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政府網

中國人民政府網

中國政府網是國務院和國務院各部門,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國際網際網路上發布政府信息和提供線上服務的綜合平台。中國政府網現開通“今日中國、中國概況、國家機構、政府機構、法律法規、政務公開、工作動態、政務互動、政府建設、人事任免、新聞發布、網上服務”等欄目,面向社會提供政務信息和與政府業務相關的服務,逐步實現政府與企業、公民的互動交流。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政府網是國務院和國務院各部門,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國際網際網路上發布政府信息和提供線上服務的綜合平台。中國政府網現開通“今日中國、中國概況、國家機構、政府機構、法律法規、政務公開、工作動態、政務互動、政府建設、人事任免、新聞發布、網上服務”等欄目,面向社會提供政務信息和與政府業務相關的服務,逐步實現政府與企業、公民的互動交流。
1111

網站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方網站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入口網站(簡稱“中國政府網”)是在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同志關懷、指導下,由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批准建設的。

服務內容

中國政府網作為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面向社會的視窗,是公眾與政府互動的渠道,對於促進政務公開、推進依法行政、接受公眾監督、改進行政管理、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具有重要意義 。

相關信息

中國政府網由國務院辦公廳牽頭並負責內容規劃、組織和綜合協調,新華社負責運行維護、內容發布更新和技術建設及保障,各地區、各部門共同進行內容保障。

中國政府網於2005年10月1日試開通,2006年1月1日正式開通。

網站職能

中國政府網是國務院和國務院各部門,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國際網際網路上發布政務信息和提供線上服務的綜合平台。建設中國政府網,是推進政府管理方式創新,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舉措,對於促進政務公開,改進公共服務,提高行政效能,便於公眾知情、參與和監督,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政府網設定了政務信息區、辦事服務區、互動交流區和套用功能區等4個區域。政務信息區主要是按照政務公開的要求,公布政府重大決策部署、行政法規、規範性公文以及工作動態。辦事服務區主要是整合各地區、各部門網上辦事服務項目,面向公民、企業和外國人提供網上辦事服務。互動交流區主要是建立方便、高效的渠道,增進政府與公眾的溝通交流,方便公眾建言獻策,便於政府直接了解社情民意。套用功能區主要包括檢索、導航等網站輔助功能
中文簡體版和繁體版目前開設了“今日中國、中國概況、國家機構、政府機構、法律法規、政務公開、政務互動、工作動態、政府建設、人事任免、新聞發布、網上服務”等12個一級欄目。網站英文版開設了“今日中國、中國概況、外籍人士服務、商務中國、政府出版物、法律法規、專題專欄”等7個欄目
中國政府網由國務院辦公廳牽頭並負責內容規劃、組織和綜合協調,新華社負責運行維護、內容發布更新和技術建設及保障,各地區、各部門共同進行內容保障
中國政府網自2005年10月1日試開通以來,社會各界反響熱烈,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網站認真研究了這些建議和意見,進一步完善了網站的功能設計,最佳化了技術平台,調整和改進了欄目內容,圍繞國務院重點工作推出了若干重大專題信息。網站正式開通後,將繼續堅持以服務公眾為中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及時、準確地發布政務信息;繼續梳理和整合政府公共服務事項,不斷增加網上服務;穩步開展政府與公眾的互動交流,便於公眾更多地參與。

相關焦點

綜述

百度競價排名作為中國首創的付費網路推廣方式,一直獲得企業的青睞。可是中國政府網站也參與其中。11月3日,網友發現河北省人民政府入口網站——“中國河北”網也參加了競價排名。

爭議隨之而來:政府網站為何要做競價排名推廣?政府網站把納稅人的錢付給百度應不應該?

