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科學技術協會

"1958年4月佛山市科普協會""改名為""佛山市科學技術協會""(以下簡稱市科協)。 1994年6月市科協、科委、經委聯合舉辦首屆""佛山市新技術成果展示會""。 1998年3月市科協舉行""佛山市最新科技成果新聞通報會""。"

佛山市科學技術協會(簡稱佛山市科協)是全市科學技術工作者的民眾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繫科技工作者的橋樑和紐帶,是推動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佛山市科協由市級學會、協會、研究會(簡稱市級學會),區科協,企業科協、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科協、科普基地組成,業務上受廣東省科協指導。

佛山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要職責

1. 開展學術交流,活躍學術思想,促進學科發展、科技進步。
2. 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技知識,捍衛科學尊嚴,傳播科學思想和方法,推廣先進技術,開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
3. 組織科技工作者參與科技政策、法規的制定和佛山市地方事務的政治協商,科學決策和民主監督工作,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見和要求,維護科技工作者合法權益。
4. 開展決策論證,提出建議,進行科技諮詢服務,接受委託承擔項目評估,成果鑑定,技術職務資格評審等任務。
5. 開展繼續教育和培訓工作。
6.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倡導科技工作者樹立高尚的科學精神、科學道德,表彰獎勵優秀科技工作者,舉薦人才。
7. 開展國內外民間科技交流,發展同港澳台、國外科技團體和科技工作者的友好交往。
8. 興建和辦好科學技術活動陣地,舉辦符合佛山市科協宗旨的公益事業。
9. 做好全市性學會、佛山市的企業、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科協的組織管理和市、區科協業務指導工作。

• 佛山市科學技術協會第六屆全市委員會

主席: 唐毅敏

副主席(按姓氏筆畫排序,共8名)

王垚浩 馮 斌 朱世龍(專職) 許慧明 吳耀根 范彥斌 黃文(專職) 譚家駒

領導分工:

唐毅敏主席:主持市科協全面工作,分管人事、機關財務、信息化工作、學會工作部工作。

黃文副主席:分管科學技術普及部工作、學會工作部的培訓工作。

朱世龍副主席:分管辦公室工作(勞資、保密、檔案、信訪、計畫生育等)、紀檢、監察、機關黨群工作(工會、機關黨支部、離退休幹部支部等)、二級單位(科普時空編輯部、科普培訓中心)。

常務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序,共30名)

王垚浩 馮 斌 倫校鏇 朱世龍 江佐中 許慧明

何小堅 吳耀根 李先貴 李奇遜 蘇年福

陳月華(女) 陳朝暉 周廣生 周玉泉 林文紅(女)

歐陽可斌 羅其慶 范彥斌 鍾連宏 徐潤生

唐毅敏 戚耀方 黃 文 黃齊鋒 惠韶文

曾廣基 譚志東 譚家駒 霍泳東

秘書長 王月新

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序,共104名)

馬海生 方欽榮 王月新 王垚浩 鄧藝海 鄧燕娟(女)

