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金德

余金德

余金德 (1902--1937)餘干縣人,生於景德鎮,學徒出身。1937年秋被敵人秘密殺害。 5歲喪父,7歲進廠當童工。余金德目睹當時中國社會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的慘狀,在青少年時期就萌生了仇視反動統治、反抗舊制度的激情。1917年,余金德參加景德鎮瓷業工人開展反抗窯戶老闆剋扣油鹽例規的罷工。

基本信息

簡介

余金德,1902年出生於江西省景德鎮一貧苦工人家庭。5歲喪父,7歲做童工。1924年,在景德鎮參加工人運動,被選為脫胎藝瓷工會代表。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雕塑行業黨支部書記。同年,景德鎮市總工會成立時任常務委員。1927年7月,任中共浮梁縣委委員。大革命失敗後,被迫出走。1929年9月,任中共景德鎮市近郊區委書記。1930年7月,景德鎮市蘇維埃政府成立,任主席。同月下旬,任中共贛東北特委常委。9月,任贛東北行動委員會執行委員。1931年3月,當選為贛東北特區蘇維埃政府常委。11月,當選為贛東北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團成員,任贛東北省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兼土地部部長。1932年,任贛東北省僱農委員會主任委員。同年12月,任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團成員、副主席、土地部部長。1934年11月,方誌敏率抗日先遣隊北上抗日後,被留在蘇區主持省蘇維埃政府工作,率隊在閩浙皖贛邊境地區堅持游擊鬥爭。1935年7月,任中共贛東北特委書記、贛東北軍分區和紅軍游擊大隊-委員。1936年4月,任中共皖浙贛省委委員。5月,任中共贛東北分區區委書記、贛東北軍分區和紅軍獨立營-委員。 1937年5月初,游擊隊在德興縣楊家灣被國民黨軍十六師包圍。他率部強行突圍,腿部受傷,轉移三縣嶺。5月中旬,敵軍大搜捕,他與戰士失散,腿部潰爛發高燒,躺在一石洞裡3天,為敵人發現後被捕。同年秋,被秘密殺害於衢州監獄。

人物生平

1926年4月,經王懷心介紹,余金德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景德鎮最早的中共黨員之一。不久,擔任雕塑行業黨支部書記,又被推選為景德鎮總工會常委。這一時期,他組織工人同資本家進行鬥爭,要求提高工資,改善勞動待遇,並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他還受黨組織的派遣兼管農運工作,擔任近郊區委書記、區農民協會主席。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景德鎮的革命形勢急劇變化。6月,省委特派員來景德鎮以調處“都樂械鬥”事件為藉口,解除了工人糾察隊的武裝。余金德也受到通緝,被迫潛入景德鎮郊區的里村、柳水灣、鄉水橋等地,秘密開展革命活動。6月底,中共江西省委派邵式平赴景德鎮組織工人運動和農村抗租抗捐鬥爭。經過一段時間緊張艱苦的工作,中共浮梁縣委成立,余金德為縣委委員。此時,景德鎮的工運、農運又開始復甦。9月,全鎮工人舉行為期40多天的大罷工,這是景德鎮工人運動史上的一次壯舉。

1929年春,贛東北特委決定余金德兼任近郊區委書記,他依靠骨幹力量在民眾中串聯,發展黨的組織,組織農民赤衛隊,積極配合和支援景德鎮城區黨組織開展罷工鬥爭。這年,景德鎮先後舉行了20多次大罷工,罷工人數達10萬之眾。是年底,國民黨江西省主席朱培德派出大批反革命武裝到景德鎮“逆平工亂”。翌年2月,景德鎮城鄉黨組織遭到破壞,余金德受贛東北特委安排,暫避餘干縣老家並協助中共餘干縣委開展工作。5月16日,五雷地區公開建立餘干縣蘇維埃政府,以及區、鄉、村蘇維埃政權,余金德參與這些政權的創建工作。

