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榜岩

掛榜岩

掛榜岩,位於湖北省十堰市房縣城南25公里處的橋上鄉境內。這裡有一處懸崖峭壁,高達百丈,寬約五十多丈,壁面光滑,似刀削一般,筆直聳立,直入雲天。岩上古林成蔭,岩下碧水蕩漾,岩縫青枝點綴。相傳這塊懸崖峭壁是姜子牙掛榜封神、廬陵王掛榜招賢納薛剛的地方,所以名謂“掛榜岩”。

基本信息

簡要概述

掛榜崖掛榜崖
掛榜岩位於湖北省十堰市房縣城南21公里,209國道旁,以奇特生態、名人軼事遺蹟結合型旅遊區,區域面積20平方公里,包括500平方米的陡峭絕壁,8000米的峻峰,8000米流程的泉溪幽谷,是探險、健身、休閒、娛樂的理想場所。
房縣城南橋上鄉境內,有一處懸崖峭壁,高達百丈,寬約五十多丈,壁面光滑,似刀削一般,筆直聳立,直入雲天。岩上古林成蔭,岩下碧水蕩漾,岩縫青枝點綴。相傳這裡是姜子牙掛榜封神、廬陵王掛榜招賢納薛剛的地方,所以名謂“掛榜岩”。
武周長安2年(公元702年)3月,廬陵王為選一領兵開路先鋒,在軍師徐祖美的獻策下,在此掛榜招賢,興唐室宏偉大業。至今,掛皇榜的大銅釘仍在壁之中,城堡基石完整無損。掛榜岩主峰高150米,面積約500平方米,山頂海拔946米,壁面光滑,如刀切一般。岩上古木參天,岩下碧水盪波,岩縫青枝點綴。

特色景觀

以帝王懸榜峭壁奇觀——掛榜岩為主題,輔以溶洞、泉溪、瀑布天池天坑、天河、俊峰、奇石、怪樹眾多自然景觀。有唐中宗皇帝李顯懸榜招賢,薜剛揭榜、屯兵軼事遺蹟,現代世界重大科考項目—“野人”揭秘軼事、遺蹟等人文景觀。

自然地理

掛榜崖掛榜崖
【位置】
與相鄰名勝風景區距離為:野人洞(野人谷)2km,武當山156km,神農架84km 。與周邊城區距離為:房縣城關22km,十堰市城區122km,襄樊市城區210km。
【氣候】
房縣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其特點為:冬長夏短,春秋相近,四季分明;垂直差異變化大,具有立體氣候;同一海拔高度,陰坡與陽坡氣溫相差1—2.5℃ ;雨量集中,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在10℃ 至15℃ 之間。
【水文】
房縣境內大小河流1261條,總長3455公里,境內有四大水系,即南河堵河北河官山河,總長2612公里,流域面積占全縣的100%。

當地特產

掛榜崖掛榜崖
房縣黃酒
“房陵黃酒”歷史悠久,古代曾稱為“封疆御酒”、“帝封皇酒”。有史料記載,紹興黃酒最早產於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踐時期,而“房陵黃酒”早在公元前827年西周時期已成為“封疆御酒”。聞名天下的《詩經》作者尹吉甫是房陵人,楚王派太師尹吉甫作為使者向周宣王進貢,尹吉甫帶了一罈房陵人自產的“白茅”(黃酒)獻給周宣王,寶物呈上殿開罈滿殿香,周宣王嘗了一口,大讚其美,遂封為“封疆御酒”。並派人把房陵每年供送的“白茅”用大小不等的罈子分裝,依“白茅”封疆土,獎諸侯。房縣黃酒興盛於唐代,武則天廢中宗李顯,貶為廬陵王,流放於房陵。在房陵居住十四年,隨行720名宮廷匠人對房縣民間釀方進行改進而成。李顯登基後,封房縣黃酒為“黃帝御酒”,故又稱“皇酒”。房縣黃酒屬北方半甜型,色玉白或微黃,酸甜可口。經檢測:酒的熱量為啤酒5倍,葡萄酒的1.5倍,含有20多種胺基酸和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具有通經脈、厚腸胃、養脾扶肝、增加食慾、消除疲勞優點。黃酒在當地人一年四季常備不缺,婚、喪、嫁、娶必不可少。
【黑木耳】
湖北省房縣是全國著名的黑木耳生產基地縣,是馳名中外的“木耳之鄉”。在國際貿易市場上,因其色鮮,肉厚,朵大,質優,營養豐富,贏得“房耳”盛譽。這裡的黑木耳“形似燕,狀如飛”,又被稱為燕耳,有山珍之王的美稱。自50年代以來,房縣黑木耳在國際市場上一直暢銷不衰,遠銷美國、西歐、日本新加坡等37個國家和地區。