儀(女) 馮 斌 馮瑞陽(女) 盧 鑽(女) 葉卉葉俊傑

艾持平 倫校鏇 劉 好(女) 劉劍鋒 劉瑞橋 孫治中 朱世龍

朱 珍 江佐中 湯衛國 許慧明 鄔群容(女) 何小堅

何永慶 余彬海 吳浩亮 吳耀根 張日東 張永釗

張 莉(女) 張 勤(女) 李衛紅(女) 李先貴 李國斌 李奇遜

李紹華 李鉅鎮 李橋金 李滿華(女) 李耀榮 楊 寧

楊兆華 楊敏輝 蘇年福 陸錫佳 陳月華(女) 陳東初

陳志維 陳國堅 陳學輝 陳順灶 陳朝暉 陳超明

周廣生 周玉泉 龐文忠 林文紅(女) 歐陽可斌 羅圩南

羅其慶 范長英 范麗華(女) 范彥斌 鄭堅強 鍾連宏

鍾曉慶 唐毅敏 徐潤生 聶二全 莫均全 郭永龍

錢敘恩 崔志新 戚耀方 曹文剛 梁永和 梁志忠

梁健儀(女) 梁 敏 梁新文 梁燕茹(女) 梁 贊 黃 文

黃齊鋒 黃志明 黃志勇 黃建軍 黃健強 黃 海

黃斌池 惠韶文 曾凡智 曾廣基 游飛飆 路 洪

譚志東 譚志亮 譚家駒 黎雪芬(女) 黎新宗 霍泳東 霍悅富

• 內設機構的主要職能任務

科協機關內設科學普及工作部、學會部和辦公室。
辦公室職責
1、兼辦黨組交給的任務。貫徹落實黨對科技工作的各項方針、政策及市委市政府的有關批示;落實黨對知識分子的各項政策;組織科技工作者參政議政;組織、檢查、摧辦科協各項決議、決定、制度實施;加強科協系統的組織和思想建設;政治學習;老幹部工作;協調機關各部、室的關係。
2、加強調查研究,掌握情況、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3、擬寫科協的工作計畫、總結、請示、報告等檔案。
4、負責文秘,收發檔案,立卷歸檔、保管;信訪、接待;人事、統計、工資福利、財務、保衛、工會、計生;房改、車輛、電話、財產等;機關行政事務管理和幹部職工生活福利等後勤工作。
5、兼對科協事、企業的管理,財務審計,制定目標管理等。
6、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地址:佛山市禪城區季華五路18號經華大廈10樓(528000)

聯繫電話:0757-83336879,傳真:83362774,Email:[email protected]

學會工作部職責
1、指導、協調、監督、檢查、評估市直各學會(協會、研究會)工作,加強學會的思想和組織建設,做好年審和年度統計。
2、做好新建學會(協會、研究會)的審定與申報。
3、協助各學會開展重要的國內學術交流活動;做好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評審、先進科技團體和科協先進工作者評審以及獻計獻策活動。
4、加強與全國各地科協的橫向聯繫,開展國內各地區學術團體的聯繫與學術交流。
5、創造條件積極支持各學會創辦科技實體。
6、組織實施科技“金橋工程”,鼓勵各學會開展“四技”(技術攻關、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培訓)服務。

地址:佛山市禪城區季華五路18號經華大廈10樓(528000)

聯繫電話:0757-83286978,傳真:83362774,Email:[email protected]

科普工作部職責
1、指導,協調、協助各市、縣,區科協,市直各廠(公司)科協積極開展科學技術普及工作,迅速把科學知識、科技知識、生產技能、先進技術經驗以及先進的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等,通過各種方式、途徑傳播,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使其為全社會勞動者了解接受,並轉化為生產力。
2、普及宣傳科學知識,編輯、出版《佛山科普》報和其他科普書刊、技術資料等。
3、開展業餘科學技術普及教育和繼續教育。辦好科技成人中專、農業致富函授大學;農村專業技術研究會;以及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使科技工作者知識更新。
4、指導和協助市直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和協調各級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積極開展青少年科技活動,如信息學(計算機)奧林匹克競賽,小發明,小論文,生物百項,小星火,航空模型競賽,夏(冬)令營科技等活動,培養青少年從小熱愛科學。對科技活動優秀青少年和優秀輔導員進行表彰獎勵。
5、發展廠(公司)科協;加強城鎮科普網建設;草擬科學技術普及工作計畫、總結。

地址:佛山市禪城區季華五路18號經華大廈10樓(528000)

聯繫電話:0757-83351007,傳真:83362774,Email:[email protected]

• 佛山市科協大事記

1953年4月南海縣與佛山市共同在南海縣屬範圍內開始籌備"南海科學技術普及協會"。6月正式成立"南海科學技術普及協會籌備委員會"。籌備委員14人,縣長馬奔任主任委員。

