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城

楊家城

楊家城位於榆林市神木縣城東北約20公里,即古麟州。該城始建於唐天寶年間(公元742-756)。門票:12元,神木縣城東北約20公里,即古麟州。五代至宋,州刺史楊宏信,長子楊重勛(重訓)和孫楊光,世守麟州;次子楊業和孫楊延昭,都是宋代名將,北拒契丹,稱雄一方。世人懷著對捍邊英雄的崇敬心情,改呼此城為楊家城。

基本信息

簡介

五代至宋,州刺史楊宏信,長子楊重勛(重訓)和孫楊光,世守麟州;次子楊業和孫楊延昭,都是宋代名將,北拒契丹,稱雄一方。世人懷著對捍英雄的崇敬心情,改呼此城為楊家城。城東南約70米處,原有松樹3株,年久樹老,枝柯相連,須兩三人合抱,後人以神松呼之。金以此名曰神木寨,元以後因此命名神木縣,城址舊貌猶存。城周景致幽閏,有詩云:“一徑開溪畔,孤村僅幾家。山花學帶雨,野柳暗藏鴉。路曲分樵牧,冰澌咽石沙。相看不倦處,前路暮雲遮。”

位置

在神木縣城東北20里許永興鄉境內,多年來存留有一座明顯的古城遺址,據有關專家考證,此地建城由來已久。唐玄宗李隆基時代,設定新秦縣城。當時在今神木、府谷一帶,除新秦縣外,前後還有過銀城、連谷、鐵麟、府谷等縣、鎮的建置。為了加強邊防守備,唐政府又於開元十二年(724年)增設了駐新秦縣城的麟州,委派文官武將鎮守。唐朝之後到五代和北宋時期,由於北方少數民族日趨強大,群雄割據,戰爭頻繁,這裡的軍事地位更加重要,北宋一度時期曾設定建寧軍和鎮西軍。以後這座城一般多稱為麟州城,其名超過新秦縣。麟州城居高臨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城東北有廣闊的山地,城西下邊是窟野河川道,神木又處於“煤海”之中,故守城所需的糧草、水和煤炭等較有保證。地方志里稱該城“東拒河朔、南衛關中、西藩榆陽、北屏河套”,點明其突出的軍事地位。歷代朝廷經常委派文武大員巡視麟州防務,不少人還留下詩詞墨跡。《神木縣誌》載,北宋曾任宰相的文彥博曾來此巡邊,並吟詩一首:“昔年持斧按邊州,閒上高城久住留。曾見兵鋒逾白草,偶題詩句在紅樓。”詩句不僅點明麟州是邊塞峰火之地,還告訴我們,當年城裡還有一座雄偉的紅樓,可以登高遠眺。
楊家城古兵營楊家城古兵營

名稱來源

麟州城之所以又被稱為楊家城,是唐朝滅亡(唐天四年、公元907年)以後的事了。那時全國發生大分裂,先後出現過梁、唐、晉、漢、周及吳、南唐、前蜀、後蜀、吳越、楚、閩、南漢、南平、北漢等眾多的割據政權,即所謂五代十國或殘唐五代時期。五代前期,據山西《保德州志》記載為本州火山人的楊信(弘信),為了在戰亂中保持其在麟州、府州、保德、河西等黃河兩岸的地方武裝勢力,與府州刺史折從阮結成一致對外的聯盟,相互依賴,抵禦外敵。到後晉天福年間(940年前),楊信獨守麟州城,不久便被任命為州刺史,靈活機動地應付戰亂局面,在動盪不定的環境中求得生存。後周廣順二年(952年),楊信因病去世,長子重貴(楊業)當時已去河東太原做事,並成為河東權貴劉家的成員,故由次子重勛繼任州刺史。重勛及其後輩數代多人,從五代末到整個北宋期間,世代居住天麟州城並任麟州文武官員,軍營與家屬久居城中,因此當地人就將麟州城徑直稱呼為楊家城。