河北省政府網站“閃過”競價排名

在“百度競價排名”史上,走入一位不一般的“選手”。時間是2008年11月3日,或許更早。
“中國首個參與百度競價排名的政府網站。”天涯論壇網友“唐孔”對該“選手”評價道。“唐孔”所說的政府網站,是河北省人民政府入口網站,由河北省政府辦公廳主辦的“中國河北”網11月3日這天,在百度搜尋關鍵字“政府網站”,出來結果,“中國河北”網排名第一。在該結果下,還掛有“推廣”二字。

政府與網路親密接觸

政府與網路“親密接觸”,已遠非新鮮物事。甚至,省部級官員主動依託網路了解社情民意,在今天,也已漸成常態。

2003年12月,時任中國外交部長的李肇星,在中國外交部網站和新華網與網友線上交流,他說:“萬人上網聊天,其中必有我許多的老師。” 去年2月,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在紅網論壇實名註冊,發帖向網友拜年,也給網民留下深刻印象。
2008年春節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和廣東省省長黃華華,通過網站發布《致廣東網民朋友的一封信》,歡迎網民“灌水”、“拍磚”。4月17日上午,汪洋和黃華華還在廣州珠島賓館與26位網民見面。
另據2008年10月9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報導,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的一次調查問卷顯示,在629名地方黨政縣處級以上領導中,25.28%的幹部經常上網,41.67%的幹部偶爾上網。近70%的幹部有“觸網”經歷。
自1998年5月18日,中國第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政府入口網站——青島政務網正式開通至今,政府網站已歷十載。而政府對網路的重視,自青島政務網正式開通第二年始,其實就已見端倪。根據人民網的報導,這一年,國家實施“政府上網工程”,以推動各級政府部門的公眾信息上網,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此後的2001年,國務院信息辦委託社會第三方,開展了政府網站績效評估活動。而今已正式啟動,進行到第七屆“第三期”的“2008年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工作”,實際即是源於該年。
到2002年時,“推行電子政務”寫入了十六大報告,報告提及:“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推行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
2005年12月28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重視政府網站建設,要做好對中央政府入口網站的內容保障。
3個月後,經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審議,由中辦印發了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發布了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
2006年6月12日,全國電子政務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在會議上特別指出,要把中央政府入口網站作為政務公開的主要渠道,要把入口網站作為政府面向社會服務的主要視窗,要把入口網站作為與社會公眾溝通的重要來源渠道

政府網站也很捧場

處在這場“電子政務潮”中的河北省,早在2003年便印發了《中共河北省委辦公廳、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河北省電子政務建設總體規劃(2003-2007)〉的通知》,該通知要求省政府網站切實解決“重建設輕套用,現有資源利用不充分,浪費較大”等問題。
同樣在2003年,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對駐冀全國政協委員《關於學習上海經驗,推進電子政務建設的建議》辦理情況的函”,函稱,要“進一步加強宣傳和培訓,不斷提高對發展電子政務重要性的認識”,“加大河北省電子政務建設的推動力度”,“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2008年4月16日,河北省第一家以“電子政務”為主導的研究團體——河北省電子政務研究會成立。根據“中國河北”網的報導,該研究會成立的目的為“推動河北省電子政務事業蓬勃發展”。
然而,這次“中國河北”網主動參加“百度競價排名”,參與網路推廣,卻是實屬全國同類政府網站頭一遭。
而根據11月5日由中國網際網路協會主辦的“中國網站排名”系統查詢,“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入口網站”排名第144位,“廣東省人民政府網”排名第3052位,而“中國河北”網排名為第8705位。
記者致電“百度競價排名”客服熱線,得知任何單位參加“競價排名”,必須先開設一個銀行賬戶,至少預交人民幣5600元,其中5000元為“預存點擊費”,另600元為服務費。
此前參與“百度競價排名”的,幾乎都為商業性企業、公司,競價價格不菲。10月10日,中國著名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集團正式向百度發出通知函,終止其與百度的廣告業務。據知情人士稱,阿里巴巴(B2B)在百度的廣告費高達千萬。
一些比較熱門的關鍵字,比如“房地產”,在“百度競價排名管理系統”參與競價的企業有9個,我們熟知的“萬科”、“安居客”等,都在其中。
對一個企業而言,每一個使用搜尋引擎查詢相關關鍵字的人,或許都是他的潛在客戶,其企業名稱能否出現在搜尋所得頁面的最前端,可能直接意味著一次商機的有無。
而在“百度競價排名管理系統”競價的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寥寥無幾。在該系統中查詢關鍵字“省人民政府”以及“省人民政府網站”,得出的結果是,“目前尚未有人購買此關鍵字”。而查詢關鍵字“政府網站”,顯示結果為:“推廣排序:第1名,河北省人民政府。”
“百度競價排名不敗之謎:政府網站也很捧場!”網友“無憂島島主”以此作評。

