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龍山自然風景區

伏龍山自然風景區

伏龍山自然風景區位於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賽武當林場、茅塔鄉境內,具體位置是指茅塔河石門溝以西、馬家河白龍洞以東、兩河口、梅子埡、廟灣以南一直到十房界嶺所在的山地,總面積約54平方公里,核心旅遊區為28平方公里。

簡要概述

伏龍山自然風景區 伏龍山自然風景區

受地質、氣候的影響,伏龍山 形成並保存著險峻秀麗的自然風光,為湖北省級自然風景保護區,集山川雄、險、野、秀等特點於一體,是一處得天獨厚的遊覽、度假、療養勝地。山上主峰石岩裸露,如銅牆鐵壁,頂天立地。緊連著的菩薩峰、青岩峰,拱肩護背,勢如武夫。東側的蠟燭峰,如茅似劍、直刺蒼穹。主峰西側的岩石,坡度在85度到90度之間,門板岩、菩薩峰、蠟燭峰等10多座山峰垂直高度均在100米到700米之間。

這裡有面積14.4萬餘畝的遼闊森林,覆蓋率高達90%以上。長滿了稱為“活化石”的鐵堅杉以及珙桐、銀杏、白皮松等稀有樹種,還有熊、獐、羚羊、娃娃魚、猴等珍禽異獸。被人們稱為動植物的大觀園。伏龍山不僅山勢雄險、動植物密布,而且林秀、溪秀、峰秀、雲秀,是人們返璞歸真尋求的仙境。

伏龍山融張家界之奇,神農架之幽、九寨溝之秀、華山之險為一,是觀日出、看雲海、瀏覽自然風景的最佳點,人稱車城十堰後花園。身臨其境,令人心曠神怡,留戀忘返,既能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又能觀賞大自然的天工巧作,伏龍山是十堰城區唯一“小而全”的旅遊、觀光、度假、科考、探險的絕佳境地!

地理位置

伏龍山自然風景區位於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賽武當林場、茅塔鄉境內,具體位置是指茅塔河石門溝以西、馬家河白龍洞以東、兩河口、梅子埡、廟灣以南一直到十房界嶺所在的山地,總面積約54平方公里,核心旅遊區為28平方公里。地理座標為東徑110°45′25″,北緯32°26′10″。距車城十堰市城區34公里,與道教聖山武當山東西對峙,水平距離24公里。

景點薈萃

伏龍山地處十堰市茅箭區境內,與中國道教名山武當山遙相呼應,距市區近在咫尺,名冠古今。主峰海拔1723米。曾是真武大帝修行的道教名山,山中祖師廟,玉皇殿,地母殿,白龍洞,民俗館等傳統道教文化景點造型別致,玲瓏典雅。菩陀峰、姐妹峰、觀景台、老翁拜佛、筆架山、百步梯、蠟燭山、龜頭崖、獅子岩、象鼻石等20餘處自然景觀參差有序、形態逼真。

義軍歷史遺蹟--李自成義軍寨、軍機岩傳說故事生動感人。清末造紙作坊依然可見,香妃池、桃花湖、相思嶺等數10處景點風景誘人。站在主峰眺望東南方,武當山金頂清晰可見。雨後雲海氣勢磅礴,清晨日出雄偉壯觀,古木粗壯挺拔,山崖險峻幽深,野生動物蹦岩穿林,名貴藥材常年繁生;春天花香怡人,蝶飛蜂舞,夏季涼爽幽靜,風和日麗,仲秋野果滿枝,色鮮味美,寒冬銀裝披掛,雪皚晶瑩;若能身臨其中令您心曠神怡、留戀忘返,既能讓您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又能讓您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又能讓您觀賞到大自然的天工巧作。