文化

榆林在陝北的北部,是歷史上我國西北部遊牧民族與中原農耕民眾的“番漢雜居”之地。古老的長城從周赧王、秦昭襄王到明代,一直見證著當地邊塞文化特色的存在。馳名中外的“楊家將”的老家,神木的楊家城,就是秦、明長城交點上一處榆林邊塞文化的歷史遺存。
楊家城就是唐宋時代的麟州城。這座古州城的建置是在邊民事務中出現和發展的。舊《唐書·張說傳》記,開元九年(721)突厥人康待賓,以“六州雜胡”起兵反唐,東近黃河(即今神府兩縣地面)。張說奉命平定康待賓之後,奏請唐王朝在這裡建立地方行政管理“以安党項餘眾”。到天寶元年(742),唐朝才正式建置麟州的。五代時中原混亂,楊弘信(楊業的父親)雄起麟州“自為刺史”,州城始有“楊家城”之名。但所領地域內仍然是“胡攬漢,漢攬胡”的局面。至宋,宋夏對立,麟州更成為重要邊關。以至後來城毀元初戰亂,楊家城存世近500年期間,無論“干戈”還是“玉帛”,這裡一直是邊塞要地,民族融合的文化節點。
麟州楊氏家族就是在民族融合中興起的。唐末,楊弘信的家族能夠在麟州興起,使他成為地方土豪,進而控制麟州,就是因為他們家族的農耕經濟代表了中原文化,適應了當時當地党項族的生活所需。他在“土豪”時期之前的家,是在今天神木南鄉沙峁鎮東山樑上的那座小楊城裡。從小楊城的廢墟上到麟州城的楊家教場中,人們可以看到楊弘信成為地方土豪,是經歷了漫長的“初微”發展才接近到“以戰射為俗”的州城而“彎弓馳馬躍邊陲”的。由此可見,唐宋時代,麟州楊氏家族的形成和府州折氏、夏州党項一樣,本身就都是今天榆林邊塞文化的歷史內容。
楊家城出土的文物楊家城出土的文物

楊家城的文化遺留無不顯示著邊塞特色。截至目前,從古城遺址中出土的馬具、酒具,以及雷石之類的文物,件件都顯示著邊塞的號角聲。此外,古州城四望的烽火台交織在秦、明長城的遺址上綿延而去,同樣引人懷古。還有邊牆口上的互市遺蹟,至今留下了許許多多令人感慨的民族交往故事,讓人回味無窮。最讓人傾服的是范仲淹當年來麟州留下的詩文《留題麟州》、《麟州秋詞》(調寄漁家傲)兩首傳世佳作,字裡行間滲透著濃郁的邊塞風情。
今天神木縣的民風民俗中,依然傳承著邊塞底蘊。過去和現在,“楊家將”為主題的文化活動,一直是當地民間文藝的重要內容,分布在地方剪紙、面花、刺繡,以及春節、元宵的節慶歌舞中。近年來,充滿邊塞氣氛的“楊家鼓”又出現在神木舉辦的我省五屆農運會上。神木的飲食文化,也反映著“邊塞味道”。大塊食肉之俗,北鄉最盛。尤其是暢飲、豪放的酒文化,從敬酒、勸酒的“酒罈場”中,交杯者完全可以把敬意、愛情以至取笑逗樂的“黃土韻味”全都包容進去。再從地方語言中,我們可以不太費力氣地就能找到許多民族混雜的古代方言。如楊城的人說把事情搞得一塌糊塗,就說搞成了“乎不亥”了;說白幹了活,叫“被捉了鳥拉”。更有邊市貿易中的商碼和數目的稱謂,說一是“丁子”,說二是“耳子”,說五是“虎眼”,九稱“彎子”等,都是古時候邊民交往中共通的言辭。如此種種,可知楊家城不僅是陝北長城線上的一座塞上古城,而且典型地蘊藏著榆林邊塞文化特色的豐富內容。