“經營思路巨牛”

這個被網友稱為“經營思路巨牛”的網路推廣計畫,一經披露,立即引來網友熱議:“政府網站為何要做競價排名推廣?政府網站把錢付給百度,而錢是納稅人的錢,應不應該?”
查詢三年以來由“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大會”公布的“省級政府網站績效排名”會發現:2005年,“中國河北”網綜合排名全國第5位;到2006年時,降低了6個位次;再到2007年時,“中國河北”網綜合排名已落至全國第17位。
而根據該年的公開數據,“中國河北”網的“信息公開”指數為0.508,相當於排名第一的北京市政府網站的2/3;“公眾參與”指數為0.288,相當於北京市政府網站的1/3;“線上辦事”指數為0.172,不到北京市政府網站的1/5。.
“中國河北”網“用戶認知度和滿意度指標”為0.092,全國排名第九,相當於北京市政府網站的71%。這說明,網民對於“中國河北”網的認知度,要遠高於“中國河北”網的其他指數。
“從數據上看,這或許與參加競價排名有關。當然,也不排除其他可能。”百度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稱。
“2007年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總報告負責人、中國軟體評測中心電子政務發展研究中心總經理周亮告訴記者,近年來,政府網站在“認知度”上做了很多工作。“這無可厚非,一個好的網站,首先要為網民所認知,其次才能談得上為網民所滿意。”
對於政府網站“認知度”的關注,其實2007年1月份時,時任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黨組成員、電子政務組組長陳小築就有提及。
在“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大會”上,陳小築說:“除了政府公務員和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員,以及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對政府入口網站還比較了解,使用的頻率還相對高一些以外,其他社會群體,應該說在調查結果當中,對政府網站還是比較陌生的。”
評估大會後,許多網民發帖評論:“政府網站,版式太過死板。”更有網民發帖向政府提意見:“政府網站怎樣才能網住網民的心?”

發展趨勢

2006年8月,國務院電子政務領導小組提出了"十一五"構建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的目標,其中規定:到2010年, 50%以上的行政許可項目能夠實現線上處理。
各級政府入口網站發展狀況如何?網上服務實現到了什麼程度?實現過程遇到哪些困難?未來的趨勢如何?為深入研究這些問題,確要實現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的目標,推動中國電子政務的建設,促進創新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發展,北京大學網路經濟研究中心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委託,聯合計世資訊(CCW Research)發起了"2006中國政府入口網站發展趨勢研究"。
該研究歷時9個月,自2006年3月開始,到2006年12月結束。研究制定了面向網上服務的政府入口網站評估指標體系;對全國289個地級市政府,36個省會城市、計畫單列市、直轄市政府,27個省、自治區政府的入口網站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評估。研究於2006年12月初結束,並最終形成《2006中國政府入口網站發展狀況》一書。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在12月中旬出版。
為更好地挖掘和利用本次研究的成果,加強各級政府入口網站的交流與合作,探討政府入口網站的發展趨勢,2006年12月19日,特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舉辦了"2006中國政府入口網站發展研究報告發布會"。
會議由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教授主持,參會的有國辦電子政務處領導、新華網領導、歐盟駐中國信息化工程官員、計世資訊總經理曲曉東、排名優秀的地方政府網站負責人等。
會上,張維迎教授對中國政府入口網站的發展趨勢作出精闢的分析,對目前政府入口網站凸顯擁塞現象深表憂慮,認為當前政府網站遠未實現"網上辦公","互動交流"還很薄弱,解決這一根本問題的關鍵在於政府執政理念的轉變,應由一個全能型的管制政府向服務型的政府轉變,多為普通民眾提供便利服務。