1955年5月"南海科學技術普及協會"經整改,改名為"南海、佛山科學技術普及協會"(簡稱為 "南佛科普 協會"或"南佛支會")。
1956年 年底 "南佛科普協會"分家,"佛山市科學技術普及協會"成立。
1957年 3月10日 召開佛山市科普協會第一次會員大會,第一屆理事會選舉理事委員15人。本年全市共有 科普工作組12個,會員213人。
1958年4月佛山市科普協會"改名為"佛山市科學技術協會"(以下簡稱市科協)。9月召開佛山市科學技術工 作者代表大會,產生了由市長鄧振南等23名委員組成的佛山市科學技術協會委員會。10月佛山專署成立佛山專署科學技術普及協會。
1959年5月佛山專署科學技術普及協會改名為佛山專署科學技術協會。
1960年市科協有學會7個、專業學組1個,會員628人。
1963年7月市科協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出席代表250人,選舉產生委員27名,王燦副市長任主席
1964年市科協有學會7個、專業學組1個,會員760人。
1978年8月佛山市委批准市科委關於恢復市科協的請示。9月27日市科協召開恢復大會。產生由46人組成 新的科協委員會,市革委副主任宋榮貴任主席。12月6日佛山地區革委會恢復佛山地區科學技術協會。
1979年5月佛山地區科協召開第一屆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第一屆委員會,陳燕山任科協主席。8月經市委 領導批准,市科協成立"佛山市業餘技術學校"。
1980年市科協的學會經恢復和新建後有16個,會員1930人。
1981年9月28日市科協成立"佛山市科協科學技術綜合服務部"(1983年6月1日改名為"佛山市科學技術咨 詢服務公司")。
1982年6月市科協與市商業局等單位在市區昇平路開展科普一條街活動。
1983年5月27日佛山地區編委下文同意市科協內設學會部、科普部、青少部(後來市編委又同意增設辦公 室)。6月地市機構改革,佛山地區科協與佛山市科協機構合併,仍稱佛山市科學技術協會。8月“佛山地區科普報”改名為“佛山科普報”(84年10月領取省出版事業管理處的報刊“登記證”)。
1984年3月31日佛山市青少年輔導員協會成立,從組織上保障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開展。8月30日 經市政府批准,市科協成立"佛山市科普服務中心"(1986年6月改名為"廣東省科普實業開發總公司佛山分公司")。地、市學會經合併調整後,市科協有學會36個、會員4千多人。鎮科普協會67個,會員4061人。
1985年1月市科協與市科委財政分開,各自獨立開展工作。結束了1958年以來科委、科協合署辦公的歷史。
1986年1月市科協召開學會工作會議,表彰獎勵13個先進學會和39名學會積極分子。6月經省政府批准, “佛山市業餘技術學校”升格為“佛山市業餘科技中等專業學校”(1992年6月改名為“佛山市科技成人中等專業學校”)。11月1日經市政府批准,市科協成立“中國科協農村致富函授大學佛山分校”。
1987年中國農函大佛山分校培訓學員3675人。
1988年6月市科協在城區、石灣區舉辦"人與環境宣傳月"活動。
1989年8月市科協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出席代表248人,選舉產生委員75人,黃浩權當選主席。
1990年1月5日至2月5日市科協與市委宣傳部等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反對封建陋習,提倡文明新風"科普宣 傳月活動,全市有20多萬人次參加。1月23日 市政府以佛府辦[1990]07號文下發《佛山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評選獎勵辦法(試行)》,並批准本"辦法"由市科協組織實施。4月23日 市科協設立"佛山市學術科普基金"。12月22日 市科協實施第一屆優秀學術論文的評選工作,評出獲獎論文215篇。此後,市科協按規定每兩年組織一屆優秀論文評選。