現狀

如今楊家城早已成為廢墟,只有城牆還留有一些明顯的遺蹟。城外居住著為數不多的農戶,村名仍叫楊家城。城內土地也被修成了抽水灌溉的良田,一片鬱鬱蔥蔥的景象。過去有人作詩,把這裡描寫成“一徑開溪畔,孤村僅幾家,山花常帶雨,野柳暗藏鴉”的幽美之地。
北宋後期以府州為中心,建立了轄有麟、府、豐(今府谷城北古城鄉一帶)三州等地的麟府路,屯以相當的兵力,抗擊外敵。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官軍被金國打敗,政權滅亡。次年二月麟州也落入金人之手。此後,麟州歷經金、夏、元、明、清五個朝代的更替,其州、縣的名稱及治所,也經過多次變動遷移,直至現在成為神木縣的縣城所在地。
楊家城廢棄幾百年來,由於人為、自然破壞嚴重,雖早已成為一片廢墟,但該城仍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
前不久,記者在楊家將文化研究會工作人員的引領下再次探訪了楊家城。
從一個城牆豁口進入東城,發現城廓里除一條土路外,全被當地農民種上莊稼,甚至還有一面打穀場。沿路向北而去,來到一個被稱為將軍山的小山包上,只見一座嶄新的楊家將軍祠立於山頭,有正殿、東西廂房。正殿門口有神木縣副縣長、楊家將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喬振民撰寫的一副對聯:鐵馬金戈志在燕雲萬里驅馳號無敵,偉業豐功肇於麟府千秋忠烈譽滿門。高度概括了英雄群體楊家將的功績。走進裡邊,三尊塑像栩栩如生,分別為麟州刺史楊信,大宋敕封大同節度使楊業,麟州刺史楊重訓。東西牆壁上彩繪了24幅楊家將生活、戰鬥場景,東西廂房壁掛史考實錄、書法作品,擺放了楊家城全景沙盤。
據介紹,將軍山上在北宋時就有紀念楊家將的將軍廟。宋紹聖五年(公元1098年),一個叫馮惟寅的人撰寫了將軍廟碑文,其中寫道:“郡東北隅,舊有神廟,渺不知何年建,但有小碑,略言其神跡云:康定中,西人背和,且犯吾境,此現神物若指揮益兵狀,西人大恐,黎明遁去。不紀建造月日,至今號為將軍山,是其事也。”說明楊家將在當時就被飽經戰亂、渴望和平的人們神化了。
來到西邊被老百姓稱為打井畔的地方,兩座新建的亭子下邊有兩眼古井。相傳,慶曆初年,西夏李元昊率眾數萬圍城日久,致城內二萬軍民缺水,以致黃金一兩,易水一杯。無奈,守城將領率眾在城西臨屈野河(今窟野河)峭壁邊夜以繼日鑿井兩口,深四十五丈,直抵河底,創造了古代鑿石汲水的奇蹟。現井雖淤積,但井口鑿痕清晰,成為楊家城的一大景觀。
從打井畔邊的石崖迂迴而下,只見絕壁上有一個鮮為人知的不大的宋代石窟,裡邊刻有七尊佛像,肢體、衣袂依然,但佛頭不知何年被人鑿去。石窟頂部依稀可見“元豐六年”字樣。
重上山巔,向城的西南方向走去,隨處可見碎瓷殘磚。陪同記者的原神木縣縣誌辦主任、楊家將文化研究會辦公室主任高越說,他1983年曾騎著腳踏車到楊家城考察,一到城牆裡,發現有很多遺存,最遠有龍山文化時期的石器、陶器,而唐宋時期的錢幣、瓷器最多,很容易撿到。說明這裡很早時就有人類活動,也說明該城唐宋時期最為興盛。同行的楊家將文化研究會工作人員折和平說,上次他來時,還撿到一塊刻有“官”字的方磚。
走不多久,一個被考古人員發掘出來的宮殿遺址出現在眼前,柱石、地磚保存完好,房間、院落走向顯而易見。高越說,據推斷,這就是當年的刺史府。
原來,2002年,榆林市文管辦公室曾受神木縣政府的委託對楊家城遺址進行過一次調查、鑽探,發現該城占地80多萬平方米,由東城、西城、紫錦城幾部分組成,現殘存夯築土城牆段約2800米,殘高為1——18米,底寬9——40米,牆體夯層厚8——12米,城周長約5公里。並採集、出土了不少陶、瓷、、銅、、建築構件等器物,發現了多處保存較好的建築遺址,“刺史府”就是其中之一。