1930年5月,方誌敏得知余金德在餘干,便派王永興把他接到信江蘇區。從此,余金德便和贛東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方誌敏、邵式平、黃道等並肩戰鬥在一起,成為他們的得力助手和親密戰友。7月,方誌敏率紅軍獨立團智取瓷都,全殲城內守敵。余金德遵照方誌敏的指示,留在景德鎮恢復黨的工作,組織工人運動。8月14日,紅十軍第二次進占景德鎮,成立了景德鎮蘇維埃政府,余金德擔任主席。9月,在萬年富林召開的贛東北特委擴大會議上,余金德任贛東北行動委員會執行委員。11月,國民黨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一次“圍剿”,其時敵五十五師從樂平縣壓向景德鎮,余金德根據方誌敏“避實就虛迅速轉移”的指示,率部夜走瓷都,突破敵包圍圈進入信江蘇區。

1931年3月,贛東北特區蘇維埃代表大會在橫峯縣葛源召開,余金德當選為特區蘇維埃執委常委。同年9月在葛源召開贛東北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省蘇維埃政府,余金德當選為副主席兼省土地部長。

1932年4月,贛東北省成立僱農委員會,余金德任委員。

1933年3月,在閩浙贛省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上,余金德當選為省蘇維埃副主席兼土地部長。會後,他召集省級各機關、學校聯席會議成立生產協助委員會,並帶領機關工作人員幫助民眾實行耕種,因而更加振奮了蘇區民眾發展生產的熱情,使蘇區生產搞得轟轟烈烈。他儘管工作任務繁重,仍然非常注重調查研究,先後到蘇區的十幾個縣作重點調查,指導當地的土地革命運動。是年秋,他以省委特派員的身份,到基礎比較好的浮(梁)、樂(平)、婺(源)中心縣委巡視,指導秋收暴動,並在長源塢組織召開1700多人參加的民眾大會,就地鎮壓當地的反動分子,沒收所有惡霸地主的財產。

1933年10月,國民黨贛浙閩邊警備司令趙觀濤駐上饒,指揮東南西北四路軍“進剿”閩浙皖贛蘇區。在敵人大舉進攻的緊要關頭,余金德奉命以省委特派員身份重返景德鎮,立即在柳家灣召集地下黨員會議,制定游擊方案。會後,他帶領游擊隊活動在景德鎮的程家山、長嶺、竹山一帶山區,開展游擊戰爭。在一次戰鬥中,他僅以一個分隊的兵力擊潰敵軍一個營。景德鎮郊北鄉有個大惡霸叫余友三,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他原想依仗敵五十五師做靠山,重整家業,不料被余金德領導的游擊隊打得暈頭轉向。後游擊隊又截獲余友三寫給敵軍長的求援信。余金德決定將計就計,打他個措手不及。是夜,余金德喬裝成敵五十五師副官,率部分游擊隊員直赴余友三防地。在一片為“副官”敬酒的交杯聲中,紅軍游擊隊解除了流氓打手和民團丁的武裝,活捉余友三。這次行動,有力地打擊了敵人“蕩平”蘇區的囂張氣焰。

1934年10月,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戰鬥失利。省委在楓樹塢召開會議,對省委成員進行臨時分工,由於省蘇維埃主席方誌敏即將率領紅十軍團北上抗日,便決定由副主席余金德主持省蘇維埃政府的全面工作。11月下旬,方誌敏率先遣隊出師皖南,閩浙贛省黨政軍領導機關主動撤離,國民黨軍二十一師進占葛源。從此,根據地軍民轉入艱苦的游擊戰爭。余金德率一支部隊活動在三縣嶺一帶開展游擊戰爭,並準備打通皖南。但由於環境惡劣,敵軍常常四處搜山,余金德決定將隊伍分成若干小隊,以便縮小目標,靈活作戰,減少部隊傷亡。同時將愛人張大妹(省委機要員)分配在德興縣橫港做婦女工作,把3歲的男孩託付給大哥轉移到白區。不久,敵人進攻橫港,臨產的張大妹為幫助民眾進山轉移,將小孩生在深山叢林裡,被敵人發現後活活摔死在山崖下。張大妹也落入敵軍手中,被關進南昌第一監獄。

