進者”分值計畫。1994年,這些改革在SAT考試上得以實施。

1994改革

1994年,辭彙部分進行了重要的調整。這些調整包括取消反義詞題目,加大段落閱讀分量。受到來自美國數學教師協會的壓力,數學部分也進行了重要調整。自1935年來,SAT第一次給出了一些非選擇題,要求學生自己填空。計算器首次被允許在考試中使用。數學部分加入了機率、初級統計學、計數、中位數與眾數。

1994年,SAT I改版的平均分約為1000(辭彙、數學各500)。美國頂尖大學(例如,常春藤盟校)通常要求超過1400分。

1995改革與爭議

考試平均分的初衷定位為每部分500,標準差為100。當考試變得更加受歡迎,基礎相對薄弱的生源也爭相參加考試,導致平均成績下滑到辭彙428、數學478。1995年,SAT被“重新歸位”,將“新的”平均分調整到接近500。1994年後到2001年10月的加分被記為“R”(如1260R)。老分數可以利用大學理事會的官方列表來與1995年及現今的分值進行對比,其中,辭彙平均分會被提升70分、數學30分。或者說,現在的學生可以比他們的父母多拿100分(70+30)。一些教育組織認為SAT重新歸位不過是對不斷下滑的成績進行遮羞。雖然考生總數提升到了500,000人次,但辭彙部分成績超過600分的人數從1972年的112,530人跌落到1993年的73,080人,跌幅為36%

2002改革

2002年10月,大學理事會允許學生選擇遞送SAT II的考試成績。學生可以先看到成績,後傳送分數。大學理事會於2009年春決定再次修正成績傳送選項。一些頂尖大學,如耶魯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史丹福大學,要求申請人遞送所有成績。史丹福大學則只禁止舊版SAT的分數選報。其它學校,如麻省理工大學哈佛大學則全部接受成績的選報。

2005改革

2005年,為回應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批評,考試被再次修訂。 由於一些考題模稜兩可,特別是類比題,一些試題被取消了(辭彙部分的類比題、數學部分的數量比較)。由於滿分數量增多,考題相應地提升了難度。新的寫作部分是根據前SAT II寫作考試改編而成,其中一個理由是縮小最高分與中等成績之間的差距。其它原因是考察學生的寫作能力;即作文題。新版SAT(即SAT Reasoning Test)在2005年3月12日第一次開考,“舊版”SAT則在2005年1月後不再使用。數學部分考察範圍擴充到高中三年數學。辭彙部分被更名為批判性閱讀。

2008改革

2008年末,考試進行了新的調整。之前,申請人必須向大學遞交所有的成績,接受分數選報的大學則允許考生對報送分數自行選擇。然而,雖然一些大學堅持原先的政策,分數選報在2008年起開始普及。理論上講,考生可以選報他們的最佳成績(或者任意成績),一些受歡迎的大學,例如康奈爾大學,依然要求申請人匯報所有分數。大學理事會在其官網上公布了對分數選報偏好與否的大學清單,並堅持聲稱考生不必強迫遞送自己的成績。無論是否接受分數選報政策,絕大多數院校不會因成績單上較低的分數對學生進行懲罰;許多大學,如哥倫比亞大學 和康奈爾大學表示不看重對申請人不利的項目,關注最能反映申請人成績和潛力的分數。大學理事會於2011年11月更新了大學對選報的偏好列表。

2012改革

自2012起,為了強化身份確認,考生被要求上傳數字照片。這項舉措遭致許多批評,諸如種族歧視和其它類型的歧視,一些理由是照片已經在申請過程中遞交給相應的院校。

其它

更名

SAT原名為"Scholastic Aptitude Test"(譯為學術能力測驗)。 但在1990年,出於對SAT是否能夠作為智力測試的質疑,考試被更名為"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譯為學術評估測試)。1993年,考試被改名為SAT I: Reasoning Test(字元不代表任何實義),並區分於SAT II: Subject Tests。2004年,名字上的羅馬字元被刪除,SAT I被改為the SAT Reasoning Test。考試各大部分為:Critical Reading (批判性閱讀,對應舊版SAT I中Verbal的部分的一些內容),Mathematics(數學),和Writing(寫作)。The writing section包括一篇作文essay,其成績連同grammar section(語法部分,對應舊版SAT中Verbal部分的一些內容)一道被計入寫作部分。