旅遊資源開發

楊家將忠勇愛國的英雄故事在中國大地上流傳了一千多年,可謂是家喻戶曉、老少皆知,楊家將滿門忠烈、前仆後繼、一心報國的史實和故事蘊藏著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蘊。神木縣距縣城20里的楊家城遺址就是楊家將主要人物楊業的出生地,這裡留下了很多有關楊家將的歷史遺存和傳說。神木縣對楊家將文化的源頭——楊家城的保護性開發,就是在開發一座精神文化的富礦。
近年來,神木縣在開發地下煤炭資源的同時,也開始在地上挖掘楊家將文化,發展旅遊文化產業。2003年,楊家城被陝西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神木縣啟動了對楊家城旅遊項目的開發工作,並制定了楊家城旅遊開發的總體規劃,以楊家將“英雄”為核心,北宋初年長城邊塞的人情風物為背景,全方位多角度詮釋楊家將文化,將把楊家城打造成一處融“文化觀光、遊憩休閒、軍旅體驗、商務會議、節慶活動”功能為一體的文化體驗旅遊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7年8月,該縣成立了“楊家將文化研究會”,廣泛蒐集有關楊家將和楊家城的資料,研究和宣傳楊家將文化,考察楊家城的文化遺存。
神木縣在楊家城規劃景區內的荒山上栽植了大量的松、柏等常綠樹種。僅今年就投資了500萬元進行綠化。到今年10月底,進入楊家城的7米寬的水泥路就可以竣工通車。楊家城附近的幾座烽火台目前也正在修復,並在原址上修復了楊家將“將軍祠”。楊家城西邊有兩口直接通到窟野河底的宋代古井,目前也進行了維修保護。北宋時期的各種遺存物也正在全力收集,為旅遊區的開發作各種準備。
神木縣副縣長喬振民說,“政府將為楊家城的旅遊開發做好一切前期基礎工作,吸引企業家以多種形式投入到景區的開發建設。”
煤炭資源是有限的,而文化資源只會越挖掘越豐富,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綠色資源’。開發利用楊家將文化資源,不僅可以促進神木的可持續發展,而且能夠提高神木縣的知名度,還會對子孫後代起到教育作用。”喬振民總結說,神木縣將以開發楊家城旅遊文化資源來帶動神木整個旅遊文化產業的發展,提升神木縣的文化品位。

史料記載

楊家城即古麟州城,在神木縣東北約20公里處,據史料記載,該城始建於唐天寶年間(742—756),北宋時期赫赫有名的楊家將祖籍就在麟州。楊家是地方上的豪族。五代時期,後晉石敬塘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麟州靠近契丹占領區,為了對抗契丹貴族,楊宏信就自立為麟州刺史。從楊宏信開始,長子楊重勛,長孫楊光三代都是麟州地方最高長官。楊琪是楊光的長子,據歐陽修撰寫的《楊琪墓誌》記載:楊繼業是楊宏信的次子,楊延昭是繼業的兒子,“父子皆為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楊家三代鎮守麟州,楊繼業父子三世抗遼,都是北宋世代名將,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後來,人們把古麟州稱為楊家城,正是表達了他們對古代英雄熱愛和尊敬的心情。明正統8年(1443)今治神木縣興建後,該城遂廢棄。這就是楊家城的非凡的歷史。

建築結構

再讓我為遊客描述楊家古城遺址的地理形勢吧。這座古城遺址為長方形,南北長1000餘米,東西長300米左右。原分內外兩城,內城居中,有南北二門,外城周長約4公里,城牆無定形,皆倚山勢據險而築,蜿蜒跌宕,巍峨險峻,有東、南、北三門,西為絕壁,高陡無門,下臨滾滾西南流向窟野河水。遠遠看去,萬里長城從西南方向逶迤而來,穿過古城遺址,又向東北而去。一座座高聳的烽火墩台遠近錯落,威武壯觀。城門上原建有城樓,宋人文彥博有詩詠:“昔年持斧按邊州,閒上高城久駐留。曾見兵鋒逾白草,偶題詩句在紅樓。”可見城樓雄偉,供人極目遠眺。城垣用土夯築,高大堅固。歐陽修《論麟州事宜疏》中說:“城堡堅定,地形高峻,乃是天設之險,可守而不可攻。”楊家城不但易守難攻,而且軍事地理位置相當重要,它西屏靈夏,東拒晉陽,南衛關中,北控河套,為古代邊塞著名軍事堡壘。

