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礞石

青礞石

青礞石用於頑痰膠結,咳逆喘急,癲癇發狂,煩躁胸悶,驚風抽搐。

基本信息

概述

青礞石青礞石

青礞石始載於《嘉祐本草》,云:“礞石……一名青礞石。”《品匯精要》謂:“礞石,今齊(今山東省泰山以北)魯(今山東省泰山以南)山中有之,青色微有金星。”《綱目》記載:“礞石,江北(今湖北省蘄春縣一帶)諸山往往有之,以盱山出者為佳。有青、白二種,以青者為佳。堅細而青黑,打開中有白星點,煅後則星黃如麩金。其無星點者,不入藥用。”並有附圖一幅,為片狀,有散在星狀點,斷面不平坦。以上所載可以表明,古代所謂的礞石系指青礞石而言。
金礞石一名,古文獻未見記載,因其功效與青礞石基本相似,故常混用,統稱為礞石,但經考古代所載的礞石均指青礞石,將"呈黃色和帶有金黃色者稱為“金礞石”,以示區別。據北京醫學院藥學系1958年分析,金礞石含大量Fe3+、Fe2+、Al3+、Mn2+及少量Mg2+和SiO23-,表明金礞石為富含Fe和Al的矽酸鹽,而不同於青礞石,故《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藥志》等現代中藥著作已將兩者分開,據此,將青礞石和金礞石分作二藥,但臨床效用可以互參。
1、黑雲母片岩主要由黑雲母及少量石英、中長石、綠簾石等礦物組成的集合體。呈不規則扁塊狀,無明顯稜角,其中有鱗片狀礦物具定向排列,彼此相連。斷面可見明顯的片狀構造鱗片狀變晶結構。岩石呈黑色,有的帶暗綠色調,珍珠光澤,質軟而脆,易剝碎。
2、綠泥石化雲母碳酸鹽片岩主要由方解石、白雲石、金雲母(部分轉變為綠泥石,即綠泥石化)、絹雲母、石英等礦物組成的集合體。呈不規則塊體。其中粒狀礦物和鱗片狀礦物定向排列為片狀結構,鱗片花崗變晶結構,但不甚明顯。岩石呈灰綠色,夾於其中的鱗片狀礦物顯珍珠光澤。質較疏鬆,易剝碎。遇稀鹽酸即有氣泡發生。

藥品簡述

藥名:青礞石
漢語拼音:qingmengshi
英文名:LapisChloriti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iotiteSchist;MicaCarbonateSchistbyChloritization
功效分類:墜痰下氣藥;平肝定驚藥;消食攻積藥。
科屬分類:鎂化合物類
別名:礞石、煅礞石,煅青礞石等。
性味:甘;鹹;平;無毒
歸經:肺經心經肝經胃經大腸經
功能:墜痰下氣;平肝定驚;消食攻積。
主治:頑痰咳喘;癲癇發狂;煩躁胸悶;驚風抽搐;宿食癖積;癥瘕。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3-6g;煎湯,10-15g,布包。
生態環境:產於接觸變質區域變質基中酸鹼性浸入岩及火成岩、偉晶岩中,是中酸性火成岩的主要造岩礦物之一。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蘇、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藥材基源:為變質岩類黑雲母片岩、綠泥石化雲母碳酸鹽片岩。
採收儲藏:全年可采,採得後除淨雜石、泥土即可。
炮製方法:
1、青礞石《嘉祐本草》:“細研為粉。”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泥土,砸碎或碾成粉末。
2、煅青礞石《品匯精要》:“每二兩,捶碎,用焰硝二兩,同入小砂罐內,瓦片蓋定,鐵線縛之,鹽泥固濟,曬乾。火煅紅,上有金星透出為度。候冷,研為極細末。”《本草蒙筌》:“欲辨假真,須依法制。敲碎小顆粒,貯傾銀罐中,攙半焰硝,鹽泥固濟,武火煅一炷香,取出。色若雌黃、軟脆易擂方為不假。成末以水飛細,入藥作散為丸。”《本草乘雅半偈》:“以青色堅細、擊開有白星點點者為貴。修治以大坩堝一個,用礞石四兩,杵碎,入消石等分拌勻,炭火十五斤簇定,煅至消盡,星黃如麩金。取出研極細,水飛數過,曬乾,再乳萬匝。”《醫宗金鑒》:“焰硝煅過,埋地內七日用。”現行,取淨青礞石,置適宜耐火容器內,用無煙武火加熱,煅至紅透,取出放涼,碾細。

