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本草

中華本草

該書系統總結我國二千年來本草學成就並反映當代中藥學科研成果。全書30卷,另立民族藥4卷。總計載藥8千餘味,附圖1萬餘幅,篇幅2千餘萬字。內容涉及中藥品種、栽培、藥材、化學、藥理、炮製、製劑、藥性理論、臨床套用等中醫藥學科的各個方面,其內容之豐富,體例之嚴密,篇幅之浩瀚,以及採用文獻之廣博,均遠遠超過了迄今任何一部本草著作,是繼《本草綱目》以後對我國本草學發展的又一次劃時代總結,因而被國務院總理李鵬譽為“新的《本草綱目》”。

基本信息

內容

中華本草中華本草

《中華本草》共2400萬字,共34卷,共收入中醫藥物達8980,是迄今為止所收藥物種類最多的一部本草專著,代表了我國當代中醫藥研究最高和最新水平。

最後完成的“民族藥卷”部分總計567萬字,分為“藏藥卷”、“蒙藥卷”、“維吾爾藥卷”和“傣藥卷”4卷,分別收載臨床上常用、療效確切的民族傳統藥材396味、422味、423味和400味,並配置插圖。在編纂過程中,各卷編纂人員不僅參閱了大量古代民族醫藥學的經典專著,並對各個歷史時期民族醫藥文獻著作進行了充分的分析,從各個方面對藥物作了較系統的整理研究,同時還參閱了現代民族藥學著作,體現出了民族藥學的現代研究成果。

最後完成的“民族藥卷”部分總計567萬字,分為“藏藥卷”、“蒙藥”、“維吾爾藥卷”和“傣藥卷”4卷,分別收載臨床上常用、療效確切的民族傳統藥材396味、422味、423味和400味,並配置插圖。在編纂過程中,各卷編纂人員不僅參閱了大量古代民族醫藥學的經典專著,並對各個歷史時期民族醫藥文獻著作進行了充分的分析,從各個方面對藥物作了較系統的整理研究,同時還參閱了現代民族藥學著作,體現出了民族藥學的現代研究成果。

中國傳統藥學為中華科技文化數千年蘊育之精華。它積累了豐富的套用經驗和生產技術,創立了獨特的藥學理論體系,形成了一門生命力極強的學科本草學。中國傳統藥物絕大多數是天然藥物,毒副作用較小,安全係數較高,在防病治病中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幾十年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中藥,使中藥學的各個分支學科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本草學已成為一門融古貫今、全面研究中國傳統藥學的綜合性學術體系,日益受到世界醫藥工作者的重視。因此,編纂一部集二千年傳統藥學之大成並顯示當代科學水平、圖文並茂的《中華本草》,必將在國內外產生深遠的影響,並促進世界醫藥學的進步,為人類健康造福!《中華本草》是一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直接主持的重大科研課題。由原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鬍熙明任編委會主任委員,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張文康任編委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南京中醫藥大學宋立人研究員任總編、吳貽谷研究員任總審定,胡烈教授任常務副總編,中國中醫研究院章國鎮、謝宗萬、王孝濤研究員,中國藥科大學徐國鈞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肖培根研究員,成都中醫藥大學凌一揆教授,南京醫科大學丁緒亮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曹春林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李儀奎教授,西安疑難病院余文新院長,南京中醫藥大學洪恂、王錦鴻研究員任副總編。編委會下設10個專業編委會和4個民族藥專卷編委會,並在南京中醫藥大學設編委會辦公室,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項平教授任辦公室主任,主持日常工作,匯同全國六十多個醫藥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四百多名專家共同協作編纂這一本草學巨著。

該書系統總結我國二千年來本草學成就並反映當代中藥學科研成果。全書30卷,另立民族藥4卷。總計載藥8千餘味,附圖1萬餘幅,篇幅2千餘萬字。內容涉及中藥品種、栽培、藥材、化學、藥理、炮製、製劑、藥性理論、臨床套用等中醫藥學科的各個方面,其內容之豐富,體例之嚴密,篇幅之浩瀚,以及採用文獻之廣博,均遠遠超過了迄今任何一部本草著作,是繼《本草綱目》以後對我國本草學發展的又一次劃時代總結,因而被國務院總理李鵬譽為“新的《本草綱目》”。該書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重視醫藥結合,多學科協作,做到了繼往開來,整理提高,具有很高的中醫藥文獻價值和學術價值。在學科性、先進性、實用性和權威性方面均達到了相當高度。這一宏偉工程的勝利開展,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反響,得到醫藥學界的高度關注和多方面支持。現該書精選本535味藥物,600萬字,已於1997年12月出版;《中華本草》全書在1999年10月前出版發行,將作為衛生部向國慶50周年的三大獻禮項目之一。

目錄

中華本草中華本草

上篇 概論

第一章 本草發展史

第二章中藥資源

第三章中藥栽培(養殖)

第四章中藥分類

第五章中藥品種

第六章中藥鑑別

第七章中藥炮製

第八章中藥製劑

第九章中藥調劑

第十章中藥藥性

下篇藥物

礦物藥

芒硝

硼砂

硇砂

滑石

青礞石
金礞石

石膏

花蕊石

龍骨

紫石英

代赭石

磁石

自然銅

禹餘糧

膽礬

爐甘石
輕粉

紅粉

硃砂

白礬

赤石脂

白石英

密陀僧

雄黃

硫黃

琥珀

植物藥

藻類植物

海帶科、翅藻科

昆布
馬尾藻科

海藻

菌類植物

麥角菌科

冬蟲夏草

多孔菌科

靈芝

雷丸
豬苓

茯苓

灰包科

馬勃

蕨類植物

石松科

伸筋草

卷柏科

卷柏

木賊科

木賊

陰地蕨科

陰地蕨
海金沙科

海金沙

蚌殼蕨科
狗脊

鳳尾蕨科

鳳尾草

鱗毛蕨科

貫眾
……

附篇 索引

書摘

上篇 概論

第一章本草發展史“本草”一詞,始見於《漢書》。據《漢書•郊祀志》所載,早在成帝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就有了“本草待詔”的官職。《漢書•樓護傳》有樓護因能誦“本草”等書而受人稱讚的記載。《漢書•平帝紀》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有“征天下通知逸經、古記、天文、歷算……方術、本草……教授者……遣詣京師”的史料。從上所述,可知“本草”一詞的使用,已有兩千餘年之久。它是一門學科的名稱,也是這門學科有關著作的名稱。即研究藥物的學科、記載藥物的專著,稱“本草”。而稱“本草”的含義,正如《蜀本草》編者韓保升所說:“藥有玉、石、草、木、蟲、獸,而雲本草者,為諸藥中草類最多也。”

“本草”研究的內容主要有藥物的基原、採制、藥性、功能、主治及配伍套用等,其中又以藥性、功能、主治及配伍套用為主體。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本草”這門學科的研究,還進一步涉及到品種考證、藥材鑑別、化學成分、藥理以及製劑等方面的內容,從而增強了研究“本草”的手段,擴大了“本草”的內涵。

“本草”中所載藥物主要是中國數千年來臨床用之有效的傳統藥物。它反映了中國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近百餘年來,為了與西方傳入我國的化學藥品以及抗生素生物製品相區別,逐漸地把用中醫學理論闡述其藥性並指導l臨床套用的傳統藥物稱為“中藥”,而“本草”也多相應地被稱為“中藥學”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