1991年1月26日 經市政府同意,市科協下發了《佛山市先進科技團體和科協先進工作者表彰獎勵辦法 (試行)》。9月28日,市科協組織第一屆"先進科技團體和科協先進工作者"評選,評出15個先進科技團體和103名科協先進工作者。此後,每兩年組織一次評選活動。11月28日 市委、市政府在《關於依靠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發展的若干規定》中,把每年六月確定為我市的"科技進步活動月"。
1992年6月市科協、市教委、市電視台聯合舉辦"佛山市市直中學生科技知識競賽"。8月市科協和市高新 技術套用研究會組織有關專家、學者經調查、研討和論證,寫出了《佛山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構想》一文,並上報市。
1993年6月市科協將開展我市趕上亞洲"四小龍"為主題獻計獻策活動收集的57項計策建議彙編成《佛山市 趕上亞洲"四小龍"獻計獻策資料彙編》,分送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7月市科協和市教委聯合承辦"廣東省第四屆青少年奧林匹克信息學(計算機)競賽"。
1994年6月市科協、科委、經委聯合舉辦首屆"佛山市新技術成果展示會"。9月市政府以佛府辦[1994078號文批准市科協機構改革方案。內設機構為:辦公室、學會部、科普部,行政編制10名、事業編制1名。12月市科協、市科委等聯合舉辦"佛山市高新技術及經濟與社會發展研討會"。
1995年3月中國科協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朱光亞來佛山視察。5月市科協組織舉辦"佛山市信息高速公路 和信息產業發展研討會"。同月市科協牽頭與市教委、團市委聯合舉行佛山市青少年"科技傳播行動"開幕式。12月市科協首次舉辦《中國科協第二屆青年學術年會佛山衛星會議》。
1996年2月市委、市政府以佛辦發[1996]13號文下發《佛山市1996年至2000年農村黨員、幹部實用技術培 訓規劃》。4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蔣新松來佛山市作首場"院士學術報告會"。同年市科協與市委組織部共同實施我市"農村黨員、幹部實用技術培訓規劃",培訓農村黨員、幹部近萬人次。
1997年5月市科協召開第四次代表大會。出席代表249人,選舉產生委員98名,姚蘭昌當選主席。6月市科 協制首次作的百米《科普長廊》在科普一條街上展示。12月市科協四屆二次會議通過《佛山市青年科技獎實施條例(試行)》。同年市科協啟動"廠會協作行動",有15個學會與企業簽訂了協作協定或協作意向書。
1998年3月市科協舉行"佛山市最新科技成果新聞通報會"。4月市科協舉行"佛山市計算機普及教育信息發 布會"。正式啟動我市全民計算機普及教育活動。6月市科協、科委、農委與省科協聯合組織專家在三水、高明開展科技下鄉活動。9月市科協組織我市部份專家赴歐洲進行醫學科技考察。9月《佛山科普》報改版為《佛山科普》雜誌。10月市科協與市科委聯合召開"迎接知識經濟研討會"。12月市政府以佛府辦[1998]150號文印發市科協組織起草的《佛山市科學技術普及工作"九五"計畫和2010年規劃》。
1999年5月市科協組織專家赴澳大利亞考察"99'澳大利亞科學節"。為貫徹落實佛府辦[1998]150號文,由 市科委牽頭,市科協承辦,同月召開了佛山市科普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會議商定今後每年召開一次聯席會議。6月市科協、市委宣傳部、市科委聯合舉辦"增創佛山科技進步新優勢研討會"。9月市科協、市信息辦共同組織專家寫出了《關於"建設數碼市"的實施意見》提交市政府。
2000年1月市科協與市信息辦聯合召開"發展信息產業,建立數碼市研討會"。5月市科協、市科委等有關 部門聯合舉辦"佛山市計算機網路知識'電訊杯'有獎競賽"。同月市科協召開"佛山市社區科普工作研討會"。7月市科協在高明市"靄雯教育農莊"舉行佛山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掛牌儀式(11月又為市氣象台舉行此儀式)。9月市科協召開《創新與企業發展》科技論壇。這是市科協圍繞佛山實現現代化問題組織科技論壇系列舉行的首場會議。10月佛山市科協建立的網站與英特網正式聯通。

