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池

仇池

仇池國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氐族楊氏建立的政權名稱,因其立國之時政治中心在仇池山而得名。歷史上的仇池國主要是指楊茂搜建立的前仇池國、楊定重建的後仇池國,而楊氏後裔所建武都國、武興國、陰平國也被史學家認為是仇池國的延續,所以完整意義上的仇池國應該指前仇池國、後仇池國、武都國、武興國、陰平國五個政權。

前仇池國

發展歷程

西晉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氐氏人齊萬帥領導關隴各族起義,起義烽火遍及秦、雍等州。此時,楊飛龍養子楊茂搜(?—317)率部眾四千重返仇池,自號輔國將軍、左賢王。這標誌著仇池政權的建立,史稱前仇池國。

仇池宗系圖仇池宗系圖

楊氏家族本來是略陽(今陝西漢中)清水氐人,在秦、漢時期一直定居隴右。

東漢建安年間,楊騰率領部眾遷到仇池定居下來。三國時曾聯合涼州馬超、韓遂、楊秋和占據今甘肅一帶的興國氐王阿貴匯合共同反抗曹操。後因戰敗率少數將領投奔蜀漢,其餘部眾被曹操遷至扶風、天水一帶。曹魏封楊千萬為百頃氐王。

西晉武帝時,楊飛龍受晉封號,以假征西將軍名義,率部落“還居略陽”。楊飛龍以外甥令狐茂搜(即楊茂搜)為養子。西晉惠帝元康六年(296年),楊茂搜率部落四千家遷到仇池,自號輔國將軍、右賢王,氐族部眾擁戴稱王,始建前仇池國,稱仇池公,其轄地有武都(武都郡)、陰平(武都郡)二郡。愍帝任命他為驃騎將軍、左賢王。東晉建武元年(317年),前仇池分裂,楊茂搜長子楊難敵繼位,號左賢王,屯下辨。其弟楊堅頭號右賢王,屯河池(今徽縣),今隴南地區大部都在其控制範圍之內。其後兄弟內斗,國力日弱。

東晉太和十一年(371年),前秦皇帝苻堅遣將楊安攻仇池,城破之後,將氐族人遷徙到關中一帶,前仇池國滅亡。

前仇池國世系

姓名 在位時間 稱號 備註
楊茂搜 296-317 自號輔國將軍、右賢王,西晉封為驃騎將軍、左賢王
楊難敵 317-334 前趙封為益寧南秦三州牧、武都王 楊茂搜之子
楊毅 334-337 自號龍驤將軍、左賢王、下辨公,向晉稱藩 楊難敵之子
楊初 334-355 東晉封為使持節、征南將軍、雍州刺史、仇池公,後改封天水公 楊毅從兄、楊難敵之侄
楊國 355-356 自立為仇池公,東晉封為秦州刺史 楊初之子
楊俊 356-360 東晉封為仇池公 楊國從父、楊初之弟
楊世 360-370 東晉封為秦州刺史,前秦封為南秦州刺史 楊俊之子
楊統 370
楊世之弟
楊纂 370-371
楊世之子

後仇池國

發展歷程

仇池仇池

前秦建元十九年(東晉太元八年,公元383年),苻堅在淝水之戰中戰敗,前秦瓦解。隨後追隨苻堅的楊定乘機回到隴右,收集舊部眾,自稱龍驤將軍、仇池公,招納氐、漢民自立,向東晉稱藩。楊定恢復的仇池政權被稱為後仇池國。晉太元十九年(394年)與西秦乞伏乾歸戰,失敗被殺。

楊定死後,堂弟楊盛繼位,轄區只有武都、陰平兩處城池,為穩定局勢,楊盛先後向後秦、東晉以及北魏稱藩。楊盛時期,後仇池國發展艱難,不過在其後期,由於國內較為安定,後仇池國呈現出繁榮景象。

楊盛死後,其子楊玄繼位,楊玄是一位守成之主,“善待士,為流、舊所懷”。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北魏封楊玄為南秦王。

