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紅軍

西北紅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陝西北部和陝西、甘肅邊界地區的工農紅軍。1935年,西北紅軍在劉志丹的指揮下,使陝甘邊和陝北根據地完全連成一片,為中共中央與各路紅軍落腳西北建立了一個穩固的根據地。西北紅軍牽制了大量國民黨軍隊,策應了南方紅軍的戰略轉移參加長征的各路紅軍,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

基本信息

西北紅軍西北紅軍

西北紅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陝西北部和陝西、甘肅邊界地區的工農紅軍。1935年,西北紅軍在劉志丹的指揮下,使陝甘邊和陝北根據地完全連成一片,為中共中央與各路紅軍落腳西北建立了一個穩固的根據地。西北紅軍牽制了大量國民黨軍隊,策應了南方紅軍的戰略轉移參加長征的各路紅軍,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

簡介

紅軍第28軍軍長劉志丹紅軍第28軍軍長劉志丹

1931年10月,陝甘邊南梁游擊隊和以晉西遊擊隊為骨幹組成的陝北支隊,合編為西北反帝同盟軍。1932年2月,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謝子長任總指揮,李傑夫任政治委員,劉志丹任副總指揮;12月,又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1933年6月,紅26軍南下渭南、華縣地區作戰,在蘭田縣境遭受嚴重損失。11月,組建紅26軍第42師,在陝甘邊地區開展游擊戰爭,創建革命根據地。1932年3月,陝北地區開始建立游擊隊,至1934年7月,相繼建立了5個游擊支隊,並成立了陝北游擊隊總指揮部。1934年6月和8月,紅26軍和陝北游擊隊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和陝北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次“圍剿”。9月,陝北游擊隊第1、第2、第3支隊改編為陝北紅軍第1、第2 、第 3團,1935年 1月,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27軍第84師。1935年2月,成立中國工農紅軍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統一指揮西北地區的紅軍。5月,紅26軍一部同紅27軍在陝北會師後,在西北軍委前敵總指揮劉志丹指揮下,經兩個多月作戰,連克6座縣城,粉碎了國民黨軍第二次“圍剿”,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和陝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8月,紅26、紅27軍在反對國民黨軍第三次“圍剿”中,於吳堡縣慕家原、定仙墕地區殲國民黨軍一個多團。這時,西北地區紅軍發展到約5000人。9月,紅26、紅27軍同長徵到達陝甘革命根據地的紅25軍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15軍團。

成立經過

西北紅軍的遺物西北紅軍的遺物

渭華起義失敗後,劉志丹化裝潛入西安,向中共陝西省委作了匯報。中共陝西省委派他到陝北,擔任中共陝北特委軍委書記,繼續從事“兵運”工作。1929年春,劉志丹回到家鄉陝北保全,在當地黨組織配合下,利用社會關係激化了保全縣民團團總路仰之與政界的矛盾,擠走路仰之,當上了保全縣民團團總,並選派了一批黨團員進入該民團,將保全縣民團改造成為實際上由我黨控制和掌握的武裝。1930年夏,劉志丹受黨組織派遣,到甘肅地方軍閥隴東民團軍譚世麟部中開展“兵運”工作。譚世麟久聞劉志丹是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生,文韜武略兼備,治軍有方,就請他來為自己整編民團軍,訓練部隊,以便增加與其他軍閥抗衡的籌碼。於是,劉志丹利用公開的身份做掩護,尋找散落各地的黨團員和革命同志,在陝甘邊地區秘密開展革命活動,陸續聚集起了一個團的人馬,準備暴動。但不幸在“三道川事件”中遭到慣匪張廷芝的襲擊,“兵運”工作暫時受到挫折。

