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杜鵑

白面杜鵑

白面杜鵑(Rhododendron zaleucum Balf. F. et W. W. Smith),杜鵑花科,杜鵑屬的一種植物。 白面杜鵑(學名:Rhododendron zaleucum Balf. f. et W. W. Smith):灌木或小喬木,高1-3米。幼枝短,疏生鱗片。葉聚生幼枝頂端,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上面無鱗片,下麵粉白色,被褐色或黃色鱗片。花序頂生或同時出自幼枝頂端葉腋,短總狀,3-5花;花冠寬漏斗狀,長3-4厘米,白色,5裂近中部,裂片圓卵形,外面密被腺鱗。蒴果長圓形,長0.8-1.5厘米。花期4-7月,果期7-8月。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白面杜鵑白面杜鵑

種中文名:白面杜鵑
命名來源:(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中國植物志:57(1):069
亞組中文名:三花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Triflora(Hutch.)Sleumer
組中文名: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Rhododendron
亞屬中文名: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Rhododendron

參考文獻

Rhododendon zaleucum Balf.F,et W.W.Smith in Not.Bot.Gard.Edinb.10: 163.1917;Stapf et Ballard in Curtis's Bot.Mag.147:t.8878。1921;Hutch.inSteven— soil,Spcc.Rhodod.816:1930;Bean,Trees and Shrubs;3:154. 1951;Davidian in Rhodod.And Cam.Year Book,17:218.1963;中國高等植物圖鑑3:63.圖4079. 1974;Cullen in Not.Eot.Card.Edinb.39:63. 1980;Davidian,Rhodod.Spec.1: 374.1982;雲南植物志4:493.圖版134,1--2.1986;橫斷山區維管植物下冊1426. 1994.--R.Erileucum Balf,f.Et Forrest in Not.Eot.Card.Edinb,12:108.1920;Hutch.In Stevenson,Spec.Rhodod.799.1930.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0米;枝條細長,棕色,有鱗片。葉紙質,大都集生枝頂,寬披針形至披針狀矩圓形,長3-7.5厘米,寬1.2-2.5厘米,頂端銳尖,有短硬尖頭,基部圓楔形,上面光滑,僅在幼時沿中脈基部有極細的微毛,下面灰白色(在老葉尤顯)並有鱗片,一式,相距1.5-2倍其直徑,邊緣外彎,有時有少數細長而早落的剛毛;葉柄長達1.2厘米,有鱗片。頂生傘形花序有花3-4(少有更多)朵;花梗長1.5厘米(果期增長到2.5厘米),有鱗片;花白色或薔薇色,有微香;花萼小,淺5裂,外面有密鱗片,邊緣有睫毛;花冠寬漏斗狀,長3.5厘米,5裂,外而有鱗片;雄蕊10,伸出,下部有短柔毛;子房有鱗片,花柱無毛。蒴果長1.2厘米,有鱗片。

生存環境

河谷雨林中。

杜鵑花產於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濕潤的氣候,惡酷熱乾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及pH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耐乾旱,瘠薄,土壤pH在7-8之間也能生長。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長不良。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曬,夏秋應有落葉喬木或蔭棚遮擋烈日,並經常以水噴灑地面。杜鵑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0℃,4-7月開花,杜鵑花耐修剪。一般在5月前進行修剪,所發新梢,當年均能形成花蕾,過晚則影響開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