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氏莊園

姜氏莊園

姜氏莊園,位於陝西省米脂縣城東15公里橋河岔鄉劉家峁村,是陝北大財主姜耀祖於清光緒年間投巨資歷時16年親自監修的私宅。姜氏莊園磚、木、石三雕藝術十分講究,整座莊園無處不雕,無處不琢,大至整個建築設計,小到各個微小裝置,都有數不盡的“雕”藝術,這些都充分說明莊主的聰明才智和文化內涵,體現出獨到匠心的建築科技和歷史藝術價值。

基本信息

簡介

姜氏莊園位於米脂縣城東南16公里橋河岔鄉,建於清朝同治年間。姜氏莊園由該村首富姜耀祖請北京專家設計,招聚縣內能工巧匠興建而成,前後用時十三年。姜氏莊園設計巧妙,施工精細,布局緊湊,由上而下,渾然一體。對外嚴於防患,院內互相通聯,是陝北罕見的莊園建築。

莊園占地40餘畝,主體建築為陝西地區最高等級的“明五暗四六廂窯”式窯洞院落。莊園三院暗道相通,四周寨牆高聳,對內相互通聯,對外嚴於防患,整個建築設計奇妙,工藝精湛,布局合理,渾然一體,是全國最大的城堡式窯洞莊園,也是漢民族建築的瑰寶之一。

整個莊園由山腳至山頂分3部分:第一層是下院,前以塊石壘砌高達9.5米的寨牆,上部築女牆,猶若城垣。沿第一層西南側道路穿洞門達二層,即中院。院西南又聳立高約8米,長10餘米的寨牆,將莊園圍住,並留有通後山的門洞,正中建門樓。沿石級踏步到第三層上院,是全建築的主宅,座東北向西南,正面一線5孔石窯,兩側分置對稱雙院,東西兩端分設拱形小門洞,西去廁所,東側下書院。整個莊院後設寨城一道,中有寨門可通後山。

建築

姜氏莊園姜氏莊園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條筆直向上的條石甬道,中途有個九十度的轉彎,通向莊園的大門。甬道的右首就是莊園的寨城,牆高數十米,極為堅固。寨城右側有鏤空的瓦窗,可以遠遠看到進寨的人。姜氏莊園遠遠便給人以不凡的氣勢,我忖度莊園的大門還不知如何壯觀,誰料如同初見寨城一樣,又是一個大大的意外。

莊園大門極為窄仄,僅容兩人並肩或者一輛馬車進入,大門上方是姜耀祖的親筆題詞:大岳屏藩。這四字巧妙嵌入姜氏父子的名字,又有依恃高山來抵禦入侵者之意。左首一行小字:姜耀祖建並書。右首小字為:光緒丙戊孟冬之吉。

直通大門的是一條磚砌甬道,呈九十度轉彎向上進入莊園。甬道兩側有磚砌台階,供人行走,而甬道則較平滑,一來馬車可以直接進入,二來如遇雨天,雨水可以沿著甬道直接排出莊園。

甬道盡頭是一間水房,內有33米深的水井,至今活水不斷。水井右側有一個白石砌的大水槽,打上井水後倒入這裡蓄水。緊靠蓄水池又是一個較小較淺的水槽,是洗衣之處。水房有兩個瓦窗,銅錢的鏤空花飾,誇示主人的雄厚實力,另外通過這兩個瓦窗,可以清楚地看到莊園外的一舉一動,也可以通過瓦窗的窗眼,向外射擊,抵禦入侵者。水房的地板裝有排水裝置,先進而科學。

水房的另一個功用是放置轎子,轎子抬到這裡,一般不再進入。房頂建有橫樑,用來將轎子吊起,防止發潮。另外,水房的內壁有兩個小洞,目測很深,據說是莊園主人藏寶之處,土改時期被政府收沒。這位姜姓地主居然把寶貝藏到一個不起眼的水房裡,真是出人意料,不過既然被人發現,說明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僅僅一個水房就有這許多講究,讓人嘆服之際,心生更大的期待,知道更多的驚喜還在後面。而沿路隨處可見栓馬環,可見莊園主人的財大氣粗。