1930年8月中旬,劉志丹前往綏德,參加了中共陝北特委第三次擴大會議。這次會議決定,繼續開展“兵運”工作,條件成熟時實行兵變,建立獨立的革命武裝。會上成立了中共陝北行動委員會軍事指揮部,謝子長、劉志丹分別任正副總指揮。會後不久,劉志丹請求辭去陝北特委軍委書記職務,仍回到陝甘邊界開展“兵運”工作。9月中旬,劉志丹返回保全,向黨組織傳達了陝北特委第三次擴大會議精神,研究制定開展“兵運”工作計畫。大家正在開會研究“兵運”工作的具體安排時,恰巧在隴東民團軍中曾和劉志丹一起搞“兵運”工作的楊樹榮回到保全。他向劉志丹匯報說:“譚世麟對三道川事件很惱火,他直罵張廷芝是反覆無常的小人,白白使他損失了一團人馬。看來咱們在三道川準備起義的事,譚世麟仍然毫無察覺。他還要我把劉志丹找回來,當他的騎兵第6營營長。為此,他把駐合水縣太白鎮的隴東民團軍第24營副營長王鳳珠叫來,當面交代,叫王鳳珠協辦這件事,王鳳珠滿口答應盡力幫助……”

根據這個情況,劉志丹等同志經過反覆研究,決定出其不意,進攻隴東民團軍駐防太白鎮的第24營,把武器較好且最反動的太白敵軍先搞掉,以剷除禍害,奪取武器騎兵。第6營將開赴太白鎮,請他們預先籌集糧草。以此穩住敵人。並派人分頭調集人馬槍枝,趕製隴東民團軍服裝和旗幟。然後從保全民團中抽出部分人員和槍枝、馬匹,加上從三道川零星回來的人員,調集了29人,長短槍20多枝,戰馬20多匹,將隊伍帶到白沙川的密林中,進行了必要的訓練和動員。在經過充分準備之後,9月28日,劉志丹騎著一匹鐵青色的高頭大馬,身著隴東民團軍軍官的服裝,率領打著“隴東民團軍騎兵第6營”旗幟的29人的騎兵隊伍,從白沙川出發,沿葫蘆河前進,當天下午順利開進太白鎮

太白鎮地處陝甘交界,位於甘肅合水縣境內,是葫蘆河與苗村河的交匯處。這座滿目蒼涼的小鎮,其城池相傳為北宋慶曆年間范仲淹屯軍戍邊時所築。這個小鎮的周圍,子午嶺青山環繞,山中涓涓清溪從城邊流過,明代嘉靖年間陳霏曾題“碧落霞天”四個大字於此處山岩之上,形容太白山水的雄壯和秀麗。

西北紅軍北上渡過渭河西北紅軍北上渡過渭河

太白鎮東南,有一處燒酒作坊,掌柜的名叫李緒增,為人剛直仗義,劉志丹早就和此人相識。進入太白鎮後,劉志丹將隊伍安頓在李緒增的燒酒作坊里。當晚,在敵24營中當兵的趙連璧以喝酒為名,來燒酒作坊向劉志丹報告敵營內部情況。趙連璧是保全縣人,曾當長工多年,因逃避地主逼債,到太白鎮民團軍第24營當兵,後任班長。他和劉志丹很早就有交往。劉志丹聽了趙連璧的報告,大體上掌握了太白民團軍的布防情況:敵24營有三個連,第1連駐守在鎮內一個騾馬店里,第2連駐守河東岸的黃家砭,第3連駐守在離太白鎮幾十里外的林錦廟,兵力比較分散,便於各個擊破。為了麻痹、迷惑敵人,同時也為了進一步了解敵人情況,劉志丹安排隊伍連續兩天分頭與民團軍第24營官兵開展官對官、兵對兵的“交朋友”活動。30日晚,劉志丹詳細分析了兩天來掌握的情報,認為敵眾我寡,宜鬥智不宜鬥力,宜速戰不宜持久。他果斷決定分頭行動,智取強敵:由自己和楊樹榮出面,以商籌糧草為由去找黃毓麟、王鳳珠,伺機活捉,迫其令部隊繳械,如若不成,就打死這兩個反動軍官;由盧仲祥負責帶十餘名戰士與敵第1連官兵在李緒增燒酒坊“聯歡”,伺機收槍,消滅敵人;由劉約三和魏佑民率領騎兵在河邊監視駐河東岸黃家砭敵第2連的動向。

