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錘瓜屬

棒錘瓜屬

棒錘瓜屬花單性異株,排成腋生、疏散的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分布於印度至玻里尼西亞和澳大利亞。

基本信息

分類地位

棒錘瓜屬棒錘瓜

攀援灌木或草質藤本,卷鬚不分枝或2裂;葉為單葉或3小葉或叉指狀複葉,小葉基部有時有腺體2個;花單性異株,排成腋生、疏散的總狀花序圓錐花序;雄花:花萼杯狀,5深裂;花冠輪狀,5深裂,裂片蝕狀;雄蕊5,分離,花絲短,花葯長橢圓形,1室,最後外彎;雌花:子房1室或不完全的3室,花柱3-4,柱頭半月形;胚珠極多數,下垂;果棒狀或圓柱狀,無棱或近三角形,頂端闊截平形而3瓣裂;種子覆瓦狀排列,壓扁,頂冠以極薄、延長的翅,邊緣有小瘤體,種皮脆殼質。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至玻里尼西亞和澳大利亞,我國有棒錘瓜N.integrifoliola(Cogn.)Hutch和N.Pubigera(Prain)Hutch.2種,前者產于海南和台灣、廣西、雲南,後者見於雲南。

本科概述

本科全世界有110屬700種,主產熱帶地區。我國有29屬140種以上,分布全國。本科植物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其中許多種是常用的蔬菜和水果,如西瓜(CitrullusvulgarisSchrad.)冬瓜(Benincasahispida(Thunb.)Cogn.)、苦瓜(MomordiicackaranticaL.)、蒲瓜(Lagenariasiceraria(Molina)Standl.Var.DepressaSeer.)等,其中蒲瓜(或稱葫蘆瓜)味苦者有毒,不能食,中毒症狀有噁心、嘔吐、頭昏,頭痛、腹痛、全身酸痛、無力等,含葫蘆素(cucurbitacin)B。本科主要有毒植物有甜瓜、毒瓜等,其中毒表現為消化道刺激,引起劇烈嘔吐、腹痛、腹瀉等,主要毒性成分是苦味素及皂甙。其所含苦味素,統稱為葫蘆苦素(cucurbitacin),屬四環三萜化合物,主要以甙的形式存在於果實和根中,已知葫蘆苦素達50種以上,多具有一定毒性,味苦。已經分離鑑定的葫蘆苦味質有葫蘆苦素A(28-1)、B,C(28-2),D,E,F(25—9),G,H,I,J,K,L,O,P(28—3),Q(28—4)等。A環大多為C—3羥基或2,3位二羥基,或2、3位為醇酮,或1,2,3位為烯醇酮結構;在B環有△5,雙鍵;在C環11位有酮基;在D環17位有α-OH;側鏈部分為8個碳多羥基酮。

所有物種

棒錘瓜
棒錘瓜屬
藏棒錘瓜

葫蘆科·藏瓜族植物

藏瓜族(Trib. FEVILLEAE Pax),葫蘆科的一個族,分4個亞族,中國有3個亞族:藏瓜亞族、錐形果亞族、赤瓟亞族翅子瓜亞族。雄蕊5,稀4,分離或基部聯合成柱,花葯不成水平環狀,1室或假2室,藥室直。種子常下垂生或稀水平生。
異葉赤瓟(原變種)
短柄雪膽(原變種)
刺兒瓜(原變種)
羅鍋底(原變種)
雲南羅漢果(變種)
肉花雪膽組
裂葉羅漢果(變種)
無鱗羅漢果(原變種)
藏瓜亞族
大序雪膽(原變種)
長毛赤瓟(原變種)
藏瓜族
翅子瓜亞族
雪膽組
無鱗羅漢果亞屬
羅漢果亞屬
彭縣雪膽(原變種)
曲蓮組
南赤瓟(原變種)
雲南盒子草(變種)
盒子草(原變種)
麗江赤瓟(原變種)
藤三七雪膽(原變種)
越南赤瓟(變種)
茸毛赤瓟(變種)
大苞赤瓟(原變種)
馬銅鈴組
赤瓟亞族
滇南翅子瓜(變種)
翅子瓜(原變種)
翅子瓜
錐形果亞族
皺果赤瓟(原變種)
波裂葉刺兒瓜(變種)
短柄赤瓟(原變種)
長毛赤瓟
峨眉雪膽
錐形果屬
滄源赤瓟
賽金剛
斑赤瓟
皺果赤爮
雲南赤瓟
越南赤瓟
異葉赤瓟
西周赤瓟
五葉赤瓟
頭花赤瓟
多果雪膽
筠連雪膽
大萼赤瓟
古藺雪膽
彭縣雪膽
屏邊藤三七雪膽
藤三七雪膽
山西赤瓟
山地赤瓟
三葉赤瓟
茸毛赤瓟
七葉赤瓟
球果赤瓟
木里赤瓟
麗江赤瓟
喙赤瓟
短柄雪膽
灰赤瓟
黑子赤瓟
剛毛赤瓟
盤龍七
大花大序雪膽
鄂赤瓟
毛錐形果
川赤瓟
赤瓟
齒葉赤瓟
帽果雪膽
長葉赤瓟
陀羅果雪膽
翼蛇蓮
藏瓜
滇南雪膽
巨花雪膽
十一葉雪膽
羅漢果屬
毛雪膽
寧南雪膽
台灣赤瓟
錐形果
短柄赤瓟
金佛山雪膽
大果雪膽
長萼赤瓟
獨龍江雪膽
雅礱雪膽
假貝母屬
圓錐果雪膽
裂苞組
長果鑼鍋底
盒子草屬
長毛雪膽
長果雪膽
雪膽(原變種)
南赤瓟
浙江雪膽
大苞赤瓟
藏瓜屬
藏棒錘瓜
棒錘瓜
棒錘瓜屬
刺兒瓜
肉花雪膽
文山雪膽
蛇蓮
大序雪膽
麗江雪膽
大花雪膽
曲蓮
馬銅鈴
無鱗羅漢果
盒子草
假貝母
橢圓果雪膽
翅子瓜屬
母豬雪膽
棒果雪膽
雪膽屬
赤瓟屬
台灣羅漢果
翅子羅漢果
羅漢果
羅鍋底
雪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