旅遊指南

【門票】15元/人
【食宿】旅遊區內有多處農家樂可滿足遊客的食宿需求。
【類型】山嶽
【地址】十堰市房縣城南25公里處的橋上鄉境內
【開放時間】全天
【交通】乘市內公車到景區。

周邊景點

【觀音洞】
觀音洞位於房縣城南3公里處的鳳凰山,沿209國道。觀音洞始建於唐朝,經過歷代維修、擴建形成規模,現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主體景觀是奇特的天然洞穴,位於石岩峭壁之中,分為南北洞,北為“關帝洞”深8米,寬6米,高4米,正中供有關帝神像;南為“觀音洞”,深9米,寬13米,高5米,正中供奉觀世音神像。洞前有一棵千年春桂,春季開花,四處飄香。景區內植被茂密、古樹參天、登頂眺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房縣城區一目了然。景區內有鳳凰山莊、世外桃源、情人谷、太極廣場,淨心亭、魁星閣、觀音長廊、兒童樂園、玄武宮等景點。

掛榜崖掛榜崖

木佳溝
木佳溝位於房縣化龍堰鎮渭溝之南,距縣城約30公里。這裡峽谷幽長,瀑布疊韻,奇岩異洞,鳥語花香。整條溝的群瀑形成層層疊疊的晶瑩水簾,在陽光照射之下五光十色,景色之美令人嘆為觀止。還有兩座小型水電站在這裡因水而生,它折射出木佳溝自然資源的活力。 木佳溝附近還有一景——上當河。上當河是房縣有名的小集鎮,鎮上有雕樑畫棟的老宅,還有名木古樹——“鴛鴦柏”,若有興趣的話,還可以尋找到“鴛鴦柏”的來歷,聽到傳說中那段美麗而感人的愛情故事。
【望佛山】
在房縣門古寺境內,有一座聞名遐邇的望佛山,人文景觀源遠流長,自然景觀奇峰競秀,勝景迭出,可謂滿眼奇觀勝景。
望佛山位於房縣西部,距縣城34公里,海拔1430,面積約6平方公里,旅遊景點星羅棋布。望佛山又稱“望夫山”或“萬佛山”。其傳說有三:一是站在望佛山山頂能望到武當山山頂;二是望佛山曾有上萬尊佛像;三是“望夫山”上有一尊望夫石。望佛山奇草異花不勝枚舉,天麻、黨參、細辛、川穹、何首烏等珍貴藥材達三百多種,有路邊黃、鳳凰尾、津草、分津草、紅白二元等奇花異草百餘種。有迎春花、紅藥樹、黃柏、厚朴、桂皮、紫荊、金彈子、梧桐等珍稀樹木三百多種,珍禽異獸更多,如梅花鹿獐子麂子野豬豹子豬獾子猴子等。
【野人谷】
野人谷與野人洞相毗鄰,也在209國道旁,是武當山神農架兩地國內遊客相互流動的必經之地,全長5公里,山雄水美、谷幽峽險、古老的原始森林,成為自然博物館。峽谷內有換彩峽、野浴灘、躲軍洞、龍膽崖、瀑布群、野人睽谷、天繩攀崖、龍門頓開、絕壁城堡多處景點,是陽春賞花,盛夏避暑,深秋觀景,嚴冬詠雪的旅遊勝地。
【野人洞】
房縣野人洞位於湖北“兩山之間”(武當山、神農架、長江三峽)旅遊黃金中段,209國道橫貫全境,交通便利,野人洞景點距離襄樊280公里,距十堰市130公里,距神農架木魚127公里,距武當山155公里。野人洞為天然石灰岩溶洞,1974年,當地農民殷洪發在此洞口與野人搏鬥而得名(此人健在),是國家AAA級旅遊區,現已開發洞長1980米,觀賞面積2.1萬平方米。整個溶洞共分上下兩層,中間由人造百米天梯連線而成,天梯在國內眾多溶洞裡奇有,驚險刺激。洞內分為“三廳”(即擂鼓廳、天河廳、神廳)、“兩宮”(即野人寢宮、洞內迷宮)、“一會”(即情人會)。洞內峰迴路轉,曲徑通幽,景觀布局疏密參差,鐘乳石形象各異,姿態萬千,或如仙、如佛、如獸、如林、惟妙惟肖。洞內四季恆溫14攝氏度,是武當山至神農架旅遊線上的一顆新的亮點。中國旅遊幹部管理學院王洪賓教授看後,驚嘆:“景觀壯麗堪稱鄂西北第一洞府”,為國內少見“野人”洞府。
【顯聖殿】
顯聖殿位於房縣城西12公里處的軍店鎮軍馬河口,相傳怪人費長房在此顯聖,殿因此得名。清乾隆年間創建,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重修。殿宇依山傍水,懸崖峭壁,巍然壯觀。殿基為磚石結構,高約30米。磚雕走脊,飛檐筒瓦,有唐宋遺風。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在後山之巔增修殿宇1間,名曰“金頂”。顯聖殿依山傍水,景色秀麗,山上林木蒼翠,四季長青。正殿是宮殿式建築,兩側是磚木結構歇山重檐的兩層樓房建築,卷棚斗拱,各臻其妙,上下台階相連,高低迴廊可通,殿前石欄浮雕,上有哪吒鬧海等神話故事,工藝精美,栩栩如生。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在山頂修建金頂1座。現頂殿依舊,保存完好。

