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仁

橄欖仁

橄欖仁,中藥,植物藥,橄欖科植物橄欖的種仁,有潤燥、醒酒、解毒的功效。植物形態喬木,高10-25(-35)米,生於低海拔的雜木林中,有栽培。

基本信息

植物形態

橄欖仁橄欖仁
喬木,高10-25(-35)米,胸徑可達150厘米。小枝粗5-6毫米,幼部被黃棕色絨毛,很快變無毛;髓部周圍有柱狀維管束,稀在中央亦有若干維管束。有托葉,僅芽時存在,著生於近葉柄基部的枝幹上。小葉3-6對,紙質至革質,披針形或橢圓形(至卵形),長6-14厘米,寬2-5.5厘米,無毛或在背面葉脈上散生了的剛毛,背面有極細小疣狀突起;先端漸尖至驟狹漸尖,尖頭長約2厘米,鈍;基部楔形至圓形,偏斜,全緣;側脈12-16對,中脈發達。花序腋生,微被絨毛至無毛;雄花序為聚傘圓錐花序,長15-30厘米,多花;雌花序為總狀,長3-6厘米,具花12朵以下。花疏被絨毛至無毛,雄花長5.5-8毫米,雌花長約7毫米;花萼長2.5-3毫米,在雄花上具3淺齒,在雌花上近截平;雄蕊6,無毛,花絲合生1/2以上(在雌花中幾全長合生);花盤在雄花中球形至圓柱形,高1-1.5毫米,微6裂,中央有穴或無,上部有少許剛毛;在雌花中環狀,略具3波狀齒,高1毫米,厚肉質,內面有疏柔毛。雌蕊密被短柔毛;在雄花中細小或缺。果序長1.5-15厘米,具1-6果。果萼扁平,直徑0.5厘米,萼齒外彎。果卵圓形至紡錘形,橫切面近圓形,長2.5-3.5厘米,無毛,成熟時黃綠色;外果皮厚,乾時有皺紋;果核漸尖,橫切面圓形至六角形,在鈍的肋角和核蓋之間有淺溝槽,核蓋有稍凸起的中肋,外面淺波狀;核蓋厚1.5-2(-3)毫米。種子1-2,不育室稍退化。花期4-5月,果10-12月成熟。

橄欖常綠喬木,高10-20m。有膠粘性芳香的樹脂。樹皮淡灰色,平滑;幼枝、葉柄葉輪均被極短的柔毛,有皮孔。奇數羽狀複葉互生,長15-30cm;小葉11-15,長圓狀披針形,長6-15cm,寬2.5-5cm,先端漸尖,基部偏斜,全緣,禿淨,網脈兩面均明顯,下面網脈上有小窩點,略粗糙。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與葉等長或略短;萼杯狀,3淺裂,稀5裂;花瓣3-5白色,芳香,長約為萼之2倍;雄蕊6,插生於環狀花盤外側;雌蕊1,子房上位。核果卵形,長約3cm,初時黃綠色,後變黃白色,兩端銳尖。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產地生境

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野生於海拔1300米以下的溝谷和山坡雜木林中,或栽培於庭園、村旁。分布於越南北部至中部。日本(長崎、沖繩)及馬來半島有栽培。

功能用途

【藥名】橄欖仁

【漢語拼音】ganlanren

【英文名】seedofWhitecanarium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nariumalbum(Lour.)Raeusch.[PimelaalbaLour.]

【歸經】肺;脾;胃經

【功效】潤燥;醒酒;解毒

【科屬分類】橄欖科

收集果核,擊碎核殼,取出種仁,曬乾。

【主治】口唇燥痛;醉酒;魚、蟹中毒

【性味】甘;平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研敷。

【出處】《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