用藥禁忌

1、非痰熱內結不化之實證,或脾胃虛弱,陰虛燥痰及孕婦均禁服。
2、《綱目》:“氣弱脾虛者,不宜久服。”
3、《本草從新》:“氣弱血虛者大忌。”

中藥化學成分

黑雲母片岩主要含鉀、鎂、鐵、鋁的矽酸鹽[K(Mg·Fe)2(A1Si3O10)(OH,F)2〕,尚含有鈦、鈣、錳等雜質。

臨床套用

1、用於實熱頑痰諸證。青礞石質重性墜,味鹹軟堅,長於下氣墜痰,且可平肝定驚,凡實熱痰積,內結不化,壅塞膠固所致的咳喘氣逆痰稠、癲狂、驚癇等證,見大便秘結,苔黃厚而膩,脈滑數有力者,可用本品為主,輔以瀉火通便降逆之大黃、黃芩、沉香等,使實熱下泄,痰積通利,而諸證自除,如《養生主論》之滾痰丸。若痰熱化風引起的小兒急驚風,見高熱驚厥、痰壅氣促,可用本品研末,同薄荷葉、蜂蜜調服,以攻消痰積,平肝鎮驚,方如《嬰孩寶書》之奇命散。
2、用於宿食癖積、症瘕。青礞石不僅可治痰,且能消食攻積導滯,如《方脈正宗》以礞石配伍健脾行氣消積之白朮、木香、枳實等藥,治食積成痰,胃實眩暈者;又如《楊氏家藏方》之金寶神丹,用本品與澀腸之赤石脂配伍,治療諸積癖塊,攻刺心腹,下利赤白,婦人崩中漏下,一切虛冷,以及久積久痢,虛冷滑泄;《聖惠方》之礞石丸,則以礞石為主,加木香、巴豆等利氣攻積之品,用於婦人食症,塊久不消,攻刺腹痛者。
4、用於頑痰,老痰膠結,氣逆喘咳之實症。礞石質重墜降,味鹹軟堅,善治頑痰膠固之症,常配沉香、黃芩、大黃等同用,即礞石滾痰丸。近代臨床用治小兒肺炎重症,肺閉喘咳,痰多黃稠者有效。
5、用於癲狂、驚癎等痰火內盛之症。礞石既能攻消痰積,又能平肝鎮驚,為治驚癎之良藥。如《嬰孩寶鑑》奪命散,治熱痰壅塞引起的驚風抽搐,以煅礞石為末,用薄荷汁和白蜜調服。若痰積驚癎,大便秘結者,可用礞石滾痰丸以逐痰降火定驚;臨床用以治癲癎及精神分裂症,對控制發作及減緩狂燥症狀有效。