10月1日早晨,劉志丹、楊樹榮按照作戰計畫,來到敵副營長王鳳珠的住處“商借糧草”,王鳳珠即刻派人請來黃毓麟商議此事。結果,兩名反動軍官當即被劉志丹、楊樹榮雙雙擊斃。這時,在李緒增燒酒作坊里,盧仲祥等同志已將敵第1連的官兵用酒灌得東倒西歪。盧仲祥聽到槍聲,把酒壺一丟,大喊一聲:“繳槍不殺!”十餘名戰士把槍口一齊對準了敵人,除敵連長企圖頑抗被擊斃外,敵第1連的其餘官兵乖乖當了俘虜。黃家砭的敵第2連,聽到槍聲,都衝出來向山上逃跑,盧仲祥、劉約三、魏佑民立即率領20餘名騎兵,勇猛追擊,打垮了敵第2連,又繳獲了一些馬匹、槍枝。中午時分,太白戰鬥勝利結束。劉志丹召開民眾大會,宣布了黃毓麟、王鳳珠及隴東民團軍第24營的罪惡。廣大民眾聽到平時騎在他們頭上作威作福的匪軍已被消滅,欣喜萬分。當劉志丹率隊離開太白鎮時,鎮裡的男女老幼歡天喜地齊來送行。當天夜晚,劉志丹率部奔襲林錦廟,途中又巧妙活捉了林錦廟的敵第3連連長馬建有。二更時分,隊伍包圍了林錦廟之敵,迫令敵第3連交出了全部槍枝和馬匹。至此,作惡多端的隴東民團軍第24營被全部消滅。

太白起義打響了共產黨人在隴東地區反抗國民黨反動軍閥的第一槍,斃傷敵營長黃毓麟以下10餘人,殲敵數百人,繳獲長短槍50餘支、騾馬10餘匹。這次起義後,劉志丹很快組建起了一支400餘人的南梁游擊隊,在陝甘邊界地區開展游擊活動。從此以後,西北紅軍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開創陝甘蘇區的鬥爭。

作用

1935年秋,國民黨當局對西北根據地發動第三次“圍剿”。劉志丹指揮紅二十六軍、二十七軍和游擊隊奮力抗擊國民黨軍隊的進攻,先後取得綏德老君殿、吳堡慕家園子、定仙嫣戰鬥的勝利。9月9日,中共鄂豫陝省委率領紅二十五軍從陝南鄂豫陝根據地先期長徵到達西北蘇區赤安縣(原保全縣,今志丹縣)永寧山,與陝甘邊區中共地方組織取得聯繫。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主席習仲勛、軍委主席劉景范獲悉紅二十五軍到達西北的訊息後,立即報告中共西北工委,並組織動員民眾歡迎慰勞紅二十五軍,還帶領保衛分隊前往迎接。

西北工委組織部當即發出《為歡迎紅二十五軍北上給各級黨部的緊急通知》,指出:“紅二十五軍、二十六軍、二十七軍的會合,是爭取陝甘、川陝的聯繫及聯繫全國各蘇區,在蘇維埃中央政府與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統一指揮下的一致行動。”我們要“動員全體黨員及全蘇區的每個勞苦民眾,歡迎紅二十五軍北上陝甘同紅軍會合,慶祝紅二十五軍北上的偉大勝利。”同時,命令西北紅軍主力開赴延川縣永坪鎮,準備與紅二十五軍會師。並要求各級黨組織舉行各種形式的歡迎會慶祝會,散發傳單、廣貼標語、捐助食品和鞋襪,派代表慰問。

9月15日,中共鄂豫陝省委率領紅二十五軍到達永坪鎮,受到西北根據地黨政軍機關和幹部民眾的熱烈歡迎。9月16日,劉志丹率領西北紅軍主力回到永坪,與紅二十五軍勝利會師。兩軍會師,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在西北地區會師的前奏。兩軍會合後,為了互相學習,西北軍委前敵總指揮部組織團以上幹部到紅二十五軍慰問和參觀。同時,西北軍委還將直屬的500多人的少共營撥給二十五軍以補充部隊。當日,為了加強對西北蘇區的領導,朱理治、聶洪鈞和程子華三人組成中央駐北方代表派駐西北代表團,朱理治任書記。在西北代表團的主持下,9月17日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軍委、鄂豫陝省委和軍隊主要領導人於永坪鎮召開幹部會議,研究了統一領導機構和組織第三次反“圍剿”問題。