楊玄死後,其子楊保宗繼位,隨後楊玄弟楊難當廢楊保宗自立,楊難當力圖有所作為,連年興師。從宋元嘉九年(公元432年)開始,仇池發生連年的災荒,為擺脫困境,楊難當接連向劉宋及北魏發兵,最終以失敗告終。宋元嘉十八年,楊難當進攻劉宋的益州,劉宋發兵反擊,不久便攻入仇池境內,駐守仇池的主將向劉宋投降,走通無路的楊難當在隴右投了北魏。後仇池國也隨之復滅。

後仇池國世系

諡號 姓名 在位時間 稱號 備註
武王 楊定 385-394 自稱龍驤將軍、仇池公、秦州牧、隴西王 楊難敵曾孫
惠文王 楊盛 394-425 自稱征西將軍、秦州刺史、仇池公,南朝宋封為武都王 楊定從弟
孝昭王 楊玄 425-429 自稱都督隴右諸軍事、征西大將軍、秦州刺史、武都王 楊盛之子

楊保宗 429
楊玄之子

楊難當 429-442 南朝宋封為冠軍將軍、秦州刺史、武都王,進征西將軍; 楊玄之弟、楊保宗從父

地理位置

仇池,二指地名,位於甘肅省東南部的西和縣城南四十五公里處。

歷史時期內,仇池疆域多介於今隴南、陝西南、川北之間。

氐族散亡

楊茂搜的後人在仇池一帶相繼建立了武都國、武興國、陰平國等政權。北周大象二年(580年)陰平國王楊法琛因出兵幫助北周益州總管王謙起兵聲討權臣上柱國楊堅,被楊堅派兵滅亡,部眾遂散處各地,氐族逐漸消失。

武都

楊文德447年-455年;

楊元和455年-466年;

楊僧嗣466年-473年;

楊文度473年-477年;

武興

文王楊文弘(文宏)478年-479年;

順王楊後起479年-486年;

安王楊集始486年-503年;

關王楊紹先503年-535年;

惠王楊智慧(?)535年-545年;

理王楊辟邪(?)545年-553年

陰平

楊廣香477年-483年;

楊炅483年-495年;

楊崇祖495年-511年;

楊孟孫511年;

楊定511年-542年;

楊太赤542年-564年;

楊法深564年-580年

歷史記載

氐者,西夷之別種,號曰白馬。三代之際,蓋自有君長,而世一朝見 ,故詩稱“自彼氐羌,莫敢不來王”也。秦漢以來,世居岐隴以南,漢川以西,自立豪帥。漢武帝遣中郎將郭昌、衛廣滅之,以其地為武都郡。自汧渭抵於巴蜀,種類實繁,或謂之白氐,或謂之故氐,各有侯王,受中國封拜。

漢建安中,有楊騰者,為部落大帥。騰勇健多計略,始徙居仇池。仇池方百頃,因以為號 ,四面斗絕,高七里余,羊腸蟠道三十六回,其上有豐水泉,煮土成鹽。騰後有名千萬者,魏拜為百頃氐王。千萬孫名飛龍,漸強盛,晉武帝假平西將軍。無子,養外甥令狐茂搜為子。惠帝元康中,茂搜自號輔國將軍、右賢王,群氐推以為主。關中人士流移者多依之。愍帝以為驃騎將軍、左賢王。茂搜死,子難敵統位,與弟堅頭分部曲。難敵自號左賢王,屯下辨;堅頭號右賢王,屯河池。難敵死,子毅立,自號使持節、龍驤將軍、左賢王下辨公,以堅頭子盤為使持節、冠軍將軍、右賢王、河池公。臣晉,晉以毅為征南將軍。三年,毅族兄初襲殺毅,並有其眾,自立為仇池公,臣於石虎,後稱籓於晉。永和十年,改初為天水公。十一年,毅小弟宋奴使姑子梁三王因侍直手刃殺初,初子國率左右誅三王及宋奴,復自立為仇池公。桓溫表國為秦州刺史,國子安為武都太守。十二年,國從叔俊復殺國自立。國子安叛苻生,殺俊,復稱籓於晉。安死,子世自立為仇池公。晉太和三年,以世為秦州刺史,弟統為武都太守。世死,統廢世子纂自立。統一名德。纂聚黨襲殺統,自立為仇池公,遣使詣簡文帝,以纂為秦州刺史。

