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纂

楊纂

楊纂,唐朝時期官宦人物,《舊唐書》有傳記“楊纂,大業中,進士舉,授朔方郡司法書佐。”

1.南北朝時----北周名將

人物檔案

姓名:楊 纂
生卒:公元512年—578年 活動於南北朝時期
籍貫:廣寧(今張家口涿鹿縣
親屬:父(楊安仁)子(楊睿)

簡史

北魏末年:跟隨齊神武帝高歡在信都起兵,以軍功,封為安西將軍,武州刺史。
西魏大統元年(公元535年):投奔宇文泰太並授以征南將軍、大都督,封永興縣候,邑八百戶,加通直散騎常侍。
西魏大統三年(公元538年):與宇文泰定計遷都長安,解洛陽之圍。之後參加河橋之戰(東西魏第一次大戰,雙方有攻有守,基本未分勝負。)
西魏大統八年(公元543年):參加邙山之戰(東西魏第四次大戰)
西魏宇文泰執政時期(公元543年以後):後因功累遷至車騎大將軍,持節並儀同三司,散騎常待,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待中,進公爵,食邑一千戶,賜姓莫胡盧氏,俄授岐州刺史。
公元557年:北周孝閔帝(宇文泰第三子,北周第一代皇帝)死後又進爵為寧波熙郡公,
保定元年(公元561年):進位大將軍,改封隴東郡公,並加隴州刺史
保定三年(公元563年):跟隨隋公楊忠東伐,打到并州就回來了。
天和六年(公元574年):授柱國大將軍,轉調為華州刺史。
宣政元年(公元578年):死於任上。

史書記載(北史)

楊纂,廣寧人也。父安仁,魏北道都督、朔州鎮將。
纂少習軍旅,慷慨有志略,尤工騎射,勇力兼人。年二十,從齊神武起兵於信都,以軍功稍遷安西將軍、武州刺史。自以功高賞薄,志懷怨憤,每嘆曰:“大丈夫富貴何必故鄉。若以妻子撓懷,豈不沮人雄志!”大統初,乃間行歸款。太祖執纂手曰:“人所貴者忠義也,所懼者危亡也,其能不憚危亡蹈茲忠義者,今方見之於卿耳。”即授征南將軍、大都督,封永興縣侯,邑八百戶,加通直散騎常侍。
從太祖解洛陽圍,經河橋、邙山之戰,纂每先登,軍中鹹推其敢勇。累遷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進爵為公,增邑通前一千戶。賜姓莫胡盧氏。俄授岐州刺史。孝閔帝踐阼,進爵宋熙郡公。保定元年,進位大將軍,改封隴東郡公,除隴州刺史。三年,從隨公楊忠東伐,至并州而還。天和六年,進授柱國大將軍,轉華州刺史。
纂性質樸,又不識文字,前後蒞職,但推誠信而已。吏以其忠恕,頗亦懷之。尋卒於州,時年六十七。子睿嗣。位至上柱國、漁陽郡公。
譯:
楊纂 廣寧人氏(今張家口涿鹿縣)人。父名楊安仁 是魏北道都督、朔州鎮將(相當于軍區司令)。
楊纂的父親是朔州鎮將,所以他很小就參了軍。楊纂為人慷慨,且有志向、謀略,尤其善騎射,勇力過人。20歲的時候,跟從晉州刺史高歡起兵於信都,因屢有軍功而升為安西將軍、武州刺史。但是,楊纂卻認為自己功勞較大,賞賜太薄,於是,志懷怨憤,經常嘆息說:“大丈夫富貴何必非在故鄉。如果一味沉迷於妻子的懷中,那不是失去了遠大志向!”於是,楊纂便有了另投他主的意向。
當時,西魏丞相宇文泰總握朝政,他軍紀嚴明,知人善任,楊纂便在大統初年,悄悄投奔了西魏。宇文泰也早知楊纂的威名,他拉著楊纂的手說:“人最可貴的品質是忠義,人最恐懼的事情是危亡,你能不怕危亡,來投奔我,以示忠義,我太高興了。”當即授楊纂為征南將軍、大都督,封永興縣侯,邑800戶,加封通直散騎常侍。楊纂也使出全身解數報知遇之恩,他跟隨宇文泰解洛陽圍,參加河橋、芒山戰鬥。每次戰鬥,楊纂都沖在最前面,勇冠三軍,後升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並被加封為侍中,進爵為公,又被賜姓莫胡盧氏後又官拜岐州刺史。
宇文泰的兒子宇文邕做皇帝時後,楊纂繼續跟隨他南征北戰,東擋西殺,為北周統一北方,再立汗馬功勞。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楊纂位至大將軍,被改封為隴東郡公,官拜隴州刺史。北周天和六年(574年),被封為柱國大將軍,轉任華州刺史。楊纂性情質樸,又不識文字,在許多地方任職,就是靠自己的誠信。和他在一起的官員們也因為他的忠厚而尊重他、配合他。北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年),楊纂卒於任上,時年67歲。他的兒子睿,也當到了上柱國、漁陽郡公的高位。

2.隋唐時期----官員

人物檔案

姓名:楊纂
字:續卿
生卒:不詳(活動於隋唐時期)
籍貫:陝西 華州 華陰人
親屬:楊儉(祖父)、楊文偉(父)、楊守愚(子)、楊守挹(子)、楊弘禮(侄)