9月18日,在永坪召開了慶祝兩軍勝利會師和紅十五軍團成立大會,同時紀念九一八事變四周年。徐海東、劉志丹等分別代表紅二十五軍、西北紅軍講話,號召兩支紅軍親密團結,並肩戰鬥,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堅決粉碎國民黨軍隊對西北根據地的第三次“圍剿”,為鞏固和擴大根據地、壯大紅軍的力量而英勇奮鬥。此時,西北紅軍得悉中央紅軍已經北上,有向陝北前進的訊息,立即決定組織主力部隊向南發展,牽制敵人,迎接中央紅軍。10月5日,根據地首府遷駐安定縣瓦窯堡。此時,中共中央率領陝甘支隊已進至甘肅通渭、靜寧地區。國民黨“西北剿匪總司令部”一面急調大軍阻擊,一面令東北軍在陝北“聚殲”劉志丹、徐海東部,“不準與毛、周靠攏”,西北根據地反“圍剿”鬥爭進入緊張階段。在紅十五軍團反“圍剿”作戰期間,中央紅軍已經突破天險臘子口向陝北挺進,紅十五軍團取得勞山榆林橋戰役的勝利,為配合中央紅軍的行動,迎接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到達陝北作出了貢獻。中共鄂豫陝特委成立後,率領紅七十四師,在鄂豫陝蘇區的廣大區域內,由東向西,由西到東,由北向南,由南到北,同進攻根據地的敵人兜大圈子,打了五個來回,進行了上百次的戰鬥,打破了敵人對鄂豫陝根據地的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圍剿”,殲滅國民黨正規軍與地方反動武裝4000多人,繳獲各種槍枝3000多支,從而堅持了鄂豫陝根據地的革命鬥爭。

1936年3月下旬,鄂豫陝特委率紅七十四師在寧陝縣東江口休整。3月23日,原紅二十五軍手槍團戰士程福才由陝北來到東江口。帶來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和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1935年8月1日發表的《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瓦窯堡會議通過的《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等檔案,以及一封簡信。鄂豫陝特委和紅七十四師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繫將近一年,現在與黨中央取得了聯繫,看到中央的檔案,

西北紅軍劉志丹將軍犧牲地

聽到中央的聲音,全體黨員和幹部戰士歡欣鼓舞,革命鬥志更加高昂。1936年9月,紅二方面軍長徵到甘南後發動了成縣、徽縣、兩當、康縣戰役,國民黨在陝南東部的軍隊大部西調,圍堵紅二方面軍北上。為了牽制國民黨軍隊,策應紅二方面軍長征,鄂豫陝特委將紅七十四師三個團集中起來活動,積極轉戰於鎮安柞水、商南、洛南等地,牽制敵人於外線,有力地策應了紅二方面軍北上。正當鄂豫陝特委領導根據地軍民勝利進行鬥爭的時候,1936年12月12日,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中共中央全面分析了西安事變的性質和發展前途,獨立自主地制定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由於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六軍曾在商洛地區活動過,對這一帶的情況比較熟悉,因此中共中央代表和張學良、楊虎城協商決定,調由紅二十五軍、二十六軍等部組成的紅十五軍團南下商洛,協同東北軍、第十七路軍抵抗國民黨親日派的進攻。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1937年2月5日,紅十五軍團奉命撤離商縣。2月8日,抗日南路軍復用紅七十四師番號,也撤出商縣,移防鎮安、柞水一帶。4月,紅七十四師奉命移駐長安縣大峪口進行整訓,這時,全師已發展到2100餘人。1937年6月,鄭位三奉調回延安,中共鄂豫陝特委撤銷。毛澤東在延安親切接見了鄭位三,充分肯定和讚揚了鄂豫陝特委和紅七十四師堅持鄂豫陝根據地鬥爭,執行中央決策,為實現戰略轉變所做出的貢獻。

1937年,西北根據地改為陝甘寧邊區,從此陝北成為中國革命的大本營,民族解放鬥爭的政治指導中心。毛澤東、中共中央在這裡正確認識和處理民族矛盾與國內階級矛盾,科學地、創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形成了舉世聞名的毛澤東思想和光芒四射的延安精神

領導人

西北紅軍劉志丹(1903~1936)