晉鹹安元年,苻堅遣楊安伐纂,克之,徙其民於關中,空百頃之地。宋奴之死 ,二子佛奴、佛狗逃奔苻堅,堅以妻佛奴子定,拜為尚書、領軍。苻堅之敗,關右擾亂,定盡力于堅。堅死,乃率眾奔隴右。徙治歷城,去他池百二十里,置倉儲於百頃。招夷夏得千餘家,自稱龍驤將軍、仇池公,稱籓於晉,孝武即以其自號假之,後以為秦州刺史。登國四年,遂有秦州之地,自號隴西王。為後乞伏乾歸所殺,無子。佛狗子盛,先為監國,守仇池,乃統事,自號征西將軍、秦州刺史、仇池公、謚定為武王。分諸氐羌為二十部護軍,各為鎮戍,不置郡縣。遂有漢中之地,仍稱籓於晉。天興初,遣使朝貢,詔以盛為征南大將軍、仇池王。隔礙姚興,不得歲通貢使。盛以兄子撫為平南將軍、梁州刺史,守漢中。

劉裕永國中,封盛為武都王。盛死,私謚曰惠文王,子玄統位。玄字黃眉,號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秦州刺史、武都王 ,雖稱籓於劉義隆,仍奉晉永熙之號,後始用義隆元嘉正朔。初,盛謂玄曰:“吾年已老,當終為晉臣,汝善事宋帝。”故玄奉焉。玄善於待士,為流舊所懷。始光四年,世祖遣大鴻臚公孫軌拜玄為征南大將軍、都督、梁州刺史、南秦王,玄上表請比內籓,許之。

玄死,私謚孝昭王,子保宗統位。初,玄臨終,謂弟難當曰:“今境候未寧 ,方須撫慰,保宗沖昧,吾授卿國事,其無墜先勛。”難當固辭,請立保宗以輔之。保宗即立,難當妻姚氏謂難當曰:“國險宜立長君,反事孺子,非久計。”難當從之,廢保宗而自立,稱籓於劉義隆。難當拜保宗為鎮南將軍,鎮石昌,以次子順為鎮東將軍、秦州刺史,守上邽。保宗謀襲難當,事泄被擊。

先是,四方流人以仇池豐實,多往依附。流人有許穆之、郝惔之二人投難當,並改姓為司馬,穆之自雲名飛龍 ,惔之自雲名康之,雲是晉室近戚。康之尋為人所殺。

時劉義隆梁州刺史甄法護刑政不理,義隆遣刺史蕭思話代任,難當以思話未至,遣將舉兵襲梁州,破白馬 ,遂有漢中之地。尋而思話使其司馬蕭承之先驅進討,所向克捷,遂平梁州,因又附義隆。

難當後釋保宗,遣鎮董亭。保宗與兄保顯歸京師,世祖拜保宗征南大將軍、秦州牧、武都王,尚公主;保顯為鎮西將軍、晉壽公。後遣大鴻臚崔賾拜難當為征南大將軍、儀同三司、領護西羌校尉、秦二州牧、南秦王。難當後自立為大秦王,號年曰建義 ,立妻為王后,世子為太子,置百官,具擬天朝。然猶貢獻於劉義隆不絕。尋而其國大旱,多災異,降大秦王復為武都王。太延初,難當立鎮上邽,世祖遣車騎大將軍、樂平王丕等督河西高平諸軍取上邽,又詔諭難當,難當奉詔攝守。

尋而傾國南寇,規有蜀土,襲義隆益州,攻涪城,又伐巴西 ,獲維州流人七千餘家還於仇池。義隆怒,遣將裴方明等伐之。難當為方明所敗,棄仇池,與千餘騎奔上邽,世祖遣中山王辰迎之赴行宮。方明既克仇池,以保宗弟保熾守之,河間公齊擊走之。