結構布局

姜氏莊園姜氏莊園

第一層是下院,院前以塊石砌壘,高達9.5米的擋土牆,上部築女兒牆,外觀猶若城垣。姜氏莊園道路從溝壑底部盤鏇而上,路面寬4米,中間以石片豎插一則作為車馬通道,二則為雨雪天防滑及排泄洪水。寨門為拱形石洞。寨牆正立面鐫刻主人親筆題寫的“大岳屏藩”四個大字,字型工整大方,蒼勁有力。穿寨門過涵洞即到達下院管家院,其建築為三孔石窯,坐西北向東南,兩廂各有三孔石窯,倒座是木屋架、石板鋪頂的房屋。大門青瓦硬山頂,門額題“大夫第”,門道兩側置抱鼓石。正面窯洞北側設通往上院的暗道。在下院外,寨牆北有一石拱窯式井樓,高5米,東西寬4米,井深33米,井壁皆用石塊盤鏇壘砌而成,水源引至山腳,水質甜美爽口。井樓內安置有手搖轆轤,不出寨門即可保證用水。寨牆最高處砌有炮台,形若馬面,用來扼守寨門。

穿洞門可直插中院。正對中院門而聳立的高8米、長10米的寨牆,將莊園緊緊圍繞,並留有通往後山的門洞,上書“保障”二字石刻匾額。姜氏莊園中院坐東北向西南,青磚石牆,雀替,駝峰,五脊六獸硬山頂,門額懸掛“武魁”匾,以炫耀祖上有人曾中武舉之績。大門兩側各有石鼓門墩,上雕雙獅捧面,麒麟負子,浮雕“福壽”圖案。門內是水磨青磚影壁月亮門,上有琴棋書畫,姜太公釣魚等人物,寓意主人情操高雅,好事不斷,大吉大利的美好願望。

姜氏莊園姜氏莊園

院內方形石板鋪地,倒座有石板鋪頂的馬棚,特別是馬槽雕琢非常精細,令當代石匠嘆為觀止!院中兩側各有三間廂房,另附帶有小耳房,瓦筒卷棚,雕鏤窗欞,既精巧又大方。廂房兩側各有通道,可直接與東西兩側倉窯、碾磨房和通往後山地洞相連。每孔倉窯內有12個大石倉,每石倉可存糧50餘石。中院主要是賬房和客人居住的場所。

下院是陝北典型的窯洞四合院,硬山式大門製作精細,“大夫第”木雕巨匾氣勢奪人。中院大門為五脊六獸硬山頂,上書“武魁”二字, 以炫耀主人叔父武舉之績。入門後東面廂房對置,拾階而上至上院,正面垂花門製作甚為考究,青瓦卷棚頂,四柱雙層門,雀替、浮雕等製作考究華麗。“武魁”門匾再次顯赫。進入垂花門是陝北地區最高等級的“明五、暗四、六廂窯”式窯洞院落,穿廊抱廈,十字磚牆,東西對稱,工藝精細。

關於姜氏莊園

姜氏莊園和山西的王家大院、喬家大院一樣引起世人的關注,吸引了不少的遊客。

大凡名勝都與文人墨客結下不解之緣,而姜氏莊園卻沒有這樣的幸運。它太崎嶇、太孤單、太荒涼、太封閉。它沒有和達官顯貴聯姻,只是集中了鄉野村夫的智慧,在平凡中現出了奇崛、大氣和輝煌。

在那個出美人貂蟬並以“米脂婆姨”聞名全國的小縣,驅車十五公里,就到了劉家峁的牛家梁山腳。

山越來越陡峭,溝越來越窄,水越來越細。舉目望去,是隨時能颳起黃塵的平凡得再也不能平凡的黃土山溝。突然,山坳里一座古寨堡壁立眼前,若是飛車而過,就會失之交臂。寨牆是用塊石壘砌的,高九米五,上部築女牆,猶如城垣。一條山路從谷底曲折而上,全用石片豎插排列砌成,兩邊用石條砌成石階。中間的石路既是車馬通道,也可排泄洪水。沿著之字形的路拾級而上,迎面是進入寨堡的唯一洞門,與古代的城門相似,門額上有主人姜耀祖親書的“大岳屏藩”四個大字,雖經風雨仍清晰閃光,把古堡的森嚴呈在眼前。寨門一關,與外界的通道就全部關閉,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進入洞門,路折向東,還得穿過一個斜向的穹窿才能進入底院。這穹窿其實是莊園的第二道防線。