劉志丹(1903~1936)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陝甘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創建人之一。原名景桂,字子丹。陝西保全(今志丹)人。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後參加北伐戰爭,曾在國民革命軍中做政治工作。1928年4月參與領導渭( 南)華(縣)起義,任西北工農革命軍軍事委員會書記。起義軍失敗後任中共陝北特委軍委書記,在陝北、陝甘邊從事兵運工作。九一八事變後,與謝子長等組織西北反帝同盟軍,任副總指揮,後任中國工農紅軍陝甘邊游擊隊代理總指揮 ,紅二十六軍2團參謀長,42師參謀長師長等職,在陝甘邊開展游擊戰爭,發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據地。1934年任中共陝甘邊軍事委員會主席。1935年春任中共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率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七軍挫敗國民黨軍的“圍剿”,使陝北、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成為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抗日紅軍的落腳點。曾在1934年秋陝甘根據地“肅反”中被錯誤逮捕,由於毛澤東、周恩來等到達陝甘根據地後糾正了陝甘黨內的“左”傾錯誤而獲釋。1936年4月率部參加東征,4月14日在山西中陽縣三交鎮戰鬥中犧牲。中共中央和陝甘寧邊區政府將保全縣改名為志丹縣,並在城北建有劉志丹陵園

西北紅軍謝子長(1897~1935)

謝子長(1897~1935)1897年生,陝西安定(今子長)縣人。謝子長是陝北紅軍和蘇區創建人,中國工農紅軍傑出指揮員。毛澤東曾兩次為謝子長墓題詞 “民族英雄”、“雖死猶生”,並親筆寫了碑文。1922年考入閻錫山辦的太原學兵團學軍事。1924年回安定縣辦民團,任團總。同年赴天津、北京,參加反帝鬥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中共陝北特委軍委委員、陝北行動委員會軍事指揮部總指揮,在陝北、寧夏、甘肅等地做兵運工作。1931年10月,和劉志丹等將南梁游擊隊和陝北游擊支隊合編為西北反帝同盟軍,後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任總指揮,率部轉戰陝甘邊,創建革命根據地。1933年夏被派往察綏抗日同盟軍第18師,負責中共組織的工作,協助師長許權中指揮作戰。同年11月回到陝西,任中共中央北方代表派駐西北軍事特派員,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恢復和建立了陝北紅軍游擊隊5個支隊,建立了安定、延川根據地。1934年後,任陝北紅軍游擊隊總指揮部總指揮、紅26軍42師政治委員、中共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指揮部隊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陝北蘇區的“圍剿”。謝子長在長期征戰中,多次負傷。因戰傷惡化,1935年2月21日在安定縣燈盞灣逝世,時年38歲。同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決定將安定縣改名為子長縣。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陝甘寧邊區政府在瓦窯堡修建了子長烈士陵園

評價

1935年,西北紅軍在劉志丹的指揮下,使陝甘邊和陝北根據地完全連成一片,為中共中央與各路紅軍落腳西北建立了一個穩固的根據地。在劉志丹的指揮下,西北紅軍先後在慕家原、定仙嫣、橫山等戰鬥中獲勝,給敵以重創,使晉軍龜縮在黃河東岸,不敢西犯。此時,首先迎來了紅二十五軍從鄂豫陝根據地長徵到達西北根據地,與

西北紅軍勝利會師。西北根據地的鞏固、發展和西北紅軍的英勇作戰,震動了國民黨南京政府,牽制了十萬之眾的國民黨軍隊,減輕了南方各路紅軍的壓力,策應了紅軍的長征。同時,拉開了紅軍會師西北蘇區的序幕。西北紅軍的英勇作戰,向中共中央告知了西北根據地存在的信息。陝甘邊、陝北兩個根據地的存在中共中央早已知曉。根據地創建初期,中共陝西省委、陝北特委向中央就有報告,並不斷得到指示。西北紅軍牽制了大量國民黨軍隊,策應了南方紅軍的戰略轉移參加長征的各路紅軍,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東征戰役中,西北紅軍的創始人之一劉志丹壯烈犧牲。1936年10月,在西北根據地軍民的大力支持下,紅一、二、四方面軍終在甘肅會寧、靜寧勝利會師,為迎接全民族抗日高潮的到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西北紅軍創建的西北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十多塊根據地中唯一僅存的一塊完整的革命根據地,為中共中央和三大主力紅軍會師陝北建立了一個穩固的落腳點。

歷史資料

《黨史文匯》2003年第4期《賈拓夫》第17、18頁。陝西人民出版社。
《毛澤東的足跡》第163、165頁。中共黨史出版社。
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方針》,《毛澤東文集》第三卷第297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