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橄欖

閩侯橄欖

橄欖又稱白欖、青果、黃欖,為橄欖科橄欖屬植物,是熱帶、亞熱帶的名優水果之一。作為果樹栽培的橄欖有橄欖和烏欖兩種。我國南部是橄欖原產地之一。橄欖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北魏《齊民要術》中就有關於橄欖的記載。南北朝以前成書的《三輔黃圖》載:“漢武帝元鼎六年起扶荔宮,以植所得奇草異木。橄欖果實除鮮食外,還可以製成各種鹽漬品、蜜餞、果汁、果醬、果酒等加工品,如冰橄欖、拷扁欖、大福果、十香欖、去皮酥、鹹橄欖、橄欖汁、橄欖果醬、橄欖酒、橄欖茶等。

基本信息

閩侯橄欖閩侯橄欖

閩侯橄欖,又稱白欖、青果、黃欖,為橄欖科橄欖屬植物,是熱帶、亞熱帶的名優水果之一,閩侯特產。作為果樹栽培的橄欖有橄欖和烏欖兩種。我國南部是橄欖原產地之一。2001年,閩侯縣橄欖面積達32911畝,總產4195噸。

產品品種

閩侯橄欖不僅歷史悠久,品種也是多樣。主要品種有:

(1)檀香 在閩侯栽培已有400-500年的歷史。果較小,果皮深綠色,果肉略帶黃色,肉質酥脆,清香可口,細嚼後餘味回甘。

(2)惠圓 在閩侯栽培約有500多年的歷史,果實大,果肉厚,黃白色,宜加工製成“五福果”“拷扁欖”“蜜餞橄欖”等。

(3)自來圓屬於惠圓的變異種,果長卵圓形,近似惠圓,但果稍長,果肉也較惠圓薄些,也是加工“蜜餞橄欖”的良種。

(4)長營 閩侯縣的主栽品種,栽培歷史約有500-600年,果實較長,兩端尖,似梭形,鮮吃、加工均宜。由於長期的自然變異,形成較多的品系,其中比較好的有“長棱”又名“七粒尺”,因其果實大而長,一般七粒果縱經長達30-33厘米(1市尺)故名“七粒尺”。其它還有檀頭,小長營以及羊屎等變種。

產品產地

我國是世界上栽培橄欖最多的國家,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多屬烏欖),其次為廣西、台灣、四川、雲南、浙江南部等。福建則以閩侯、閩清、詔安、南安、福安、莆田、永泰、仙遊種植較多。閩侯的橄欖栽培面積和產量為全省最多。

產品價值

閩侯橄欖營養豐富,含有17種人體所需要的胺基酸,果肉富含鈣與維生素C。據報導:每100g橄欖果肉含鈣204~400mg,維生素C21.12~39.89 mg,蛋白質0.77~1. 2 g,脂肪6.55 g,碳水化合物5.6~12.0g,葉綠素約30mg,類胡蘿蔔素7.52~8.05mg,總糖1.67~2.3%,還原糖0.49~0.75%,有機酸0.97~1.55%,可溶性固形物11.21~14.25%,單寧2.57%。橄欖仁含蛋白質16.64%,脂肪59.97%。橄欖花粉是驅除疲勞的保健品。橄欖核可以雕刻成工藝品,還可以製成活性炭。

橄欖果實除鮮食外,還可以製成各種鹽漬品、蜜餞、果汁、果醬、果酒等加工品,如冰橄欖、拷扁欖、大福果、十香欖去皮酥、鹹橄欖、橄欖汁、橄欖果醬、橄欖酒、橄欖茶等。

產品榮譽

在1996年8月安徽省郎溪縣召開的中國特產經濟發展戰略研討會上,閩侯縣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發展研究部,中國農學會特產經濟專業委員會評為“中國橄欖之鄉”。1990年福建電視台拍攝了“閩中橄欖”科教片,詳盡地敘述了橄欖的功用以及栽培管理。閩侯縣食品加工廠飲料有限公司研製的“天然橄欖汁飲料”,1993年榮獲福州市食品飲料產品三等獎。1994年閩侯縣奧利福天然飲料有限公司生產的“天然橄欖汁飲料”獲中國星火計畫國際研討會及星火技術和產品展示會金獎。

歷史發展

閩侯縣種植橄欖的歷史可上溯至唐代。上個世紀80年代末,該縣開始大規模種植橄欖,至2006年橄欖種植面積達4萬餘畝。閩侯橄欖有惠圓、長營、檀香等多個品種,其中惠圓品種最多,每年產量是閩侯所有橄欖產量的一半左右。閩侯橄欖特別好吃,它比較嫩脆,又回味,甜的回味。閩侯縣橄欖行業協會負責人稱,協會近期將致力協助推動閩侯橄欖的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申請工作。

2007年8月14日,福建閩侯縣橄欖行業協會正式成立,來自該縣橄欖行業生產、加工、流通、科研推廣、管理等領域的121人成為首批會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