1935年1月,北上抗日先遣隊轉戰皖南失利,方誌敏身陷囹圄,贛東北革命鬥爭困難重重。7月,閩浙贛省委代理書記關英在德興毛家坂召開省委會議,決定關英率省委機關離開贛東北到皖南,由余金德、張其德、程伯廉等同志組成中共贛東北特委,余金德為書記,統一領導贛東北蘇區的游擊戰爭。省委轉移後,贛東北蘇區局勢更加嚴峻。10月,余金德在德興縣應家召開特委會議,決定將弋陽精幹連與紅三十師合編成立贛東北游擊大隊。隨後,余金德率贛東北游擊大隊一部轉戰德婺邊三十里崗一帶。

1936年4月,關英在鄣公山召開閩浙贛省委擴大會議,決定開闢鄣公山根據地,並決定將閩浙贛省委改為饒浙贛省委,余金德為省委委員兼贛東北特委書記。鄣公山會議後,贛東北地區鬥爭出現了新的局面。6月,余金德率游擊隊在德興縣的三都塢一帶活動。贛東北特委在三都塢召開會議,余金德布置了當前工作,接著部隊偵察到國民黨德興縣大隊有一個分隊要到三都塢搜山,特委決定殲滅這股敵人。三都塢位於樂、德、婺三縣交界處的盤居山下,游擊隊在中三都塢口設下埋伏。這天,30多名國民黨軍荷槍實彈來到三都塢,大肆搶劫,毫無戒備。游擊隊突然從四面八方衝殺下來,不到20分鐘就斃俘敵人30多名。這次戰鬥的勝利,增強了贛東北軍民的鬥爭信心。7月,皖浙贛省委決定將贛東北特委改為贛東北分區委,余金德任書記。在贛東北分區委的領導下,贛東北游擊隊得到較大的發展,各地黨組織得到恢復和鞏固。

1937年春,國民黨政府表面同意和中共談判合作抗日,暗中卻重兵“清剿”我南方游擊隊,鬥爭形勢急劇惡化。迭經血戰後,省委被衝散,游擊區域不斷縮小,游擊隊損失較為嚴重。5月初,余金德率部在德興縣張家畈時,被敵十六師包圍。危急時刻,余金德冒著槍林彈雨率部衝出重圍,一路且戰且走。當部隊行進至樂平縣銘口的劉河渡口強行渡河時,敵軍追兵趕到,瘋狂地向正在渡河的游擊隊開槍射擊。為壓住敵人火力,確保最後一批渡河戰士的安全,余金德身先士卒,奮勇指揮反擊,不幸兩腿負傷。當最後一批戰士渡過河後,余金德即令隊伍向三縣嶺轉移。這時部隊損失過半,到達三縣嶺時只剩下十幾個人了。5月的天氣陰雨連綿,山林潮濕,戰士們的腳趾都爛了,余金德的傷口化膿。部隊已經七天沒有糧食吃,炊事員只得每天用臉盆煮糯米草和野菇來充飢。

隨後,敵人大搜山,余金德同戰士們先後失散,他腿傷潰爛,發著高燒,隻身在石洞內躺了三天。在如此險惡的情況下,他知道自己隨時都有被捕的可能,便毅然燒毀隨身攜帶的檔案,藏好手槍,最後連一隻伴隨多年的掛表也摔壞甩往叢林。快到黃昏,余金德飢餓難忍爬出洞口喝泉水,不料,被敵人捉住。

敵軍將余金德押至師部,又解到浙江衢州監獄。在獄中,敵人耍盡花招,先是千方百計誘降,繼而又施加法西斯酷刑。余金德大義凜然,堅貞不屈,始終保持著一個革命者的崇高氣節,表現出對黨的赤膽忠心。敵人百般無奈,最後決定將他處死。這時,已是七七事變爆發後,國共兩黨再度合作,並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37年秋的一天,縷縷夕陽透進衢州監獄的重牢,一連幾天沒有放風的余金德,預感到敵人將要對他下毒手。晚上,他從鞋底的夾層里,取出自己長期留下的惟一積蓄——兩塊銀元,交給同牢房的戰友,請轉交給黨組織,作為他最後一次黨費。

