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洞鎮

真武洞鎮

真武洞鎮位於 延安市北部30公里處,是 安塞縣政府的駐地,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屬溫帶乾旱半乾旱氣候,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乾旱,秋季秋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雨雪,年均無霜157天,年均降水量531mm。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真武洞鎮位於延安市北部30公里處,是安塞縣政府的駐地,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東西寬20公里,南北長10.7公里,東壤寶塔區張坪鄉,西連本縣招安鎮、王堯鄉,北鄰建華鎮,南接沿河灣鎮
真武洞鎮位於延安市北部30公里處,東西寬20公里,南北長10.7公里,是安塞縣政府所在地,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地下儲藏大量的石油、天然氣,地上土地資源豐富,光照時間長,很適宜“果、菜”的發展,交通便利,信息暢通,基礎設施完善。全鎮轄18個村,96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102戶,農業人口14008人,總土地面積214.4平方公里,有耕地104059.8畝。

沿革

1935年9月子長縣在真武洞設八區。l936年春改為四區。1937年在徐家溝住過中共中央西北局。1937年至l940年在下李家溝曾設過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l941年在四區下設真武洞市(鄉級) 。1942年中共安塞縣委、 縣政府由徐家溝遷至真武洞。1946年至l949年真武洞住過陝甘寧邊區政府。1950年設真武洞鄉,1956年3月撤銷四區,所轄真武洞市擴編為縣直屬鄉,駐地移至徐家溝。1958年9月建紅光公社,同年11月改稱延長縣真武洞公社。l961年9月為安塞縣真武洞民公社。1983年9月改稱真武洞鎮。
l989年,轄區東至延安市張坪鄉廟嫣,南至沿河灣鎮沙渠灣,西至招安鄉湫灘溝,北至譚家營鄉龍安,南北長l4.5千米,東西寬20千米,面積223.8099平方千米,人口20381人,其中農業人口l4178人,轄18個村委會,104個自然村,11個廢村;城建區域南起郝家窯,北至牛奶廠,西到馬家溝,東連真郊隊,南北長2.5千米,東西寬l.5千米,面積3.75平方千米,有582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741人。
1997年,面積223.8平方千米,人口2.6萬。

所轄村

真郊(真郊、滴水溝、白家坪、郝家窪、燒瓦溝、郝家窯),五里灣(五里灣、牛興灣、閻岔、小草玉;大門梁),沙塌溝(沙塌溝、陽畔、自家溝、小嘴、羅老莊、後羅老莊),大西窪(大西窪、應子溝、佛殿溝、後佛殿溝),馮家營(馮家營、下李家溝、小草溝門、陳子溝、陳家砭、店坊灘、郭家峁、前窯子溝、後窯子溝、中窯子溝;九溝、趕長峁),陳家窪(陳家窪、峁圪坨、黃瓜塌、楊渠、井塌、楊峁子、後崾瞼),杜莊(杜莊、閻橋、雇塌、觀音廟塌、楚家塌;花灣、酸刺溝),李家圪塔(李家圪塔、黃草灣、任塌、後任塌、後張家畔、張家畔、白家營、蘆渠),湯家河(湯家河、柳溝峁、柳溝、磁窯溝、大狼牙刺峁、柳灣、梁家灣),張家峁(張家峁、龍泉寺、曹新莊、紅柳渠、上崖窯、洞子溝;下崖窯),癆齎專(痴介寺、露坍出、井居、哥裙灣、奈灣),汪岔(汪岔、劉坪、岱岔),東營(東營、上李家溝、兔川、大南溝、雷坪塌、西營、大溝陽台;上大南溝、李家溝),徐家溝(徐家溝、馬家溝、王新莊、石峁子、曹村;新窯灣),楊莊(楊莊、崖窯、野家窯子、神山嫡、熟地溝),廟灣(廟灣、草塌溝、小溝、五郎石、楊峁溝;上家窯子),關仙嘴(陽關仙嘴、背關仙嘴、橋台、李家窪、托桃灣、崖窯溝;關仙嘴),中嘴峁(中嘴峁、黃背灣、安塌、大塌溝、自家河)。

氣候特徵

屬溫帶乾旱半乾旱氣候,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乾旱,秋季秋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雨雪,年均無霜157天,年均降水量531mm。

資源狀況

全鎮森林面積92平方公里,覆蓋率達到43 %。地下儲藏大量的石油、天然氣,地上有豐富的土地資源,純屬黃土層,質好層厚,地表水位高,水資源豐富,很適宜“果、菜”的發展。

基礎設施

全鎮基礎設施較好,條件便利,信息暢通,包(包頭)——茂(茂名)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有真(真武洞)——招(招安)、徐(徐家溝)——張(張坪)連鄉公路,一期流域治理內的環村公路,各村、各組四通八達。全鎮村村通電、通路、通自來水和電話,移動、聯通通訊覆蓋全鎮。

建設發展

近年來,真武洞鎮黨委、政府和全鎮人民一道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實施“科教興鎮、產業富民”的發展戰略,大力推進農村主導產業建設、退耕還林工程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黨的建設,保證了全鎮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快速增長。2006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完成9328萬元,與上年相比增長15%;財政收入完成600萬元,與上年相比增長16%;人均純收入3140元,人均生產糧食穩定在300公斤,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以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