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纂

杜纂

杜纂(zuǎn),字榮孫,常山九門人也。少以清苦自立。時縣令齊羅喪亡,無親屬收痤,纂以私財殯葬。由是郡縣標其門閭,後居父喪盡禮。郡舉孝廉,補豫州司士。

基本信息

相關作品

稍除積弩將軍。領眾詣淮,迎降民楊箱等。修立楚鎮,招納山巒李天保等五百戶。從征新野,除騎都尉。又從駕壽春,敕纂緣淮慰勞。豫州刺史田益宗率戶歸國,使纂詣廣陵安尉初附,賑給田廩。從征新野,及南陽平,以功賜爵井陘男,賞帛五百匹。數日之中,散之知友。時人稱之。又詣赭陽、武陰二郡,課種公田,隨供軍費。除南秦州武都太守。正始中,遷漢陽太守,並以清白為名。又隨都督楊椿等詣南秦軍前,招慰逆氏。還,除虎賁中郎將,領太倉令。遭母憂去職。久之,除伏波將軍,復為太倉令。尋除寧遠將軍、陰陵戍主。延昌中,京師儉,敕纂監京倉賑給民廩。肅宗初,拜征虜將軍、清河內史。性儉約,尤愛貧老,至能問民疾苦,對之泣涕。勸督農桑,親自檢視,勤者賞以物帛,惰者加以罪譴。吊死問生,甚有恩紀。還,以本將軍除東益州刺史。無御邊威略,群氏反叛。以失民和征還。遷太府少卿,除平陽太守、後將軍、太中大夫。

正光末,清河入房通等三百人頌纂德政,乞重臨郡。詔許之。孝昌中,為葛榮圍逼,纂以郡降榮。榮令纂入信都慰喻,都督李瑾欲斬,刺史元孚德纂,還。出,又勸榮以水灌城,榮遂以纂為常山太守。至郡未幾,榮滅。定州刺史薛曇尚以纂老舊,令護博陵、鉅鹿二郡,纂以疾辭。少時卒於家。

纂所歷任,好行小惠,蔬食弊衣,多涉誣矯,而輕財潔己,終無受納,為百姓所思,號為良守。永熙中,贈平北將軍、殷州刺史。天平四年,重贈本將軍、定州刺史。

譯文

杜纂,字榮孫,是常山九門人。少年時以清苦自立。當時的縣令齊羅死亡,沒有親屬收殮埋葬,杜纂自己出資把他埋葬。因此郡縣標榜表彰了他的門第。後來守父喪很盡禮。郡中推舉他為孝廉,被補為豫州司士。

逐步提拔為積弩將軍。率領兵眾到淮,迎接投降之民楊箱等人。修築建立楚鎮,招徠收納山蠻李天寶等五百戶人家。跟隨征戰新野,授騎都尉。又跟隨皇帝到壽春,皇帝命令杜纂沿淮河慰勞軍民。豫州刺史田益宗率領民眾歸降,派杜纂到廣陵去安慰剛依附的人,用田糧賑濟他們。隨征新野,等到南陽平定,因功封井陘男爵,賞給五百匹帛。幾天之內,他將綢帛散發給好友,當時人們稱讚他。又到赭陽、武陰二郡,督種公田,隨時供應軍中消費。授南秦州武都太守。正始年間,調任漢陽太守,並能享有清白的名聲。又跟隨都督楊椿等人到南秦軍隊前線,招降撫慰叛變的氐族人。回來後,授於虎賁中郎將,兼任太倉令。遇上母親去世守喪而離職。許久以後,授伏波將軍。延昌年間,京師饑荒,下令杜纂監督京中開倉庫賑濟民眾糧食一事。杜纂生性簡樸節約,尤其關心貧窮老人,很能訪問民間疾苦,(甚至)對著百姓哭泣流淚。勸督農桑,親自檢察巡視,勤勞者就賞給物品布帛,懶惰者加以譴責和責罰。悼念死者慰問生者,很有恩情可載。回朝後,以原將軍授任益州刺史。沒有防禦邊疆的威信和謀略,氐族人紛紛反叛。因百姓失和被召回。

正光末年,清河人房通等三百人頌揚杜纂的品德政績,乞求派他重新到郡任職。皇帝下詔同意了。孝昌年間,被葛榮包圍逼攻,杜纂交出郡城投降了葛榮。葛榮派杜纂到信都安撫軍民,都督李瑾想斬殺他,刺史元孚認為杜纂有仁德,把他放回去了。杜纂出了信都,他又勸葛榮用水灌城,葛榮便用杜纂做常山太守。到郡不久,葛榮滅亡。定州刺史薛曇尚鑒於杜纂是老臣舊官,讓他統轄博陵、鉅鹿兩郡,杜纂以病推辭。不久在家中去世。

杜纂在歷任的官位上,好施小恩小惠,吃粗糧穿破衣,多涉嫌矯情做作,但他輕財潔身,始終不收禮受賄,被百姓所思念,號稱良守。永熙年間,追贈為平北將軍、殷州刺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