常用選方

1、通治痰為百病:礞石焰硝各二兩(煅過,研飛,曬乾,一兩),大黃(酒蒸)八兩,黃芩(酒洗)八兩,沉香五錢。為末,水丸梧子大。常服一二十丸,欲利大便則服一二百丸,溫水下。(《養生主論》滾痰丸)
2、治中痰並一切痰症:礞石二兩(煅,乳淬),大黃二兩(九蒸),沉香一兩,半夏二兩(姜、礬制),陳皮二兩,黃芩二兩(酒制)。為末,陳米糊為丸,綠豆大。每服三錢。(《惠直堂經驗方礞石化痰丸
3、治大人小兒食積成痰,胃實多眩暈者:青礞石七錢,火硝六錢(同研炒,以火硝過性為度),枳實、木香、白朮各二兩。共為末,紅曲二兩為末,打糊丸梧子大。每早服三錢,白湯下。(《方脈正宗》)
4、治百日咳:青礞石27g,白礬9g,芒硝18g。共為細末,分30份,每次1份,每日3次。(《河南省秘驗單方集錦》)
5、治急慢驚風,痰潮壅滯,塞於喉間,命在須臾:青礞石一兩。入臼窩內,同焰消一兩,用白炭火煅令通紅,須消盡為度,候藥冷如金色取出。上為細末。急驚風痰發熱者,薄荷自然汁入蜜調服;慢驚脾虛者,有以青州白丸子再碾,煎稀糊,入熟蜜調下。(《醫方大成》引湯氏方奪命散)
6、治諸積癖塊,攻刺心腹,下利赤白,及婦人崩中漏下,一切虛冷之疾,尤治飲食過多,臟腑滑泄,久積久痢:青礞石半斤,搗羅過,用消石二兩,細研,於坩堝內,輔頭益底,按實,用圓瓦覆口,用炭二十斤煅之,取出,入赤石脂二兩,同研極細,滴水為丸,如小雞頭大。候乾,再入坩堝內,用少火煅紅收之。每有虛冷病,服一丸至二三丸,空心溫水送下,以少食壓之,久病泄瀉,加至五七丸或十丸亦不妨。(《楊氏家藏方》金寶神丹)
7、治婦人食癥,塊久不消,攻刺心腹疼痛:青礞石二分(末),木香一分(末),硇砂半兩(不夾石者,細研),硃砂一分(細研),粉霜二分(研入),巴豆三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上藥都研令勻,以糯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空心以溫酒下二丸,取下惡物為效。(《聖惠方》礞石丸)
8、治一切積,不問虛實冷熱酒食,遠年日久:青礞石二兩(研),滑石一兩(研),青黛半兩,輕粉三錢。上同研勻。每服一錢,麵湯調下,急以水漱口。未服藥前一日,先吃淡粥,至晚服藥;候次日晚未動,再服半錢,取下惡物,更以湯粥將息三二日,如是無積,藥隨大便下,並無所損忌,次日將息。(《普濟方》礞石散