十堰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十堰市位於武當山北麓中低山區,漢江南岸,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歷年平均氣溫15.2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828毫米。十堰是我國重要的汽車生產和科研基地,我省西北重要經濟,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總面積1190平方公里,城區203平方公里。總人口40.69萬,城市人口29.33萬。是鄂豫川陝邊境的對外開放城市。
十堰在商代至元代,屬鄖陽府鄖縣管轄,清代中期,這裡的人們為謀生計,先後在百二河與犟河上築起堤壩,以蓄水灌溉農田,稱堤壩謂之堰,兩河之上築壩共十道,故名十堰。
十堰市是鄂西北旅遊中樞城市之一。它東有以“仙山瓊閣”而飲譽海內外的道教武當山;南有神秘莫測的天然動植物園——神農架;西有竹谿縣境內的楚國長城遺址;北有煙波浩渺的漢江。市內有以林海、雲海、峰巒、瀑布制勝的賽武當自然風景保護區,有白馬寺、回龍寺、清真寺等宗教名寺。
景點楚長城遺址|慈孝溝采皇木摩崖|房縣溫泉|漢江丹江口庫區|回龍寺|驢頭峽|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賽武當自然風景保護區|上津古城|溫泉寺|懸鼓觀|武當山|伏龍山自然風景區|四方山植物園|牛頭山森林公園|房縣神農峽風景區|學堂梁子遺址|十八里長峽自然保護區|野人洞|黃龍電廠工業生態旅遊區|月亮湖山莊旅遊區|桃花湖旅遊度假區|九華山森林公園|五龍河風景區|虎嘯灘自然風景區|龍吟峽旅遊風景區|復真觀|紫霄宮|清末莊園|玉虛宮|滄浪湖|丹江大壩|大西溝|掛榜岩|牛頭山|松濤山莊|桃花湖|武陵峽|小太平洋|銀洞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