六大特點

綜述

通過對電子政務和政府網站信息的研究,對政府網站發展的特點和認識,歸納起來認為2007年中國政府網站發展呈現六大特點。

高度關注民生問題,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2007年各級政府網站不斷擴大公眾服務,面向公眾提供包括公共教育、醫療衛生、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居民住房、交通出行等6方面的問題。在公共教育方面,成都蘇州佛山餘姚等地面向廣大民眾提供信息查詢服務,方便擇校入學;教育部、四川廣州、武漢等面向弱勢群體提供教育服務,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權利。
在勞動就業方面,人事部、教育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整合各級人才市場招聘信息,拓寬就業渠道;湖南、江西、廈門、湖州設立再就業相關欄目,推動勞動再就業工作開展。
在社會保障方面,上海、海南等向公眾提供了社會捐助、退休養老、醫療保險等信息查詢服務;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等詳細解讀法律法規政策,普及相關知識。
在醫療衛生方面,衛生部、藥監局、中醫藥局發布醫療衛生巨觀政策,提供醫療衛生信息查詢服務;杭州、大連、蘇州等推出網上預約掛號、導醫門診、藥品價格查詢相關服務,方便民眾就醫。
在居住住房方面,建設部、國土資源部發布房地產巨觀調控政策,規範市場秩序;西安深圳等提供房屋租售場景導航服務,規範房屋交易行為;連雲港、新余等積極推動低收入居民住房保障建設項目,保障社會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需求。
在交通出行方面,交通部提供公路出行服務,可查詢全國主要城市之間的出行線路;民航總局提供線上航班查詢及訂票服務;濟南、青島、石家莊等通過電子地圖,提供交通路況信息實時查詢,並通過數據視頻展示交通狀況。

全面服務企業經營管理,提高企業辦事效率

各級政府網站在2007年通過提供企業登記註冊、納稅申報、國際化經營等方面服務,方便企業辦事。
在企業登記註冊方面,工商總局、北京、浙江、青島等設立了企業註冊登記服務的服務場景,方便了企業辦事;天津、安徽、武漢等整合跨部門服務資源,提供涵蓋工商、稅務、質檢等部門的企業登記註冊等服務。
企業納稅申報方面,稅務總局、杭州等為企業提供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等線上服務,方便企業納稅;全面整合國稅、地稅系統網上申報業務,提供地方稅務發票線上查詢等深度服務。
在支持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方面,商務部、海關總署等提供進出口信息查詢和辦事服務,對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提供了支撐;很多網站還提供我國產品信息查詢,中國內外進出口廠商信息查詢,企業線上通關服務,各國貿易政策、壁壘通報等信息查詢。

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服務三農水平

各級政府網站積極開設“三農”服務專題,不斷提高政府在促進農業增產、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等方面的服務水平。
在促進農業生產方面,農業部、科技部、安徽、海南等加大現代農業科技推廣普及力度,促進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變;黑龍江、青島、邯鄲等整合涉農部門信息資源,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行服務指導。
在增加農民收入方面,商務部、農業部、國家糧食局、山東等主動展示各地特色農產品,發布農產供求信息、促進農產品流通,增加農民收入。
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方面,水利部、河南、陝西等加強農村水利建設的經驗交流;國家林業局、吉林、雲南等解讀集體林權改革的政策法規,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加強市場監管信息發布,規範市場經濟秩序

各級政府以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為重要目標,不斷增強政府網站在產品質量保障、整治農村市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等諸多方面的監管和服務能力。
在產品質量保障方面,質檢總局、藥監局等圍繞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專項工作發布監管信息,指導公眾消費。
在整治農村市場方面,商務部、農業部等加大了對農資和農村日用消費品市場的監管力度,促進提高農村商品配送率,確保農村居民消費安全。
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方面,成都、煙臺、東營等面向公眾提供政府、企業、個人信用查詢和監督服務,防範信用風險。

堅持創新工作方式,促進體制改革

各級政府網站在規範政府行為、完善幹部選拔培訓機制、促進政民溝通等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對促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在規範政府行為方面,北京、深圳等主動公開政府辦事流程和辦理結果,加強內部和外部監督;主動發布審批機關信息,及時公開審批進度;主動公開辦事流程、依據、時限等,便於規範行為和公眾監督。
在幹部選拔和培訓方面,科技部、國家行政學院、廈門等主動發布人事信息、完善線上培訓機制。及時發布幹部選拔、任免信息,方便公眾監督。
在促進政民溝通方面,北京、四川、成都、武漢等不斷完善公眾參與渠道,支持政府決策,保障公眾基本政治權利。

