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峁鎮

沙峁鎮位於神木縣城南40公里處,下轄58個行政村,81個自然村,總人口16839人,總土地面積256.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1000畝,以神盤公路為中心的“非”字形公路網路遍布全鎮。

基本信息

經濟建設

沙峁鎮屬黃土丘陵溝壑區,經濟以農畜業為主,主導產業是紅棗和畜牧業。目前紅棗種植達16500餘畝,建成菜元溝、鳳凰塔兩個肉牛養殖小區,退耕還林草10000餘畝,種草14000餘畝。2004年全鎮社會生產總值9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80元。

社會事業

沙峁鎮社會事業發展迅速,“五通”工程卓有成效,已覆蓋全鎮80%以上的農村。

婚育新風

神木縣沙峁鎮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以“培育新農民、塑造新風貌”為主線,多渠道推動生育文明、婚育文化、文明觀念、政策法規和生殖健康知識的進村入戶。
從2006年初開始,鎮上組織了6支“優質服務進農家”小分隊,深入農村開展計畫生育、生殖健康系列服務活動,並為每個計生戶家庭建立了生殖保健服務檔案;為了讓農民掌握1—2門實用技術,聘請縣農林、畜牧等專家開辦培訓班12期、參訓人員達1500多人;利用節日和傳統集會開展生殖保健及政策法規諮詢服務活動25次,為近萬名育齡民眾提供免費服務,從而把生育文明和鄉風文明建設融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中。

幫農措施

該鎮幫農民增收的四條措施:
一是引導農民科學種植,提高種植業產量。針對種植業是全鎮傳統產業,在全鎮經濟發展中占主導地位的實際,他們採取以點帶面,典型引路,科學種植、適當扶持的辦法,幫助農民種植地膜玉米500畝,地膜綠豆1000畝,良種洋芋1000畝,良種晉谷1000畝。充分利用鎮境內清水坪溝等支流無污染、陽光充足、水源充沛的良好條件發展大棚蔬菜種植業,力爭年內在沙峁村、鳳凰塔村、石角塔村三個村建成大棚蔬菜示範點。鼓勵農民從事藥材、洋蔥、甜瓜、西瓜等經濟作物種植,以此增加收入。
二是加快各種改良步伐,擴大畜牧產業。今年鎮上打算在擴大養羊業上下功夫。通過宣傳引導、政策傾斜、良種推廣、人工種草和藉助“雙百幫扶”企業的力量,年內計畫新增羊子飼養量5000隻,良種改良500隻,建成400隻以上的羊子飼養專業村,新發展養羊專業戶20戶,支持20頭以上的養豬戶和500隻以上的養雞戶。在畜牧部門的技術、指導支持下,不斷引進新畜種,淘汰老畜種,提高肉食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提高附加值。
三是引導農民從事勞務輸出,壯大勞務輸出隊伍。鎮上準備責成專人負責,到施工企業聯繫用人單位,讓鎮上的大多數青壯年勞力從事勞務輸出。同時打算邀請農、林、牧方面的技術人員到鎮上和大一點的村組,對農民進行實用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謀生技能。
四是千方百計做大做強紅棗這一龍頭產業。針對紅棗雖然成為全鎮的龍頭產業,但因管理不到位、經濟效益低的實際,鎮上將加大對紅棗的撫育與管理培訓力度。年內計畫邀請周圍鄉鎮有一定知名度的土專家和林業部門的技術幹部,到村組地頭實地指導,必要時組織部分種植紅棗大戶到佳縣等地學習取經,逐步改造低產棗園,使紅棗經濟真正成為全鎮農民的錢袋子、搖錢樹。在此基礎上,穩步發展紅棗種植面積,今年計畫新發展紅棗種植面積2000畝,爭取在3年內,使全鎮的紅棗收入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

黨建工程

神木縣沙峁鎮實施“四項工程”,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使之在和諧社會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戰鬥堡壘作用。
該鎮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實施的“四項工程”是:“龍頭工程”:即抓好黨委自身建設。圍繞黨委“六好”目標,制定方案,加強班子成員團結,提高黨委班子的戰鬥力、向心力。加強學習,提高黨委成員服務“三農”水平。“基礎工程”:即抓好以村支部為核心的基層組織建設,鎮黨委要求各村黨支部圍繞“五個好”目標,廣泛深入地開展“雙帶”活動,解決好農村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章理事、有地方議事的問題。加強對村級幹部的管理。按照“給待遇、壓任務、嚴考評、促落實”的目標要求,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確保各級下達的工作任務不折不扣地落實到基層。鎮上同時組織人力對後進村班子進行整建,培養入黨積極分子,讓致富能手在帶領村民致富中發揮作用。“民心工程”:廣泛開展“五在農家”活動,創新農村支部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促進黨群關係的和諧、融洽。完善“三會一課”制度,在農村黨員中組織開展“雙創雙帶”活動。“廉政勤政”工程:鎮黨委要求各村黨支部認真貫徹黨風廉政責任制,建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積極推行政務公開,在黨員中大力倡導廉政光榮、不勤政可恥的風尚,樹立黨員在民眾中的良好形象。眼下“四項工程”正在鎮黨委的統一安排下有序進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