2001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市科協聯合市教育局、市圖書館共同舉辦“《世紀輝煌—諾貝爾科學獎百年展》科普展覽”暨青少年學生徵文比賽活動。有15000多中國小生參加了這次活動。通過舉辦此次活動,增強了我市公眾相信科學、尊重科學和崇尚科學的意識,激發了青少年對科學的好奇和興趣,培育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繼承和發揚科學精神。

2001年5月,市科協在三水荷花世界建立“佛山市科普教育基地”。三水荷花世界是集科研開發、農業示範、旅遊觀光的荷花主題公園,又是集食、住、娛、學、購於一體的休閒度假好地方。全園占地66.7公頃,其中水面積超過40公頃,栽培了世界各種珍稀荷花品種280多個。
2002年10月市科協召開第五次全市代表大會。出席代表306人,選舉產生委員94名,胡經倬當選主席。 2003年5月,市科協在佛山市農科示範園建立“佛山市農村科普示範基地”。佛山市農科示範園是市政府投資興建的農業試驗、示範、推廣、培訓基地,為廣大農民和青少年學習農業科學知識和農業先進管理方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003年9月,市科協在三水僑鑫生態園建立“佛山市科普教育基地”。三水僑鑫生態園首期開發面積1000餘畝,內設有科普展示廳、百草園、盤景園、仿古農舍、綠色長廊、百果園、古樹園、百花園、動物觀賞區、青少年素質教育活動區等。

2003年12月,舉辦首屆佛山發明創新成果展覽暨技術交易會。參加本屆展交會的共有來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及台灣省在內的全國近20個省、市、區的近400個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參展的項目達830多個,期間共有8個項目達成簽約協定,簽約金額近2.1億元人民幣。累計約10萬人次參加了本次展交會。本屆展交會主要展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專利等產品和項目;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實用型新產品、新工藝、新設計、新軟體產品等;省內外及香港、台灣的發明創新成果;青少年參加全國、省、市各種創新大賽的作品。展交會期間全市累計舉行了10場學術、科普報告和研討會,參加人數達8000餘人次。

2004年6月,市科協聯合廣電集團佛山供電分公司、珠海市科協共同舉辦“科技之光”科普文藝晚會。晚會12個節目以小話劇、相聲、歌舞等形式為載體,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普及科學用電、環境保護、衛生保健等科學知識。這是市科協在2004年科技進步活動月期間,對科技工作者的一次慰問演出,也是科普部門探索以文藝為載體,開展民眾喜聞樂見的科普宣傳的一場示範性活動,更是科協系統積極參與我市文化名城建設的一次嘗試。

2005年4-10月間開展了多項節約用電相關的普及宣傳、技術對接的工作。5月份,聯合其它十三家單位發出了《關於全市人民開展節約用電活動的倡議書》;6月份,聯合市經貿局、市供電局、《佛山日報》社共同舉辦了節約用電知識競賽,全市有9238人參加了競賽活動;7月份,聯合市供電局、市經貿局印製了8000份節約用電宣傳海報在全市範圍內張貼;4-10月份,聯合佛山市供電局開展了科學用電示範項目,組織相關專家深入10多家企業開展技術對接服務,10月26日,召開了佛山市科學用電示範項目總結推廣會議。

2005年7月,市委組織部、市科協、市婦聯聯合建立我市首批農村科技示範戶(共25戶),並聘請20位農村科技顧問定點幫扶。通過組織科技專家深入農村,定點幫扶,對示範戶進行培訓和扶持,不斷提高示範戶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致富技術本領,並發揮他們的示範輻射作用,帶動其它農戶科技致富。