文獻論述

1、《品匯精要》:“舊本不載所出州郡,今齊魯山中有之。青色微有金星,其質堅理細,鑿制為磨,取其出物最速,為末亦細。及考王隱君論痰致病百端,入滾痰丸用之,丹溪治食積成痰,良有驗也。”
2、《本草乘雅半偈》:“有青、白、赭三色,以青色堅細,擊開有白黑點之者為貴。”
3、《本經逢原》:“青者入肝力勝,色黃者兼脾次之。者,不宜久服。楊士瀛謂其功能利痰,而性非胃家所好,如慢驚之類,皆宜佐以木香。而王隱君則謂痰為百病,不論虛實寒熱,概用滾痰丸通治百病,豈理也哉?朱丹溪言一老人忽病目盲,乃大虛證,一醫與礞石藥服之,至夜而死。吁!此乃盲醫虛虛之過,礞石豈殺人者乎!況目盲之病,與礞石並不相干。”(《綱目》)
4、繆希雍:“礞石稟石中剛猛之性,體重而降,能消一切積聚痰結,消積滯,墜痰涎,誠為要藥。然而攻擊太過,性復沉墜,凡積滯癥結脾胃壯實者可用,如虛弱者忌之;小兒驚痰食積實熱,初發者可用,虛寒久病者忌之。如王隱君制滾痰丸,謂百病皆生於痰,不論虛實寒熱概用,殊為未妥。不知痰有二因,因於脾胃不能運化積滯生痰,或多食酒面濕熱之物,以致膠固稠粘,咯唾難出者用之,豁痰利竅,除熱泄結,應如桴鼓;因於陰虛火炎,煎熬津液,凝結為痰,或發熱聲啞,痰血雜出者,如誤投之,則陰氣愈虛,陽火反熾,痰熱未退而脾胃已為敗矣,可見前人立方不能無弊,是在後人善於簡擇耳。”(《本草經疏》)
5、周志林:“青礞石善化老痰癖積,沉降下行,吐痰在水上,以末摻之,痰即隨水而下。同火硝煅煉者,取其疏利之性,則礞石之性更為剽悍耳。獨入肝家,治驚癇痰涎膠粘不化,不外鹹能軟堅,重以鎮邪之意。”(《本草用法研究》)
6、唐容川:“礞石,必用火硝煅過,性始能發,乃能墜痰,不煅則石質不化,藥性不發,又毒不散,故必用煅。”(《本草問答》)
7、《嘉祐本草》:“得硇砂、巴豆、大黃、京三棱良。”
8、《醫學入門·本草》:“得焰消,能利濕熱痰積,從大腸而出,因濕熱盛而皮膚生瘡者,一利即愈。”
9、《得宜本草》:“得硝石、赤石脂,治一切痰積、痼痰;得焰硝,治驚風危證。”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1、黑雲母片岩:主為鱗片狀或片狀集合體。呈不規則扁塊狀或長斜塊狀,無明顯稜角。褐黑色或綠黑色。具玻璃樣光澤。質軟,易碎,斷面呈較明顯層片狀;碎粉主為黑色或綠黑色鱗片(黑雲母),有似星點樣閃光。氣微,味淡。以綠黑色、質軟易碎、有光澤者為佳。
2、綠泥石化雲母碳酸鹽片岩為粒狀和小鱗片狀集合體,呈不規則塊狀。灰色或綠灰色,夾有銀色或淡黃色鱗片,具珍珠樣光澤。質鬆軟,易碎,碎粉為灰綠色小鱗片(綠泥石化雲母片)和類白色顆粒(主為碳酸鹽),片狀者具星點樣閃光。遇稀鹽酸發生氣泡,加熱後泡沸激烈。氣微,味淡。以灰綠色、有光澤者為佳。
顯微鑑別
1、黑雲母片岩主為黑雲母及少量石英、中長石組成。
黑雲母:薄片中呈黃褐色至褐色;片狀依一定方向排列;正突起中度;多色性和吸收性很強,Ng,Nm為深褐色,Np為黃色;Ng≥Nm>Np;解理沿{001}極完全。最高幹涉色為Ⅲ級紅色;近於平行消光;正延長符號。二軸晶;負光性。
石英:薄片中無色透明;粒狀;分布於黑雲母片間;低正突起;無解理。最高幹涉色為Ⅰ級黃白色;具波狀消光現象。一軸晶;正光性。
中長石:薄片中無色或淡灰色;分布於黑雲母片間;低正突起。最高幹涉色為Ⅰ級灰色;可見鈉長石雙晶。二軸晶;正光性。
2、綠泥石化雲母碳酸鹽片岩主為碳酸鹽、金雲母(部分綠泥石化)、絹雲母及少量石英組成。方解石:參見“方解石”條。
金雲母:薄片中呈淡褐黃色;片狀,沿方解石邊緣分布,具微弱多色性;解理完全;低正突起;含有黑褐色針狀包裹體,呈放射狀排列(轉變為綠泥石者薄片中呈淡綠色,多色性明顯)。干涉色為Ⅱ級綠色(轉變為綠泥石者為Ⅰ級灰色);近於平行消光;正延長符號。二軸晶;負光性;光軸角很小。
絹雲母:薄片中無色,有時帶有很弱的綠色;小鱗片狀;低正突起。干涉色似織錦緞,絢爛五彩。
化學鑑定
青礞石的組分較多,通過X射線衍射掃描,在衍射曲線的圖譜上,幾種礦物主要衍射峰尚能分別出現,故可用X射線法進行鑑定。
金礞石:取本品碎片少量,置鐵片上加熱,即層裂或散裂,膨脹2-5倍,有的鱗片變成彎曲蛭蟲狀;色澤變淺,重量減輕可浮於水面。也可利用紅外光譜分析法和差熱分析法進行鑑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