2005年10月計分事件

2006年3月,有訊息稱一小部分SAT考生在2005年10月份的考試中得到了錯誤的成績,這是由於答卷被弄濕了,沒有被正確掃描。大學理事會稱他們會為低分考生補加分數,但在當時,考生已經使用考分申請大學了。大學理事會決定不會為高分考生更改分數。2005年,約4,400名低分考生向法院遞交了訴訟。2007年8月,法院判決責令大學理事會及相關公司向超過4,000名考生賠償285萬美元。每名考生可以得到275美元,或申請更多賠償。類似的事件在2010-2011年中學入學考試上出現過。ERB(教育記錄局,Educational Records Bureau)稱錄取過程出現事故,2010年參加獨立學校入學考試(Independent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考試以申請私立學校的考生有17%的成績出現錯誤。ERB主席大衛·柯隆(David Clune)在《紐約時報》上稱在學生申請學校上出錯是“我們在某時都要上的一堂課—生活並不公平。”

與IQ的關係

弗雷與迪特曼(Frey and Detterman, 2003)分析了SAT成績與智力測試分數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SAT分數與一般智力因素,或g值相關程度很高。(樣本r=.82,非線性修正後為.86)。SAT分數與瑞文氏標準推理測驗分值的相關係數為.483(限制範圍修正後為.72)。他們斷定SAT主要是g值的考察測試。本靳與他的同事(Beaujean and colleagues, 2006)也得到了類似的結論。

文數差距

2002年,理察·羅斯坦(Richard Rothstein,教育學者、專欄作家)在《紐約時報》上稱SAT與ACT的數學在平均分上依然高於辭彙成績,繼續了上個年代的增長趨勢。

文化偏差

幾個年代以來,許多批評家們都指責SAT辭彙的設計偏向白人與富人。著名的例子是SAT I中的oarsman–regatta類比題。該題旨在找到與"runner"和"marathon"(跑步運動員-- 馬拉松)最為類似的選項。正確答案是"oarsman"和"regatta"(劃手 -- 賽船)。正確答案假設學生對賽艇運動十分熟悉,這一運動在富人社會十分流行,也是對應其知識結構與措辭的。53%的白人考生回答正確,而只有22%的黑人考生給出了正確答案。然而,根據穆瑞與赫恩斯坦(Murray and Herrnstein),黑白差距在這道文化題上比一些文化中性的題還要小。類比題後被短篇閱讀所取代。

廢棄SAT

越來越多的大學回響了SAT選考運動。這些大學在錄取上不要求SAT成績。在2001年美國教育大會上,加利福尼亞大學校長理察·阿特金森敦促院校在大學錄取上廢棄SAT Reasoning Test的指標:

“任何參與教育事業的人都知道對SAT的過分強調對教育的優先性與實踐性產生了多么大的扭曲,知道考試是多么的不公平,知道考試是如何摧毀年輕學生的自信與熱情。SAT傷害美國教育這一事實已經獲得了廣泛的共識。”

為回應加州大學的威脅,大學理事會宣布在2005年3月對SAT進行改革,細節如下:

在二十世紀60到70年代,曾出現過廢除成績測試的運動。一段時間後,國家、州縣、省份重行實施考試,承認學術標準下降了,學生不學習了,不把學習當回事兒了。他們重啟了考試,並經研究發現高標準的考試所帶來的好處大於代價。

MIT研究

2005年,MIT寫作主任萊斯·佩雷爾曼(Les Perelman)將新版SAT的範文長度與分數進行對比,發現很高的相關程度。在研究了超過50多篇作文後,他發現長作文得高分。事實上,他辯稱僅通過觀察作文長短而非閱讀內容,就可以在90%的情況下給定作文分數。他發現一些作文存在事實謬誤;但大學理事會對此沒有回響。

佩雷爾曼與美國英文教師協會(the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也批評25分鐘的寫作部分傷害了課堂寫作教育的標準。他們稱SAT培訓教師不會關注修改、深度、精準,而他們會著重於寫足夠長的、公式化的、囉嗦的章節。 “你使得老師將學生教成爛作家”,佩雷爾曼如此總結道。