三天后一個寂靜的凌晨,牢房的鐵門突然打開,看守和憲兵闖了進來,余金德被帶走了……。“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聲像一聲巨雷,劃破黑沉沉的夜空,英雄的共產主義戰士余金德被秘密殺害於監獄外的郊野。

主要事跡

余金德,1902年生,江西餘干人。1926年4月在景德鎮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6月任中共浮梁縣委委員。1930年8月任景德鎮蘇維埃政府主席。1932年任贛東北省僱農委員會主任。1933年任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副主席兼土地部長。1934年11月,方誌敏率紅10軍團北上後,主持省蘇維埃政府全面工作。隨後,省黨政軍機關主動撤離閩浙贛省省府葛源,分頭轉入山區進行艱苦的游擊戰爭。余金德率領一支部隊活動在三縣嶺山區,靈活出擊,與國民黨軍搜山部隊進行周鏇。1935年1月,北上抗日先遣隊遭敵重圍而失利,贛東北的鬥爭形勢更加險惡。7月,省委在德興毛家灣召開會議,決定建立贛東北特委,以余金德為書記,統一領導贛東北的游擊戰爭。在德興應家召開了特委會議,決定將弋陽精幹連和紅30師合編為贛東北游擊大隊,兼任政委,由特委成員各率一部游擊隊,既分散又集中地與敵人周鏇。會後,親率一部游擊隊從三縣嶺到化婺德地區,會合了省獨立團政委夏年豐等一批幹部和游擊隊負責人,轉赴德樂婺三縣交界的小河地區開展游擊活動。1936年初,在磨盤山會合了周世忠、楊文翰等指揮的幾支游擊隊,在沙畈區委的配合下,裡應外合,一舉摧毀了張家碉堡,鎮壓了罪大惡極的國民黨聯保主任。贛東北地區的游擊戰爭重新發展起來,並同在皖贛邊堅持鬥爭的省委書記關英取得了聯繫。同年4月,率部到鄣公山參加省委召開的擴大會議,省委易名為皖浙贛省委,任省委委員兼贛東北特委書記。這次會議結束了各自為戰的局面,統一了各地游擊戰爭的領導。回到贛東北後,在德興三都塢會合了夏年豐指揮的游擊隊。在這裡召開了特委會議,傳達省委精神,並重建了70多人槍的贛東北游擊大隊。這時,獲悉國民黨縣大隊一個分隊要來三都塢“清剿”,率游擊大隊在三都塢山口設伏,殲敵30多人,繳槍30餘支。7月,主持召開特委擴大會議,根據省委指示,將特委改為贛東北分區委,同時建立軍分區,任書記兼分區政委。9月,率新組建的紅軍獨立營,在樂河游擊隊的配合下,伏擊了洞天峰的國民黨軍,擊斃區隊長以下30餘人,摧毀碉堡8座。鄣公山會議後,贛東北的游擊戰爭在半年多時間裡得到了較大發展。“西安事變”後,國民黨軍加劇了對南方游擊隊的“清剿”,贛東北地區的游擊戰爭形勢急劇惡化,迭經血戰,省委機關被衝散,游擊區域縮小,游擊隊損失極為嚴重。1937年5月,率紅軍兩個連與皖贛分區委書記帶領的獨立營會合,聯合攻打樂平鳴山敵據點,遭到國民黨軍第16師的重重包圍,紅軍部隊被打散,余金德帶領部分戰士衝出包圍,一路上且戰且走,不幸兩腿中彈負傷。帶幾名戰士突圍上了三縣嶺後,國民黨軍大搜山,他與戰士先後失散,因腿傷潰爛,隻身在石洞裡躺了三天后被捕。押解到浙江衢州監獄。囚禁中,面對敵人誘降、酷刑,堅定不屈。同年秋,被國民黨當局殺害。

民國人物(三)

中華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簡稱民國。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成立於1912年的民主共和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及聯合國五個主要創始會員國之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