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毛赤瓟

長毛赤瓟

長毛赤瓟(學名:Thladiantha villosula)為葫蘆科赤瓟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陝西、甘肅、貴州、湖北、雲南、河南、四川等地,生長於海拔2,000米至2,800米的地區,多生長在溝邊林下以及灌叢中。

基本信息

百科名片

赤瓟子為葫蘆科植物Tnladiantha duai Bge 乾燥成熟果實(蒙醫習稱果實為瓟子)。秋季果實成熟後連柄摘下,用線將果柄穿起,置通風處曬乾,是一種常用中藥,藏、蒙醫用。功能:活血化瘀、調經,主要用於陰道疾病、血郁宮中、血痞、經閉、血脈病、皮膚病、死胎、胎衣不下等。
種中文名:長毛赤瓟
種拉丁名:Thladiantha villosula Cogn.
科中文名:葫蘆科
科拉丁名:Cucurbitaceae
屬中文名:赤瓟屬
屬拉丁名:ThladianthaFamily:Cucurbitaceae
屬:赤瓟屬
introduce:
草質藤本;莖細弱;全體密生短腺毛和長的多細胞剛毛。卷鬚不分叉;葉柄長3-6厘米;葉片寬卵狀心形或近圓心形,長6-12厘米,寬5-9厘米,頂端短漸尖,上面密生顆粒狀凸點和短剛毛,下面密生短柔毛。雌雄異株;雄花2-7朵生於長1-3厘米的總花梗上呈短總狀,花梗長1-1.5厘米,花托淺杯狀,花萼裂片條狀鑽形,花冠裂片卵形,具5脈,長11-15毫米,雄蕊5;雌花單生,花梗長0.6-3厘米,子房矩圓形,基部近圓形,頂端漸狹,密生長腺毛狀茸毛,長1-1.4厘米,花柱稍粗,頂3裂,柱頭膨大,腎形。
分布地: 分布於湖北、四川和雲南。生海拔2000-2800米溝旁和林中。

赤瓟子的使用歷史

赤瓟子作為中藥可追溯到《唐本草》“此物蔓生,葉似栝樓,圓無叉缺,子如梔子,生青熟赤,但無棱爾。根似葛,細而多糝。北間者累。相連大如棗,皮黃肉白,苗子相似,根狀不同。” 《本草綱目》:“王瓜,三月生苗,嫩時可茹。其葉圓如馬蹄而有尖,面青背淡,澀而不光。六、七月開出小花成族。結子果,熟時有紅黃兩色,皮亦粗澀,根不似葛,但如栝樓根之小者,澄粉甚白膩,鬚根掘2~3尺得子根;江西人載之沃土,取根做疏食,味如山藥。”從形態看,葉形、花、色、果實與王瓜不等,所以不是王瓜,而與現在的赤瓟子相等所以應看成是赤瓟子,這是中醫本草記載。而藏、蒙醫則在1千多年前《四部醫典》中亦有記載。它是用歌括的形式記述:婦科主病主治:腹潤小法藥用赤瓟子,赤芍柯子桂花光明鹽、鮮婁等分研磨大姜煎。清瀉反壓法:羚羊蒼耳蝙蝠骨,赤瓟子與銳利三種藥,砂仁銀硃為丸脈病清。五夜催瀉法:天門冬與赤瓟子元明粉,共配治內諸疾病清瀉淨。
可見赤瓟子在唐代就已經使用,到現在仍使用,經久不衰,如《內蒙古蒙藥標準》用於調經活血、補氣安神的勿力吉-18中,赤瓟子占有本方量的10%;給喜古訥-11中, 赤瓟子占4.5%。

植物形態及藥材形態

經實地考察蒙藥用赤瓟子屬葫蘆科植物赤Tnladianthaduai Bge的成熟果實。其植物形態為多年生蔓性草本,莖被長毛、少分枝、卷鬚單一;葉互生,廣卵狀心臟型、長5~10cm、寬4~9cm、先端尖、邊緣鈹鋸齒、兩面均背毛茸;有葉柄、花腋生、單一,雌雄異株;雄花的花梗短而粗、萼短鐘形、裂片5、線狀披針形、反折、花冠黃色鐘形、5深裂;花瓣狹卵形、被短毛、長2.3cm左右;雄花的花蕊5枚、不育雄蕊、線形、花絲有毛;雌花有短的退化雄蕊、子房下位、長圓形、被長柔毛,具三叉狀、腎形柱頭;瓠果長卵形或廣橢圓形、長4~5cm、寬2.5cm、綠色-黃色-紅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藥材形態:乾燥果實呈卵圓形、橢圓形至長圓形,常壓偏,長約3~5cm。橙黃色、橙紅色、紅色至紅棕色。表面皺縮、有極稀的白色絨毛及縱溝紋、頂端有殘留柱基、基部有細而彎曲的果柄。果實厚0.5~1.0cm,內表面粘連有多數黃色長圓形顆粒,系不發育的種子,中心有多數扁卵形、棕黑色的成熟種子,新鮮時質軟而黏。氣特異、味甘。