進入寨內才知道“別有洞天”。在陝北住得久了,總以為所謂的地主莊園也無非是多幾排窯洞,多幾間房而已。誰知這莊園依山就勢,從絕壁處斜斜地下來,布局竟是那樣巧妙、那樣合理、那樣有韻味。門楣上題寫著“大夫第”的底院,是為子弟們修的書苑,看來主人是十分重視子弟教育的。姜耀祖的舅舅家在本縣楊家溝,那裡的莊園既大又排場。曾留學日本在建築上頗有研究的馬新民吸收了西式建築的特點,建成了楊家溝馬氏新院(即毛澤東在轉戰陝北時居住並召開十二月會議的地方),這對姜耀祖啟發很大,他回村後窮畢生之力,從1874年動土到1886年完工,終於修成了這處別具一格的莊院。

莊院是一個世界,它的生活和防禦體系非常完整。望著封閉的莊園,我心想,真是有兵匪之類的圍了寨堡,如何解決吃水問題?一個小女孩怯生生地給我們指著寨牆的北端說:“那裡有井窯。”走到那裡一看,窯內果然有一眼一二十米的深井,安了手搖轆轤。這個井連通著溝底的小河,通過河底把水搖上來。院中古槐下有夏天納涼的大石床。我細細一看,床四周有一圈石槽,我百思不得其解。問了主人,才知夏天臭蟲多,躺在石床上常來煩擾,就在石槽里灌滿水擋住蟲子,讓主人安心休息,我不禁感嘆這設計夠得上絕妙了。

莊園是陝北民居精華的組合。三座院背倚絕壁,層層相依,環環相扣。不管是窯洞還是房舍或是門樓,都設計巧妙、施工精細、布局緊湊、渾然一體。上院的窯洞上砌十字花牆,從高處俯瞰,組成了非常對稱的六環相套的圖案。中院的房舍四抹隔扇門,斜、方格窗欞,卷棚頂,布筒瓦,自有文化韻味。

建得最精巧的當屬中院的大門樓。門前有一對石鼓,本是官宦人家裝飾,姜耀祖無官無銜只是土財主,但他決心壓過官宦,就大膽地在門首修了石鼓,而且在門額上題寫了“武魁”兩個大字,表示主人的雄心壯志。進入大門,就是磚砌的圓門轉扇,上面有精細的浮雕,與大門前後映襯。大門系明暗立柱、斗拱舉架,青磚山牆,雀替、駝峰、拱枋彩繪,五脊六獸硬山頂。從中院要進入上院,又得穿過一座門樓。這座門樓雖然小一些,但修得富麗堂皇。門扇鑲黃銅鋪首,以雲鉤、泡釘、踢角,門洞置方形石雕門跪,匍雕小石獅、側雕麒麟。門旁設神翁、護牆,照壁為鶴鹿松竹浮雕、圖案花邊,栩栩如生。

夜幕漸漸降臨,窯頂飄起了炊煙。天是那般深邃神秘,溝里不時傳來蛙鳴,好一個天、地、人和諧的靜謐世界。

中國最著名的莊院

蔡家大院 | 山西大院 | 喬家大院 | 渠家大院 | 申家大院 | 王家大院 | 常家莊園 | 曹家大院 | 李家大院

榆林市旅遊

榆林市位於陝西省最北部,東臨黃河與山西相望,西連寧夏、甘肅,北鄰內蒙,南接陝西省延安市。介紹陝西省榆林市的旅遊情況,主要是創建旅遊景點的詞條。

榆林市主要旅遊景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