服務內容不斷豐富、方式不斷創新

政府網站自身建設水平顯著提升
各級政府不斷豐富服務內容、大力推進“百件實事網上辦”、編制信息公開目錄、設立依申請公開渠道、設計場景式服務,顯著提升了網站的服務水平。
1、服務數量不斷增加
北京、上海、浙江、天津、廣州、深圳、武漢、大連等23家政府網站的辦事指南數量超過了1300項,表格下載數量超過了900條。
2、積極開展“百件實事網上辦”活動
257家政府網站(抽樣範圍內)設定專欄,加強服務資源整合,拉近了政府網站與公眾的距離。
3、編制信息公開目錄,設立依申請公開渠道
國防科工委、西安、廣州等全面梳理政務信息資源,構建公開目錄體系,提高信息公開規範性。73家政府網站(抽樣範圍內)設立了依申請公開渠道,進一步健全了信息公開體系。
4、提供場景式導航服務
質檢總局、北京、天津、四川、安徽、浙江、廣州、西安等深入分析用戶需求,策劃場景式服務,圍繞流程整合資源,為公眾服務的方式提供了有效便捷的渠道。

網站地圖

靜態信息區
中國概況
憲法 國旗 國歌 國徽 首都 國慶 語言 版圖 區劃 貨幣 歷史 數據中國等
國家機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
政府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動態信息區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國務院及所屬部門要聞 地方要聞
領導活動 活動 出訪 會議 論述 其他
中外交往 政府外交 國際合作 民間外交
圖片圖表 視頻報導
執法監管
食品 藥品 廣告 消費 教育 醫療衛生 智慧財產權 環境 監測服務 其他監管
網上直播
國務院 部門 其他
公文公報
政府檔案 最新檔案 國務院令 國務院發文 國務院函 國務院發電 國務院辦公廳發文 國務院辦公廳函 國務院辦公廳發電
政府公報國務院公報
白皮書
政府採購 政策法規 採購信息 中央標訊 地方標訊 中央政府集中採購
公務員招考
政府建設
制度建設 職能轉變 廉潔高效 管理創新 依法行政 電子政務
工作動態
國務院所屬部門 地方 駐外
新聞發布
新聞辦 外交部 台辦 其他
應急管理
要聞
工作動態 部門 地方
機構設定
突發事件 自然災害 事故災難 公共衛生事件 社會安全事件
國際
應急預案 國家總體應急預案 國家專項應急預案 國務院部門應急預案 省級總體應急預案
法律法規 自然災害類 事故災難類 公共衛生事件類 社會安全事件類
典型案例 自然災害類 事故災難類 公共衛生事件類 社會安全事件類
應急演練 科普宣教
人事任免
中央 地方 企業 駐外 其他
法律法規
國家法律 行政法規 地方性法規 部門規章 地方政府規章 司法解釋 單行條例和自治條列 國際條約
服務信息
外匯 旅遊 科普 文娛 健康 生活
熱點專題
熱點 部門 地方 服務
經濟貿易
巨觀經濟 政策法規 產業經濟 國有經濟 金融證券 經濟貿易 區域經濟 商務之窗 央企線上
政府服務區
服務大廳
公 民
主題服務 生育 戶籍 教育 文化 兵役 就業 納稅 社保 婚姻 交通 郵政 旅遊 護照 出入境 醫療 殯葬 法律援助
港澳台僑 面向公民 面向企業 僑務專區 表格下載 問題解答 相關法規
便民服務 表格下載 服務資訊 便民問答
企 業
主題服務
開辦設立 年檢年審 企業納稅 工商管理 質量檢查 安全防護 勞動保障 執業資格 商務投資 外貿與交流 企業資質 建設與管理 破產註銷 其他
線上查詢 表格下載 網上辦理 行業信息/數據 問題解答 
外國人
主題服務 領事司法 出入境 移民定居 旅遊觀光 婚姻收養 文化教育 商務投資 智慧財產權 在華就業
線上服務 表格下載 中國駐外使館 外國駐華使館 服務資訊
網上服務
國務院具有行政許可事項部門的政務導航頁面(49個部門)
網站導航
國務院部門網站 地方政府網站 駐外使領館網站 新聞媒體網站 中央企業網站
公益信息
天氣 航班 景區 電視 賓館 價格 空氣 水質 火車
政務互動
政策法規解讀 線上訪談 建言議政 意見徵集 網上調查
信訪之窗 信訪法規 信訪指南 工作機構 工作動態
線上訪談
網站搜尋:本網搜尋/網群搜尋
網站信箱
網站聲明 關於我們 聯繫我們
設為首頁 返回首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