2005年6月、7月、12月,市科協分別在高明區盈香生態果園、禪城區瀾石不鏽鋼科普中心、禪城區石灣公園綠舟孔雀園、南海絲廠有限公司、南海(國際)工業設計基地建立“佛山市科普教育基地”,市級科普教育基地達到了9個。佛山科學館、高明區盈香生態果園通過了省科協的審評成為了“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通過加大創建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力度,積極利用社會資源樹立先進典型,堅持以點帶面,積極推動科普工作社會化的發展。
2005年9月13日,市科協召開五屆九次常委會,增補黃文同志為市科協五屆全市委員會委員、常委,任市科協副主席。
2006年5月23-26日,市科協主席胡經倬作為廣東省代表之一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中國科協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2006年5月30日,根據市委組織部檔案和市科協五屆十一次常委會議精神,胡經倬同志任市科協調研員,不再擔任市科協五屆全市委員會主席;增補胡學駿同志為市科協五屆全市委員會委員、常委,任市科協黨組書記、市科協五屆全市委員會主席;增補譚志東同志為市科協五屆全市委員會委員、常委。
2006年7月26日,佛山市科學技術協會在佛山科學館召開大會,表彰2004至2005年度佛山市科協系統先進集體和個人以及優秀自然科學學術論文。
2006年10月,佛山市科學技術協會分別在佛山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和禪城區中山公園動物園建立佛山市科普教育基地,至此,我市的市級科普教育基地達到12個。12月,南海絲廠有限公司被認定為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這是我市第7個省級科普教育基地。
2006年12月16日至17日,“劉詩昆杯”佛山市第22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佛山華英學校(體育館)成功舉辦。本屆大賽突顯了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參與面非常廣;二是作品的質量明顯提高;三是首次採取展評方式;四是首次引入社會贊助。

聯繫方式

地址:佛山市季華五路18號經華大廈10樓
電話: (0757)83336879(辦公室)、83286978(學會部)、83351007 (科普部)
行車路線: 市內乘坐103、106、116、120、122、123、126、127、130、138、226、259公車在東建世紀廣場下車,前行50米即到。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網路科普聯盟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網路科普聯盟(簡稱“網路科普聯盟”)是由相關政府部門,全國主要科普網站和有關新聞網站、商業網站,與網際網路相關的社會團體、企業、科研、教育單位和大眾傳媒等領域及從事網路科普工作的專家、學者自願組成的從事非營利公益性科普活動的社會團體,由中國科協和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共同發起,並經信息產業部批准,於2004年9月2日在北京成立。
安徽公眾科技網
安徽青少年科技網
鞍山科普網
北方網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北京科普之窗
北京數字科普協會
北京聯合大學信息學院
北京農業信息網
中國農業科學院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
聰明泉
成都市科學技術協會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北京星際遠航文化傳播中心
重慶天文網
丹徒科普園地
東方科普網
佛山市科學技術協會
甘肅大眾科普網
雲南科學技術協會
廣西科協
瀋陽市皇姑區科學技術協會
江蘇公眾科技網
吉林科技網
濟南市科學技術協會
科學無神論
晉江市科技館
湖北科普網
科學小說網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江西省科學技術協會
江門市科學技術協會
CUST聯合科技
麗水科協網
南方網
南昌科協
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
農博網
南通科學與公眾網
寧波科協網
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
寒旱區網路科普天空
湖北野考文化中心
人民網科技頻道
秦皇島市科學技術協會
新聞與傳播學院
汕頭科普網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
陝西科技資訊
山西科普網
科普惠農網
臨沂市科學技術協會
上海科普
清華同方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
鄧小平紀念館
蘇州科普之窗
唐山科普線上
天津公眾科技網
騰訊科技
通州科普之窗
太湖科普資源網
邵陽市心理諮詢中心
科普網路電視
葫蘆島科學技術協會
西安科普網
徐州市科學技術協會
科技工作者之家
新余科普網
御虎
張家口科普網
鄭州科普網
中國地理學會
浙江省科學技術學會
中國航天科技信息
中國環境保護協會
中國科普
中國科普博覽
中國青少年科學素質行動網
中國數字科技館
中國消防網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
中國興農網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誌
中國網
廣東科普資源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