旅遊指南

【門票】

旺季20元,淡季10元,全天開放。

【交通

乘2路、9路、10路、59路公共汽車馬家河下車後,到馬小路路口轉乘旅遊專線車直達景區。

【餐飲】

鄖陽三合湯——準備上好的紅薯粉條一把,牛肉餡的熟水餃六個,薄牛肉片若干,牛剔骨或豬剔骨熬制的滾燙油湯一大鍋。將粉條放在竹容器里入水過濾,然後用沸水煮三至五次,盛入大碗,將水餃和牛肉片一併放入,再從鍋中盛滾燙油湯澆入碗中,以把碗中配料淹住為宜,最後,根據個人愛好放入花椒粉、胡椒粉、辣椒粉、醋、味素、香菜、蔥花、蒜泥等調料即可。特點:濃香撲鼻、麻辣爽口,具有驅寒、解乏、治療風濕等作用,有“到鄖陽不吃三合湯等於未到鄖陽”之說。

竹溪碗糕——選優質白米、黃豆若干,土製陶碗一個。將一份白米與1/15份黃豆一起浸泡,泡漲後用石磨磨漿,米豆漿發酵後,取1/30的漿入鍋煎炒,煎炒至六成熟時出鍋,與原漿拌勻。陶碗入籠屜蒸熱後,取出,放入米豆漿,回籠蒸20分鐘即可。吃法:有熱吃、冷吃兩種。熱吃用薄竹片將碗糕切成小塊,根據個人愛好不同,蘸蜂蜜或辣醬同吃。冷吃,則用薄竹片於碗邊旋轉一周,米糕可整塊取出,取出後,放涼即可食用。特點:甜而不膩,久吃不厭,有健胃消食的作用。

【住宿】

十堰伏龍山自然風景區住宿:三圓酒樓、東梧飯店、東源大酒店

【購物】

柳編製品——以柳條的色白、質柔、光 滑、均稱和精湛的技術而聞名。目前,產品已發展到5大類,400多個系列, 2000多個花色品種,遠銷美、英、日、意、韓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貼士】

最佳旅遊時間:春秋兩季

【地址】

十堰市茅箭區小川鄉境內。

十堰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十堰市位於武當山北麓中低山區,漢江南岸,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歷年平均氣溫15.2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828毫米。十堰是我國重要的汽車生產和科研基地,我省西北重要經濟,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總面積1190平方公里,城區203平方公里。總人口40.69萬,城市人口29.33萬。是鄂豫川陝邊境的對外開放城市。
十堰在商代至元代,屬鄖陽府鄖縣管轄,清代中期,這裡的人們為謀生計,先後在百二河與犟河上築起堤壩,以蓄水灌溉農田,稱堤壩謂之堰,兩河之上築壩共十道,故名十堰。
十堰市是鄂西北旅遊中樞城市之一。它東有以“仙山瓊閣”而飲譽海內外的道教武當山;南有神秘莫測的天然動植物園——神農架;西有竹谿縣境內的楚國長城遺址;北有煙波浩渺的漢江。市內有以林海、雲海、峰巒、瀑布制勝的賽武當自然風景保護區,有白馬寺、回龍寺、清真寺等宗教名寺。
景點楚長城遺址|慈孝溝采皇木摩崖|房縣溫泉|漢江丹江口庫區|回龍寺|驢頭峽|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賽武當自然風景保護區|上津古城|溫泉寺|懸鼓觀|武當山|伏龍山自然風景區|四方山植物園|牛頭山森林公園|房縣神農峽風景區|學堂梁子遺址|十八里長峽自然保護區|野人洞|黃龍電廠工業生態旅遊區|月亮湖山莊旅遊區|桃花湖旅遊度假區|九華山森林公園|五龍河風景區|虎嘯灘自然風景區|龍吟峽旅遊風景區|復真觀|紫霄宮|清末莊園|玉虛宮|滄浪湖|丹江大壩|大西溝|掛榜岩|牛頭山|松濤山莊|桃花湖|武陵峽|小太平洋|銀洞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