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炳春

曾炳春

曾炳春(1902—1932.5.30),江西吉安人,出生於農民家庭。1927,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秘密潛赴吉安東固地區,開展革命活動,重建黨組織和農民協會,任農協執行委員。與賴經邦等人領導了東固農民武裝暴動,建立了東固革命根據地。曾任湘贛邊界紅軍臨時總指揮部政治委員兼紅二十軍政治委員、臨時總前委委員。1932年5月30日,因肅反擴大化在吉水縣永南鄉被錯殺。

基本信息

工作初期

1920年,考入吉安江西省立第七師範。

1925年畢業後,受聘到吉安縣永陽國小任教,積極開展農民運動。

1927年2月,在永陽組織了下邊農民協會。北伐軍攻占吉安後,任吉安總工會秘書兼碼頭工會主席。

部隊經歷

1928年,任江西工農革命軍第七縱隊秘書長、黨代表。率部赴興國援崇賢農民暴動。同年8月,率部粉碎了敵人“五縣會剿”。9月,任江西工農紅軍獨立第二團政治部主任、黨委常委。

1929年,任中共贛西特委委員、贛西南路暴動總指揮。此期間,成功地使吉安縣靖衛隊大隊長羅炳輝投誠起義。

1930年1月,任紅六軍軍委委員兼第二縱隊政治委員和第四支隊政治委員。“二七”陂頭會議後,先後任贛西南紅軍學校校長、贛西南赤衛軍總指揮、中共贛西南特委候補委員、軍委和贛西南蘇維埃政府常委兼軍事部長等職。曾率部參加了攻打唐雲山旅的戰鬥。同年6月,領導組建紅二十軍,先後任軍長、政治委員。率全軍參加第七、八、九次攻打吉安的戰鬥。10月7日,當選為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委員。

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增選為中央候補委員。1930年12月7日“富田事變”發動者率領部隊包圍了紅二十軍軍部,沒有參加“富田事變”的軍長劉鐵超遭扣押,紅一方面軍總前委肅反委員會主任李韶九被捉後逃脫,軍政委曾炳春回家鄉躲避。後經中央局調解做工作曾炳春回紅二十軍任政委,旋即隨部隊過贛江到贛江以西,同年3月。任湘贛邊界紅軍臨時總指揮部政治委員兼紅二十軍政治委員、臨時總前委委員。1932年5月30日,因肅反擴大化在吉水縣永南鄉被錯殺。

人物評價

朱德、彭德懷、黃公略等領導人,在寫給曾炳春的信中,稱讚他是“奮鬥有年”的好同志。當年參與審判此事的郭化若將軍也回憶說:“我看曾炳春、劉鐵超是好人。”1985年11月14日,郭化若給中共吉安縣委黨史辦覆信中又說:“曾的被害是肅反擴大化的結果之一。”黨的七大前夕,已經為曾炳春平反,恢復其名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組織上作出公正結論和高度評價,稱他是“贛西南紅軍和根據地創建人之一”。至此,烈士的冤案得以徹底昭雪。

民國人物(三)

中華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簡稱民國。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成立於1912年的民主共和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