赤瓟子的理化檢驗

①取本品粉末加水10ml,煮沸10分鐘後過濾,將濾液置於試管中強烈振搖,產生持久性的泡沫(15分鐘以上)可見本品含有皂甙。取兩支試管,一管加入0.1NHCl溶液5ml;另一管加入0.1NnaOH溶液5ml,再分別加上樣品溶液0.5ml,強烈振搖,結果鹼管泡沫高於酸管泡沫,證明本品含有的皂甙為甾體皂甙。
②取本品粉末1g,溶於5ml醋酐中,過濾,取濾液加濃硫酸2滴瞬即變為綠色。
③取本品水溶液0.5ml滴在濾紙上,曬乾後再滴加25%三氯醋酸氯仿試液,加熱至60℃呈紅色漸變為紫色。
④取本品1g溶於10ml氯仿中,振搖5分鐘後過濾,濾液中加入濃硫酸3ml,在氯仿層中呈現紅黃色,硫酸層有綠色螢光出現。

葫蘆科·藏瓜族植物

藏瓜族(Trib. FEVILLEAE Pax),葫蘆科的一個族,分4個亞族,中國有3個亞族:藏瓜亞族、錐形果亞族、赤瓟亞族翅子瓜亞族。雄蕊5,稀4,分離或基部聯合成柱,花葯不成水平環狀,1室或假2室,藥室直。種子常下垂生或稀水平生。
異葉赤瓟(原變種)
短柄雪膽(原變種)
刺兒瓜(原變種)
羅鍋底(原變種)
雲南羅漢果(變種)
肉花雪膽組
裂葉羅漢果(變種)
無鱗羅漢果(原變種)
藏瓜亞族
大序雪膽(原變種)
長毛赤瓟(原變種)
藏瓜族
翅子瓜亞族
雪膽組
無鱗羅漢果亞屬
羅漢果亞屬
彭縣雪膽(原變種)
曲蓮組
南赤瓟(原變種)
雲南盒子草(變種)
盒子草(原變種)
麗江赤瓟(原變種)
藤三七雪膽(原變種)
越南赤瓟(變種)
茸毛赤瓟(變種)
大苞赤瓟(原變種)
馬銅鈴組
赤瓟亞族
滇南翅子瓜(變種)
翅子瓜(原變種)
翅子瓜
錐形果亞族
皺果赤瓟(原變種)
波裂葉刺兒瓜(變種)
短柄赤瓟(原變種)
長毛赤瓟
峨眉雪膽
錐形果屬
滄源赤瓟
賽金剛
斑赤瓟
皺果赤爮
雲南赤瓟
越南赤瓟
異葉赤瓟
西周赤瓟
五葉赤瓟
頭花赤瓟
多果雪膽
筠連雪膽
大萼赤瓟
古藺雪膽
彭縣雪膽
屏邊藤三七雪膽
藤三七雪膽
山西赤瓟
山地赤瓟
三葉赤瓟
茸毛赤瓟
七葉赤瓟
球果赤瓟
木里赤瓟
麗江赤瓟
喙赤瓟
短柄雪膽
灰赤瓟
黑子赤瓟
剛毛赤瓟
盤龍七
大花大序雪膽
鄂赤瓟
毛錐形果
川赤瓟
赤瓟
齒葉赤瓟
帽果雪膽
長葉赤瓟
陀羅果雪膽
翼蛇蓮
藏瓜
滇南雪膽
巨花雪膽
十一葉雪膽
羅漢果屬
毛雪膽
寧南雪膽
台灣赤瓟
錐形果
短柄赤瓟
金佛山雪膽
大果雪膽
長萼赤瓟
獨龍江雪膽
雅礱雪膽
假貝母屬
圓錐果雪膽
裂苞組
長果鑼鍋底
盒子草屬
長毛雪膽
長果雪膽
雪膽(原變種)
南赤瓟
浙江雪膽
大苞赤瓟
藏瓜屬
藏棒錘瓜
棒錘瓜
棒錘瓜屬
刺兒瓜
肉花雪膽
文山雪膽
蛇蓮
大序雪膽
麗江雪膽
大花雪膽
曲蓮
馬銅鈴
無鱗羅漢果
盒子草
假貝母
橢圓果雪膽
翅子瓜屬
母豬雪膽
棒果雪膽
雪膽屬
赤瓟屬
台灣羅漢果
翅子羅漢果
羅漢果
羅鍋底
雪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