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橄欖

烏橄欖

烏橄欖,橄欖的一種,含鈣質和維生素C,營養豐富,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的10倍,梨、桃的5倍。其含鈣量也很高,且易被人體吸收。作為食材,它能散發出沁人心脾的香味,點綴整盤美食如黑金異彩。

植物簡介

欖、黑橄欖
英文名:Canarium pimela
別名木威子、黑欖
常綠喬木,高10-16米。單數羽狀複葉,長30-60厘米;小葉15-21,矩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15厘米,寬3.5-7厘米,基部偏斜,先端漸尖或銳尖,全緣,上面網脈明顯,下面平滑。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長於複葉;萼杯狀,3-5裂;花瓣3-5,分離;雄蕊6,著生於花盤邊緣。核果卵圓形至橢圓形,兩端鈍,成熟時紫黑色。
分布於我國南部;越南也有。常生於低海拔的山地林中。果實不堪生食,種子即“欖仁”,可榨油食用,制肥皂及潤滑油;核殼可制活性炭;木材可作建築、農具及家具等用材。

藥用功能

【來源】橄欖科橄欖屬植物烏欖Canarium pimela Koenig,以根入藥。全年可采,切片曬乾。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拾遺》:烏欖,皮黃黑色,肉白有文,層疊如海螵蛸狀,酒筵中以為豆食品。《綱目》主治所載,悉言白欖,即今常食之青果,又所載欖仁可治吻燥者,亦指青果核中仁而言,非指烏欖仁也。按《粵志木語》橄欖有青、烏二種,閩人以白者名青果,粵中止名白欖,不曰青果也。烏欖子大肉厚,以溫水泡軟,俟紫脂浮起溢出,乃可食,水冷則生膠,熱則肌膚反實,故必溫水之和,乃醇其性。
【性味歸經】根:淡,平。葉:微苦、微澀,涼。
【功能主治】
根:舒筋活絡,祛風祛濕。用於風濕腰腿痛,手足麻木。
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感冒,上呼吸道炎,肺炎,多發性癤腫。
【用法用量】根0.5~1兩。葉:3~6錢。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主心中惡水,水氣。
2.《生草藥性備要》:止血。
3.《本草求原》:功近橄欖。
4.《嶺南採藥錄》:火煅存性,止血化痰。少鹽漬之,名欖鼓,乳癰初起,煎水洗之可消。

食用方法

把生烏欖投進熱水中,焗浸數十分鐘,待它的肉變軟,隔去水,另浸入濃厚的鹽水裡,三天后即可以當鹹菜了。如果要作欖角,則用線把它分成兩半,中塞幼鹽醃製。若把它去核舂爛製成塊狀或調成漿狀,則叫做欖糕和欖醬。此外它還可以榨油之用。皮據說可作染料,其色鮮紅
欖核椎開取其仁,便是“欖仁”,是制糕餅的高級餡料之一,廣式中秋月餅中的“五仁”,其中便有它的一分。所以每年也有許多人利用業餘時間斵欖仁以供餅家之需。欖核取去仁後剩下來的核殼是一種很好的燒料,潮州“功夫茶”功夫之一就是火炭,一般認為最好的炭,是欖核炭,其次才是“楝子炭”,取其火猛耐燒,少燼無雜味。因此欖核炭在舊社會遂成為士大夫們品名(草字名)的寵物了,欖核雕刻是廣東有名的手工藝之一,藝人們用它可以刻成船隻、花籃、人物、動物等等。一粒欖核刻成的船隻,其上有樓閣、人物,甚至器皿服用,應有盡有。這些核雕,是傳統的出口工藝美術品,此外也有人用它治印,只是不流行罷了。
<烏欖的最好品種是“車酸欖”,它的特點是味香肉軟,工夫甚少變壞(帶松香味),已壞的烏欖,肉硬無味,不宜食用。>
烏欖之被人重視,已不自今日始,早在公元十二世紀時宋人筆記《嶺南代答》中,已有如下的記載:
烏欖如橄欖,青黑色,肉爛而甘,亦可作蔬茹,核差長,其中仁味松美,薦酒泛茶皆珍,相饋遺者獨以核致遠,微暴乾,椎取仁
廣府人吃欖豉,一般比較考究,起碼要加些油進去蒸熟才進食,但潮州人則非常簡單,只是浸鹽水到了一定程度,即可以拿來佐膳。

普寧烏橄欖

烏橄欖這一充滿潮汕特色風味的家常小菜,普寧各地也盛產!“油欖”這一品種的橄欖是較受歡迎,各家各戶每天的早餐幾乎離不開烏橄欖這味''佳肴''做配。而醃製烏橄欖的方式卻是非常講究!
一、是火候[因為烏橄欖必須用沸騰的開水煮熟後方可醃製]!
二、是品種[烏橄欖種類繁多,而大多數人都選擇油欖為佳]!
三、是鹽跟水的份量[放多一把鹽或放少一瓢水都直接影響其質量]!

烏橄欖食品
烏橄欖炒飯

炒飯吃多了容易胃滯,但烏橄欖卻有化滯的作用,兩樣放在一起,可以起一點平衡。烏橄欖,也就是鹹水欖。潮州人也喜歡用它來配潮州糜。但這裡用的,是泡在一瓮鹹水裡那種,不是廣東人指的那種乾乾的“欖豉”。烏橄欖也有罐莊的。
材料(兩人份):
煮好的泰國香米白飯兩碗
烏橄欖200克
蒜茸100克
豬肉碎200克
食油3湯匙
泰國魚露半湯匙
白糖些許
芫荽碎
小辣椒碎些許
做法:
1.先把烏橄欖剁成碎粒,把蒜粒剁成碎茸。
2.些許食油起鑊,先置入肉碎,炒熟出油,撈起來。鑊里有些豬油,倒入蒜茸爆香,再把烏橄欖碎粒投入一齊炒香,最後把半熟豬肉碎也倒入同炒,混合均勻後,撈起來。
3.用剩餘的食油起鑊,把白飯炒香,這時可以加點魚露調味,記住烏橄欖是鹹的,酌量就好。當白飯炒成粒粒油亮時,倒入先前一切,然後把它們炒至均勻,這時可以加一點白糖來增加味厚感。
4.上碟時飯面上可以撒點芫荽碎和小辣椒碎。
注意:
雖然用料和做法都簡單,但炒的功夫要均勻。肉碎宜選半肥瘦的;太瘦沒油的肉碎,雖健康,但不比帶點豬油好吃。人生幾何,偶爾為之亦無妨。

產地

作膳食鹹料。普寧市梅林鎮 、南陽村、大高田村、大嶺下村、永蘭村等管理區為生產地,年產烏橄欖700噸。南陽村的烏橄欖具有果大肉厚、味香油濃等特點,其中的“車心欖”、“油欖”、“棗乾欖”為珍稀的優良品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