先是,詔保宗鎮上邽,又詔鎮駱谷,復其本國。保宗弟文德先逃氐中,乃說保宗令叛 ,事泄,齊執保宗送京師,詔難當殺之。氐羌立文德,屯於濁水。文德自號征西將軍、秦河梁三州牧、仇池公,求援於義隆。義隆封文德為武都王,遣偏將房亮之等助之。齊逆擊,禽亮之。文德奔守葭蘆,武都、陰平氐多歸之。詔淮陽公皮豹子等率諸軍討之,文德走漢中,收其妻子僚屬資糧,及保宗妻公主送京師,賜死。初,公主勸保宗反,人問曰:“背父母之邦若何?”公主曰:“禮,婦人外成,因夫而榮,事立,據守一方,我亦一國之母,豈比小縣之主。”以此得罪。

高宗時,拜難當營州刺史,還為外都大官。卒,謚曰忠。子和,隨父歸國 ,別賜爵仇池公。子德襲難當爵,早卒。子小眼襲,例降為公,拜天水太守,卒。子大眼,別有《傳》。小眼子公熙襲爵。正光中,尚書右丞張普惠為行台,送租於南秦、東益,普惠啟公熙俱行。至南秦,以氐反不得進,遣公熙先慰氐。東益州刺史魏子建以公熙險薄,密令訪察,公熙果有潛謀,將為叛亂。子建仍報普惠,令其攝錄。普惠急追,公熙竟不肯赴,東出漢中。普惠表列其事,公熙大行賄賂,終得免罪。後為假節、別將,與都督元志同守岐州,為秦賊莫折天生所虜,死於秦州。

文德後自漢中入統?隴,遂有陰平、武興之地後為劉義隆荊州刺史劉義宣所殺。

保宗之執也,子元和奔義隆,以為武都、白水太守。元和據城歸順,高宗嘉之,拜征南大將軍、武都王,內徙京師。元和從叔僧嗣復自稱武都王於葭蘆。僧嗣死,從弟文度自立為武興王,遣使歸順,顯祖授文度武興鎮將。既而復叛。高祖初,征西將軍皮歡喜攻葭蘆破之,斬文度首。

文度弟弘,小名鼠,犯顯祖廟諱,以小名稱。鼠自為武興王,遣使奉表謝罪,貢其方物,高祖納之。鼠遣子苟奴入侍,拜鼠都督、南秦州刺史、征西將軍、西戎校尉、武都王。鼠死,從子後起統任,高祖復以鼠爵授之。

鼠子集始為白水太守,後起死,以集始為征西將軍、武都王。集始後朝於京師,拜都督、南秦州刺史、安南大將軍、領護南蠻校尉、漢中郡侯、武興王,賜以車旗戎馬錦彩繒纊等。尋還武興,進號鎮南將軍,加督寧、湘等五州諸軍事。後仇池鎮將楊靈珍襲破武興,集始遂入蕭賾。

景明初,集始來降,還授爵位,歸守武興。死,子紹先立,拜都督、南秦州刺史、征虜將軍、漢中郡公、武興王;贈集始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謚安王。紹先年幼,委事二叔集起、集義。夏侯道遷以漢中歸順也,蕭衍白馬戍主尹天保率眾圍之。道遷求援於集起、集義,二人貪保邊籓,不欲救之,唯集始弟集朗心愿立功,率眾破天保,全漢川,集朗之力也。集義見梁益既定,恐武興不得久為外籓,遂扇動諸氐,推紹先僭稱大號,集起、集義並稱王,外引蕭衍為援。安西將軍邢巒遣建武將軍傅豎眼攻武興,克之,執紹先送於京師,遂滅其國,以為武興鎮,復改鎮為東益州。前後鎮將唐法樂,刺史杜纂、邢豹,以威惠失衷,氐豪仇石柱等相率反叛。朝廷以西南為憂。正光中,詔魏子建為刺史,以恩信招撫,風化大行,遠近款附,如內地焉。後唐永代子建為州,未幾,氐人悉反,永棄城東走,自此復為氐地。其後,紹先奔還武興,復自立為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