簡史

隋煬帝楊廣 大業時期:中進士及弟,授與朔方郡司法書佐。因楊玄感案牽連而免職,遷家於蒲城。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淵義軍渡河後(指公元617年6月至11月,李淵急兵渡過黃河迅速攻占長安),在長春宮被李淵接見,授於侍御史。後又升為考功郎中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調任為長安令,賜長安縣男爵。
貞觀元年-八年:因為袁氏妖逆案而差點被殺,因為溫彥博的勸諫而被赦免,三次調任吏部侍郎
貞觀八年(公元634年):上書彈劾河南道巡察大使蕭瑀。
貞觀八年以後:任太常少卿-----雍州別駕,加銀青光祿大夫----尚書左丞-----太僕卿---檢校雍州別駕----戶部尚書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死亡,追封幽州都督,謚曰敬。

史書記載(舊唐書)

華州華陰人也。祖儉,周東雍州刺史。父文偉,隋溫州刺史。纂略涉經史,尤明時務。少與琅邪顏師古、燉煌令狐德棻友善。大業中,進士舉,授朔方郡司法書佐,坐楊玄感近屬除名,乃家於蒲城。義軍渡河,於長春宮謁見。累授侍御史。數上書言事,因被召問,擢為考功郎中。貞觀初,長安令,賜爵長安縣男。有婦人袁氏妖逆,為人所告,纂究問之,不得其狀。袁氏後又事發伏誅,太宗以纂為不忠,將殺之。中書令溫彥博以纂過誤,罪不至死,固諫,乃赦之。三遷吏部侍郎。八年,副特進蕭瑀為河南道巡察大使,與瑀情有不協,屢相表奏,瑀因以獲罪。纂尋拜尚書左丞。纂既長於吏道,所在皆有聲績。俄又除吏部侍郎。前後典選十餘載,銓敘人倫,稱為允當。然而抑文雅,進酷吏,觀時任數,頗為時論所譏。後歷太常少卿、雍州別駕,加銀青光祿大夫。復為尚書左丞,遷太僕卿,檢校雍州別駕。遷戶部尚書。永徽初卒,贈幽州都督,謚曰敬。子守愚,則天時官至雍州長史;守挹,岐州刺史。族子弘禮。
譯:華州華陰人,祖父楊儉是原北周雍州刺史,父親楊文偉原隋朝州刺史,楊纂讀過經史一類的書,對於政務十分拿手,與琅邪顏師古、燉煌令狐德棻是好朋友,隋朝大業時期,舉進士及弟,授朔方郡司法書佐,因楊玄感案而被除去官職,遷家在蒲城,義軍渡河時,在長春宮被李淵接見,授於侍御史職務,很多次上書說明時政事態而又被召來詢問,貞觀初年,遷為長安令,賜爵長安縣男爵,有一個姓袁的婦人建立妖言惑眾,被人告發,但楊纂沒有得到證據,所以把她放了,而後袁氏又發生了同樣的案子被殺了,李世民以為楊纂不忠證,要把他殺了,溫彥博認為,這只是判案失誤,沒有什麼大罪,在溫彥博的堅持才,李世民才赦免了他,三調任吏部侍郎。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因與河南道巡察大使蕭瑀不合,而屢次彈劾他,蕭瑀最終獲罪。楊纂一直想當任尚書左丞的職位,但是楊纂太會做官了,雖然有所政績,不久就升為吏部侍郎,前後做了十多年的官,資歷很深,做事也算是公道,但是並不喜歡文雅,常常任用酷吏,被當時其它同僚所譏諷,後來做過太常少卿、雍州別駕,加銀青光祿大夫,又重新做回了尚書左丞,遷太僕卿,檢校雍州別駕,遷戶部尚書。死於永徽元年(公元650年),追封幽州都督,謚曰敬。有個兒子叫守愚,官至雍州長史,另一個兒子楊守挹,官至岐州刺史,族子就是楊弘禮。

史書記載(新唐書)

纂,字續卿,弘禮族父。大業時,第進士,為朔方郡司法書佐。坐玄感近屬,廢居蒲城。高祖度河,上謁長春宮。遷累侍御史。數上書言事,稱旨,除考功郎中。貞觀初,為長安令,賜爵長安縣男。有告女子袁妖逆者,纂按之,情不得。袁敗,太宗惡其不忠,將殺之,中書令溫彥博以過誤當宥,乃免。後為吏部侍郎,有俗才,抑文雅,進黠吏,度時舞數以自進。終戶部尚書,贈幽州都督,謚曰恭。
纂從子昉,武后時為肅機。宇文化及子訴治先廕,昉方食,未即判,遽曰:“肅機,而未食,庸知天下有冤而求食乎?”昉怒,取牒署曰:“父弒隋主,子訴隋資,可乎?”人服其敏。終工部尚書。
譯: 與舊唐書所載相似,不同點一:新唐書為進黠吏,舊唐書為進酷史,應該是新唐書抄寫時寫錯了。不同點二:新唐書溢號為恭,舊唐書溢號為敬,因為舊唐書早於新唐書,所以此不同點應該以舊唐書為準。不同點三,新唐書沒有記載他的兩個兒子,而記載了一個武則天時期堂兄弟的兒子,也當任過尚書左丞(就是肅機)並審判了宇文化及的兒子,這不太可信,武則天年間已經不再講隋朝年間的案子了,何況宇文化及死時離武則天當政已經有七十多年了,那他兒子得多大了,

3.仇池君主

楊纂,氐人,為仇池(今中國甘肅南一帶)首領之一。
他是楊世兒子,《魏書》稱他殺楊統自立為仇池公。371年,前秦發兵七萬攻仇池,楊纂以五萬人抵抗,纂兵大敗。楊纂向前秦投降,被迫遷往長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