貧富分差

最近的研究指出來自高收入家庭的考生呈較高平均分。來自加州的成績數據顯示家庭收入低於每年$20,000的考生平均成績為1310,而收入高於$200,000的平均成績為1715,相差405分。SAT分數與家庭收入之間的相關度為0.23到0.4(解釋5-16%的變數)。一些計算顯示每增加$20,000收入,就增加40點平均分。 這個相關富有爭議。有人認為這是富家子弟獲得優質教育與補習的結果。另一些則認為富有家庭可以獲得更廣的文化薰陶與經驗,是旅遊以及其它習得方式的結果,而“文化教育”可以提高成績。

世界範圍影響

從全球看,SAT的影響及有關SAT的了解並不廣泛,因為其他國家通常都擁有自己的標準化考試。然而,對於感興趣的學生,SAT在全球都能參加。

位於美國外的、想獲準進入美國的學院/大學的畢業生通常被要求提供SAT(或ACT)成績。這些學生通常不會被事先通知能否參加這些考試,並且多數在美國以外的教師(特別是那些非英語國家的教師)也並不了解這一要求。通常,有意的學生必須自己(通常是從美國大使館領事館國際學校並且/或獲取免費的“SAT項目註冊公告國際版”)獲取關於該測試的信息。SAT在美國外許多國家和地區亦設有考點,但仍有些地區無考點,如中國大陸,中國大陸考生一般會選擇去香港新加坡參加考試。

舞弊事件

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稱,2014年10月11日舉行的美國SAT考試(美國聯考)可能存在大規模舞弊行為。所有中國韓國考生成績將會接受重新審查。重審成績可能將耗時四個星期。2007年,因考題泄露,韓國900多名SAT考生成績被取消。

教育分類導航

教育是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生產經驗得以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主要指學校對適齡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廣義上講,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其涵義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類型有正規教育、成人教育、技術教育、特殊教育、終身教育等。
教育網站學前教育職業教育各國教育
招生高等教育遠程教育成人教育

細說考試

中國古代的考試科舉是一種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吏的制度。它是古代中國的一項重要發明。
科舉名銜稱謂:孝廉 | 舉主 | 門生 | 貢士 | 進士 | 舉人 | 秀才 | 狀元 | 榜眼 | 探花 | 解元 | 會元 | 貢生
聯考相關網路熱詞網路聯考| 孔廟祈福筆| 考神| 考試綜合症| 聯考移民|裸考| 聯考保姆| 洋聯考| 聯考房| 空巢畢業班| 聯考經濟| 粽狀元| 聯考狀元| 考霸| 嗜考症| 聯考特長生| 聯考熟語| 考前焦慮症| 後考試經濟| 聯考舞弊| 聯考心理| 聯考體檢| 聯考減壓法|聯考后綜合症| 後聯考心理| 聯考微作文| 陪考假| 見家長宴| 謝師宴| 聯考解放日| 求分咒語
考試術語無紙化考試| 診斷考試| 考試效應| 科舉考試制度| 考試誠信檔案| 考試經濟| 對口考試| 夾帶| 考試院| 對口考試| 掛了|替考|准考證| 文憑| 作弊| 錄取分數線| 聯考誠信檔案| 聯考志願| 春季聯考| 一本院校| 二本院校| 本科| 大專 | 聯考加分| 聯考加分政策|聯考加分俱樂部| 教育平等權|應試心理| 文理分科| 及時複習法| 多通道記憶| 過度學習法| 分散複習法| 考后綜合征
學歷考試普通聯考| 成人聯考| 研究生| 自學考試| 藝術考試| 大學英語等級考試| 研究生入學考試| 專升本考試| GMAT考試| GRE考試| AP考試| SAT考試| GCT考試
計算機考試類 等級考試| 微軟認證| 思科認證|高校計算機等級考試|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
外語考試 TOEFL| 四六級| 公共英語 | 職稱英語| 商務英語| 雅思考試| 漢語水平考試| 韓國語能力考試| 方言等級考試| 國語等級考試| IELTS考試| TOEIC考試| BEC考試| PETS考試| HSK考試| 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
職業資格 工程類 經貿類 財會類 醫藥類
廉政考試|助工考試|翻譯資格考試|AUTODESK認證考試|律師資格考試|醫師資格考試|經濟師考試|公務員考試|註冊會計師考試|臨床技能考試|工人技術等級考試|質量工程師考試|Cisco認證考試|資格考試|單位招聘考試|全國職業資格等級考試|CIIA考試|會計考試|CMA考試|CIA考試|保險考試|CCIE考試|教師Nit考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