環境

最後讓我為朋友們追述楊城古時的內外環境。城東北角崖畔有深井兩口:一口周圍約8米,一口略小些,石中開鑿,深不可測。相傳當年井水豐旺,即使城被圍困,軍民不缺用水,這也是楊城屢攻不克的一個重要原因。城東門內原有真武廟,俗稱將軍山廟,近旁有斷碑一塊,字跡模糊。宋紹聖5年(1098)鐫刻的“楊家城將軍山廟碑”中記載道:“在宋康定年間(1040—1041),西夏背棄和約,攻打麟州,見此處好像有神人指揮,因而逃遁,於是人們把此山稱為將軍山。現廟已蕩然無存,只留下一些神奇的傳說。城東南相傳原有松樹三株,枝柯相連,粗可二三人合抱,人稱“神松”,神木縣名由此而來。現松樹早已不存,但遊人到此仍然“欲尋神木識根由”,追問不已。楊家城故址雖已殘毀,但猶有考古和旅遊價值,近年來在廢墟上不斷出土宋瓷器、古錢幣等歷史文物,城內耕地中也到處可見瓦礫殘碑及柱礎等物,都是當年繁華歷史的見證。城周圍景致幽美,有詩云:“一徑開溪畔,孤村人幾家。山花常帶雨,野柳暗藏鴨。路曲分樵牧,冰澌咽石沙。相看不倦處,前路暮之遮。”塞上景色,良多情趣,楊家城已成神木縣一大名勝,並載入《中國名勝詞典》中。旅人來此遊覽,確像在翻閱一部活的史書,在我們共同追憶的歷史風雲中會得到豐富的啟迪和深切的感受。

歷史情

楊家城,始建於唐天寶年間。五代時期,後晉石敬塘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麟州靠近契丹地盤,為了對抗契丹貴族,楊家將的先祖楊宏信就自立為麟州刺史。從楊宏信開始,長子楊重勛,長孫楊光三代都是麟州的地方最高長官。楊繼業是楊宏信的次子,楊延昭是楊繼業的兒子。楊家三代鎮守麟州,尤其是楊繼業父子三世堅持抗遼,都是北宋名將,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後來,人們就把麟州稱為“楊家城”。金、元、明歷代改徙,楊家城時興時廢。明正統八年今治神木縣興建後,遂廢棄再未沿用。
懷楊家將是愛國將領集團和民族英雄群體,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精忠報國之家族,是神木人給中華民族的一筆彌足珍貴、歷久常新的精神財富。早在楊業殉國不久,新儒學代表歐陽修就撰文稱頌:“父子皆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里兒野豎,皆能道之。“

門票價格

門票:12元

交通提示

神木縣城東北約20公里,即古麟州

相臨景點

佳縣白雲觀

二郎山

統萬城

凱歌樓

楊家溝革命紀念館

杜斌丞紀念室

永樂城遺址

古銀州摩崖石刻

白城台古城遺址

歸德堡橋

金剛寺

明長城遺址

雙山堡遺址

懸空寺石窟

鎮北台

李自成行宮

新明樓

府谷杜松自然保護區

班禪廟

韓世忠故里——蘄王廟

萬佛洞

楊家城

西津寺

吳堡古城

李鼎銘陵墓

貂蟬洞

戴興寺

紅鹼淖

凌霄塔

秦長城遺址

萬佛樓

榆林古城

毛烏素沙漠

鐘樓

白雲山

神木臭柏自然保護區

扶蘇墓

蓮花池公園

常氏莊園

沙地植物園

高家堡古城

天王塔

文屏山鐘樓

文昌樓

鼓樓

凱歌樓

沙家店戰役戰場遺址

古城界古城遺址

紅石峽

蒙古木華黎王墓

青雲寺

西夏羅兀城遺址

榆陽橋

庫圖克台徹辰洪台吉墓

盤龍寺

姜氏莊園

榆林市旅遊

榆林市位於陝西省最北部,東臨黃河與山西相望,西連寧夏、甘肅,北鄰內蒙,南接陝西省延安市。介紹陝西省榆林市的旅遊情況,主要是創建旅遊景點的詞條。

榆林市主要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